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中的应用体会论文_董娟

董 娟

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 江苏盐城 224001

【摘 要】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5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性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结合常规护理进行治疗,观察组结合人性化护理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后,经对比分析可知,在显效方面,对照组7例,观察组12例;在有效方面,对照组16例,观察组16例。即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9.31%,观察组为96.55%。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2=4.29)。结论:在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过程中,加入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建议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06-

围产期新生儿因出现窒息现象,继而引起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该类症状病情较为危急,严重时会导致新生儿死亡[1]。临床上将此类病症定义为缺氧缺血性脑病,并围绕预防与治疗等两个方面,展开了一系列探讨。而笔者认为,在治疗过程中,实施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才是提升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的最佳途径。在下文中,笔者选取了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5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此作出了详细的阐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5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性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15例,女性14例;孕周:37-40周;病情程度:19例病情较轻,10例病情较重。观察组中男性13例,女性16例;孕周:37-40周;病情程度:18例病情较轻,11例病情较重。以上所有患儿在治疗前,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如下病症:意识紊乱,甚至出现加剧趋势,同时伴随脑水肿症状及肌张力受阻。本次研究所选取的患儿在性别、年龄上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结合常规护理进行治疗,具体实施办法分为三个方面:在治疗过程中,持续供氧、营养补充及保暖防感染。观察组结合人性化护理进行治疗:人性化护理是指贯穿所有护理过程,以安全、舒适以及效果显著为目标的综合性护理方案,在该方案中,我院儿科根据实际情况,拟定以新生儿的具体病情作为参照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同时在护理中,对其可行性、有效性进行完善和改进。另外,必要情况下,在人性化护理中加入心理干预,从而有效提升新生儿的配合度,并要加强病情观察工作,包括心肺功能、呼吸状况等,从而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2]。

1.3 应用效果判定标准

我院儿科依照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特征,以及在治疗后,该病症可能出现的改善效果,作出如下评价标准:显效:患儿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患儿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无效:患儿的临床症状无变化,且出现加剧趋势。在以上评价标准中,总有效为显效+有效,按百分比计算。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进行数据处理的统计学分析软件为SPSS19.0,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P<0.05表示两种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经对比分析可知,在显效方面,对照组7例,观察组12例;在有效方面,对照组16例,观察组16例。即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9.31%,观察组为96.55%。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2=4.29)。详情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儿的护理应用效果比较

3 讨论

针对缺氧缺血性新生儿脑病的治疗,应从其病因入手,方能起到治疗效果。据多方报道显示,导致新生儿罹患缺氧缺血性新生儿脑病的因素,均指向围产期窒息。在围产期,新生由于产生窒息症状,致使大脑神经代谢功能障碍,内环境紊乱,脑部供血不足,脑细胞代谢异常,少数新生儿还伴随脑水肿和惊厥症状。归结起来,该类疾病的病情十分严峻,在治疗上稍有不慎,最严重的后果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因此,面对此类病症,应及时开展手术治疗,但仅采取对症治疗,即使能起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效果的作用,却无法保障远期预后,术后复发的安全隐患仍然存在。在此,笔者认为,在治疗过程中,加入护理干预,是规避安全风险的一道屏障,能极大程度地将复发、死亡等无效结局予以排除。而值得引人深思的是,如何采取既安全,又切实有效的护理方案,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为患儿及其父母打开一个充满希望的局面[3]。这才是笔者在这里要重点探讨的话题。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谈到了在治疗过程中,应参考患儿的自身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防出现某一种护理措施对部分患儿有效,而对其他患儿无效的尴尬局面。在人性化护理要求下,作为护理人员,在实施必要的病情观察等常规护理措施之前,还应密切配合主治医师,对配合度较低的患儿实施心理疏导[4]。通过对观察组患儿的观察,我们发现,患儿经心理疏导后,哭闹、喊叫等现象明显减少,绝大多数患儿能立即配合治疗,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患儿的健康恢复,如本次研究中,12例患儿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6例患儿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这也是该护理方案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过程中应用的目的所在。

另外,笔者还认为,预防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作为母亲,要注意自身的健康卫生,在科学喂养原则下,坚持母乳喂养;另外,还需加强自身营养补充,多食用鱼类、瘦肉等营养丰富的食物,保障营养均衡吸收。

综上所述,在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过程中,加入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建议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珺.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05(18):196-197.

[2]朱雪梅.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08(14):396-397.

[3]陈小华,吴琼仙,刘湘峰,等.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患儿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06(11):73-74.

[4]戚玲.风险管理在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院管理论坛,2015,07(03):143-144.

论文作者:董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6月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9

标签:;  ;  ;  ;  ;  ;  ;  ;  

人性化护理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中的应用体会论文_董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