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如何渗透于高中历史新课改教学中论文_刘松磊

德育工作如何渗透于高中历史新课改教学中论文_刘松磊

刘松磊 山东省青州实验中学 262500

摘 要:新课标下,我们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将课本上的历史知识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既体现了历史教学的现实功能——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又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让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结合自己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历史 课堂教学 德育

一、结合历史资源优势,加强对学生的人格熏陶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历史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不断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和激励,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推动学生塑造和完善人格。新课程充分发掘了历史上那些有助于完善学生人格的名人言行,彰显历史教育的人文教化功能。比如爱国主义教育:教材中对林祥谦的描写,“敌人用刀砍他,让他下令复工,他视死如归,没有总工会的命令,工是不能复的。”林祥谦的这种革命精神,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激发了他们为祖国献身的革命精神。教师应结合青少年思想活跃的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培养学生的民族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坚忍不拔,奋发向上的教育:历史名人事迹,比如: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搜集整理,笔耕不息,才有医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在狱中司马迁发奋图强,自强不息,忍受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继续编写《史记》。有志者应该敢于面对千难万险,坚忍不拔,奋发向上,才能成就大业。

在历史教学中应注入时代的血液,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过硬的心理素质,促进人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文明礼貌的教育: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以文明礼仪之邦闻名于世,“在学习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通过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思维习惯和高尚情操。同样勤学好问、开拓进取等都能在历史教学中进行经常性的教育。学生往往崇拜名人、崇拜英雄,因而可充分发挥优秀人物的人格感染力以感染之,信手拈来的历史资源成为人的教育的重要阵地。

二、在历史教学设计中充分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爱国主义也是我国整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学生才能够进一步、客观地去了解国家,了解历史,了解当前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学生才会自主地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的抱负。

例如,在我国历史的发展中诞生了四大发明,我国的科技水平一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然而,由于我国没有有效地开发出其价值,致使优秀的文化被异化成迷信。但是当四大发明被西方国家使用之后,他们将其开发成为新兴资产阶级打败封建主义的有力武器。而到了近代,这些西方人更是利用指南针来到中国,对我国进行了大肆的掠夺,他们将“火药”装进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让中国人民陷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通过这些历历在目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发奋学习、建设社会是多么的重要,从而实现思想教育的目的。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并立志为实现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

三、变革历史教学的评价方式

高中历史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这种新的评价理念,主要是针对以往学生评价中过分关注学业成绩的现象而提出来的,尤其是要摈弃学校或教师为片面追求学业成绩而以牺牲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健康发展为代价的做法。在现行历史教学评价中,唯一的强项是对学生“学业”的评价,然而即使这一种评价也是不完整的评价。

历史学业评价的基本模式包括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三个部分,现有的历史学业评价主要集中在终结性评价方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求历史教师要将历史学科学习目标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体系中的一般性发展目标(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同步发展,融合评价。要打破将考试作为唯一评价手段的垄断,重视和采用开放式的质性评价方法,如行为观察、情景测验、学习日记或成长记录等,关注学生学习发展的过程。要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将定性与定量的方法结合。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学生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学生身上具有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新时期的评价观倡导从全方位的角度,评价学生各个方面在原来水平上的进步状况,允许学生身上同时存在着优势领域和不足领域,评价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拥有自信,实现个人价值。

总之,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在学会做人方面接受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既是学科特点也是时代要求,作为历史教师,要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及教学实践,在历史教学中全面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

参考文献

[1]朱道权 浅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发挥德育功能[J].中学课程辅导,2011,(8)。

[2]官春红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7)。

[3]陈成国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德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

论文作者:刘松磊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11月总第18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9

标签:;  ;  ;  ;  ;  ;  ;  ;  

德育工作如何渗透于高中历史新课改教学中论文_刘松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