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玲 吴小琼
(深圳市福田区人民医院 518033)
【摘要】目的 探讨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现状、影响因素及临床对策的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家社康中心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发生的不安全注射事件22例为研究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在预防接种中各类不安全注射的个案,应用社会学定性和流行病学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与预防接种医生和接种对象、监护人进行访谈、查阅有关资料和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初步评价,并分析影响因素,提出对应管理对策,确保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结果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现状影响因素较多,其中主观性个人因素占较大比例,为54.54%,其次为专业知识欠缺、其它以及疫苗自身因素等(P<0.05)。结论 提高预防接种医护人员安全注射意识,加强安全注射的制度化管理,选择符合安全的注射器,让每一位受种者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得到有效的免疫保护。
【关键词】预防接种 安全注射 影响因素探讨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4-0032-02
预防接种是控制和预防传染病的最有效手段,是用人工方法将免疫原或免疫效应物质输入到机体内,使机体通过人工自动免疫或人工被动免疫的方法获得防治某种传染病的能力。预防接种是一种医疗行为,通过预防接种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是防保医务人员的神圣职责,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自然会有护理风险的存在,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预防接种的各类风险因素是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举措[1],预防接种质量的好坏也关系到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预防接种时不安全注射可以引起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疾病的传播,注射不当引起的接种事故也易发生医疗纠纷,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为进一步掌握预防接种的安全注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推动计划免疫安全注射工作开展,我们对各社康近年来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现状进行调查,探讨影响因素,寻求其防范对策,现将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家社康中心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发生的不安全注射事件22例为研究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在预防接种中各类不安全注射的个案,并分析影响因素,提出对应管理对策,确保预防接种安全注射。
1.2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在预防接种中各类不安全注射的个案,应用社会学定性和流行病学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与预防接种医生和接种对象、监护人进行访谈、查阅有关资料和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初步评价,并分析影响因素,提出对应管理对策,确保预防接种安全注射
1.3临床概述 预防接种是运用免疫学的原理,将相应的生物制品(抗原或抗体)通过适宜的途径接种于易感者机体,使其发生免疫反应,从而产生对疾病的特异抵抗力,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预防相应传染病目的的人工免疫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预防接种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皮肤划痕、口服;一些疫苗既可皮下注射又可肌肉注射[2]
1.4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现状
1.4.1 安全注射的意识薄弱 部分接种点由于工作繁忙,工作人员紧缺,未进行计划免疫岗位培训也安排上岗,责任心不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2 消毒情况 在调查的接种点中,消毒过程存在不正确操作方式,表现为皮肤消毒,有的涂擦直径小于5cm或消毒液未干进行注射;一次性注射器存在已过保存期现象
1.4.3 注射操作情况 在调查中,注射操作的不正确也是常见的预防接种隐患,如回血后的操作程序,接种部位不准确、接种部位皮肤不清洁、接种各类疫苗消毒的不规范等
1.4.4 其它情况 执行规章制度不严,使用后的注射器材处理不当等
1.5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影响因素
1.5.1 主观性个人因素 接种人员责任心不强,安全注射意识薄弱,操作时未按无菌操作原则执行,接种时接种证、受种者姓名、年龄没有仔细核对,对接种疫苗名称没有履行告知义务,至不安全注射事件发生,容易引发纠纷。
1.5.2 专业知识及经验缺乏 预防接种人员的业务水平底,不熟练操作导致接种部位不正确和接种途径不妥,发生不安全注射,如接种部位未避开疤痕、炎症、硬结和皮肤病变处。个别人员觉得只换针头不换注射器不会传染疾病
1.5.3 使用过的注射器未安全处理 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未放入安全盒内,使用后针头又回盖针帽,未经毁型或未按照统一要求回收等安全无害化处理。
1.6 对应管理对策
1.6.1 制度落实 建立健全科学制度,对接种人员的工作职责、疫苗管理、无菌操作规范、过敏休克管理等进行制度制定和规范。
1.6.2 人员管理 凡参加接种的人员须经过计划免疫专业培训,能正确掌握接种对象,疫苗性质,接种部位、剂量、方法和禁忌症、接种反应判断、处理方法,熟练掌握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1.6.3 注射操作管理 疫苗安瓿启开后,未用完的疫苗盖上无菌干棉球冷藏。活疫苗超过半小时、灭活疫苗超过1小时未用完,应将疫苗废弃。接种部位要避开疤痕、炎症、硬结和皮肤病变处,由内向外螺旋式对接种部位皮肤进行消毒,涂擦直径大于或等于5cm,待凉干后立即接种。禁用2%碘酊进行皮肤消毒。严格执行疫苗接种“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处理”的要求。卡介苗严禁皮下或肌肉注射,含有吸附剂的疫苗要采用肌肉注射或皮下深部注射,接种卡介苗用专用注射器。
1.6.4 使用过的注射器安全处理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要严格执行使用后回收消耗制度,严禁再次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应放入安全盒内,使用后针头盖不得再回盖针帽。
1.7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且进行t 检验,以P<0.01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现状及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n占比
主观性个人因素1254.54%
专业知识及经验缺乏 627.27%
使用过的注射器未安全处理313.63%
其它因素14.54%
*P<0.05
3讨论
预防接种可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以达到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目的。通过接种抗原刺激机体,使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来对付细菌、病毒。任何医疗行为都具有风险性,注射是预防接种最为广泛采用的方法[3],为确保注射全过程的安全,应当在接种前开展健康教育,对施种者进行理论及实践技术要点培训,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技术规范等等。
本组研究中我们发现,在实践的预防接种过程中,存在诸多的安全注射隐患,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主要有主观、专业知识经验欠缺、使用过的注射器未安全处理以及其它因素四个方面。接种人员责任心不强,风险意识欠缺是很大的隐患。同时预防接种专业性较强,由于疫苗各类繁多,接种对象以及注射方法不一,牵涉医学知识广泛,必须掌握大量相关理论、技术和护理方法,所以对专业知识、技能要熟练掌握。有时医患沟通不到位,接种操作时没有履行告知义务或告知技巧不当也易影响到注射安全[4]。因此接种前须询问接种对象既往疫苗过敏史,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核对疫苗的名称、批号、效期等。所以接种人员进行规范性操作是安全注射的一个重要内容。
综上,影响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因素较多,提高预防接种医护人员安全注射意识,加强安全注射的制度化管理,选择符合安全的注射器,让每一位受种者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得到有效的免疫保护。
参考文献
[1] 关旭静;方刚;预防接种用相关器材的现状与发展动向[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0,20(01):122—123.
[2] 李丽;李映兰;龙艳芳;等;湖南省基层医院医疗注射废物管理现状调查[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18(01):289—290.
[3] 张志超;无菌医疗器械生产质量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2,17(09):127—129.
[4] 张乐霞;马艳艳;预防接种中的安全注射[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1(06):167—169.
[5] 王龙;预防接种不安全因素分析与对策[J];北方药学,2013,28(07): 252—253.
论文作者:黄小玲, 吴小琼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4年第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5-5
标签:预防接种论文; 疫苗论文; 注射器论文; 因素论文; 方法论文; 操作论文; 免疫论文; 《医药前沿》2014年第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