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管理在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陈绍芳,吴萍

陈绍芳 吴萍

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 湖南长沙 410100

摘要:目的:探究体位管理于肾结石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到2018年3月期间手指的80例肾结石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按照就诊顺序编码随机分入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患者各有40例。分别为其采取常规护理与常规护理+体位管理。对比两组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其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肾结石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采取体位管理可以缩短其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体位管理;经皮肾镜碎石术;肾结石;应用效果

经皮肾镜取石术具有创伤小、清石率高、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是临床治疗肾结石的常用术法。但是患者在这种手术中需要变换体位——截石位、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不同患者对不同体位有不同的耐受度,不舒适的体位会影响到该术法的顺利进行,并且体位变换会给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带来影响,增加手术风险[1]。本文选取2015年3月到2018年3月期间手指的80例肾结石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试探究体位管理给患者带来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到2018年3月期间手指的80例肾结石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按照就诊顺序编码随机分入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患者各有40例。对比临床资料: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49~71岁,平均(60.22±11.05)岁。研究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48~72岁,平均(60.31±11.17)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布、性别构成,差异全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对比可正常进行。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硬膜外联合麻醉,取截石位,行经皮肾镜碎石术的常规操作。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行常规护理,术前为患者进行访视,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体位管理:①术前:为患者进行体位指导使其掌握相关体位,特别是俯卧位,使其保持体位时间从最初的30分钟到45分钟、60分钟、120分钟,最终到3小时,以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2]。②术中:为患者做好术中体位调节,麻醉起效前为其取侧卧弓形体位,待麻醉置管完成后调整至仰卧体位并协助其移动臀部至手术床的中段下缘,待留置输尿管后为其取俯卧体位。为了避免生命体征波动过大,应以缓慢速度为其更换体位。在取仰卧体位时,应为其垫软枕,使其头部略偏,并协助患者保持双手抱头姿势,于其患侧的肾区与大腿下膝盖上垫以小方枕与长方枕,使其膝盖悬空,以达到预防压疮发生的目的。同时,医护人员应经常与患者交流,根据其感受调整体位,并每隔一小时按摩一次受压的肢体。③术后:搬动患者和患者卧床期间需做好体位管理,更换体位时需轻柔,待麻醉失效后进行早期床上训练。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肾结石患者的所有数据使用19.0版的统计学软件包SPSS检验。计数资料使用(n,%)形式表示,检验卡方值。计量资料使用(±s)形式表示,检验t值。两组的数据若统计计算为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存在于分组结果中。

2 结果

2.1 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

研究组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0%,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14,P=0.043<0.05)。见表2。

3 讨论

肾结石是泌尿外科中极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治疗难点在于疏通梗阻、避免术中给肾组织带来的损伤,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大,因此临床多选择经皮肾镜取石术为患者进行治疗[3]。然而,术中需要为患者先取截石位,再在不同阶段为其先后取侧卧弓形体位、仰卧体位、俯卧体位,体位的多次变换会使患者循环系统受到刺激,引发血压、心率的波动,给手术带来更高的危险性[4]。值得注意的是,俯卧体位是该术法中保持时间较长的体位,该体位有利于肾位置的固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激光等对肾组织造成的损伤,但是这种体位却会对脏器造成压迫,不利于手术麻醉效果的监测,老年患者容易因缺血低氧而面临危险。常规护理缺乏对体位变换的关注,也没有针对俯卧体位进行护理;而体位管理则加强了对各种体位的管理,尤其是俯卧体位,通过指导使患者对该体位的耐受时间不断延长,从而满足了手术中长时间保持该体位的要求[5]。见结果,研究组的住院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其并发症发生率更是低于对照组(5%vs20%),正是因为研究组采取了体位管理,其可以更长时间的保持俯卧体位,因此其术中受损较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术后恢复时间也更快。

结语:

体位管理可以减少肾结石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生命体征波动,预防并发症发生,避免患者恢复时间延长。

参考文献:

[1]周树明,郭青良.不同体位对复杂性肾结石病人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效果的影响[J].齐鲁医学杂志,2017,32(05):580-583.

[2]董梁,顾红娟,梁惠娟.体位管理在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20):65-67.

[3]刘柯柯,闫书贤,邹永强,等.不同体位下经皮肾镜术治疗老年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1):126.

[4]周道平.不同体位对肾结石经皮肾镜碎石术疗效与安全性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5,34(33):90-92.

[5]杨江,曾四平,沈思.不同手术体位对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疗效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1):3077-3079.

论文作者:陈绍芳,吴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5

标签:;  ;  ;  ;  ;  ;  ;  ;  

体位管理在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陈绍芳,吴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