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园绿地提出了更多的功能需求,以往具有单一绿化功能的景观或功能缺失的绿化景观必然面临着绿化功能的改造。越来越多的景观绿化强调以人为本,即以切实满足周边各类人群的生活需求为主。本文以上海市永清新村街心公园绿化改造项目为例,针对该项目的服务人群及其活动需求,提出公园绿地改造的主要途径,以期为其他类似项目的景观改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景观改造,功能优化,公园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因此城市建筑的用地面积逐渐增多,人均绿化面积逐渐萎缩。城市中部分旧的绿化景观已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绿化景观更新的速度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速度等问题[1-2]成为目前城市绿化景观改造的源头。究其原因主要是景观已有功能往往较为单一或存在缺失,因此多功能的绿化景观成为目前城市绿化景观改造的主要目的和趋势。公园景观绿化在功能上除了基本的景观生态功能之外,更需要考虑附近居民生活、休憩、娱乐等需求,根据周围人群的年龄结构、工作性质等做出及时的变更,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功能特性。本文以上海市永清新村街心公园的绿化改造项目为例,针对该公园周边的人群特性及活动需求重新进行功能定位,提出基于功能需求进行绿化景观改造的途径和方法,以期为类似的景观改造提供参考。
1.项目概况及现状分析
永清新村位于宝山区吴淞街道,项目东临淞宝路,南临淞青路,北临双城路,四周多为居民区,街心花园位于永清新村中心地带,西侧紧邻永清养老院,东侧紧邻永清幼儿园,绿化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由于街心花园建成时间较长,公园内部分植被长势不均,乔木长势良好,但花灌木局部太密,部分地被空裸,因此在绿化景观上存在绿化布局不合理、群落组成较差、缺乏景观亮点等现状。绿地内的基础设施也存在年久失修、陈旧破损等问题,如座凳破损严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休息需求。
2.项目功能定位
根据调查发现,永清新村街心公园绿地最大的活动主体为中老年人,老年人占比42%,中年人占比25%,多作为晨间锻炼、休憩的场所,其次为儿童嬉戏的场所,晚间居民有跳舞等活动需求,且由于地处中心位置,上下班及学生放学时间人流穿行量较大,因此该公园除了基本的景观绿化功能外,还应承担居民休闲、游憩的功能,且考虑到中老年人的生活需求,该公园应承担部分慢节奏的游憩功能。
3.街心公园的改造途径
根据永清新村街心公园的绿化及基础设施现状及新的功能定位,项目的改造途径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3.1 整合功能分区
本项目原有场地,绿化布局较合理,基本满足周围居民休憩、娱乐、运动的要求。绿地内原有4个出入口,为更好地划分功能,疏导人流,南侧改为一个出入口,北侧保留原有出入口位置。功能分区上保留原有大面积场地,重点为儿童及老年居民服务,结合老年人休憩、孩子活动、居民夜间跳舞娱乐需求,将场地划分为四个功能分区,分别是林荫健身区、休憩交流区、娱乐活动区、生态漫步区。林荫健身区为周边居民提供健身器材,刺激人群运动热情,满足各类人群锻炼健身需求。休憩交流区给附近居民提供交流活动的场所,休息座椅需求量大,设计弧形台阶座凳形成阳光大舞台,集活动、休憩为一体,也可满足居民晚间跳舞健身的需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娱乐活动区靠近文化长廊,设置在绿地西侧,整合原有的大量桌椅,满足中老年人下棋、打牌等娱乐需求,且远离幼儿园,不影响幼儿园日常上课。生态漫步区为附近居民提供赏景、散步的场所,承担生态、休闲及游憩功能,以植物景观为主,景观层次丰富、季相分明,色彩突出。各区功能明确,按使用人群合理分布,照顾到不同年龄层次居民的需要,相互之间互不干扰,突出了功用性与实用性。
3.2 改善绿化景观
基于因地制宜和经济合理的原则,街心公园中原有绿地的景观绿化基本保留,根据各功能分区的需要,部分区域适当抽稀,部分区域适当增加花灌木和地被,增加中层和下层植被多样性,丰富景观空间层次,提升入口景观品质,提亮公园内的景观节点。
林荫健身区原有无患子、枫杨等乔木长势良好,基本保留。围墙前原有蜡梅局部抽稀,并种植珊瑚树作为遮挡。地被植物增加扶芳藤、兰花三七、吉祥草等,中层景观较少,既增加景观层次和植被多样性,也使林下空间更为开阔,有利于人群健身及活动。休憩交流区不种植植被,以硬质景观为主。娱乐活动区西侧靠近文化长廊处新增绿化带,既起到围合作用又能弱化建筑线条。生态漫步区植物种类丰富,承担主要的景观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位于休憩交流区和娱乐活动区之间的区域设置景观节点,在原有桂花、玉兰等花木的基础上,新增红枫、红花继木球、硫黄菊、金焰绣线菊、金丝桃、茶梅等,以香樟为背景,搭配花境和景石,增加原有景观的层次和色彩。靠近廊架区域增加爬藤植物紫藤,营造静谧的休憩空间。靠近北侧的区域植物长势良好,保留原有的垂丝海棠、蜡梅、白玉兰、慈孝竹等,并将桂花适当抽稀,移除红花继木、金边黄杨、瓜子黄杨形成的模纹景观,增加鸡爪槭、毛鹃、南天竺、红花继木球、花叶蔓长春等色叶灌木和小乔木,形成植物组团景观,丰富景观色彩,提升两个入口处景观的质量。靠近南侧的区域内原有植物以夹竹桃和桂花为主,夹竹桃长势太盛,影响美观,缺乏层次,同时导致周围环境阴暗,影响休憩座凳的利用,因此移除。抽稀部分桂花,此外新增早樱、贴梗海棠、红叶石楠、锦绣杜鹃、茶梅等中层植被,丰富景观品种多样性,形成疏密有致的景观空间。
3.3 新增景观元素和基础服务设施
项目原地坪以透水砖为主,各项设施如景亭、坐凳等都陈旧失修,设计考虑新建景亭、廊架、景石等景观元素,更换铺装材质样式,设计台阶式弧形座凳,增加休闲座椅、阅读栏等基础服务设施,形成更灵活的空间感,强调人性化休憩和活动功能,简洁大气,为绿地增添不一样的景观活力。廊架、景亭、景石的设置与植物景观结合,既提亮了景观节点,也为人群提供更安静优美的休息和交流环境。台阶式弧形座椅的设计使景观空间更为灵动,也给人群提供了更多的休憩场所。阅读栏的设置为绿地景观增加了文化气息,也给部分居民提供了另一种休憩方式。新增的景观元素和基础设施提升了绿地的景观品质,完善了绿地的休闲游憩功能,也体现了以人为本,从需求出发的功能改造理念。
4 展望
基于功能需求的公园绿地改造需要结合项目场地的现状、周边环境和设施以及服务人群的特点来进行,必须将人群主体的切实需求落到实处才是以人为本的功能优化。目前很多景观的改造强调多功能的特性,更多的还是以景观功能和生态功能的复合为主,对特定人群的功能需求重视度不够。质量再好的景观如果不能切实贴合人们生活需求都是不合格的景观,因此,在景观改造时,强调以人为本、贴合人们生活需求的功能改造才是景观改造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李雪.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中常见问题及对策探析[J].农业与技术,2017,37(05):128-129.
[2]杨明珠.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的规划设计[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9):2862.
论文作者:徐静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景观论文; 功能论文; 需求论文; 永清论文; 绿地论文; 公园论文; 人群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