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_可持续发展论文

企业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_可持续发展论文

企业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发展论文,战略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关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人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然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探索,多侧重于宏观经济的发展,如何从企业的层面上来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因为企业是社会经济的微观基础,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场所,如果企业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失去了应有的根基,甚至步入误区。

一、企业应正确地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来由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全球普遍关注的新的发展模式和道路,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决定在未来的21世纪,把实行“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的战略方针。

这一发展理论和发展战略的提出,是人类对过去发展道路的总结,也是对未来发展道路的探索。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发展道路上,普遍遇到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且被这一问题所困扰。企业过度和不当地使用自然资源,使自然资源的再生赶不上生产和生活后续的需要;社会生产和生活所产生的排泄物,超过了自然的吸纳能力,污染了环境。这些状况都使生态失衡。许多年来人们采取各种科学办法,力求妥善解决这一难题,但收效甚微。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便提出了社会选择什么样发展道路的问题。本世纪70年代,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围绕“环境危机”、“石油危机”、“增长的极限”,爆发了一场是“停止增长还是继续发展”的争论,在这场争论的启发下,人们逐渐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那么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呢?“可持续发展”是一套全新的理论,它的内涵深刻,外延宽泛。权威的说法来自有关国际组织。1987年,布伦特兰夫人领导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他们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2年,《里约宣言》将其进一步阐释为:“人类应享有以与自然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权利,并公平地满足今后世代在发展与环境方面的需要。”这些论述,说明了如下基本观点:一是人类要注意发展,尤其是贫穷的地方要发展;二是发展要有限度,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这就是说,既要保证经济的适度增长和结构的优化,又要保持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环境的优化,做到环境与经济相协调,实现持续共进,有序发展。

“可持续发展”问题内容的广泛性表现在,它不只是个经济发展问题,不只涉及环境问题,还涉及社会发展问题。具体说来:

首先,要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千方百计地满足人们对就业、粮食、能源、住房、水、卫生保健等方面的需要,解决贫穷问题。同时,要改善增长的质量,改变单纯经济增长,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改变以破坏环境和资源现状为代价的发展。

其次,在社会发展中,控制人口增长是重要方面,要把人口控制在“可持续发展”的水平。

最后,要大力加强保护和利用资源的基础工作,使环境保护与技术发展、社会发展相适应,由资源型经济过渡到技术型经济,综合考虑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效益。

叶文虎、陈国谦教授提出“三种生产论”的见解,是对“可持续发展”理论问题的有益探讨。“三种生产论”认为,人和环境组成的世界系统,在基本层次上,可以概括为三种生产,即物质生产、人的生产和环境生产的联系。其中:物质生产,是指人类从环境中索取生产资源,并使用生产环节所产生的消费再生物,即我们常说的原材料进行生产。通过物质生产转化为生活资源,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同时所产生的废弃物又返回环境。人的生产,是指人类生存和繁衍的过程。该过程消费物质生产领域生产出的生活资料和消费环境生产领域所提供的生活资料,产生人力资源,以支持物质生产和环境生产。同时,在人的生存和繁衍过程中,产生的消费废弃物返回环境,产生的消费再生物返回物质生产过程。环境生产,是指在自然力和人力共同作用下,环境对其自然结构和状态的维持,包括消纳污染和再产生资源。上述这三种生产的关系,呈环状结构,只有三者达到和谐的程度,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见1995年11月27日《经济日报》)

我国政府已明确宣布,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1992年6月, 李鹏总理参加了“环境与发展”全球首脑会议,签署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21世纪议程》等文件,作出了履行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决议的庄严承诺。1994年3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了《中国21 世纪议程》。同年4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中国21 世纪议程》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容。1995年9月, 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重申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996年3月,在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上, 李鹏总理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并认定,“实施这两大战略,对于今后十五年的发展乃至整个现代化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快科技进步,优先发展教育,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持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体现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球、全国上下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其发展状况,决定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因此,企业要发挥“可持续发展”主体的作用,要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为实施这一战略方针作出自己的贡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有如下几点。

1.有明确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发展是硬道理。企业必须持续发展,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企业发展了,实力增强了,才有改善职工生活的物质基础,才能有改变自然环境的条件,从而得到全面发展。企业的全面发展,本身就是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否则,企业逐渐萎缩,成为社会的累赘,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企业还要认识到,这种发展不是短期的发展,而是长期、持续的发展;也不是盲目的发展,更不是速度越高越好,而是有条件的发展。这就是说,企业应建立在自然生态平衡基础上求得发展。

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企业正确地处理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企业要认识到,环境是资源的载体,维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就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永续利用资源的可能。经济发展是主导,生态平衡是基础。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都是动态的过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旧的生态平衡被破坏;只有在建立新的生态平衡基础上,经济才能求得新的发展。如果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相适应,这个经济发展的速度便是合适的,有后劲的,是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相反,被破坏了的生态平衡不能为新的生态平衡所代替,这个经济发展速度便是难以持续的,必然是后续乏力。

企业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一样,必须注意同生态环境相适应。但生态环境的范围很广泛,涉及到全球、全国各地区,而企业只是其中的一个空间。因此,企业要树立全局观念,维护整体的生态平衡,要节约自然资源,不向社会倾倒排泄物,不当污染环境的“源头”,不惜牺牲局部利益以服从社会治理环境污染的需要。

2.施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管理。

“可持续发展”包括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资源“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企业在战略管理中,都要妥善处理这些方面的问题,应当有长期计划,提出奋斗目标和对策,以及当前采取的措施。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企业对于自然生态平衡问题,要采取积极的态度,避免对生态和环境问题采取无能为力的消极观念。这就要求企业,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遵循自然规律,在生态失衡的情况下,设法求得新的平衡。企业为了节约利用自然资源,就要进行科技投入,研究节约代用自然资源的办法,研究寻找新资源的途径;为防治环境污染,就要研究和实施对排泄物的治理办法,改造污染环境的设备,开发不污染或少污染环境的产品。所有这些,企业都要订计划、立项目,增加必要的资金投入。这些资金投入,都是企业全面发展所必不可缺少的,应当列入企业的资金计划,所使用的资金也应纳入成本,要改变过去忽视这方面投入的作法。

3.组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文明生产。

这里所讲的企业文明生产的含义主要有两点,一是对资源的节约使用;二是不污染环境。我国土地辽阔,资源丰富,但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甚微,从满足需要来说,资源严重不足,我国不仅矿产资源不足,而且严重缺水。资源的再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难赶上资源的使用速度。企业还要注意到,环境是人们共同生活的所在,发展生产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态环境的质量,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表现。我国有12亿人口,要生存、要发展,必须维护发展与生态的平衡,其重要途径是治理环境,节约使用有限的资源。

可是,我国许多企业物质消耗过高,存在着严重浪费的现象。以工业为例,1990年,我国每度电耗煤427克,比工业发达国家高100克;电力工业的线路损失率是8.06%,工业发达国家平均为7.74%;每吨乙烯耗能源,我国平均为800万大卡,日本平均为500万大卡;我国每吨钢的综合能耗约比美国高570公斤,比日本高830公斤,比英国高720公斤。 在国内同一行业的企业,物质消耗也有很大差别。同样是生产一吨尿素消耗的液氮,国产中型装置为662公斤,30万吨的大化肥装置只有580公斤,两者相差82公斤;同样的电炉炼钢,有的厂一吨消耗钢铁料930 公斤,有的厂则消耗1100多公斤,两者相差200公斤。 可见企业节约资源的潜力是很大的。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要在节约资源上下功夫。

目前我国工业污染相当严重,企业大量废渣、废液排泄到河流,影响渔业发展,危及人类安全。还有大量废气排入大气,造成空气污染,有的地方连续出现酸雨,损坏农作物,危及人类生存。所以每个企业都有责任转化和妥善处理排泄物,特别是有责任消纳自身产生的排泄物,有义务不向社会倾倒排泄物,不污染环境。

4.美化和创造有利的人工生态环境。

就整个社会来讲,有计划地植树造林,建造防风、防沙林带,既防止土地沙化,又调节空气,防旱、防涝,以达到改善自然环境的目的。就企业来说,也应改善自己所在空间的生态,例如,建造花园工厂,进行立体绿化等。企业在自身所在的小空间内改造生态环境,反映了企业的精神面貌、文化素质,能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产生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有利于所在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这也是企业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标签:;  ;  ;  ;  ;  ;  ;  ;  

企业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_可持续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