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历史与服务管理特点——世界级城市图书馆研究之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纽约论文,服务管理论文,图书馆论文,公共图书馆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纽约公共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富盛名的城市图书馆之一,无论是就其发展历史、建筑特点、馆藏特色、管理理念、服务质量,都是堪称世界一流的。研究包括纽约公共图书馆在内的世界级城市图书馆发展的经验和特点,对于发展面向小康社会并融入全球化进程的中国图书馆事业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借鉴。
1 纽约公共图书馆的体系
在世界屈指可数的最大和最重要的图书馆中,纽约公共图书馆是超前的和富有生命力的。当这个图书馆在二十世纪初叶开始构想时,英国伦敦的国家博物馆和图书馆、巴黎国家图书馆已通过皇家的支持积累起了巨大的馆藏。在二十世纪,继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和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发展之后,纽约公共图书馆无可争议地跻身于以上所提到的图书馆之列。当人们想到纽约公共图书馆的时候,许多人仅仅是联想起在曼哈顿第五大道上的宏伟建筑,但是,这个宏伟的建筑只是纽约公共图书馆系统的总馆所在地,整个公共图书馆系统成员还包括85个分馆、表演艺术研究中心、黑人艺术研究中心以及曼哈顿中心区四十三街上的公共图书馆等。这一巨大的学习网络及其分支机构,提供了纽约市、纽约州以及整个美国从儿童到老人的知识服务。纽约公共图书馆的体系大致可以分为总馆(中央研究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系统、分馆系统(包括分馆系统的总部)。
1.1 纽约公共图书馆总馆(中央研究图书馆)
整个美国号称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七个研究图书馆中的四个,其中纽约公共图书馆总馆位列世界第七、全美第四,所以它也称为中央研究图书馆。以总馆为代表的研究图书馆系统拥有超过800万册的图书,2300万件的手稿,50万条数据。在中央研究图书馆中共有全职图书馆员2951人,为每年到访总馆的1063000位读者服务;另外还有100万的持有图书馆借阅证的读者每年借阅图书980万册。中央研究图书馆伴随着它所服务的城市和国家的发展而发展。到纽约公共图书馆总馆参观将花费数小时并使人精疲力竭,但也只是蜻蜓点水,看到很小一部分,对中央研究图书馆馆藏只能获取一个粗浅的印象而已。如果你试图调查整个总馆的系统,那么将花费很多天时间:而如果要彻底地研究它的辉煌,则需要花费毕生的精力。
1.2 纽约公共图书馆的专业图书馆系统
诚如纽约公共图书馆必须去抢救那些逐步破损的文献一样,第五大道的大理石宫殿也无法容纳日益增长的文献以及读者和参观者。在曼哈顿的各个地区,新的图书馆建筑得到了建造,老的图书馆建筑得到了重建,以便向日益增长的读者提供更多新的有效的服务。纽约公共图书馆附属的表演艺术研究中心(Performing Arts Research Center,人们提及这一机构多用PARC的缩写)位于林肯中心,1965年对公众开放。其极具价值的资源、良好的设置和优质的服务水准使这一专业图书馆达到了很高的利用率,它几乎在一夜之间便受到了世界范围的尊敬。与此同时,一个宽畅的新建筑在纽约的哈莱姆黑人居住区拔地而起,其中有图书馆、斯考伯格(Schomburg)黑人文化研究档案中心。这一专业图书馆以其黑人文化独特的资源成为世界著名的专业图书馆,并吸引了用户广泛的兴趣。
1.3 纽约公共图书馆的分馆系统
纽约公共图书馆除了总馆和专业图书馆之外,在曼哈顿、布朗克斯、斯塔滕岛等地区分布着81家分馆系统及其网络,而布鲁克林和昆斯地区则有着其自身独立的图书馆系统,这是这两个地区一度获得自治所带来的结果。
分馆系统共拥有900万册的馆藏,被称为是世界上最大的分馆系统。分馆系统的总部设于曼哈顿中区图书馆中,该馆坐落于第五大道和第四十二至四十五街区的交汇处,与中央研究图书馆正好呈一对角线。总部于1972年对外开放,它原先坐落于安诺德·康斯特勃百货商店,收藏有大约100万各类文献,承担着借阅服务和参考服务。它是曼哈顿中心地带的社区图书馆,而这一社区是世界上最出名的。与之相比,一些更小的图书馆分布于这个城市的每个角落,它们为纽约市民免费提供指导和娱乐。
2 纽约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历史
2.1 艾斯特(ASTOR)图书馆
纽约公共图书馆诞生于1848年,在那个时期,德国移民约翰·雅各布·艾斯特(John Jacob Astor)成为当时最富有的人,他捐赠了40万美元(相当于今天的800万美元),其意愿是要在纽约建造一座研究图书馆。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琼斯·格瑞·康斯威尔(Joseph Green Cogswell)的鼓励,康斯威尔被认为是当时艾斯特的助手和高参,鉴于两人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艾斯特往往会采纳康斯威尔的建议。尽管华盛顿·爱尔文(Washington Irving,时任西班牙首相)试图任命康斯威尔担任其高薪聘任的私人公使,但年迈而焦虑的艾斯特还是使用计谋将康斯威尔留了下来担任伟大的公共图书馆的终身管理者,因为康斯威尔曾鼓励艾斯特去建造和资助这一公共事业。康斯威尔在哈佛大学受过很好的教育,并在大学担任过教授和图书馆长,是一个涉略广泛的学者。他运用艾斯特提供的资金,去实现一个令人充满激情的任务——建造一个无与伦比的研究图书馆,因此他辞去了原来的工作。从康斯威尔的角度而言,艾斯特则是一位热爱艺术、并且喜欢与名人交往的文化人。
2.2 雷挪克斯(LENOX)图书馆
1876年,纽约的大型私人图书馆向公众开放,这是在纽约多年积累的私人收藏家杰姆·雷挪克斯(James Lenox)的图书馆,其原址就在现在的弗瑞克(Frick)图书馆。雷挪克斯在收集文献方面可谓是不遗余力,他将所收集的文献装满了他的一间又一间书房。其收藏的兴趣原先集中在美洲,包括北美和南美的发现和探险以及建立共和国的有关各类文献记载。雷挪克斯作为长老会的一个教友,他也收集约翰·班扬(John Bunyan)清教徒的圣经经典版本《天路历程》(The Pilgrim’s Progress)。他向公众开放的私人图书馆是一家研究机构,主要是为学者和书迷们服务。他也喜欢十八和十九世纪英国和美国的绘画和雕塑,因此,在他的私人图书馆建筑中,也包括了艺术的画廊。
2.3 梯尔顿(TILDEN)的托管财产
在十九世纪,艾斯顿和雷挪克斯这两家图书馆研究机构积累了核心的馆藏,并创立了私人慈善捐赠的传统,这为以后现代图书馆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山姆·琼斯·梯尔顿(Samuel Jones Tilden)的遗产与艾斯顿和雷挪克斯的馆藏一起,成为以后纽约公共图书馆的三个主要的组成部分。
梯尔顿一度是纽约的政府官员,但在竞选总统候选人的过程中由于未能赢得中间派别的选票而告负。1886年,梯尔顿在纽约去世,留下了500万美元的不动遗产。梯尔顿生前一直单身,他留下遗嘱,将他的遗产“在纽约城中建造一座自由的图书馆”。但梯尔顿的遗嘱立即遭到了他的侄子乔治·梯尔顿的反对。由于乔治·梯尔顿的诉讼,使这项善事拖延了六年之久,直到1892年,法庭才发布了分割的条款:将梯尔顿的遗产分为梯尔顿亲戚的部分和梯尔顿托管的部分,其中托管部分为240万美元。
到1890年为止,原先捐赠的艾斯顿和雷挪克斯图书馆显得很不景气,其馆藏则不断增长,以至于提出这样的问题,即原先的图书馆必须重新审视其发展目标。纽约有一位律师约翰·比盖罗(John Bigelow),为梯尔顿遗产托管者,他通过积极的努力和想象,一个全新的创意产生了。在约翰·比盖罗的计划中,艾斯顿和雷挪克斯图书馆将与梯尔顿的遗产融为一个合法的整体,成为新的纽约公共图书馆。此前纽约已积累了许多文献,而私人图书馆的建立将继续这种文化遗存的积淀。这一公共事物和私人慷慨捐赠的融合的实践发生在1895年。
2.4 纽约公共图书馆总馆的建设
纽约公共图书馆总馆新馆的选址是在一个具有埃及风格的美丽建筑原址上,尽管这一个建筑已年久衰败,当建造新馆不得不对其予以拆除时,依然有不少人对这一与众不同的建筑抱有特殊感情而为之悲叹不已。但无论如何,这一馆址的选择被认为是富有智慧的:在曼哈顿的中心区域,面向著名的第五大道,图书馆的建筑群落从四十二街至四十街区扩展开来,从西一直延伸到布来恩特公园(Bryant Park)。纽约公共图书馆这一近乎完美的选址,对于一个研究机构而言,使其能为不断发展的都市社区提供良好的服务。
根据当时建筑竞标的档案记载,在当时城市最优秀的建筑师的竞标中,凯瑞公司(Carrere)和汉思汀斯公司(Hastings)最终成为纽约公共图书馆新馆建筑的设计单位和建筑单位。新馆于1902年5月举行奠基仪式,在以后的九年时间中,经过无数的设计和建造,总计花费了900万美元,新馆终于对市民开放了。新馆建筑得到了公众、新闻媒体、专业建筑师的普遍称赞。新馆建筑内外是大理石的建筑材料,成为显示庄严典雅的建筑装饰。最权威的建筑杂志《建筑学刊》(Architectural Record)这样评论道:“在几个时代的城市建筑中,纽约公共图书馆新馆是最重要的公共建筑。”与美国的其他建筑相比,新馆包含了更多的大理石,而这众多的大理石是用私人马车从佛莫特(Vermont)以及从意大利、法国和比利时运输而来。
那些折射出古典复兴风格的美丽艺术的伟大的公共建筑在一段时间中风靡全美国,在这些建筑中凝聚着当时美国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以及民族扩张的情绪,而在十九世纪后期,这种民族的扩张情绪笼罩着整个美国。为了使美国绷紧的政治与军事的神经有所松弛,于是人们寻求建造反映美国力量与繁荣的纪念碑来表达民族的意志和愿望。
纽约图书馆新馆不仅在建筑上与众不同,而且融入了宗教的风格和各种重要的功能,它要求能够在许多年以后仍能满足读者服务的需求并需将美丽与实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建筑师们组成了一个由约翰·希尔·布尔林斯(John Shaw Billings),纽约公共图书馆的首任馆长,参加的高级咨询团。布尔林斯被认为是整个复杂操作系统的首脑,在他的激励和领导下,图书馆得到了很好的管理和维护,一个新颖的稳固的图书馆几乎在一夜之间便闻名遐迩。
3 约公共图书馆的文化积淀理念
3.1 超越世俗和强势文化的传统眼光
一般而言,一个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大型图书馆都有其丰富的馆藏,这些善本和手稿都受到了精心细致的保护,以防止读者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损坏。在纽约公共图书馆中,收藏了令人目眩的稀世珍宝,如第一部带到新大陆的《圣经》,亨特的地球仪,汤姆·杰斐逊的《独立宣言》手稿,乔治·华盛顿离职演说的草稿,如此等等。纽约公共图书馆并不满足于已有的丰富馆藏,而是以历任馆长和采访馆员的独到的眼光进行不断的采访和收集。他们超越了世俗和强势文化的传统眼光,并不随波逐流,而是尝试着有目的地去收集那些虽有忌讳但显然具有重要价值的、而时人并不看重的文献,他们不断地捕捉历史所展现的壮观背景,并对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充满好奇心。
3.2 不断拓宽关于馆藏珍品的定义
就采访而言,纽约公共图书馆不断拓宽关于馆藏珍品的定义,如一些手稿的评点、日记、一些廉价的小说和惊险小说等。另外,诸如1899年沙皇加冕典礼的宴会菜单,1835年旅客坐蒸气船至德克萨斯的船票帐单,出身于名门望族的后人可以藉以寻根的家谱,西班牙内战时期国际旅成员的安全通行证,爵士乐时代的乐谱等等,都列入了馆藏珍品的行列。
3.3 每一件珍贵的文献都可能给读者和研究者以智慧的激扬
就馆藏珍品而言,每一件珍贵的文献都可能给读者和研究者以智慧的激扬、知识灵感的闪现或启发。图书馆将成为一个非常自由研究的机构,因为图书馆是积淀人类文化的宝库,而这座宝库正是代表了过去的历史。我们之所以珍惜图书馆的收藏,是因为对于人类的发现或未来的发现,这些文献都是精华所在。实际上,无论是宏篇巨著还是微型档案,图书馆仅仅是它的保管者而不是它的拥有者。为了我们现在的读者以及尚未来到这一世界上的将来的读者,图书馆必须保存好反映过去历史的稀世珍品,以便将人类文明的历史不断地传承下去。
3.4 图书馆的采访工作并不仅仅是送出计算机的订单
有人曾经宣称,世界知识的总量大约每10年增加一倍,同时,这一数字也可能减少为5年。图书馆承担着与知识信息发展保持同步的艰巨的责任。
各类文献的采访及其取舍由采访馆员所决定,他们不断地关注着来自美国及世界各国的各类出版目录和交换书单。每周大约有包括数十种语言的近1万种各类文献书目集中到图书馆。当一位采访馆员决定某种文献是图书馆所需要的,然后由采访部发出指令,这一文献便列入图书馆计算机采访订单档案,在图书馆,这种采访的过程不管怎么样是不会有终结的。
图书馆的采访工作并不仅仅是送出计算机的订单,它也意味着追踪那些指令,如果在正常的时间内文献尚未送达,就要不断提醒文献供应方;它同时也意味着支付帐单,对实现送达的文献进行确认并支付钱款。就采访工作而言,每年有50万种新书的征订和数以千计的新刊的征订,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任务。但这还仅仅是图书馆工作的开头。
3.5 图书馆的使命就是维护馆藏文献的完好无损
人类的知识不予以保存便意味着失去。图书馆所从事的是一种世代延续的、无止境的艰巨事业,其使命就是维护馆藏文献的完好无损。距今一百多年前,纸张被大量地用来生产图书。由于纸张中含有酸性物质,所以当图书一接触到空气的时候,纸张的纤维就自然而然地受到了氧化,图书的损坏就成为势所必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500年前印刷术在西方发明时,戈登堡及其后人用当时洁白而富有韧性的纸张用来出版图书,而这些图书迄今为止保存的状况良好;而那些仅保存了100多年的印刷品则遭到了严重的破损。很显然,根据马尔萨斯阀门压力释放的理论,人类的发展促进了知识的爆炸,由于知识总量的剧增和大量文献的出版,一些以往的出版品将自我毁灭,通过这样的方式,可能会避免文献的过剩吧。
为了与这种书籍的马尔萨斯理论作斗争,纽约研究图书馆系统每年将化费100万美元用来进行文献的保护和重新采访。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甚至当那些需要保护的文献在等待进行缩微的时候,其破损的进程仍在继续。对于原本状况很好的图书和手稿来说,需要时刻重视文献破损这一最严重的问题,而对这一问题所带来的苦恼和折磨,不仅是由图书馆来承载,而且人类文明自身也需要共同承载。
3.6 “我认为我们应该首先撤走所有的小册子”
总馆所典藏的文献包括了所有印刷的类型,在其丰富多样的收藏中,可以发现数以百万计的小册子、宽面大书、杂志、海报和节目单、剪贴簿、名信片以及一些著名的应时读物(ephemera,应时读物来自于希腊语,意为短命的),这些文献当年在它们出现的同时,通常就被遗忘并为人所抛弃了,但在今天,却能够证明是极具价值的研究材料。这些文献的极端重要性当年是由哈里·米勒·林登伯格(Harry Miller Lydenberg)所认识到的,他在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久担任了纽约公共图书馆的馆长。当以后战局显示出德国轰炸机有可能进攻纽约时,如同城市中其他重要物品的保管者一样,纽约公共图书馆也被要求计划撤离其最重要的馆藏。工作人员起草了一份他们认为馆藏中最有价值的文献的清单,包括第一部带到新大陆的《圣经》、华盛顿离职演说的手稿、莎士比亚的手抄本等等,经过认真仔细的斟酌,林登伯格作出了评说:“我认为我们应该首先撤走所有的小册子。”言下之意就是上述珍藏的复印本已分布于世界各地,而众多的小册子都是孤本并且是无可替代的。
在总馆中其他给人印象深的馆藏是30万件的地图和11000种地图册,这些馆藏使总馆的舆图部足以回答并满足用户提出的各类咨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军事情报部曾大量地利用总馆的馆藏来研究战区各国的海岸线。
当年科学家们在曼哈顿计划的工作进程中,曾成功地分离了原子并进行了原子的爆炸,而这些科研的早期工作正是在科技研究中心进行的。在政府化学家们解决脱水食物的问题中,曾得到了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帮助。此外,一些重要的发明创造,如宝丽来照相机、施乐复印机等,其早期的研究都是在图书馆完成的。
3.7 文献中蕴含并呈现出贯穿人类思想长河的链条和全景图
显然,纽约公共图书馆总馆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纽约市甚至是美国的国界。来自全美和全球的学者在这里探索研究世界唯一的英美文学手稿、档案的专藏。对于总馆中丰富的日本手稿和如此大量的法国十九世纪的印刷品,人们甚至会感到不可思议。人们可以参观烟草专藏,它是世界上烟草类型收集最丰富的地方。一位读者可以多次地使用和欣赏馆藏,但他仍不能十分清晰地了解图书馆所提供的某一珍品的真正价值。因为图书馆真正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不仅依靠其珍藏的善本和孤本,而且在这些文献中蕴含并呈现出贯穿人类思想长河的链条和全景图,以及从古至今的艺术发展流动的脉络。
4 纽约公共图书馆的管理理念
4.1 私人捐赠和公众活动的完美结合
那些私人积累起来的财富的最终归属不仅反映在那些高楼大厦以及大量艺术品的收藏,而且表现在慈善基金的建立,它既能够反映出捐赠的资源,同时也表达了捐赠者对人类的关爱。1901年,苏格兰移民安德鲁·卡内基(Andrew Carnegie)将其钢铁公司卖给了摩根(J.P.Morgan)。不久以后,卡内基向纽约市捐赠了520万美元,用来建造64家图书馆分馆,其前提是纽约市必须同意并提供建馆的地点及其以后的运作的维护。这是用以体现卡内基理念的一个巨大的慈善项目的应用案例,在卡内基看来,巨富的人们仅仅是他们财富的照看者,而他们所拥有财富的最可信赖之处是用于公众的利益。这一慷慨行善的提议是一个明显的迹象,它足以促使城市行政管理官员们立即付诸行动。当时的一张报纸作了这样的报道:“在泰密尼大厅这一政治聚会的临时场所的每一位发言者都表达了他们对图书和图书馆的出乎寻常的热爱之情。”卡内基本人为之非常高兴,因为他所提出关于免费流通图书馆的倡议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以至人们提议将图书馆员日命名为“安德鲁日”。这些分馆的雄伟建筑都是由一些著名的建筑公司设计的,体现了图书馆创建之父的理念,这就是只有具有文学修养、见识广博的公众才能被信任地担任他们自己自由的守护者。一开始,分馆系统就行使起它们的广泛的社会责任,即帮助并教育公众掌握必要的公共语言和行为规范,以便使市民能够有效地参与并融入美国的社会生活。
4.2 雄伟的标志性建筑被整旧如旧地恢复了其传统的外貌
纽约的大多数城市结构在二十世纪初由于世纪的转变而遭到了毁坏。1923年,哈里·米勒·林登伯格(Harry Miller Lydenberg)当时担任图书馆的馆长,当他在写令人厌倦的图书馆的历史的时候,他陷入了深思:“图书馆建筑到底应该保护多长时间才算是明智的?但是无疑,只要图书馆建筑能够耸立在那里,它仍将作为城市的骄傲以及它的设计和建设者们的一座丰碑。”
经历了世纪转变的城市结构大变动,纽约公共图书馆依然耸立着,没有遭到任何破坏,甚至没有翻新,显得非常特别。纽约公共图书馆成为塑造作为公共和私人活动的完美结合的环境的第一个地方。在费因珊特·艾斯特女士和董事会主席瑞奇亚特·赛尔门(Richard Salomon)、安楚·海斯开尔(Andrew Heiskell)(他们俩分别负责施工和融资结构)领导下,纽约公共图书馆得到了改造、翻新和加强。在纽约市长艾德瓦德·考奇(Edward Koch)的积极而热情的参与下(而市长先生也是图书馆委员会的非在职成员),这一雄伟的标志性建筑被整旧如旧地恢复了其传统的外貌。在建筑大理石的表面,原本镶嵌着在那一时代美国著名雕塑家们的艺术作品,经过整旧如旧之后,这些雕塑展现出了其本来的艺术风韵。可爱的一对狮子雕塑成了图书馆第五大道入口处的卫士,这对狮子被形象地比喻为“艾斯特小姐和雷挪克斯大人”。它们的眼睛炯炯有神,一眨不眨,面向大街,永远不知疲倦地注视着过往的人流。在图书馆建筑内部,我们又能够重新欣赏到大理石的墙面,菲律宾柚木和法国坚木的地板。通过我们的视角,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一建筑成为全美古典复兴主义艺术精致的杰出典范的原因所在。
4.3 后台二线的工作需要技能、细致以及富有学术的注意力
新入藏的文献必须先经过采访部门、再经过编目部门,然后经过典藏部门分别加工处理后才能最终上架提供读者使用。这些后台二线的工作需要技能、细致以及富有学术的注意力,这些工作都是十分费时的。从图书馆文献典藏的效果而言,每种图书只有在目录中被成功地检索,它才有存在的价值;同时将每种图书列入有最帮助的类目之中,就经常能够激扬优秀学者的智慧和想象力。
5 纽约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理念
5.1 一视同仁地为一般的公众和专业的学者提供热情尽职的服务
图书馆最本质的使命就是让每一位读者都能够自由地、平等地检索和利用图书馆的馆藏,让读者利用这些图书馆馆藏是十分高兴的事情,因为有的读者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这些文献正是祖上留传给他们的文化遗产。纽约公共图书馆之所以能够跻身于世界最大的研究型图书馆之列,其与众不同的特点和独到之处就在于它一视同仁地为一般的公众和专业的学者提供热情尽职的服务。这家大型图书馆的诞生及其发展在私人捐赠方面要超过了政府的年度支持。如果一个图书馆可以被称为社会的智力和记忆,那么纽约公共图书馆正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典范。
5.2 每件馆藏都要更贴近于每位读者
在纽约公共图书馆总馆的进口大堂处,一个牌子悬挂着,上面有如下的说明:“纽约建造了这座建筑以便永远维护一个自由的图书馆而为公众所使用。”诚如布尔林斯馆长所说,每件馆藏都要更贴近于每位读者。广大市民对这一公共服务机构的开放迅速做出了反应。在新馆1911年5月24日对公众开放的第一天,约三万至五万个参观者如潮水般进入纽约图书馆新馆,从上午九时开放起,一直延续到图书馆关闭为止。
5.3 保持查检提书的快速反应
作为在纽约公共图书馆总馆开馆后的第一张读者的索书条,读者蒙哥马利(Mr.C.A.Montgomery)要求阅读泰勒·培根(Delia Bacon)所著《莎士比亚戏剧所阐述的哲学》一书的抄本。使图书馆员尴尬的是,图书馆并不收藏有这一抄本,但令人称奇的是,蒙哥马利将此书作为礼品给了图书馆。很显然,蒙哥马利知道纽约公共图书馆并不能印刷这本书,而是计划好通过玩弄这一手法来宣传培根关于莎士比亚戏剧所阐述的理论。在首批读者中,另一位读者要求阅读有关道德观的书,他在上午9∶08分递交索书单,然后在六分钟后即拿到了他所需要看的书。新馆的馆员一直保持着这种查检提书的快速反应,尽管有数以百万计的文献,放满了90英里长的书架,图书馆员依然成功地做到这一点。而在世界大型图书馆中,这样的工作成了非凡的操作表演。于是一种传奇故事产生了:有时候,图书馆员们使用旱冰鞋来保持他们取书的速度。有一段时间,由于要安装新的书架照明系统,这种方式一度被中断了,于是图书馆员不得不依靠如同矿工们安置在帽子上的矿灯来阅看书页。
5.4 究竟什么是读者获职一本书的最便捷的方法
作为一个虚拟的案例,在什么样的标题下一位读者容易查检一本关于中世纪普罗旺斯教堂经济历史的图书?当每一种新书或期刊来到编目台前时,编目馆员们必须向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这本书是应该置于法国历史类还是应该置于罗马天主教历史类,甚或置于普罗旺斯类?究竟什么类目是读者最需要的服务,究竟什么是读者获取这本书的最便捷的方法?因此,编目馆员将要进行适应读者需求的明确的主题标引工作:如“经济历史——法国,1500年前。”鉴于文献的加工要经过如此长时间的准备,编目及其检索工作所要付出的费用要四倍于原书购买的价格。
要使一本书在茫茫的书海中很容易地获取,分类编目的科学性是十分关键的,因此,目录的广泛性和可获取性是很重要的。大约30多年前,纽约公共图书馆拥有了清晰的卡片目录,包括了馆藏约900万文献的清单,通过反复地查检使用,卡片目录很快被用坏了。与其试图费力地去修复全部卡片目录,还不如采取修复主要破损部分并将卡片目录照相复制并通过书本式目录的形式将其保存下来。其结果是一部反映1972年以前馆藏的800卷书本式目录完成了,它花费了26位馆员三年多的时间,成为一部里程碑式的检索工具。这部大型书目出价每部34000美元,先后被法国国家图书馆、英国国家图书馆以及世界各国主要研究图书馆所购买,从而使纽约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较以前更方便地为美国国内外的读者所利用。
5.5 尊重读者的隐私以及他们的自我服务
由分馆系统所提供的大量服务穷尽之后,读者和研究者开始转向典藏丰富的研究图书馆系统来继续他们的工作。如同一个社区图书馆一样,坐落于第五大道的雄伟建筑及其建筑群落使每位用户都很方便地加以利用,尽管在善本和易破损的文献方面有所限制。要使总馆为每年到馆的数以百万计的读者来预测他们的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服务是不可能做到的。一个可观的数字就是大量的读者通过利用中心阅览室,他们匆匆来去,并不公开他们来图书馆的目的;图书馆员尊重这些读者的隐私以及他们的自我服务,尽管他们如果有任何需求,图书馆员均可予以帮助。
5.6 社区分馆几乎包括了当地所有类型的活动
分馆已成为社区中心之一,在分馆中几乎包括了当地所有类型的活动。以不同的年龄层而言。在儿童中培训他们读书的兴趣总是列于纽约公共图书馆关注之首,成千上万的儿童每年都要参加12000多项由公共图书馆儿童服务部所安排的活动;青年人获得了各类文献从而丰富了他们的课堂教育,并帮助他们完成学校的作业;中年人得到了娱乐和专业文献;当老年人已不能亲自到图书馆来看书的时候,由志愿者提供给他们文献传递服务。除了提高印刷文献之外,分馆还提供视听资料和其他文献的外借服务。一家特殊的图书馆为盲人和肢残人提供布莱叶盲字文字和录音带。人们在分馆寻找就业指导和有关信息,并借阅各类娱乐读物。
5.7 采访的文献来自于多少不同的语言是衡量一个图书馆利用率的尺度之一
要衡量一个图书馆的利用率,其尺度之一就是其采访的文献来自于多少不同的语言。一些年之前,一个到访纽约的英国记者在其报道中写道:通晓各种语言的纽约能够最好地显示美国在破除巴贝尔之塔咒语方面是多么的成功。在纽约公共图书馆能够找到充分的事实来证明这一点。其典藏的文献正在让读者不断学习自从人类学会书写以来的各种母语的会话。
来自全球各个角落的读者来到这里寻求各种问题的答案,而这些问题在其所在国家往往无法解答。尽管有语言上的一些迷惑,但是在参考馆员的帮助下,往往能够解开一些语言上的障碍。
5.8 帮助新移民以适应他们在美国生活所面临的迫切问题
那些近期来到美国的移民成为分馆系统的最早受益者,分馆向他们提供接触他们新的国度的文化和历史的途径,但是这并不以牺牲这些移民所带来的原有民族文化为代价。图书馆总是注意并欣赏文化的多样性,而这正是纽约引以为自豪的一个方面。例如在二十世纪初,分馆系统为儿童而举办了一个庆祝各民族传统节日的庆典,从而给在纽约的移民们带来了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使他们对纽约这座城市并不感到陌生和难以亲近。近十年来,纽约经历了新的移民潮,而超过100万的纽约人是在国外出生的,成为新的纽约市民。纽约公共图书馆再一次认识到它们的责任,即帮助这些新移民以适应他们在美国生活所面临的迫切问题。
5.9 用户素养有助于造就一个伟大的研究图书馆
一个伟大的研究图书馆并不仅仅在于其馆藏数量的多少及其学术性,而是在于用户的素养,这有助于造就一个伟大的研究图书馆。总馆的馆藏是多样的和高质量的,这些丰富的典藏提供那些富有智慧的用户。例如,总馆收藏了1万种来自美国和世界各国的电话号簿,如果对其加以仔细地阅读,就能揭示极具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大多数人都无法想象能够在电话号簿中获取。事实上,当年盟军战略家们进攻北非的计划,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依靠了其中两本电话号码。另一个有趣的例子是,一位失恋中的小伙子由于获取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女子学校的电话号码,使其浪漫的生活得以延续。
5.10 美国研究图书馆咨询网(RLIN,Research Libraries Information Network)
纽约公共图书馆在拯救古老目录工作进行的同时,一个新的机读目录开始设置以处理1972年以前采访的文献。开始,这种数据库的生活仅仅是为了图书馆的自身使用。而同时也创造了数据库这种不寻常的情况,即这种新技术仅仅局限于当地才能使用,而卡片目录为基础的旧技术则在全世界是通用的。当建立机读目录的成本开始超出预算时,纽约公共图书馆开始寻找与其他图书馆合作的途径,以共同分担因设置这种新的有价值数据记录页而引起的费用。这种共建共享的方式在美国研究图书馆咨询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一咨询网创建于1974年,现已拥有美国的32家成员机构。咨询网的这种方式使某一图书馆有可能通过共享目录信息而减少了其目录加工的成本。同时,广大读者能够方便地了解文献的收藏地,如果一些文献其他图书馆没有采访那么就要将其购置入藏四十二街的图书馆。如此的馆际互助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采访,同时也扩大了每一共享馆的便利。总而言之,纽约公共图书馆拥有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目录体系。
登录这个巨大的书目数据库是非常简单的。当某位读者对其所需要的文献经过了一定程序的查检,又到公共目录检索区寻求了参考咨询台的咨询,图书馆员在确认这位读者所需文献在其所在的图书馆中并没有收藏后,便会检索美国研究图书馆咨询网的数据库,来了解这一文献是否为某一成员馆所收藏。如果这一文献在成员馆中是能够获取的,这一信息将由四十二街的总馆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把这本著作或者是照相复制件送至使用方。尽管纽约公共图书馆每年要付给美国研究图书馆咨询网相当大的费用,但这种服务对于读者来说都是免费的。这一点再一次显示了图书馆对其伟大传统的忠诚:免费为公众服务,不断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