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咸丰县中医院 4456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阶段上呼吸道感染(URI)患儿全身麻醉安全性,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120例手术患儿,根据上呼吸道感染情况分为中度(18例)、轻度(33例)以及无URI组(69例),研究三组患儿全身麻醉安全性情况。结果:年龄不超过3岁的患儿中,中度组的屏气、咳嗽发生率较其他两组高,P<0.05差异性显著;中度组心率较轻度组高,P<0.05差异性显著;4~12岁患儿中三组不良情况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性,三组患者未出现发热、支气管痉挛、喉痉挛现象;对比不超过3岁、4~12岁两年龄段患儿的心率,结果中度组显著高于无URI组,P<0.05差异性显著。结论:年龄未超过3岁中度患儿以及3~12岁轻、中度患儿实施插管全身麻醉具有较高安全性,而年龄未超过3岁中度患儿插管全身麻醉容易出现并发症,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临床上应全面评估该类患儿可能出现的风险,决定是否实施全身麻醉。
关键词:上呼吸道感染;全身麻醉;安全性
上呼吸道感染在小儿中发病率较高,给小儿的健康成长造成较大不利影响,当患儿实施手术时进行全身麻醉时容易出现一些不安全因素,因此,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实施全身麻醉安全性问题受到医学专家的高度重视。为研究上呼吸道患儿全身麻醉安全情况,为患儿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本文以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20例患儿为例进行研究,详细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的120例患儿年龄1月~13岁,平均年龄(4.6±3.3)岁,体重3~59kg,手术前1~2周经诊断为URI,手术时间持续不足2h。将患儿分为中度、轻度及无URI组,对应患儿分别为18例、33例以及69例,其中轻度URI患儿症状为轻咳、鼻塞、流涕以及喷嚏等,中度患儿出现发热、咽部充血、多汗、乏力、头痛等症状。研究过程中与患儿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比三种患儿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体重及年龄P>0.05无显著差异性(如表1所示),可进行比较。
表1 三组患儿临床资料
基本资料 无URI组 轻度组 中度组
年龄(岁) 5.9±3.3 5.3±3.0 4.9±3.3
质量(kg) 16.6±7.0 17.2±7.1 15.8±6.6
手术时间(min)63.6±43.660.8±38.256.2±35.0
麻醉时间(min)90.4±49.286.8±44.381.2±35.5
1.2排除与纳入标准
研究过程中将出现以下状况的患儿排除:手术中更改了麻醉方式;手术有所延迟;手术位置出现肿瘤、息肉、涉及呼吸道;下呼吸道、肺炎以及重度URI患儿。将满足以下条件的患儿纳入研究对象:ASA评级为Ⅰ~Ⅱ级;实施插管全身麻醉;年龄未超过12岁。
1.3方法
入室后将患儿静脉通道开放,严密监测患儿的无创血压、心电图、氧饱和度以及心率等指标。采用常规方法注射戊乙奎醚0.01mg/kg,并进行插管、通气操作,实施全身麻醉,术后将患儿送入麻醉复苏室,待Steward评分高于4分后送至病房。
1.4观察指标
麻醉期间认真观察三组患儿的氧饱和度、心率以及屏气、喉痉挛、咳嗽等发生情况,并计算出平均HR值。
1.5数据处理
使用SPSS18.0软件处理统计的数据,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标准差形式,组间数据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差异性显著。
2结果
2.1并发症情况分析
对比三组患儿的屏气、咳嗽情况发现,中度组较其他两组发生率高,P<0.05具有显著差异性;4~12岁年龄段的患儿并发症无显著差异性,未出现发热、支气管痉挛以及喉痉挛状况,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2.2患儿术中心率对比
对比未超过3岁以及4~12岁年龄段患儿心率情况,中度组较无URI组高,P<0.05具有显著差异性;未超过3岁年龄段的患儿中中度组心率显著高于轻度组,差异性显著。
3讨论
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呼吸道疾病,尤其在小儿中具有较高发病率,传统观点认为上呼吸道全麻患儿应将择期手术延迟时间控制在两周以上,但当呼吸道感染六周内,一旦遇到冷热、机械以及物理刺激时会导致气道出现水肿现象,刺激机体释放组织胺,患儿因此会出现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分泌物增加以及反射性咳嗽等[1],此时实施插管全身麻醉操作会大大增加气管痉挛发生机率,引起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给患儿心理及生理造成不良影响,使得患儿住院时间得以延长,无疑增加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2,3]。为研究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全身麻醉安全性情况,本文以120例患儿为对象,研究麻醉期间患儿心率变化及并发症情况,为寻找最佳手术时间提供依据。
研究发现,年龄未超过3岁的患儿屏气、咳嗽的发生率较高,对比无URI与轻度组患儿,P<0.05差异性显著。出现上述原因可能因患儿呼吸中枢及免疫功能发育不成熟[4],麻醉期间氧气缺乏CO2蓄积,患儿代偿能力较弱,机体调节性较差导致;4~12岁年龄段患儿中屏气超过30s、氧饱和度不足90%,且出现多痰、咳嗽情况,三组患儿无显著差异性。心率变化方面,年龄未超过3岁与4~12岁年龄段患儿相比,中度组较无URI组患儿高,P<0.05差异性显著。其中未超过3岁患儿中终端组心率变化情况较轻度组患儿显著,差异具有显著性。4~12岁年龄患儿中上述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性,由此可见给予年龄大的患儿实施全身麻醉安全性较高。
总之,临床中给予上呼吸道患儿实施全身麻醉时应充分考虑患儿年龄,全面分析患儿全麻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状况,密切关注患儿生理特征变化,确保麻醉安全性,以促进患儿疾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董传斌,苟红华,李智进.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盐酸戊乙奎醚全身麻醉对呼吸系统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04:1012-1014.
[2]肖珂青,肖梅,杜向阳,于文强,王信杰.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全身麻醉后致呼吸系统并发症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6:4121-4122.
[3]唐智豪,杜光生,徐军,蓝志坚,许多嘉.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全身麻醉的安全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16:3821-3823.
[4]王义,唐春春,任娟娟,李娟,张超,朱昭琼.婴幼儿合并轻度上呼吸道感染择期手术全麻的安全性[J].天津医药,2014,11:1088-1090.
论文作者:任光会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2
标签:患儿论文; 上呼吸道论文; 差异性论文; 全身论文; 心率论文; 年龄论文; 情况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