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欣[1]2011年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从1951年世界上第一个科技工业园区建立至今的60年里,科技工业园区发展迅速,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且带动了城市、地区以及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受新技术革命的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各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日趋重要,世界各国和地区纷纷兴办科技园区,并把兴建科技园区作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创办科技园区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从20世纪80年代起,面对世界范围的新技术革命和产业结构调整,我国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根据中国国情,借鉴国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经验,我国选择了通过兴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途径。我国先后建立了88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且迅速成为我国高新技术的研发、孵化和产业化基地,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成为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产业集聚具有生产专业化程度高,企业之间相互关联,知识、技术和信息流动迅速等特点,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增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产业组织形式。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化发展是目前世界各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重要发展战略,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过多年的发展,也初步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化发展的模式。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研究,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指导实践的重大现实意义。论文系统地研究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问题。尽管目前学术界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产业集聚的研究成果较多,但是专门研究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的成果相对较少。论文在研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的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的经济社会效应,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原因,总结和借鉴国际产业园区产业集聚的发展,提出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的发展思路与对策。论文首先研究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的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界定了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产业集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的基本概念,分析了产业集聚的类型与测度,研究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的特征、形成机理和发展趋势。论文具体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的经济效应,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的技术创新效应、成本效应、企业产品结构优化效应和合作互补效应、外部经济效应。在评价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现状和总结其发展绩效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的问题与原因。论文对中国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进行了比较。通过对中国不同区域典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的分析,研究了中国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在创建模式、形成产业集聚的条件、园区发展路径、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所面临问题的共性和特性。论文以美国硅谷、英国剑桥科技园、日本筑波科学城为例研究了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的发展,以印度班加罗尔科技园为例研究了发展中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的发展,以韩国大德研究开发特区、新加坡肯特岗科技园、中国台湾地区新竹科技园为例研究了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的发展,并得出了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的启示。论文分析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的发展思路,从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功能、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水平、、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的投融资体系、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的市场功能、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的体制机制、优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的政府职能和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的政策体系等方面,系统地提出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的对策。
岳良运[2]2007年在《高新技术产业安全评价及其维护对策》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给中国的产业带来了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随着入世“后过渡期”的结束,中国的产业安全也变得日益严峻。然而,随着投资自由化范围的扩大、跨国公司的经营方式和经营战略的调整,以及贸易自由化的深入,这些国际环境,对产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的同时,对产业安全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同时,我国的产业政策、产业结构尚需得到进一步的调整,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其国际竞争力尚没有提高到保障我国产业安全的高度。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性、幼稚性和高风险性决定了其本身产业安全的重要性。因此,产业安全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安全要得到进一步的重视。课题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基于高新技术产业及其产业安全的重要性,结合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结合产业安全理论,界定高新技术产业安全的有关概念,利用可拓工程方法,建立评价高新技术产业安全的指标体系和物元评价模型。通过实证分析,结合评价指标中各评价指标对高新技术产业安全的影响程度,把握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安全状态。结合评价结果,为保障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安全提出维护对策。
卜庆军[3]2004年在《风险投资与浙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接模式研究》文中指出高新技术产业与风险投资的互动发展研究是当前一个受理论界与实业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本论文从对浙江的经济及产业结构分析入手,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及其投融资的特性进行较深入的分析;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论证了风险投资与浙江高新技术产业互动发展问题;通过对OECD国家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对接模式的分析,结合浙江的具体情况设计了风险投资与浙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接的模式。 在风险投资与浙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接模式设计上,本文构建了风险投资与浙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接的政府推动模式,并分别设计了天使投资与浙江高新技术新创企业对接模式,大企业、上市公司风险资本与浙江集群经济发展中的共用技术以及国际风险投资与浙江专业市场高级化演进对接的模式。在设计各种对接模式中,在前人理论研究基础上构造了对高新技术新创企业、网络公司进行价值评估的方法。
李拓晨[4]2007年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今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在国家发展战略中,主要大国都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为21世纪保持强国优势的法宝,由此引发的企业间市场竞争、技术竞争、人才竞争、发展环境竞争空前激烈。这种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的形式,内容,手段和方法等都较传统产业竞争赋予了更多的新内涵,争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竞争甚至超出了国际间的政治竞争和军事竞争。培育和提升本国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是大国所普遍关注的战略性课题。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日益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导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促使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是我国实现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战略。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其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如何正确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预测其发展前景,对高新技术产业进行量化评价,分析制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论文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收集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近二十年的发展数据资料,依据高新技术产业特点和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论述了高新技术产业同传统产业的差别,在对既有竞争力理论评述的基础之上,指出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演化规律;论文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历史演进阶段、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技术水平和高新技术产业进出口状况等多角度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高新技术园区的发展进行了阐述与评价,确定了不同高开区的发展政策;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制约因素,包括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及国际化程度、风险投资发展水平、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能力及产业政策等;构建了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理论从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两个视角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利用1999-2004六年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及国民经济发展的几个关键指标数据,运用灰色理论构建高科技产业的预测模型,并结合科技贡献率预测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潜力,把预测的数据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实际发展的2005年、2006年、2007年数据相对照,验证了模型的科学适用性,通过分析,得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与主要发达国家相关指标的比较,指出了我国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的不足;论文针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提出了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包括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的调整、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科学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利用风险投资对策等措施,从而为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曹洋[5]2004年在《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过程中的风险投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的重点在于将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阶段相结合,详细分析和探讨了风险投资在高新技术企业成长中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本文首先将高新技术企业和狭义的风险投资即高科技风险投资的含义、特征等做了较详细的界定和阐述,并分析了我国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现状,概括了风险投资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并指出风险投资未能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过程中重要力量的症结之所在;接着,将高新技术企业的具体成长过程与风险投资的投资阶段对应起来,总结出风险投资在高新技术企业的不同成长阶段所承担的主要任务以及发挥的主要作用,而且用图示的方法将它们的关系表现出来,并进一步分析出两者从互补到良性互动发展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一些国家和地区风险投资成功介入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过程,从而促进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与繁荣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一系列促进我国风险投资发展,带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对策建议。
王淑华[6]2002年在《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政策研究》文中指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各国发展经济、增强国力的重要手段,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加大科技投入是各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普遍做法。高新技术产业因其自身的特点在其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何保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资金来源充足,资金运作到位,资金渠道畅通,需要有一套适合本国国情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政策体系来支撑。因此,为了强化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极大地投向高新技术产业,支持和鼓励机构、个人和社会的一切力量来关心、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构筑一套不同于传统产业的特殊的投资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政策体系就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文章探讨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的理论根源,全面陈述国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总体政策体系,与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现行政策相对照,从而指出投资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条件,投资政策的制定则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中之重。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的理论根源是新经济增长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政策含义是政府的教育投资和科技投资政策对一国的长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许多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步较早,他们为促进本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已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一套完整而得力的政策体系。他们的政策具有完整性、系统性、稳定性和前瞻性,对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具有启示性,对建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体系具有借鉴性。科技投入和风险投资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和催化剂,本文通过综述世界各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政策及其支撑体系,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政策的不足以及其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制约,客观评价这些政策对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实际功效,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政策体系提供依据。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投资是一个漫长而充满风险的投资过程,需要一整套不同于发展传统产业的特殊的投资体系。本文提出强化我国的科技体制投入政策的制定;使科技投入总体政策法制化、数量化、比例明确化。制定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的金融政策体系;建立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信贷管理体制以及与信贷管理体制创新相适应的融投资担保政策体系。强化社会对高新技术产业投入的政策的制定;制定出主板股市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倾斜政策、制定配套政策推进创业板的启动、允许高新技术企业试点发行可转换公司债权政策等。营造出有利于风险投资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制定新的金融机构投资政策放宽对金融机构投资的限制、制定政策建立和培育风险投资项目价值的市场发现和评价机制、制定风险投资法使风险投资政策法制化。由此构筑适合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投资政策体系,使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在不久的将来走在世界的前列。 本文主要采取了演绎、类比、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研究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机制人手,探索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的理论根源:运用类比和演绎的方法研究中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及其不同之处,借鉴外国经验;指出阻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资金投入匾乏和投资政策的支撑乏力,提出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政策体系的重要性。本文还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现阶段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政策中的利与弊,以及它们对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所产生的影响,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同时对这些现行的投资政策法规的实际功效进行评价,为完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政策体系提供依据,从而构建以科技投入政策、银行投入政策、社会投入政策、以及风险投资政策为主体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投资政策体系,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
周豪[7]2004年在《区域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的评价与研究》文中认为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已成为通过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是各国夺取竞争主动权和制高点的关键领域,是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手段,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由于各国和各地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行业统计标准不一,本文首先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界定作了研究。通过对美国、OECD等的高新技术的统计与我的高新技术统计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我国高新技术应该包含的范围。接着对高新技术产业及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些相关理论作了详细的介绍。 然后,对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系统环境因素、产业化过程、构成要素、机制分析及产业化的模式作了详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化系统模型。根据这些分析,对影响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因素——环境支撑能力、技术创新扩散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系作了论述,从而提出评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指标体系。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意见,确定了各指标权重,并对上海、北京、广东、江苏等九个区域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综合指标作了实证计算,验证了指标体系的可行性。 最后,针对我国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刘爱君[8]2001年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公共政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旨在通过分析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特点,来揭示政府介入的必要性。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借鉴国外政府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的经验做法,并分析我国近年来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以及政府政策引导的实践,提出相应的政府政策取向高新技术产业主要由高新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企业组成。与传统的经济产业相比较,高新技术产业呈现出高智力、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高速度和高竞争的特点。高技术产业一般指用当代尖端技术,主要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生产高技术产品的产业群。具体说,高技术产业系指必须以利用电脑、超大型集成电路等最尖端科技产品为基础,并投入巨额研究发展经费,从事生产的知识、智力密集型产业。一般在使用中高新技术产业与高技术产业常常混用。从美欧国家的实践看,高技术产业的界定包含两个层次,即高科技行业的界定和高科技产品的界定。主要利用两个可量化的标准:一种标准是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界定方法,即将R&D(研究与发展)强度作为界定标准;另一种标准是按科技人员的比重来界定。这两种标准从不同方面揭示了高新技术产业的本质和特征。高新技术产业是研究开发投入高,研究开发人员比重大的产业,其具有很强的创造功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快,对其它产业的渗透能力强,因而又具有示范、扩散与渗透功能。它的基本特点源于高技术的转化,由此生产的产品则具有高附加值、市场竞争力强和产品生命周期短等特点。技术创新是高新技术产生的基础,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是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的一种特殊的高级形式。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在于技术创新,加强科技投入、鼓励人们创新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依靠。高新技术产业化通常要经历研究开发、研究开发成果的转化和工业化大生产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政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研究开发阶段,因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原动力。因此,通过政府的介入,解决由高新技术产业自身特点所带来的对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障碍,弥补市场失灵缺陷,引导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并创造一个稳定而激励的环境是十分必要的。国外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扶持有较多的经验做法,主要包括:1、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科技园区的立法支持。2、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财政投入支持。3、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实施税收优惠。4、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实施特殊的信贷优惠政策。5、政府为高新技术产业开辟风险投资渠道。6、政府为促进高新技术人才培养与开发的政策措施等。在贯彻这些扶持政策过程中,国外政府始终坚持准确把握政府在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定位,避免“缺位”和“越位”,始终把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加大科技投入和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并举;政府提供市场支持与保护的原则。高新技术产业得以进一步发展,并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但也表现出诸多问题:(1)创新主体及其成果转化问题突出。(2)产业化的投资体制问题及研发资金投入不足。(3)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偏小,结构不合理。(4)开发区的“孵化器”作用没能充分发挥。(5)缺乏高新技术产业人才。(6)缺乏法律、政策的保护与支持。本论文就政府如何进一步引导、扶持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取向提出如下建议: 1、建立有效的财政支持政策。要加快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就必须加大投入力度。一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政府直接资助的科研开发项目的投入;二是切实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三是建立科技贷款担保基金制度;四是实行有利于高新技 术企业的政府采购制度。 2、完善我国税收政策。一是采取多样化的科技税收优惠方式,逐步由直接优惠为主 向间接优惠为主转变。二是科技税收优惠环节由结果环节向中间环节侧重。三是 科技税收优惠的“受益人’应向具体的科研项目、具体的开发环节转变。四是科技税 收优惠应从地域优惠为主转向以产业优惠为主。五是应进一步加大对“人’的优惠。 3、完善投融资体系。建立风险投资体系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通过建立政府 激励机制,以市场方式运作政府风险投资基金,拓宽凤险投资渠道;进一步培育 和完善资本市场,并开发风险投资保险业务。同时,需要在银行信贷和金融工具 的创新上有所突破。 4、加强科技知识产权保护等科技发展政策。进一步完善通过知识产权促进科技创新 的利益激励机制;加快建立促进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管理有机结合的良性机制: 加快培育和发展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加强与科技有关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保护 能力和服务体系建设。 5、加快实施人才战略。人才的培养、使用、待遇、技术培训与知识更新等等,都需 要制订一个合理的,能激励人才的政策,一方面加快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加大 政府对公共教育经费的投人;另一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吸引和鼓励留学人员回国 工作。 6、加强
郭畅[9]2006年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文中认为可持续性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而高新区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其可持续性发展就更显得尤为重要。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的扶持方式和政策有所差异,但都不约而同的采取了税收手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中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代换,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和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但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国内实际工作部门专家、理论界学者对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的相关研究,大都集中在如何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加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或将其作如何完善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的一部分作阐述,还未将高新技术产业税收政策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政策体系进行论证。因此,如何设置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税收政策,实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税收政策的实证研究,同时借鉴国外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政策的先进经验,从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作相关论述:1.阐明高新技术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实现高新技术可持续发展,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是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需要;只有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2.实证分析税收和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3.完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税式支出政策,建议逐步推行税式支出管理,以便增强税收倾斜政策的实施效率;4.分析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政策,通过比较深圳和全国的宏观税负态势变化,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5.借鉴国外科技税收激励政策,结合我国实际,指出现行税收体系的不足之处;6.通过调查研究深圳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负担,分析深圳乃至全国在促进技术发展方面所面临的主要税收问题;7.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结论:
吕焱[10]2007年在《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问题及融资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来,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正呈迅猛发展之势,各类高新技术企业已由1995年的14533家发展到目前的37489家,这些企业在带动我国科技创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融资难的矛盾日益突出,资金短缺问题成为制约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的最主要障碍之一。本文从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现状出发,以基本融资理论为切入点,分析了融资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内在关系;在对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国际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模式比较及绩效分析,进而提出高新技术企业融资体系的构建。即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应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主导,银行间接融资体系和金融创新体系为两翼,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以创业板市场为主,以主板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为两翼的融资体系。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研究[D]. 李景欣. 武汉大学. 2011
[2]. 高新技术产业安全评价及其维护对策[D]. 岳良运. 山东科技大学. 2007
[3]. 风险投资与浙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接模式研究[D]. 卜庆军. 浙江工业大学. 2004
[4].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 李拓晨.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5]. 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过程中的风险投资研究[D]. 曹洋. 天津大学. 2004
[6]. 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政策研究[D]. 王淑华. 武汉理工大学. 2002
[7]. 区域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的评价与研究[D]. 周豪.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4
[8].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公共政策研究[D]. 刘爱君.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1
[9].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D]. 郭畅. 电子科技大学. 2006
[10]. 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问题及融资体系研究[D]. 吕焱.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7
标签:企业经济论文; 金融论文; 投资论文; 风险投资基金论文; 风险投资论文; 产业集聚论文; 集聚效应论文; 投资论文; 融资论文; 风投论文; 科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