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教学之我见论文_罗长中

小学数学“问题”教学之我见论文_罗长中

(四川省南部县第四小学 南部 637300)

问题是促进人类进步的催化剂,是人类文明的推手。我们总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进步。类比教学,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会勾起学生无限的遐想、激发他们极大的求知欲。一个问题恰如其分的提出,会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舒展与发散。一个问题地解决,不仅让学生懂得了一个道理,学会了知识。同时,成功的喜悦、满足感是他解决下一个问题的动力。

回顾我们的数学课堂,不乏名师大家的循循善诱、环环紧扣、生动活波的课堂。也不乏精美的课堂设计、富有个性的生动讲解。但也有较为单调、乏味的“填鸭式”教学。没有教师生动引导、师生互动的课堂。没有深度的思考的教学。在我看来,我们的“问题”教学中极易出现以下问题:

1、没有学生参与的“自问自答“式,教师往往急于完成教学目标,而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或是担心学生答不好,就“自行解决了”。

2、解决问题过于草率,学生还没来得及对上一问题消化、吸收。就已经跳转到下一问题。

3、提出的时机不当。强加问题给学生。由于教师在课堂设计或是对教学中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预设不足等诸多原因,教学环节出现一定程度的脱节。

4、问题的导入生硬、衔接不流畅。

5、不能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成了优秀学生的表现秀。课堂中,我们常常会对优秀学生的表现感兴趣,而忽略了大部分还在对问题积极思考,来不及发言的同学。课堂就可能成了优秀学生的“秀场”。

6、不能正视学生提出的问题,按照自己的节奏,走流程。教学中,教师为了不打乱教学节奏、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不同意见、方法,采用漠视、敷衍、置之不理等态度。

7、评价单一,缺乏针对性,鼓动性。评价作为“问题教学”的重要环节往往容易被教师忽视。一句有激励性的话语会激发他们极大的兴趣。一句中肯的评价也许会让他们思考良久。一个小小的提醒会让他们茅塞顿开。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同的教师对于同一节课中问题的处理千差万别。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针对“问题“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不应该有的偏差。可以参考以下策略:

一、吃透教材,精心编排问题。不同的教师对于同一个内容的理解不同,各个环节的设置,问题的提出与处理都会不同,但是都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在不偏离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达到殊途同归的目的。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力求课堂设计最优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问题的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才不会乏味,才会有生气。在教学鸡兔同笼的问题前,我先幻灯片出示了如下文字:“今有雉兔同笼,上有35头,下有45足,问雉兔各几何?”告诉学生这是古代《孙子算经》中的一个难题,谁能翻译一下,并能做出来。那么,他就有了古人的智慧。谁能用更多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也许,你比古人更聪明。话音刚落,教室里充斥着猜测,演算的声音。

2、设置有层次感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实际教学中,问题设计的逻辑性关乎整堂课的效果。如果问题的提出环环相扣、问题的解决条理清晰、顺理成章。必然会给学生的思维起着良好的导向作用。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这一课我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两个一样的梯形,先提问:它们可以拼成什么形状?再问:有我们熟悉的图形吗?继续问: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深入提问:你能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梯形的面积吗?试试看。(引导学生发现面积关系的内在联系)还问:观察一下,梯形的底和高和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关系吗?终问:你发现了梯形的面积公式了吗?动手试试看。

3、注重思维的延伸与发展。我们很多数学教师只注重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学生是否掌握基本的方法、基本的技能。忽视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和知识的实际运用。在教学数线段这一节课时,我先让学生自己数,然后找出最优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然后让学生数同一个三角形中有几个三角形,同一个平行四边形中有几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先观察、再总结、最后得出一般的规律和方法。

4、设置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从多角度去理解、发现。例如在教学整除和除尽这一节课时,我出示4、8、7、16四个数,让学生观察哪一个数与众不同,有的从倍数的角度,有的从整除和除尽的角度去分析,众说纷纭,教室里一片热烈的讨论声。

5、合理评价

(1) 适当等待,教师要有耐心、让学生有组织语言的时间。小学生的表达能力有限,语言组织能力较弱。在他们回答问题的时候在注意倾听的同时,可以适当的提醒。在不偏离他的意思的前提下,可以对语言适当的组织、对于由于过度紧张而不能正确表达的学生。要给与鼓励,让他组织好语言,等会儿再答。

(2)恰当运用学生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都能对学生的答语做准确评价。但是往往忽视了,对问题接受主体的学生的主观评价。如果恰当的运用了学生对问题主观感受和理解。对其他学生更具有说服力,更能反映也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主张。不搞教师评价“一言堂”。

(3)提炼学生语言,小学生由于词汇有限,加之紧张等的因素。往往会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这是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并提炼语言要表达意思。形成完整的表达。

(4) 从鼓励的角度出发,给予肯定,评价适中。教学中,适当的、具有鼓励性的评价,不仅能对问题的解决形成一致的意见,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表达欲望。但是,我们的很多教师注重了对学生的鼓励,忽视了对问题解决价值的准确评价。

总之,在小学数学 教学中,我们会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我们如何灵活处理教学中的“问题”。它无时不刻的挑战着教者的智慧,只有我们增强“问题”意识,提高自身素质。以不变应万变、灵活机动地处理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有法,但无定法”。

论文作者:罗长中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1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6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问题”教学之我见论文_罗长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