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制关系”的新变化及其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条件下论文,发展趋势论文,经济全球化论文,新变化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D[,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505(2000)08—0015—3
一、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两制间呈现多层次多形式的非制度性相互交织与融合,且不同社会制度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更加长期、全面而主动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国经济(包括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经济)从相互封闭和隔离走向相互依赖和融合,由机械组合演化为有机整体的过程。它既是生产力超越国界发展的客观过程,又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世界性相连,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决定着经济全球化的自然属性,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着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属性。
经济全球化的统一性虽不能使不同社会制度“趋同”,但却出现了非制度性交融的新形式,使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在具体体制层面上日益密切与融合,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相互影响和吸收,使“地球村”上的“国际人”普遍关注全人类共同利益和命运。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两制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就时间和过程来讲将是长期的,就内容和范围来讲将是全面的,而就认识和态度来讲则更显得积极主动。
1.不同经济制度被纳入全球化经济体系
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已由过去的相互封闭、封锁、平行存在和发展的分裂化过程转变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相互开放、交流、交叉存在和发展的一体化过程。
第一,多元异质主体共同参与世界单一市场竞争。全球化的过程首先就是网络化的增长和扩张。信息网络和经济(生产)网络的全球扩展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连成一体,促使经济活动愈来愈全球化,形成共同的网络体系。中东欧、俄罗斯等23个国家向市场经济转轨,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实行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使市场经济全球普及并迅速形成全球统一大市场,实现了“两个平行市场”的归一,达到全球“市场经济化”。市场经济全球化促使民族国家的经济界限被打破,资本已跨越了不同制度,促进了经济制度差异的协调共存,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道参与国际分工,共同参与国际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共同遵守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及全球化运作规程。90年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浪潮影响最为深刻,进入金融全球化的新阶段,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金融市场日益融合。
第二,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相互依存和彼此影响进一步加深。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在市场、资源、技术等方面互有越来越大的需要。作为全球经济的组成部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有优势,并在全球经济密切交往中实现互补。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需要学习和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技术和管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需要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提供广阔的市场。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之间已改变了以往的以意识形态划线的完全隔绝、互不往来的状态,再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联系、交往和依赖关系,而是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的关系。正如人们所说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补性、关联性、依赖性、渗透性进一步增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将有越来越多的共同之处,使一个国家内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因素长期共处、共同发展。
第三,两制间的对话、交流与合作成为新时代的主旋律。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减少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过去的政治、意识形态乃至军事对抗转为两种制度发展能力和影响力的比较和竞赛。虽然矛盾仍然存在,有时可能还会更加激烈,但相互协调与合作趋势将不断加强,重发展、求和平、要互利、促合作,已成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人民的共同愿望。同时,不同制度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的相互联系日益加强的思想和行为障碍也日益减少,主要表现为传统思维的改变和国际关系的调整,单维一元化政治思维模式、你死我活的斗争哲学被摒弃,“西方中心论”和“国家中心论”的被打破,历史主义与伦理主义的妥协破除了冷战思维带来的思维障碍,而世界制度性安排、国际市场与国际机构的协调将进一步消除不同制度国家和谐交往的行为障碍,而且区域化经济集团意识形态色彩愈加淡化。东盟于1995年7月28日、亚太经合组织于1998年吸收社会主义的越南参加:拉美一体化协会于1998年11月6 日一致接纳社会主义的古巴成为其正式成员。1999年12月15-16日还在越南河内举行第六次东盟首脑会议(东盟本世纪最后一次首脑会议)。随后举行了东盟—中日韩领导人(“9+3”)非正式会晤和东盟—中国领导人(“9+1”)非正式会晤,朝鲜也正在准备加入东盟。
2.全球范围的经济融合给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带来更大的宽容度
第一,降低大国间发生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随着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而日趋扩展和深化的国际分工体系和市场体系,把整个世界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每一国家的经济都成为世界经济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断裂,都会使这个链条上的所有国家成为受害者。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这种经济利益的相互交织使不同社会制度国家越来越不主要使用武力解决它们之间的利益冲突。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与资本主义大国之间建立起种种不同性质的战略伙伴关系,表明大国正在试图达成一种不使用武力解决它们之间分歧的战略默契。尽管局部地区战争不断,如科索沃危机及北约空袭南联盟,但只要大国之间不进行战争,世界大战就不会发生。同时,随着政治透明度的逐步提高、民众掌握的知识日益增进,发动战争的荒谬逻辑可能在一定范围内会得到克服。
第二,不同文明与文化的平等共存及跨国综合。经济全球化促使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思想文化的交流空前频繁,不仅使人们使用的生活用品和娱乐方式越来越相似,而且使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伦理道德标准也不断接近。经济生活和贸易文化的全球趋同,使人才和精神生活出现世界性,“国际人”开始走俏,全球性的共同发展目标形成。分别出现了网络生活的全球化、消费生活的全球化、体育生活的全球化、职业谋取的全球化趋势。全球文化既不是西方文化,也不是东方文化,社会主义文化成果与资本主义文化成果都是人类文明艰难选择、探求结出的果实,将共同被容纳、吸收为全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进行跨国有机融合,共同发展相互促进。
第三,国际关系多极化。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同是20世纪末出现的两种发展趋势。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和发展离不开两极格局的终结及其向多极世界的转变。另一方面,世界多极化又是经济全球化的多元化多维性的重要体现。经济全球化使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国家间关系出现新特点,以“共存—对抗”模式向“共处—竞争”模式演化是两种社会制度国家关系发展的基本趋向。
3.全球意识、全球性问题与全球行动初见端倪,促使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形成“双赢”利益新格局
第一,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共同利益形成并不断增多。当代的全球化已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人类共同利益的形成则是其集中的表现。人类历史日益向世界历史转变,人类的活动日益在世界范围内滚动,于是人类发展主体逐步显现与复归。在全球化时代,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的追求日益突出。任何国家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不能不考虑到他国乃至全世界的利益,这当然包括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共同利益,从而使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增强了全球意识。
第二,超越制度差异和意识形态分歧的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国际犯罪、毒品走私、艾滋病的蔓延、核武器的扩散、全球温室效应和环境的恶化等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日益全球化。不同社会制度国家无论是处理国际关系,还是解决国内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等事务,都难以摆脱全球性问题的困扰。
第三,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已达成全球共识并采取一致行动。全球性问题所表现出来的普遍性、整体性、内在联系的深刻性,要求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用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认识当代世界,真诚合作,采取全球行动,共同帮助全球化浪潮朝着有利于全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前进。例如,包括中国在内的10多个国家参加的“阿尔法空间战”计划,就是人类共同探索反物质的伟大行动,是全球化的一个生态事例。此外,像超导技术、克隆技术、南极探险、基因研究等开发项目和活动,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进行了广泛的合作。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两制间呈现更激烈的非制度性利益争夺与摩擦,且制度性矛盾和斗争更加隐蔽、间接和复杂
经济全球化不仅是一个日益交织与融合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摩擦与竞争的过程。两制既存在日益密切的交往、对话与合作,又存在着差异、矛盾与冲突。
1.资本主义利用其经济全球化支配地位推进西化战略危及社会主义国家安全
第一,资本主义试图利用经济全球化优势吞噬社会主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占主导地位、起支配作用,资本主义企图利用经济全球化手段达到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对世界进行支配和控制的资本主义世界一体化的目的。所以,经济全球化从实质上说它既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进程,又是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企图把社会主义国家纳入资本主义轨道,从经济上通过全球化的新方式来最终达到取消社会主义的目的。
第二,经济全球化内在矛盾不可避免地造成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冲突。经济全球化无论就它的影响范围,还是它的多种多样的结果而言,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十分矛盾的过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国家主权、经济政治秩序、财富分配等方面的矛盾仍是当今世界的突出矛盾。“经济的相互依赖使战争成为不可能”的论断,曾经对英美的外交政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同时又被英美自己的所作所为首先打破,科索沃危机虽然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原社会主义国家的攻击,但也包含着美国的霸权主义对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潜在战争威胁。资本主义国家把高科技手段越来越多地用于军事、安全事务等方面,并通过分化、奴化政策危及社会主义国家安全。
第三,社会主义力争改变由西方主导全球化的世界格局。经济全球化在广义上说是指一定时期一定经济形式的全球扩张,当然也包括社会主义全球化;社会主义曾是推动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和全球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在反思苏联东欧瓦解的过程中,正树立起全球视野和全球思维框架,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世界潮流,在更加激烈的制度间竞争中去寻求新条件下的共处竞争的新形式,进行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与制度复兴,在认清社会主义最终取得对资本主义比较优势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的基础上,坚定最终改变由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一元化全球经济格局的必胜信心。
2.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综合国力较量日益激烈,经济竞争与贸易摩擦趋于表面化
第一,国际竞争与贸易投资摩擦加剧。全球化在促进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市场更加开放的同时,又加剧了市场竞争,贸易保护主义将进一步加强,贸易争端步步升级,老殖民主义尚未完全退出,新殖民主义(即经济殖民主义)、金融霸权主义日益发展,主要表现为资源掠夺超额剥削、经济侵略、金融控制等。这场为掌握新的全球经济而进行的全方位经济战,旷日持久,要延续到21世纪;内容广泛,包括科学技术、产业结构、国际贸易、货币金融以及资源、人才、综合国力等方面;参与国家增多,社会主义国家全面参与进来;竞争范围扩大,是一场全球的竞争。
第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主权受到冲击。信息的电子传输没有空间的限制和国界的壁垒使传统的国家主权内容也随之发生了某种变化。经济全球化的开放性和渗透性与社会主义经济主权的排他性发生矛盾,社会主义经济政策的制定、经济体制的实施越来越受到外部的影响。目前,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对国家主权的渗透性影响越来越大,已成为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强有力经济干预的机构。金融全球化条件下,经济安全在社会主义国家安全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第三,在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被剥削被支配的地位。现行的国际经济秩序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的,它反映着资本主义的利益,因此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不平等、不合理性。社会主义在其中不可能完全避免损失。社会主义国家融入国际市场不仅会自己遭受金融风险,而且还会使自己的民族工业受到巨大的压力和冲击。
3.生产与信息的网络化使资本主义更便利地通过经济渗透输出其制度与文化
这种国际渗透包括:制度性经济渗透、政治制度的推广、价值观念的传播、生活方式的影响、西方文化的涌入。
其一,全球经济网络化使资本主义结合经济交流把民主主义和市场经济作为普遍原理推广,并借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用资本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政治经济模式作为“世界标准”来“规范”社会主义国家。美国还把这种文化扩张同非常具体的国际经济活动结合在一起,包括在世界各地发展快餐店、销售T恤衫等等。 正如日本《选择》月刊在1999年1月号的文章中指出的:美国“是一个意识形态很浓的国家, 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苏联”。
其二,全球信息传播的网络化使资本主义运用强大而系统的物质设施和组织,通过国际文化交流,传播其意识形态,进行文化扩张与渗透,扩大对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社会生活的影响,占领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阵地。因特网对文化帝国主义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有利于文化帝国主义的一面,又有遏制文化帝国主义的一面。随着它的普及和发展,抵抗文化帝国主义的一部分责任从国家政府的手中转移到网民手中,网民的素质和文化自觉意识便成为抵抗文化帝国主义的决定性因素。
三、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扩大和深化,这把“双刃剑”会使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融合与斗争新形式的发展趋势出现两种可能性并存及更趋复杂化的新特征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两制关系仍然是两种制度并存基础上的两种趋势的双向延伸和辐射。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过程的加速及其影响的扩大与深入,这把“双刃剑”会使两制之间的合作与斗争两种趋势的发展出现两种可能性:一是两种趋势同时增长,二是一种趋势增长而另一种趋势下降,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不同时期和不同阶段应把握住两种发展趋势的走向和主流。
1.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种制度仍将长期并存
在新的世纪,全球化正在向更高的水平发展:贸易自由化正进一步走向法制化,生产国际化正进入更高水平、更深层次,而金融全球化则更以超出人们预料的速度不断向前推进。经济全球化的统一性增强的同时,不会取消多样性。发源于资本主义、又以资本主义国家居支配地位的经济全球化过程,既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的全球化,也不预示着社会主义的终结。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仍将和平共处、长期共存,其相互间的较量与斗争,在全世界范围内仍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进程。因为,全球化并不意味着全球范围的平等竞争,更不是什么世界大同或人类发展的趋同现象,而且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资本主义提倡的全球化的实质是世界的资本主义化,是少数人的全球化。这种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不同社会制度间的经济融合,不是无原则的,它不会导致两种社会制度的趋同,而是非制度性的体制层面的经济融合。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及资本的国际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全球化,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体制、制度、惯例等各种差异并未趋于消失,也没有出现完全同质化。甚至相反,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同时,经济制度的多样性存在将具有长期性,而且经济体制的多样性反而更为明显并受到重视,呈现广泛的不均质性。
经济全球化源于资本主义而终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提倡的全球化最终是人类的解放和实现世界的共产主义,是造福全人类的全球化。因此,21世纪既不是没有社会主义的资本主义的存在,也不可能是没有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存在,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共存的世纪。
2.当前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制合作与斗争两种趋势同时增长
经济全球化的整体性、和谐性与复杂性、矛盾性的双重属性使得两制关系中的合作与斗争两种趋势的发展出现两种可能性,在不同时期内和不同阶段上或同时增长或彼此升降,使这两种态势在两个不同方向上不同程度地延伸和辐射,对此必须保持十分清醒的政治头脑。这两种可能性有:一种可能性是一种趋势增长而另一种趋势下降。它又表现为两种,或者两制间交流、合作与融合呈增长态势而占上峰,摩擦、矛盾与斗争的趋势相对下降;或者两制间摩擦、矛盾与斗争的趋势上升,而交流、合作与融合的态势下降。另一种可能是合作与斗争两制趋势同时增长,即两制间交流、合作与融合的趋势和摩擦、矛盾与斗争的趋势不分彼此、高低和上下同步增长。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只看到一种趋势而忽视另一种趋势。从目前看,两种发展趋势在同时增长而不是彼此升降。
3.交流、合作与融合是目前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制关系的主流
两种意识形态和两种制度之间的矛盾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虽仍是世界上一对重要矛盾,而且还将长期起作用,但因西方与非西方的矛盾替代了冷战时期的两大集团矛盾成为世界格局中的主要矛盾,而使两制之间由以对抗与冲突为主转变为以融合与摩擦为主。它们在共处竞争中继续对抗与争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相互渗透与利用,而压倒一切的则是它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尽管“科索沃危机”使战争和不安定因素明显上升,冷战后一度淡化的集团意识又重新强化,一场世界性的核军备竞赛有可能逐步展开,并将牵动世界格局的变化,世界形势将更加复杂,但这还不足以改变“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总趋势,交流、合作与融合仍是当今时代两制关系中两种趋势同步增长情况下的主旋律。
标签:经济全球化论文; 经济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文; 政治文化论文; 世界政治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主义制度论文; 国家社会主义论文; 制度文化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