如何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课论文_王建

如何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课论文_王建

王建 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八道壕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121400

目前,为提高初中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培养新世纪的有用之才,发展和提高我国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全国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使用计算机,并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应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拓展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如何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课成了学校老师普遍关注的问题,下面说说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适当运用比喻法,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所谓比喻法就是采用形象比喻的方法来传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生动性和积极性。比喻法可分为故事比喻法和实物比喻法,这两种方法是根据计算机的软、硬件而定的方法。故事比喻法就是把计算机理论知识以讲故事的形式来传授知识的方法。例如,在学习初一的Windows操作系统这一章时,我们完全可以采用一个古老离奇的故事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故事可以这样说:我们每一位同学相对于电脑来说,就是一个古代的人,然后呢,通过穿越时空,来到了现代。他们看到一栋装饰华丽的小楼房(把电脑比喻成小楼房),就想进入小楼房去瞧一睢(进入楼房就是开电脑)。他们进入楼房后,来到一个大厅(Windows的桌面)里,然后走进其中一个房间(打开“我的电脑”),看见衣柜和几个箱子之类的家具(这是A盘、C盘、D盘和控制面板之类)。他们再打开其中一个箱子(打开其中一个盘符)。发现箱子里还有些漂亮的小箱及衣服(文件夹及文件)……如此精彩地讲下去,再加上老师栩栩如生的描绘,同学们一定听得如痴如醉,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教无定法,在教学上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模式,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方法。为提高教学效果,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即每一章节均有一个具体的任务,能用计算机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任务教学法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一个任务完成了,一个目标达到了,就会产生新的任务、新的目标。例如学习表格处理Excel一章时,给同学们布置一个大任务,即要求每一位同学完成一份非常精美的班级课程表。此任务中隐含着本章的几个知识点: Excel的基本操作、建立编辑文档;表格样式的编辑;图文混排的方法;页面设置及文档的打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4个知识点又隐含在4个小任务中,每一节课完成一个小任务,可以分别把任务设计为学录数据、学排表格样式、学做表格底纹和效果。又把一节课的小任务分成更小的几个任务。每一个任务中都包含着新、旧知识,学生接受任务后首先想如何去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当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时,也是他们想要知道的知识点,此时老师再将新知识传授给他们。这就调动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真正做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

三、合作探究教学法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把全班学生按一定方式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设立一个组长,由操作能力或者组织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担任,并主动帮助成员学习解疑、向老师反馈小组学习情况。在每节课老师安排的练习任务中,一般先由个人独立完成,如有困难的,可以向小组人员请教或者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如有疑义的由小组长向老师反馈,等待老师解答,小组长再向小组的成员解答。教师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任务,让小组之间进行比赛。例如在学完Photoshop这个软件之后,除独立完成的任务外,再安排每个小组完成一个精美的图片作品,由小组长根据各成员的特点,安排好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每个人都必须参与,小组成员之间互相配合、互相讨论、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作品,成员必须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教师和小组长共同对所有作品进行评比,选出优秀作品,展示给全体学生看,并进行一定的奖励。在合作学习的方式下,学生感受到同学间不仅是学习上的竞争对手,也是促进学习的帮助者,合作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还给学生创造了一种相互帮助、相互协作的愉快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表达与交流,用协作方式解决实际问题,既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

四、即学即用,通过学习结果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在不断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看到自己的成果时,就会爆发出强烈的继续学习的愿望,学习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我想这是学生们痴迷网络知识的主要原因:学会使用浏览器,就能浏览各种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学会发送电子邮件,就能和朋友们相互联络;会发帖子,就可以和许多志趣相投的网友相互切磋、相互交流,学习结果立竿见影。学以致用是任何一门学科所追求的一个目标。计算机由于可操作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在即学即用方面独具优势。作为一种工具,学习信息技术不必过分强调系统性,它的每一个应用模块都可以相对独立出来,学一点就可以用一点,如学会了Excel的使用,就可以用Excel编辑表格,而不必去学微机原理,更无需知道什么是程序设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边学边用的方法,学一点就让学生应用起来,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总感觉到有新的挑战、新的兴奋点。这样既保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作为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扩大、增强这一效果,当某个同学的作品比较完美时,借助多媒体网络的优势,我通常会给全班同学展示一下,并提出表扬和鼓励。

论文作者:王建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1月总第3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4

标签:;  ;  ;  ;  ;  ;  ;  ;  

如何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课论文_王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