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品牌“机会”原则_宝钢论文

我的品牌“机会”原则_宝钢论文

我的品牌“机会”主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主义论文,机会论文,品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创造品牌的过程就是“机会”主义的过程

实际上,当我们谈到品牌就会谈到品牌的价值,当一个企业通过使用某个品牌而获得了在发展上所必要的资源的时候,他会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好地支持这个品牌的形成。就像一个人叫了一个很好的名字,而真正要让这个名字漂亮起来,就还要学习,培养竞争能力。竞争能力是你的资源、市场、影响力。当我理解这些之后,就发现最难的并不是建立一个品牌,而是建立一个品牌所需要的资源和手段。我把一个品牌创造的过程叫“机会主义”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的抓住机会,不断创造自己知识品牌的能量,不断获取更多的资源,使得这个品牌变得更有影响力的过程。

最开始,我们只是东北大学的一个实验室。为了建立这个实验室,我申请成立了东北大学软件与网络工程研究室,我们获得了这样的一个名字。这个名字说明我们是做什么的,与东北大学的关系。后来,当我们感到了资金有问题,就想把技术成果拿到市场中去换钱。但是,打着东北大学这样一个实验室的名称换钱,很费劲。我就跟学校说,能不能给我们一个牌子叫“东北大学软件中心”,我们得到了学校的认可,这个名字把我们从东北大学计算机系研究所下属的研究室一下模糊成一个不知道是东北大学什么样的机构。我们用这个名字开始跟外面的合作,做一些产品,承担一些国家项目。然后我们又开始投资另外一个品牌———东大阿尔派软件研究所。叫软件研究所是因为当时有很多人不相信公司,我们也觉得研究所是个好的机构,有信赖感。1991年、1992年,公司开始蓬勃地发展,变得很强。于是,我们就把研究所改叫成公司。在这个品牌的创造中,除了东大阿尔派以外我们还有另外一个牌子OPENSOFTE,我们还做了另外一家公司。这两个公司尽管在市场上有分工,但是没有得到很好的资源共享,于是在1993年合并在一起,变成了股份制公司,叫东大阿尔派股份公司。1996年,东大阿尔派变成了上市公司。作为一个公众公司要发展,我们原来的股东———东北大学软件研究中心,支持一个上市公司的发展,可能在资本上有问题,这个时候我们认识到必须注册一个控股公司,于是就成立了东软集团。我们叫东软,首先定位到与东北大学有紧密的关系,表明这个企业是在大学的支持下发展的企业。企业在发展中,我们越来越感觉到不仅仅需要一个名称,还需要资本支持,我们开始在国内寻找战略伙伴,除了要资金,还要改变。1998年,我们就让宝钢进来了。外面看宝钢是个钢铁企业,实际上宝钢有上千的软件工程师,另外宝钢也是我们一个大的客户。宝钢进来后,就把宝钢东软放在了一起。走了一年后,东软得到了充实和壮大,市场的影响力也大了。于是,我们变了牌子,把宝钢拿掉了,用了更响的名字———东方软件。除了东大阿尔派,我们还跟日本东芝成立了“东东”公司,另外又相继成立其他几个公司。

走了10年,东软的业务越来越向那些敏感性的业务渗透,当我们向全方位解决方案渗透时,就发现尽管这些都是按照我们的计划进行的,但是他们都有不同的牌子,我们需要把不同的牌子整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就想利用10年的机会把所有的品牌都统一到一个品牌上来,向世人宣布。

用“机会”主义换取生存资源

机会主义的做法是为了换取我们生存的资源,为了生存而在变,变的目的是使我们增加价值,而不是损失价值。有的人一辈子叫了一个名字,越叫越没有名字,而有的企业用了很多名字,变得有价值了。靠变名字、变品牌而变得有价值的并不多。最近这些年,许多企业都在局部的变,有的变了品牌,有的变了理念,有的通过组合把一个牌子变成两个牌子。实际上,这是通过变品牌来寻找一次新生命的机会,再生存、再发展的一次机会,或者变化出一个新的形象,这是企业能够客观认识自己,不断地围绕价值来发展自己的一个工具。

如果看到我们牌子变化的过程,可能会觉得我们是个没有远见的企业。我自己的感觉是,许多成功的故事都是在成功之后总结的。企业所有的成功都在于她的价值,无论是投资者价值,还是企业本身内在的价值。而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我们的品牌策略适合了一个“变”字,就是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过程。有人说,在这样的一个变的过程中,品牌变的过程就是价值损失的过程。走过的历史证明,我们每一次的变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每一次的变都让我们获得了一个新的资源,使我们在未来的发展中迈出更大的一步。所以,没有什么东西不能变,最不能变的就是企业内在的真正的价值和在发展过程中生存所需要的资源及获取的思维。不能为了保持某一个东西而忽略我们保持所需要的能量。就是说,要打赢这个仗,不知道怎么打是不行的,品牌运作就是为了获胜而采取了这样的一系列的过程。我们是受益者,如果问下一步还会不会变?我会说发展到今天,我们树立这样的一个品牌,可能在相对很长的一段时间不会再变。因为我们已经走过了从原始积累到真正树立长远发展理念的过程。

从合唱到独唱

过去的十年里,别人的牌子都在变,但是我们自己的牌子没有变———任何一个牌子都没有丢掉“东软和东大”。我们不断用别人的牌子,就像我自己唱歌唱得不够好,但是我一定要成为明星,所以就要不断地找明星跟我一起合唱。我一直跟别人唱,今天跟刘欢唱,明天跟帕瓦罗蒂唱,这样唱来唱去,我身边的人在变,但是我自己在发展,在发展中我惟一不变的就是东大、东软,变来变去实际上这个没有变。表面上我们是变了好多的牌子,实际上我们不断地与优秀的企业共舞,培育了一个牌子,今天应该总结一下的就是我们终于可以独唱了———我还有一个绝唱。

实际上,我们从来没有忘记表现自己独立的品牌,也一向知道一个独立的品牌跟一个有价值的品牌在一起操作的时候,独立的品牌会更有价值。从东大阿尔派到东软,里面的“东”字始终没有丢,这样的过程并不是我们在别人的牌子下面,而是说用别人的牌子给我们创造了一个更好的牌子。

一个人要发展就要跟发展很快的人在一起,企业发展也一样。我跟日本阿尔派、跟东芝、跟宝钢、跟建设银行合作,东大阿尔派上市的时候,跟很多的基金投资者合作,我在他们的身上学到了许许多多的东西,这些东西不仅仅是一个牌子的问题,而是对全球经济发展的认识,特别是有很多长时间运行历史的企业,在过去20年所走过的路,可能都是我们今天正在探索或是要走的一条路,他们当时的市场状态,今天在中国是又一个循环。许多的规律都不是看书可以获得的,也不是他们愿意随便告诉你,而是在跟他们同行之后,在每一天的工作中感悟到的。而跟一个成熟的企业一起走,我们获得了很宝贵的东西,有了合作伙伴,在你有困难的时候,发展的初期就可以得到更大一些帮助。

所以,我一直在说股东是企业发展很重要的资源,有一个好的股东的团队,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而不断给好股东以回报是你可以不断能够获得好股东的基础。你越能创造价值,你就越能获得好的股东,而越能获得好的股东,你的进步就越快。所以,围绕挖掘股东,并能给股东以回馈,然后不断地找到新的在不同时刻的股东,才能够发展。今天来看,中国企业要注意,无论你拥有多么好的技术、品牌或者团队,但是所有的价值都是为了在市场上获得成功而准备的。如果不围绕市场的成功,这些资源就会变得很不值钱,而且也就不会有很好的发展。比如说当有最优秀的技术,而这个技术需要资金,你希望这个技术一下就达到你心目中的价值,你就会首先获得资金,来证明这个技术更有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让第一次投资人占便宜,我认为这样做一定是正确的。往往这样做的时候,有这样的问题,就是不卖则已,卖就要成功,一下变成百万富翁,这样的心态需要改变。在你寻找生存空间是时候,是需要付出一点代价的。要付出,要改变自己。很多企业就倒在不愿付出代价上面。用一定的代价来获取发展的空间,而过了这段时间就可能会获得另外一番的天地,一切都在只有度过了这个阶段。

“未来十年我还是‘机会’主义者”

未来的十年里面,我还会是一个机会主义者。一个企业不断地抓住机会太重要了。企业变是永远的,而我们可能变的不是品牌,而是我们的组织和策略,我们的理念。就是说,我们整个组织在变,经营策略在变,销售在变。实际上每一年都在变,别人说我爱折腾,我认为只有变才会有机会。而且变的速度要越来越快,变的周期要越来越短,而且我们未来的竞争里面,我们的生存基础就是靠变,快速的应变能力。所以未来我更是迅速变化的机会主义者,要变得更快抓住机会。

当你看到一个成功企业,你就会发现他们在机会的把握上和运用上都是在不同的时代用了不同的方式,而没有哪个企业一直用一个套路。我们一个小的企业,刚刚建立起来,一般都是借助大的企业来生存来发展,或者说靠着某个东西来长大,长大后,有一定的能力了,再自己琢磨发展,然后寻找各种各样的合作伙伴,到了一定的程度后才开始形成自己的一套策略。也就是说对机会的认识是绝对要有的,机会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忽略这个东西你就将永远跟在别人的屁股后头走。

标签:;  

我的品牌“机会”原则_宝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