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美国、日本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新动向及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欧洲论文,日本论文,美国论文,启示论文,新动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1 欧洲、美国、日本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新举措
1)欧洲标准化战略。
1998年10月,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和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EIEC)相继发布了CEN2010年战略和CENEIEC2010年战略。战略的核心是,充分利用《维也纳协定》和《德累斯顿协定》制定国际标准,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形成欧洲统一地位。战略要点是:①支持欧洲单一市场的形成;②加强欧洲产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③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形成欧洲统一地位;④重申与ISO和IEC签订的“维也纳协定”和“德累斯顿协定”的重要性;⑤制定以欧洲标准(CEN标准)为基础的国际标准,并推广到全世界。
1999年10月,欧盟通过了欧洲理事会决议“欧洲标准化的作用”战略决议。战略的核心是,建立强大的欧洲标准化体系,对国际标准化产生更大的影响,承担更多的秘书处工作,并努力将欧洲标准推荐为国际标准,力争国际贸易的主动权。欧盟标准化战略的要点如下:①建立强大的欧洲标准化体系,进一步扩大欧洲标准化体系的参加国。②继续为欧洲标准化活动提供财政支持。欧盟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提供的资金占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收入的49%。③欧盟各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标准化提案要协调一致。
欧盟实施这些标准化战略新举措,立即引起了美、日等国关注,并且纷纷采取了战略对策。
2)美国标准化战略。
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20世纪70年代以前并不重视国际标准化活动,在对外贸易中强调以美国标准为依据,以专利技术作为国际经济竞争的战略。由于有的国际标准没有反映美国技术,在进出口贸易中屡屡遭到技术壁垒,巨大的经济损失使美国开始调整战略。1998年9月,美国标准学会、美国标准技术研究院共同召开了关于制定美国标准化战略的研讨会,会上做出了制定美国国家标准化战略的决议。经过两年努力,于2000年9月7目完成了美国国家标准化战略的制定任务。
美国标准化战略的核心是:加强国际标准化活动——使国际标准反映美国技术;承担更多的ISO、IEC秘书处工作。战略的重点领域是卫生、安全、环保方面的标准化。美国标准化战略包括12项战略要素,62项战略措施。战略实施要点如下:①建议政府采用自愿性标准的机制;②改进标准体系对消费者观点和需求的响应;③扩大美国标准体系,把对标准体系作出贡献的所有组织都纳入标准体系;④努力制定出反映美国技术的国际标准;⑤为将标准作为满足管理要求的一种手段而在全世界进行协调;⑥对公私行业的决策者进行采用标准价值方面的教育;⑦为标准化基础体系建立稳定的筹款机制。
为了国家实施标准化战略,美国调动了政府、产业、非政府组织等多方力量,统筹部署,在国内和国际上全方位展开美国标准化活动。
3)日本标准化战略。
日本政府高度重视标准化战略的制定工作。亲自组织制定,并为此投入50亿日元专项资金。于1999年6月~2001年9月,历时两年三个月完成了日本标准化战略的制定任务。按照日本2000年4月发布的“国家产业技术战略”以及2001年3月内阁会议上批准的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中有关标准化战略要求,其战略的核心是:加强产业界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力度;建立适应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技术标准体系;争夺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的最高领导权,争夺制定国际标准的主导权,积极争取承担更多的ISO/IEC各委员会(TC/SC/WG)主席、召集人和干事的职务,在ISO/IEC中发挥重要作用;积极参加ISO/IEC标准国际标准的审议,充分反映日本的意见;培养一批熟悉ISO/IEC国际标准审议规则并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和国际标准化专家;通过加强亚太地区国家的合作,推进国际标准化战略,实现技术标准立国的目标。
日本标准化战略包括3个战略目标、4个重点领域、12项策略、46项措施。把下述三个方面作为标准化战略的重点课题:①确保标准的市场适应性及效率;②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战略;③标准化政策和研究开发政策的协调统一。将下述四个领域作为标准化重点领域:信息技术标准化;环境保护标准化;反映消费者、老年人、残疾人需求的标准化;制造技术、产业基础技术的标准化。
2 欧洲、美国、日本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新特点
上述欧盟、美国、日本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新举措,既具有许多相同点,也各具特色(见表1)。
欧盟、美国、日本实施标准化战略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和挑战性,体现了各国的国际标准化工作由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转移及应对21世纪经济全球化向标准化挑战的战略思想,并且明确了要以技术标准为武器占领国际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及确保国家经济利益的战略目的。概括起来,欧盟、美国、日本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新特点如下。
表1 欧盟、美国、日本标准化战略的特色与相同点
国家地区 特色相同点
①强化现有优势(ISO/IEC)
欧盟 ②具有政府主导的特征
③突出标准文化氛围建设 ①国际标准化
①应对欧盟在ISO/IEC的强势地位 ②公共领域标准化
美国 ②具有市场主导的特征
③标准的市场适应性
③强调标准制定机构的协调一致
④标准与研发一体化
①应对欧盟、美国的优势地位 ⑤培养国际化标准人才
②从政府主导向民间和社会团体为主
⑥政府的财力支持
日本 的转型过程
③标准化与研发一体化
1)把国际标准化作为标准化战略的核心。
通过对欧盟、美国、日本实施标准化战略的分析研究,可以清楚地看到:当今国际间的经济竞争、企业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国际标准的竞争,所谓“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国际标准作为国际贸易游戏规则的一部分和产品质量仲裁的重要准则以及国际标准在国际贸易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使得发达国家千方百计地在国际标准活动中争取领导权、发言权,竭力将本国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标准化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国际标准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标准的竞争已成为国际经济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欧盟、美国、日本都把国际标准化战略放在整个标准化战略的最重要的位置及核心,积极参与标准国际化。欧盟标准化战略强调要进一步扩大欧洲标准化体系的参加国,要统一欧盟各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标准化提案,要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确立欧洲地位,加强欧洲产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美国要在主要技术领域重点承担或从事ISO、IEC的秘书处工作,同时积极参加所有国际标准化活动,努力制定出反映美国技术的国际标准。日本针对国际标准化活动制定了相应的战略措施,包括国际标准的对策、产业界提出战略性的国际标准提案、创造良好的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的环境培养国际标准化专家积极推进亚太地区的国际标准化活动。
2)把安全、健康、环境保护等领域作为标准化战略的重点。
在重视先进技术标准化的同时,欧盟、美国、日本还十分重视关系生命安全和生存环境方面的标准化工作。美国将安全、健康、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标准化作为标准化战略的重点领域。日本将环境保护、反映消费者和老年人及残疾人需求与信息技术、制造业和产业基础技术的标准化并列为标准化战略的重点领域。这些都充分反映出发达国家标准化的重点不仅转向高新技术标准方面,而且开始转向注重改善生存环境、社会环境方面。进入21世纪以来,发达国家为加强这些领域的标准化工作,采取了四位一体的竞争方式,即研究开发、生产技术、质量管理和标准化一体化进行的战略。
3)把标准化政策和科技开发政策的协调统一作为标准化战略的关键。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发达国家认识到国际标准对各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影响。认识到标准化在技术政策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支持标准化的研究开发的意义。为此,发达国家纷纷采取了相关对策。欧美各国对以标准化为目的研究开发项目给予财政支持,把研究开发政策和标准化政策作为车之两轮(研究开发政策+标准化政策=技术创新与实用化政策),一体化推进标准化政策和产业技术政策,利用国际标准将本国产业技术推向全世界。
4)把培养国际标准化人才作为标准化战略的根本。
欧盟、美国、日本都很重视培养熟悉ISO/IEC的国际标准审议规则并具有专业知识的国际标准化人才,并对国际标准化人才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英语水平高,是该领域的技术或标准化的专家;掌握国际技术和经济状况的动向;知道自己所属企业、产业在国内及业界的竞争能力与位置以及与该技术有关的国外产业的动向;懂得该领域企业和产业的发展战略和有关国家政府的政策策略等;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的人才通过MOT(技术管理)的教育来造就。在美国,设MOT的硕士课程的院校已超过100所,欧洲和亚洲各国近年也加快了创建这种院校的步伐。
5)给予财政上大力支持是标准化战略的支撑。
日本政府每年标准化经费预算为4亿元,法国为2.8亿元,德国为2亿元,其中国际标准化经费约占50%左右。欧盟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每年支持欧洲标准化委员会的资金占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年经费的49%。欧盟、美国、日本在标准化战略中纷纷提出要筹措专项资金,支持产业界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另外,发达国家民间主要标准化机构也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国际标准化活动。日本规格协会自2002年4月起,将销售标准收入的10%用于支持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的企业。还有一些大的企业集团,为了自身利益也积极投入人力物力主动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例如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美国IBM公司等。
3 欧洲、美国、日本实施标准化战略对中国的启示
标准是一种产业和经济的秩序,往往也是产业存在的技术方案,对内它可以促进产业、分工和贸易的发展,对外则意味着技术壁垒和产业壁垒。标准对垂直链条意味着产业利益分配的工具,对横向竞争者则意味着产品差异化的能力降低。标准是新的企业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来源。
从以上三大实施标准化战略典型范式中,我们可以借鉴的道路是:策略上学习欧洲;制度上学习美国;意志上学习日本。鉴于目前中国与欧洲、美国、日本实施标准化战略的实际差距,亟待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尽快制定标准化战略规划。
标准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依靠国家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欧盟、美国、日本的标准战略值得仿效。欧盟已经开始构建统一的技术体系和知识产权体系,其第三个《科研与技术发展框架规划》中提出建立欧洲科技共同体的目标,开展“尤里卡计划”和“欧洲科技合作计划”,促进各国技术力量、资金和技术创新体系的协调和一体化,促进企业之间的结盟;美国在2002年发布了《21世纪战略纲要》;2002年,日本政府知识产权战略会议发布了《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提出“知识产权立国”的口号,并且明确提出要在海外实施全面取缔侵犯日本知识产权的行动。
中国于2002年的全国科技大会上宣布,将制定并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当前政府应该加强中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研究与制定,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标准的制定模式,尽快建立中国国家技术标准体系,推动技术标准战略的整体实施,全面提升地方和企业技术标准工作的整体水平,并用标准化战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在制定战略时,要全面分析研究国际标准,对适合中国国情的国际先进技术标准尽快采用。对国内较先进的技术标准或产业优势的技术标准,要充分利用国际标准的修订,使之融入国际标准之中。还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参加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及时了解国际上相关产业发展的最新动向、技术信息,也有利于将我国技术标准纳入国际标准体系。此外,推进标准化战略首先要加强国内立法工作,通过完善立法加强标准化管理、服务和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使标准化工作符合市场经济及国际化的要求。
2)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进入21世纪后,有关国际组织、区域组织和欧盟、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加强了标准化战略研究,制定了各具特色的标准化发展战略,并将加大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力度和有效采用国际标准列为战略发展重点。中国在“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上,曾提出了“加快采用国际标准步伐”的战略措施。近年来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采用国际标准的广度和深度仍然不够。为了提高中国出口产品竞争力及减少贸易摩擦,很重要一点就是提高标准的国际竞争力。国内企业要参与国际化经营,也必须采用最新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为此,我们要大力推动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对于适合中国国情的国际标准领域,要大胆采用国际标准,适时将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
目前中国标准化战略核心是积极采用先进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但“采标”仅仅是一特定过渡时期的战略思想,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要将中国标准国际化,这才是长远的战略发展取向。因此,一方面要按照国家的要求积极把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另一方面要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把我们的国家标准纳入国际标准或直接转化为国际标准,通过双向的工作,达到双赢的目的。
3)全力争夺国际标准的制定权。
标准是现代贸易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当今的国际经济竞争中,标准已成为产品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竞争的焦点。谁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权,谁的技术就会成为标准,谁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因此,西方发达国家以很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国际和区域标准化活动中,并通过承担ISO、IEC的技术委员会和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以便控制国际标准化的技术大权,进而争夺国际标准和区域标准的制定权。
中国由于经济实力较差、技术能力较弱,积极争取发言权和实质参与权,因此可实施“追赶”及“争夺”战略(见图1)。
图1 标准化战略的国际动向
WTO要求成员国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订、修订,发展中国家由于受资金和人才资源的限制,参与国际标准的实质性制定活动极其有限,发达国家基本上控制了国际标准的制定权。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排名第三的大国,据统计,直到2005年,在全球17000多项国际标准中,由中国制定的标准只占到千分之三。目前中国只是被动地接受国外标准,不能在国际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反映中国经济技术情况,这是对中国国家利益的伤害。为此,我们要大力提倡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对于目前还没有制定国际标准的领域,要及早介入,积极主动参与,大胆创新,把国内成熟的国家标准推向国际。更多地提出新工作项目,并承担新工作项目召集人,实质性地参加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国际标准化活动,争取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取得主动权。对于已有国际标准的领域,应积极承担国际标准秘书处的工作,主导国际标准的修订权,占领国际标准的制高点。
4)合理构建中国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
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这是我们的标准成为国家标准或事实标准得天独厚的条件。面对一个规模与潜力巨大的“中国大市场”,国外厂商不可能不遵循中国标准:中国标准对国内产业支撑底线也是全球市场的1/5,因为我们拥有全球20%的消费市场。只要符合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定义,各国都有权力在国内推行强制性标准。中国企业要充分利用TBT协议中的有限于预原则和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政策,建立自己的技术壁垒体系。同时,不要被动防守,要积极参加竞争,将一些我国企业能够达到而外国企业难以达到的或中国特有的技术指标制定成国家标准,以增加企业和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要选择一些我们能做到、而国外难以做到的技术指标,在环境保护、食品安全、信息安全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领域及有中国特点的产业,建立起以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的标准,合理构建中国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
5)发挥政府和协会在标准制定中的作用。
首先,要构建一个良好的政策空间,创造良好的预期。在国家的科技项目当中体现出更明确的导向,在国家的资源分配上更向标准倾斜,增加人力物力方面的投资。同时要真正地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必要时,政府完全可以直接参与标准的制定。这方面国外并非没有先例,比如,美国6家管理部门就直接参与美国ATSC标准体系的管理机构JCIC,欧盟委员会和欧洲自由贸易协会也参与欧盟的DVB标准的管理机构ETSI。
6)加紧培养国际化标准人才。
加强标准化工作队伍建设,注重培养熟悉ISO/IEC国际标准审议规则并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标准研究、标准化战略研究和方法标准研究等工作,往往具有较强的公益性质。中国存在研究方向不清晰、研究目的不够明确、研究分散、重复等问题,且经费不足,人员流失严重,与新时期技术标准工作的新要求极不相称。要加强对行业、地方相关机构改革力度,积极推行“属地化”管理,要大力建立标准的中介服务体系,积极鼓励、引导相关科研院所转制成为标准科技服务中介机构,鼓励与标准相关的标准研制、检疫检测、计量、认证认可等机构的发展,要积极引导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为企业提供标准服务,大力培养标准专业人才、国际化人才,改革标准人才培养培训、评价考核与激励机制,培养更多的国际化标准人才。
收稿日期:2007-01-01
标签:iec论文; iso认证论文; 标准化管理论文; 工作标准论文; 欧洲标准论文; 欧盟论文; iec标准论文; iec认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