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评价策略_教学评价论文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评价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验教学论文,高中物理论文,策略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物理实验探究教学应从多个方面进行及时的评价,如实验学习条件的评价、实验过程的评价和实验学习效果的评价,为了便于操作,我们先提供物理实验探究活动评价的设计,提出可以实施个人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策略;然后介绍侧重于物理实验能力方面的评价内容,以供参考。

一、物理实验探究活动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关于物理实验探究活动评价的设计,我们提供一组量表。在设计量表时,将个人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在实施中,采取对高中物理实验探究活动进行综合性的评价策略。

表1 高中物理实验探究活动评价表

在评价量表中,针对不同的评价内容分为二个层次,个人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三方面的评价分别通过各层次的评价得分给出评定等级(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见表1。

在操作上,综合三方面的评价成绩给出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探究活动的总的评定等级。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可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价,学生由评价对象转为评价的主体,营造了积极的学习氛围,从而是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

二、物理实验能力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1.实验操作能力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实验操作是表现性评价的一个重要考查项目,表现性评价就是用观察测量学生完成具体操作任务所表现出的学习成果。

对于实验操作的考查目标,可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与态度价值观三个角度来考查,建议可以采用如下的实验操作能力评价的一般评分细则。见表2。

表2 实验操作能力的评分细则

目标分类 目标描述 分数

物理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10

实验仪器的选择能力 10

实验知 实验操作的灵活熟练和规范程度10

识与技 仪器的使用与读数能力10

能70% 现象与结论的分析推论能力10

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能力10

实验报告的撰写 10

过程和 物理实验的设计能力

5

实验步骤的拟定

5

方法15%对实验方案的反思与修正

5

情感态 具有良好的实验习惯

3

度价值 乐于与同学交流

4

完成实验的全过程 4

观15% 有合作精神

4

2.笔试与操作结合型的评价设计与实施

操作型考试是实验考核的一种重要方式,它要求学生真正动手实验。许多学校在基于模块的终结性测验中规定了要进行实验操作考核,但每次考核规定3~4个实验,集中地让学生做一遍,然后再考其中的一个实验,从而达不到实验教学和考核的目的。这是需要从观念上改变的。另外,让学生考一个完整的实验需要时间较长,操作考试教师观察起来也比较困难。因此,可以只考实验中的一部分,或是考学生已做过实验的迁移性的小实验,不必完全重复已做的实验。实验考核中,需要学生根据试题做必要的记录,以便教师根据记录来评价学生。

从实验能力评价的有效性出发,我们可以采用笔试与操作结合型的评价设计与实施的评价策略。在具体测试中,必然会碰到一些实际问题:如能力卷(A卷)和与之相对应的知识卷(K卷)如何命题,如何组织测试,如何进行A卷的评定等。下面,本文将结合实例对这些问题进地讨论。

第一步工作是编制A卷试题。与一般测试相同,命题之前要先制定双向细目表,并以此为依据,编选试题组成A卷。如果A卷中某些题在实测时对组织者(教师)有所要求,例如在观察能力测试时教师需按一定要求演示规定内容,则在A卷命题完成之后还要将这些要求另行详细明确地写出来。

第二步工作是编制K卷试题。这时要对A卷所涉及的知识点和各知识点在A卷答卷中的运用水平进行仔细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将知识点进行归类,并确定各知识点的最高运用水平,最后按这一水平命出相应的K卷。 第三步工作是组织测试。在A、K卷试题均编制完成之后,即可进入测量阶段。根据等价排除法的思想,先进行K卷的测试,成绩达优者才被允许参加A卷的测试。K卷测试未达到优的同学,可在接受知识辅导后,重新参加K卷测试,若能达优,仍可参试A卷。

在组织A卷的具体测试时,对那些有特定要求的题目,应要求监考教师严格按照事先拟订的要求操作。

第四步工作是对A卷进行评定。由于引入了新的因子和能力的评价方法,A卷的评定方法与一般知识考试将有较大不同。下文将我们在研究实践中对以上环节中的某些重要问题的处理,进行稍微细致的说明。

A卷双向细目表的制定

在设计A卷之前,关键是要有保证A卷效度的有效措施。为了提高A卷的区分效度,须进一步排除相关能力因素的干扰,我们采取一份A卷只测一种物理能力的方式;为了提高A卷的内容效度,我们先制定了一个由教育目标、题型和能力层次组成双向细目表。其中教育目标包括萌生、运用、施用、评价四个层次。能力层次则根据欲测能力的具体内涵和对被试年级的具体要求而定。以实验能力为例分析如下,根据目前中学物理课程情况,物理实验能力的具体内涵可含有如下10个层次:

(1)基本量具及仪器的使用;

(2)基本工具的使用(这里的基本工具指在物理实验中不常用,但在生活中常用的如钳子、改锥等);

(3)按实验步骤完成操作;

(4)设计表格记录实验数据;

(5)运用误差理论分析物理实验;

(6)写出物理实验报告;

(7)分析物理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这一层次的主要要求是:分析实验数据和现象得出恰当的物理结论);

(8)设计简单的物理实验;

(9)排除简单故障;

(10)根据需要寻找实验仪器的代用品。

至于题型,则根据要测的具体能力层次的特点和要达到的测试目的而定。由此制定出如表3所示的某一双向细目表。

可以看出,以双向细目表中的“能力层次”一栏,没有将试验能力的第7个层次列入检测范围,因为对本次实测对象来讲,该层次要求偏高。

在“教育目标”一栏,实际测试中对“运用”和“施用”两类目标的区分,主要是靠学生对完成任务的把握感程度。一般而言,对已知部分的物理到景越熟,直觉该问题的难度就越小,学生对问题解决越有把握。

表3 物理实验能力测量A卷命题的双向细目表

注:其中P,D,OS分别表示问答题型、设计题型、学生操作题型,其下角码1、2分别表示开放题型和定解型。

关于题型设计:对应“评价”一栏的题,须要求学生对任务完成状况加以判断,属于他们自由发挥的范围,宜采用开放题型。对于实验步骤的操作、数据记录、仪器或工具的使用以及实验报告的拟订,因存在规范要求或安全性问题,宜选择定解题形式;对于涉及误差分析、设计实验、应变突发情况和寻找仪器代用品的题,由于涉及到变、联想、想象等能力外显,需进行发散思维,故用开放题型比较合适。

另外,对被试的行为方式,涉及到仪器、工具使用的题应要求学生进行操作做答,其余的题选用书面回答形式。

标签:;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评价策略_教学评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