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学院附属中学 317000
摘 要:在浙教版的课程中,初中的《科学》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其将四门科目: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化四为一。为了有效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在课堂教学方法上应进行大胆尝试和创新。下文中,我将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出发,浅析浙教版《科学》课程的效率提高方法。
关键词:初中科学 有效性 科学素养 效率
《科学》这一课程的设计遵循学生对科学认知的发展路线,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思想和科学探究精神。因而任课教师必须要改进科学课堂,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一、浙教版《科学》教程的含义和特点
浙教版《科学》教程的教材内容中体现的是:学习科学知识和原理,掌握科学技能,养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科学课程对实践的要求较高,要求学生成功完成实验,并对知识的理解达到更高的层次,对理论知识和疑惑反复思考,在实验过后总结所获,从而获得全面发展。
学生在科学课程中可以学习到各种科学方法,运用其去探究和解决科学问题,如在观察上,包括科学实验、假说等科学方法,同时在得出结论后一定要再次实验证明其对错。学生在实验过后, 将对学习充满兴趣,掌握基本的科学技能。此外,科学课程内容为了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需要,拓展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等内容。
二、提高《科学》课程效率的的几种方法
1.将实验教学放在中心位置。学生能从科学教材中获得许多关于生活的规律和科学原理,但这一些都是从实验中获得的,因此,科学课堂必须将实验教学放在中心位置,通过实验来验证教材上的科学规律和原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实验,相比于单一的讲解,通过亲眼看见实验现象,学生的感受会更加地直观生动,与课本上的知识缩短了距离感,学习体验更佳。对此,在进行实验之前,教师要研究透彻实验的原理和要求,严格遵守实验规则,学生亦可参与进来,在课堂上大胆实践学生即兴的想法。科学课程中的实验内容都源于生活,同时经过了严格的筛选,因此教师若拥有所需实验设备,应尽量地向学生做实例实验或让学生去亲自动手实验,学生学有所用,学习积极性便自然地提高了。在实验中,老师要细心观察指出学生的错误并监督学生改正,对设备限制影响实验效果的现象,老师应对实验进行适当合理的改进,如此一来,学生对实验技能的掌握便会越来越熟练。
2.将多媒体设备引入课堂。因为部分地方的教学条件和设备都不完善,科学教材实验并不是所有实验都可以在课堂和学校设备中实现,这时我们将多媒体设备引入课堂,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实验操作和现象视频播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正如我们在第三章中便介绍了天体现象,如日食、月食、月相等的变化,如果我们只使用模拟模具来演示,这属于二维空间,天体现象的运动和变化,学生看起来会很抽象,对其理解很模糊。而我们使用多媒体,这便是在三维空间中去模拟,学生进行观看。对天体运动和变化有清晰地认识,尝到了学习的一点“甜头”,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将信心倍增。
3.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科学教学不只是教师一人的独角戏,学生应当成为教学的中心,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实践,才能更好地掌握科学方法、解决科学问题,形成自主学习和探究意识。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将学生变成课堂的中心,例如增加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进行情景再现,设置小组讨论时间等方式。
(1)课堂上增加学生回答问题的时机。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方式。我们在课堂上增加学生回答问题的时机,例如,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设置成问题抛给学生,在一定时间限制内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小组讨论,最后进行作答。教师现场对学生所答进行评价,无论好坏均可当堂指出,在现场和学生一起去纠正和学习。
此外,我将每周中的一节课设置成复习课,要求学生在上复习课之前对自己本周所接触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在一个固定本子上进行整理,其中包括自己所学和有疑问的地方。之后在复习课中,学生可以向老师提问,亦可和同学一起讨论研究,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生气。例如,在讲解《物体为什么会下落》这一单元时,我向学生提问的问题是:物体的重力是否与质量相等?重力与质量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对此同学们展开了积极的思考与讨论,教学效果喜人。
(2)引领学生进入实验世界中。在科学课中实验的身影不可缺少,因此,教师要多带领学生进入实验的世界中。调查显示,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索,相比只单纯靠讲解和演示实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15%、70%提升到了90%。让学生亲身实践是科学课程中做出的要求,教师应尽量让学生参与实验或亲身实践,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能让学生亲身实践的实验必须具有较小的危险性,同时最好也有一定的趣味性。例如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除了火焰有关的实验操作由教师指导进行,其余的便可交给学生。
提高浙教版《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广大科学教师能克服困难、勇于创新,致力于科学课堂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卿 提高《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之我见[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13,(1),133-135。
[2]潘先春 如何提高当前初中科学教学有效性探讨[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1),64-65。
[3]汤炜国 巧用教学设计提高科学教学有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3),160-161。
论文作者:翁夏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科学论文; 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课程论文; 教师论文; 有效性论文; 现象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