腈纶污水处理厂污染物转化规律分析论文_曹志

腈纶污水处理厂污染物转化规律分析论文_曹志

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腈纶厂纺丝车间 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714

摘要:测定了腈纶、丙烯腈生产过程排出的含腈废水的可生物降解性,考察了共基质对含腈废水生化处理的作用,试验了酸化水解-活性污泥-接触氧化联合工艺处理腈纶、丙烯腈混合含腈废水的效果。

关键词:腈纶污水;生化处理工艺;污染物转化

引言

腈纶生产废水、丙烯腈生产废水属于典型的含腈废水,废水中主要含有低聚物聚丙烯腈(PAN)、SCN-和CN-等。其中,低聚物不易被生物降解,而CN-具有生物毒性,故需经处理后才能排放。目前,大多数含腈废水的处理效果不佳,有些企业将含腈废水直接排入综合污水处理场,对微生物处理工艺造成了较大冲击。如某石化企业将腈纶生产废水、丙烯腈生产废水等后排入其腈纶污水处理厂,处理出水COD高达300mg/L,无法满足排放要求。此外,由于腈纶生产过程时有波动,导致废水的产生量及污染物浓度不稳定,对现有处理工艺也造成严重影响。因此,该腈纶污水处理厂面临迫切的升级改造需求。

1试验部分

1.1水样来源

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分别从调节池、一沉池、二沉池3个地点取样,所得水样分别称为进水、一级生化出水、二级生化出水。

1.2分析方法

1.2.1水质分析

采用COD测定仪(DR/2400型,美国哈希公司)测定COD;采用TOC测定仪(TOC-VE型,日本岛津公司)测定TOC;采用BOD测定仪(BODTrak型,美国哈希公司)测定BOD5;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3010型,日本日立公司)测定NH3-N和TN的含量;采用离子色谱仪(ICS-2000型,美国戴安公司)测定NO2-N和NO3-N的含量;利用硝酸银滴定法测定CN-含量。

1.2.2有机物特性分析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ThermoNicoletiS10型,美国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高效液相色谱仪(Ultimate3000型,美国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和荧光分光光度计(F-4600型,日本日立公司)对有机物特性进行分析。

以聚苯乙烯磺酸钠(PSS)(15650,6400,4600,1370Da)和丙酮(58Da)(美国聚合物标准品公司)为分子量标准品,通过凝胶液相色谱系统(日本日立公司,TSKgelG3000PWXL型色谱柱)测定溶解性有机物(DOM)的重均分子量(Mw)和数均分子量(Mn),计算Mw/Mn。

2结果

2.1 COD、TOC与BOD5去除分析

对进水、一级生化出水和二级生化出水分别进行了COD、TOC和BOD5分析,可以看出,进水COD、TOC和BOD5分别为432.85,140.40,84.50mg/L,BOD5/COD为0.20,具有一定的可生化性。经一级生化处理后,废水中的COD、TOC和BOD5分别降至211.60,95.40,1.60mg/L,去除率分别为51.1%、32.1%和98.1%,污泥回流(回流比100%~200%)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一级生化池的污染负荷,提高了活性污泥浓度,从而改善了处理效果。一级生化出水的BOD5/COD为0.01,可生化性很差,导致二级生化处理对COD和TOC的去除没有贡献,出水COD和TOC分别为211.55mg/L和96.90mg/L,显著高于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排放标准要求,无法达标外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有机污染物特性分析

由于DOM是COD的主要组成,因此主要考察了经0.45μm过滤后DOM的特性。

2.2.1 UV-Vis分析

分别对进水、一级生化出水和二级生化出水的DOM进行紫外-可见扫描,其谱图可以看出,DOM在紫外区具有较强的吸收,而在可见区吸收较弱。进水在230~280nm范围内吸光度偏高,但在280~340nm内吸光度又显著低于一级生化出水和二级生化出水。由于腈纶污水中污染物的不饱和结构较多,“π-π”电子跃迁显著,故在230~280nm处有明显吸收;生化处理过程中物质降解,氨化作用突出,官能团发生改变,导致出现新的吸收峰或吸收峰红移。

2.2.2 3D-EEM分析

炼化污水中的DOM结构复杂,含有各种低能量“π-π”电子跃迁的芳香结构或共轭生色团以及不饱和脂肪链,表现出一定的荧光特性。天然环境和污水中各DOM的λex/λem荧光峰所代表的特征物质类型可表示如下:类腐殖酸荧光峰ClassI(λex350~440nm,λem430~510nm);可见光区类富里酸荧光峰ClassⅡ(λex310~360nm,λem370~450nm);紫外区类富里酸荧光峰ClassⅢ(λex200~250nm,λem380~540nm);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ClassⅣ(λex250~320nm,λem280~380nm);类蛋白荧光峰ClassV(λex240~270nm,λem370~440nm)。对进水、一级生化出水和二级生化出水中的DOM进行3D-EEM测定,得到等高线图,其荧光峰的位置以及荧光强度(IF)。可以看出,进水DOM主要有两类特征荧光吸收峰,分别在311/370nm和245/370nm处,代表可见光区类富里酸荧光峰和含氮的类蛋白质类荧光蜂,这表明进水中含有一定量的不饱和大分子结构物质和含氮有机物。经生化处理后,311/370nm处的峰强减弱,且位置发生红移,而245/370nm处的特征峰则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在365/436nm、245/434nm和229/302nm处呈现出较强的荧光峰,分别代表类腐殖酸荧光峰、紫外区类富里酸荧光峰和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进水中类蛋白质荧光峰消失表明含氮的腈类物质发生了氨化反应,大部分有机氮转变为无机氮和胺基;大分子的可见光区类富里酸荧光峰强度减弱,是因为经生化反应后部分此类物质的结构向类腐殖酸荧光物质、紫外区类富里酸荧光物质转化,这也是生化出水在280~340nm紫外吸光度显著高于进水的原因。此外,生化反应是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过程,必然导致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浓度增加。

结语

a)该腈纶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较长,进水具有一定的可生化性,经水解酸化—纯氧曝气一级生化处理后,COD去除率达51.1%,但出水可生化性很差,再利用接触氧化二级生化处理无法降解有机物,出水COD仍高于200mg/L,工艺流程需要优化改造。

b)进水中有机物的重均分子量较大,分子量分布范围较广,经生化处理后,重均分子量降低,含—CN的大分子逐渐降解为较小的分子,且可见光区类富里酸荧光物质向类腐殖酸荧光物质、紫外区类富里酸荧光物质转化,紫外吸光度有所升高,同时生化出水中新增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

c)腈纶污水在一级生化处理过程中氨化作用显著,大部分含腈类有机氮转变为无机氮和部分有机胺,但生化出水C/N远低于20,几乎没有可生化性,接触氧化二级生化处理效果不佳。因此,应强化预处理工艺,建议在一级生化工艺后增加高级氧化工艺段,改善污水的可生化性,再进入接触氧化池进行深度生化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波.聚合装置污水现状与预处理对策探讨[J].石油化工环境保护,2001,(2).

[2]张亚雷,等.二步法腈纶废水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性实验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2001,(7):21.

[3]欧阳丽,等.我国腈纶废水生化法处理进展[J].工业水处理,2001,(9):21.

论文作者:曹志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0

标签:;  ;  ;  ;  ;  ;  ;  ;  

腈纶污水处理厂污染物转化规律分析论文_曹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