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与进展分析论文_刘江涛1, 解志新2

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与进展分析论文_刘江涛1, 解志新2

(国网宁东盐池县供电公司 1宁夏盐池 751500;

国网宁夏电力公司2 宁夏银川 750000)

摘要:现阶段,配电网自动化是建设电网工程中的重中之重,为了电力供应更加稳定、可靠、高效,需要不断深入研究配电网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基于此,本文就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保证我国电力建设事业与社会经济建设事业的和谐稳定贡献微薄力量。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进展

1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

1.1主站及信息技术

(1)高级分析及应用。绘图时拓扑数据自动生成、及时检验各项数据连接关系、拓扑动态着色、分析显示动态电源等功能当前国内很多生产厂家都可完成,但能完成一些高级分析功能的厂家却不多,如状态估计、分析潮流、预测负荷、进行网络仿真等,对于一些智能化功能如自愈控制、智能预警、智能监视等能完成的厂家少之又少,所以在进行配网自动化建设时,应先把基本功能完成,等配网自动化技术成熟后,再逐步引入一些高级应用功能。

(2)数据交互与集成标准与技术。未来信息化的发展必然朝着交互化与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当前信息化应用最需迫切解决的问题就是“信息化孤岛”问题。采用点对点方式来促使主站与配电GIS进行简单交互,这样对配电网各系统信息高效交互的实现非常不利,因此在配电网系统建设的前期,就应以IEC61968/61970标准为基础,把各系统间的联络都打通,这样配网自动化管理信息化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就系统集成内容而言,我们可把系统集成分为数据集成、业务流程集成以及界面集成。信息集成交互方式主要有三种:点对点、综合数据平台、总线,这些方式都有自身的优缺点,如点对点集成方式在进行多个系统接口处理过程中,会指数级增加接口数量,这样便会给后期带来巨大的维护工作量,综合数据平台虽然可把接口数量问题顺利解决,但这种方式封装与加工信息能力不强,存在的原始数据较多,接受信息的一方必须再处理、再加工数据,加之数据绑定现象明显,这样系统会出现过紧耦合现象,不利于数据开发。总线技术可把接口数量问题与系统耦合问题充分解决,但就当前的总线技术发展现状而言,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其科学、合理应用还有一定风险,今后需进行深入研究。

1.2FTU技术

FTU的实用化设计应为全工业级设计,充分考虑实际使用情况,确保PTU能够适应于各种环境条件下的正常使用。设计过程中的温度区间标准户外应在-45℃~+85℃区间内,在此温度区间条件下,FTU需保持正常运行状态。在安装过程,FTU在结构上需与柱上的开关一致,以便于后期维护检修。FTU可以说是配电自动化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FTU可以处理以及监控线路故障,不用多说如果蓄电池缺电将会对电力系统的影响是致命的。

1.3DMS的流程化管理技术

在DMS建设过程中需保证系统拓扑信息GIS/SCSADA/DMS的一致性,以及DMS与系统全局信息以及信息源头的一致性,有机连接用电信息、负荷控制信息等,以此实现信息的一体化建设。在此过程中还需确保GIS与SCADA系统之间沟通的有效性,二者的协调配合使用,是实现配电自动化监测管理的重要前提。DMS的流程化管理主要包括研制阶段、市场推广阶段、供货阶段三个部分,管理内容应包括集成测试与单元测试、技术认定以及FAT。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DMS流程化管理是提升配电自动化系统设备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也是实现系统实用化的重要途径

1.4通信技术

纵观各种通信方式,我们发现在配网自动化系统中比较适用的就是光纤以太网通信,这主要是由于这种通信方式不但具有较高可靠性,而且传输信息速度快,加之近年来价格的逐步下降,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这种通信方式也有很多不足如易受光纤敷设通道条件影响,其价格与同类通信方式相比仍然偏高等。因此,就实际通信现状而言,在解决监测点通信时,人们应用无线公网通信的也比较多,主要是由于这种通信成本较低,但在实际应用中,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如易掉线、通信速率低,安全可靠性差等,因此我们应重视无线专网技术、无线公网技术这方面的风险分析与控制。

2配电自动化实用化的发展趋势

2.1智能分布式FA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就使得我国电力单位不断进行改革,我国的电力单位出台了一些改革方案。这些改革方案不仅促使我国的配电环节逐渐开放,而且使得分散发电装置能够被广泛使用。随着我国电力单位的一些改革方案的推行,这就使得我国的配电网可以在合适的地点提供合适的能源解决方案,从而降低线路损耗,提高能量转换效率。FA体系是基于多智能化的一个体系,通过FA体系可以将智能体与区域协调器的协调一致。在研究配电自动化主站建立协调服务器的时候,要充分考虑配电网的运行方式以及拓扑结构的变化这两个因素,这样有利于定义智能体之间的通信与规范。

2.2配电网优化运行决策支持系统

在配电自动化的有效投运的情况下,不仅可以缩小停电范围和停电时间,而且可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然而为了使得配电自动化系统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就需要不断优化电网结构与运行方式,这样可以降低线路损耗,提高供电质量。在配电网中,要不断优化运行决策支持系统,这样可以提高供电的经济性、优化运行方式。在配电网优化运行决策支持系统中,不仅要对建立配电网优化运行决策模型要进行研究,而且要对各种配电网的在线和离线参数信息进行合理的利用。在配电网优化运行决策支持系统中,要借助优化运行决策模型,从而可以实现输入输出的关系,有利于配电网的正常运行。

2.3配电实时信息引擎机制

在整个电力企业信息统一化合拼系统中,在系统中DMS与配电自动化是很重要的组成结构,DMS与配电自动化并不是独立存留的,且两者之间有着互相的关联。在将来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要同步于互联网,不单单要支持企业集成总线系统,还有公共信息模型,与此同时要持续满足电力二次系统的网络安全构造方案,这样有益配电网自动化实用化的进步。

目前,在信息一体化趋势下,配电实时信息引擎机制已被列为重点研究项目,该信息引擎机制可支持IEC61970CIM(公共信息模型)和IEC6198UIB(企业集成总线),实现系统应用层互联。同时还可以满足二次系统中,对网络安全框架构建的需求,为其提供数据安全引擎机制,保证数据应用环节的安全。

3结语

综上所述,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的进展与实现,对于我国电力事业的规划建设至关重要。在实现配电自动化实用化过程中,需要与时俱进,顺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潮流,不断改进和创新技术。这样才能够真正保证配电自动化实用化的实现,进一步保证我国电力建设事业与社会经济建设事业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刘东.我国配电自动化的发展历程与技术进展[J].供用电,2014,31(5):22-25+4.

[2]郝轶兵.配电自动化的应用及其实用化关键技术分析[J].机电信息,2013(24):7+9.

[3]胡小琴.配电自动化技术分析与应用的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08):5.

[4]配电自动化关键技术及其发展探讨[J].麦宁杰.机电信息.2014(03)

论文作者:刘江涛1, 解志新2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30

标签:;  ;  ;  ;  ;  ;  ;  ;  

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与进展分析论文_刘江涛1, 解志新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