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城区中海绵城市规划的应用论文_董军

绿色生态城区中海绵城市规划的应用论文_董军

天津 300190

摘要: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只有做好对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的建设才能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不过在具体的规划过程中,在过涝等问题上却没有很好的解决方式,由此也制约了绿色生态城区的发展脚步,本文就绿色生态城区中海绵城市规划的具体应用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关键词: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规划;应用

1 绿色生态城区及海绵城市概述

1.1 绿色生态城区

近阶段,我国许多地区已经广泛普及绿色建筑,使“建筑绿色化”从个体上升至地区的融合,此外随着绿色建筑技术的逐渐创新,从单项运用转变为综合的集成,进而创建一种绿色生态城市的建设模式。有关的空间布局如交通设施、房屋建筑及产业分配等内容已有对应的绿色生态城区考核标准,绿色城市建设原则根据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开展,合理规划城市开发区、功能区和新建城区。把绿色建筑理念引进土地出让和制定规划等环境中,创建绿色生态城市。现阶段,伴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中的人口数量逐渐的升上,进而导致资源不断减少,大量的工业化生产,也让环境遭受很大的破坏,加剧了生态危机,针对于这些,我们需要有效开展绿色生态城区的构建。

1.2 海绵城市

对环境、降水发生变化所引发的自然灾害,具有很好的弹性适应能力的城市被称作海绵城市或水弹性城市,这种城市的蓄水能力类似于海绵,所以被广泛成为海绵城市。由此可见,海绵城市对城市排水系统吸水、净水、蓄水等能力十分关注,并且在对城市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建筑在海绵城市形成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一定要贯彻落实海绵城市涉及的理论。

2 绿色生态城区中海绵城市规划的应用

2.1 保护并修护天然的“海绵体系”

在城市中还有很多天然的“海绵体系”,对于这样天然的“海绵体系”更是对城市规划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人工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对天然“海绵体系”进行保护和修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城市周边的一些湿地、湖泊等,对于这样的生态资源要加以保护,对自然资源保护也是给建设海绵城市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在保护和修护天然“海绵体系”的过程中,城市规划可以从三方面开展工作,首先要根据城市的具体发展,将城市划分为“限建区”和“禁建区”,也就是说在该地区限建建筑设施等或者该地区禁止建设施工等,并与政府等进行合作,通过法律约束对其进行强制划分,从而来保护城市中的天然海绵系统,使城市规划工作更有效的开展;其次,要对城市天然海绵体系进行修复工作,该修复工作就是对城市中的一些绿地等进行复原,可以在城市湖泊附近种植栽培植物等,保证城市中自然海绵体系更好的发展,从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另外,建设生态走廊,生态走廊可以是城市与生态之间联系更加密切,作为城市与生态环境之间的桥梁,对天然资源的收集和利用更加全面。

2.2 加强道路规划,减少雨水污染

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当注意利用海绵城市理论,在保证路面交通通畅和道路基本功能完好的前提下,对道路周边的绿化带进行改造,将其建设成下凹式的绿地或者透水路面。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减少雨水径流量,还有利于改善路面径流水的水质,进而有利于提高城市水环境及其质量。在进行城市道路规划时,要善于利用现有的道路两旁和道路周边的绿化带,构建出一种在道路中间的、下凹的绿地,这种绿地能够在雨天使路面上的雨水顺势流入绿化带,还能够起到储存、入渗和净化雨水的作用。另外,采用透水铺装路面的方式建设道路人行道还能够加强雨水的入渗功能。

2.3 加大水系湿地保护力度,提高城市蓄水能力

将海绵城市理论应用于城市规划中时,要注意“就地取材”,利用好城市中的天然雨水净化场,如河流、湖泊、池塘、湿地等等都可以起到雨水滞纳净化的作用。根据有关报道,2015年南京市水面覆盖率达到11.4%,在河道两侧建立5~50m的绿化带,为河滨湿地、河滨植被缓冲带、雨水滞留塘等系统的构建创造了条件。首先,要加大对现有水系湿地的保护力度,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对城市内沟洼、河塘等低洼区,如果没有明文规定,很可能会出现市民盲目填埋池塘、湿地的情况,最终使得内涝风险上升。对于那些历史填埋的河流、池塘,尤其是处于水体调蓄能力差、内涝风险高的区域的,应当对其进行合理的生态恢复,缓解其周边区域的水体调蓄压力。除此之外,还应当提高河道与道路之间绿化带的利用率,将其建设成能够积蓄地表泄水的植被缓冲带。构建以河滨绿化带、河沟坑塘为基础的湿地系统,发挥其对雨水的调蓄与净化的作用,对于部分较为封闭的沟塘,要利用科学的工程措施,建设雨水滞留塘。

2.4 适当改造建设生态“海绵体系”

就目前我国城市生态环境来看,并不是每个城市中都存在天然的海绵体系,所以,想要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进行规划,那么可以适当改造建设生态“海绵体系”,也就是说通过人工的方式来建设海绵体系,从而达到海绵城市的理念及目的。在我国的一些相关文件中有这样的记载,在城市中建设下沉式绿地和湿地公园等可以使城市的生态系统得以净化,同时还可以降低洪涝等灾害的发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城市的发展,促进城市规划工作的开展。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改造建设生态海绵体系。首先,可以建设人工园林绿地,在城市生活中,大多的园林绿地都被现代化建筑所占据,所以相关的城市规划人员可以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来建设园林绿地,这样的做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洪涝等灾害的影响,还能起到排污的作用;其次改变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传统的建设模式就是以工业和居民建设做主要发展方向,但是过多的建筑会使城市中的绿化等日益减少,也违背了海绵城市的理念,因此,可以转化这样的建设模式,在城市内建设下沉式绿地,对雨水等进行收集、过滤以及排放;另外还可以对城市园林绿地进行改造,园林绿地并不是非要占用城市中心位置,可以在居民小区内进行建设,不但可以按照海绵城市理念进行发展,还能改善居民的住宅环境。

2.5 结合先进科学技术,建设仿生人工海绵体

利用海绵城市理论规划建设城市时,除了可以保护、改造海绵体,还可以建设仿生人工海绵体。仿生人工海绵体利用了先进的技术,其功能与天然海绵体相似。它能够对雨水进行收集、净化、回收、利用,还能够积蓄洪涝灾害发生时的雨水,并在干旱时释放它所积蓄净化的雨水。此外,它还可以将城市规划与大数据、云计算有机结合起来,能够对城市的洪涝情况进行分析。

结束语

总而言之,海绵城市建设的最大作用就是在绿色生态城区规划中起到调节内涝的效果,使水资源得到合理地利用。对于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的建设思路,应当考虑到不同区域的不同地质特征以及气候特征等,并基于各区域的大致特点做出全面评估,在确定好雨水排水流域之后,将各个规划指标值进行判定在我国可持续发展建设之路上,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的建设将会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夏韬.景观设计在海绵城市中的有效应用探究[J].绿色科技,2017(19):27-28.

[2]姚辉彬,徐友全,陈斌.海绵城市研究动态及热点分析[J].建筑经济,2017,38(10):21-26.

论文作者:董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8

标签:;  ;  ;  ;  ;  ;  ;  ;  

绿色生态城区中海绵城市规划的应用论文_董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