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弱地基的处理对策论文_徐晓明

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弱地基的处理对策论文_徐晓明

中天房地产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

摘要:伴随道路桥梁施工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道路桥梁施工技术已不能满足当前的路面施工工艺,尤其是软弱地基的处理情况,使人们对道路桥梁施工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道路桥梁施工中需要根据当地地质条件,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改善,减少其对道路桥梁整体质量的影响,从而保证交通运输的安全性。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技术;软弱地基;处理措施

引言

地基的承载能力对道路施工至关重要,道路在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地基承载力。软弱路基的地基承载力远远达不到道路使用的承载要求,这对于道路施工建设来讲是致命的,因此,针对道路方面的建设初期要特别关注地基,只有保证地基的稳定性才能提升道路的坚固性,道路管理上要注重及时关注地基状况,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强度才能使得道路更加地平稳,如果道路地基的稳定性和强度变低,将会难以达到道路要求的承载负荷,就会无法满足道路的施工标准。

1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弱地基处理的必要性

1.1满足我国交通运输事业需求

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交通设施的质量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交通运输需求量不断提高情况下,道路桥梁施工面临着严峻挑战。而道路桥梁作为我国交通运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桥梁的建设质量成为我国交通运输事业中的核心问题。由于其受软弱土基主要因素的影响,给当前道路施加了较大的压力。因此,解决好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的软弱土基问题,是解决当前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当务之急,可满足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需求。

1.2保障了交通运输事业的安全性

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对软弱地基的处理,通过采用人工的方法,以此改善软弱地基的渗透性及变形性,从而提升软弱地基的承载力,继而进一步防止道路桥梁施工投入使用阶段中出现不必要的问题,比如断裂、下陷及沉降等。而道路桥梁中软弱地基的处理,可以使软弱地基所具备的稳定与牢固性能增强,保证了交通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及各地区之间交通运输的通畅性,对加强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与使用寿命意义明显。

2软土的力学特性

鉴于软土的上述材料性质,使得其在承载受力作用下具有抗剪强度低而承载能力弱、灵敏性强而流变性大、剪胀性及压硬性等特点:

(1)软土孔隙比大且含水量高使得其抗剪性能差,根据固结快剪试验显示其黏聚力在5~20kPa,内摩擦角小于15°,在荷载作用下剪切变形大,使得其承载能力很差,很容易在荷载作用下快速变形;

(2)软土在荷载作用下会出现强度降低及灵敏性增强的问题,在荷载长期作用下会产生缓慢的剪切变形导致抗剪强度衰减,同时荷载作用下流变性增强;

(3)剪胀性是软土在荷载作用下产生剪切作用,从而导致体积膨胀或者收缩的性质,软土的这一性质使得荷载作用下软土的变形往往塑性成分较多,另外还具有压硬性,在荷载作用完卸载后变形不可恢复。

2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弱地基的处理对策

2.1密实加固法

由于软土含水量高、压缩性强及承载能力低,需要采用密实加固的方法进行处理。该方法具体分为四种,即排水极密加固法、深层密实加固法、动力固结法及水泥土混合法。其中,排水极密加固法施工过程比较简单,主要针对含水量较高的土层,通过将软弱地基中多余的水分吸走,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其在沼泽、江河湖海等区域施工中应用广泛。第二种深层密实加固法,通过对地层进行挤压,以此实现对软土地基的加固。第三种动力固结法,在饱和性的黏土地基中使用较好,其主要通过自由落体的重锤所产生的力量打压加密地基,以此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第四种水泥土混合法,又称为深层混合法,通过在软土层中将一些建筑材料混入,然后以专用的设备进行搅拌,或者使用一些吸水性较强的建筑材料,以此降低软土层中含水量,从而增强软土层的承载能力。

2.2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强夯法

在市政工程施工建设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是影响其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其软土地基的施工中就需要采取良好的施工技术进行施工,而软土地基施工技术中强夯法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软土地基强夯法的使用一般是采用重锤对其地基产生的冲击作用来实现地基结构的稳固,主要是将重锤放置一定的高度,然后在其重力的作用下对地面产生一个巨大的冲击能量,从而达到对软土地基的挤压紧密效果,进而实现软土地基结构的变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软土地基强夯法的使用需要严格的流程工艺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首先需要对其施工的场地进行清理和整理,对软土地基的强夯点进行科学的标注,并对场地周围的高程进行测量,然后再通过使用起重机对标记的强夯点进行对点强夯,将重锤的高度调整至相应的位置,然后让其自由下落,根据这样的操作来对相应的强夯点进行重复的强夯,从而提高相应位置的软土地基的强度,进而再对其它的强夯点进行强夯操作,最后再采用一定重量的振动压路机对全部的软土地基进行夯实处理,并做好场地的高程测量工作。

2.3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真空预压法

在市政工程施工建设中,软土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对于其工程的质量有着巨大的破坏力,而造成这种软土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是软土地基的填土中混有杂草、杂物等有机物,填土中含有大量的块状物体,从而影响了地基的密度以及紧压结构,同时也可能是施工人员的技术操作中出现了问题,导致土层的质量控制不达标,而利用真空预压法可以有效地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真空预压法主要是在进行软土地基的沉降防治过程中,在施工的场地位置先铺设一定厚度的砂垫层,将其作为水平的排水体,然后在软土地基中打入相应的塑料排水板,将其作为竖向的排水体,再将相应的塑料薄膜铺设在软土地基的砂垫层,最后进行掩埋封闭。

2.4深层加固方法

(1)水泥搅拌桩加固是针对软土地基最为常见的加固措施,主要是其施工工艺明确、简单且经济性较好,其基本原理是在软弱地基中植入桩体,桩体与周边土层黏结在一起形成承载受力的桩基结构,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软土地基的整体性,因为桩基与软土的共同承载受力,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会显著提高。

(2)强夯法通过机械手段直接改变软土的物理特性,通过强夯的能量注入可提高软土的密实度,降低其流变性和触变性,从而从整体上提高软土承载力。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软土范围不大的情况,且不适用于含有软土夹层的地基,因为压实功会被夹层阻断而无法有效传递到下部软土层中。

(3)灌浆加固法将液体材料灌入软土层中进行拌和,通过化学反应使得土层的材料性能和力学性质发生改变,将软土层与新灌注材料混合形成整体,提高其承载能力与稳固性。例如采用硅酸钠胶凝材料灌入,就是熟称的“水玻璃化学加固方法”。

2.5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置换法

在市政工程施工建设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中置换法的使用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而这种施工方法的使用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主要是对不符合施工要求所需要的土壤进行置换,进而达到提升施工土壤质量的效果。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置换法具有理想的理论条件,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则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置换法在使用过程中,为了保证其置换的土壤具有预期的效果,需要及时对置换所需的土壤质量进行检验控制,避免在投入了大量的工作精力的同时没有达到相应的效果,在进行相应的土壤置换后,为了保证其置换的土壤结构满足使用的要求,一般需要使用相应的机械设备来对其置换的土壤进行压实处理。

2.6灌浆技术

该种方法的使用需要依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特点,对当地的土层进行勘察,将一定的原材料均匀混合后形成流动浆液,通过利用压力设备在软土层中进行浆液喷射,待其自由扩散后呈现凝结固土的作用,从而有效改善软土地基性能。对于注浆方式,种类较多,主要包括参透注浆、劈裂注浆等,在使用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合适的,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在注浆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注浆的力度,这样有利于浆液的注入。待注 浆完毕后需要利用专用设备碾压,将浆液中气体挤出,以此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例如,当桥梁灌注桩成孔的时候,应该采用钻杆设计的标高进行首次的清孔,待孔口的返浆达到持续小于1.0~1.2的比重时,可以测出孔底的沉渣厚度小于50mm,这时应该吊放钢筋笼机混凝土导管的放置,密切观察导管的密实度,避免造成漏气、漏浆的情况,从而影响灌注的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道路交通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其建设速度也在与日俱增,道路安全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保障路桥施工质量的前提就是确保路基稳固,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一旦遇到较为特殊的地基,如软土地基,必须采用合理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处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依据实际情况,结合多种处理方法,不断探索效果更好的地基处理方式,旨在为国内路桥建设行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思宁.道路桥梁施工中对于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浅析[J].门窗,2015(1):215.

[2]王汝刚.道路桥梁施工中对于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探析[J].江西建材,2015(3):171.

[3]王启超.道路桥梁施工中对于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J].交通世界(上旬刊),2016(1):48-49.

[4]盛国平.浅析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弱地基的处理[J].科技经济导刊,2016(10):49.

[5]魏晓雷.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弱地基的处理对策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1):1436.

论文作者:徐晓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7

标签:;  ;  ;  ;  ;  ;  ;  ;  

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弱地基的处理对策论文_徐晓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