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钢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调查报告(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增长论文,调查报告论文,技术进步论文,攀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上接《攀枝花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二、 以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增长的五大法宝和真谛
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史告诉我们,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动力是多因素、多动力的合力。笔者对攀钢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调研表明:攀钢以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增长,也是内外诸因素相辅相成的必然结果。攀钢以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增长的成功法宝主要是:
1.科学技术是攀钢成功的第一生产力
尽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是攀钢建成以后20多年的事,但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人早已从近代中国科技落后而挨打的事实中,认识到了科学技术的极端重要性,因此,由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倡建的攀钢,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科学技术。
第一,建立起“生产——科研——中试”一体化运行机制,是攀钢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引下“科技兴企”的内在动力机制。攀钢开发建设的30多年里,从1970年到1978年是以科技促投产时期,1978年到1980年是以科技促达产时期,1981年到1985年是以科技促发展时期,1986年以来是以科技推动攀钢迈向现代化时期。在生产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新的课题并组织以攀研院为主体的科研队伍联合攻关。攀钢从1970年到1994年基建投资总额为70亿元,技改投资总额为16亿多元;从1979年到1994 年的科研经费投资总额1 亿多元, 完成科研课题2295项,通过技术鉴定681项,完成新产品试制190多项,其中13项填补了我国的空白,20项产品共32次获国优、部优、省优称号。
攀钢不仅擅长于将生产与科研紧密结合起来,而且擅长于将科研与中试结合起来,努力把“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迅速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以攀钢410厂为主的中试基地,对综合回收攀枝花矿中的钴、 镍、铬、镓等重要金属,进行了不同规模的试验,初步掌握了回收技术能力。总之,攀钢建立起生产、科研基地(攀研院为主)、半工业实验基地(以410厂为主)、工业实验基地(以各公司厂矿为依托)等, 以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的运行机制,加速着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第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攀钢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指引走向成功的根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实质上说是指科技人才的地位和作用。为此,攀钢首先立足于自己培养第一流的科技带头人。攀钢决心“要培养出一批各个领域、各个学科的科技带头人,培养出国内外有知名度的、一流钢铁钒钛冶炼专家、轧钢专家、资源综合利用专家等”。在“九·五”期间要培养选拔重点专业技术带头人100名, 青年技术拔尖人才200名,部级中青年专家15名,国家级中青年专家5名,国家工程院士1—2名。这样,建立一支精干的、高素质的科研技术队伍。其次,采取有效措施引进人才。攀钢通过伟大的事业,通过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关心人、理解人吸引人才。从1982年以来,每年都有一大批大学生分到攀钢来。90年代,攀钢特别为来攀钢献身事业的大学生修建了“熊猫公寓”和“凤凰公寓”。再次,努力提升生产线上职工的科技能力,建设一支“四有”职工队伍。攀钢通过办各种类型的读书班、学习班,提高干部的理论素质和管理水平。同时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对广大职工的培训,并努力使攀钢的职工教育从知识教育向能力教育迈进。
从以上事实中得出第一个深刻的启示: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增长点和发展动力,充分掌握和运用科学技术推动社会文明前进的杠杆力量,走科技兴企之路,以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获得巨大经济增长,是攀钢成功的根本法宝。
2.技术反转运动是攀钢成功的技术创新捷径
在前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中,科技革命源依靠科技革命杠杆的力量,直接获得了经济增长。然而,从第四次科学技术革命以来,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出现了技术反转方向运动而夺得经济增长的新的发展趋势(详见前文)。攀钢人敏感地认识到,在国际化、信息化和激烈竞争的条件下,企业采取自我封闭是没有出路的,走技术以反转方向发展的创新捷径是必然性的发展大趋势和最佳的选择。为此“攀钢二期工程采用了主体项目立足国内、关键引进、合作设计、联合制造的装备模式”。按国家“先铁后材”的要求,组织建设了三大战役:第一战役于1989年建成铁焦烧系统;第二大战役于1993年建成热轧、连铸和发电厂的第1、2号机组系统;第三大战役于1996年建成冷轧、冷轧铁路联络线、发电厂3 号机组、两座1200吨提钒转炉和一台万立制氧机系统。攀钢从建设步入正常生产到迈向现代化的创业历程表明:攀钢人创造性地发挥和运用“生产什么”和“如何生产”于一体的整体性哲学理论思维,指导攀钢的生产经营活动,确实开创出了技术以反转方向运动推动经济增长的技术创新捷径。攀钢把“生产什么”技术产品的领先权,与“如何生产”高质量低成本技术产品的优先权辩证地统一起来,开拓出了一条以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和促进技术反转运动实现经济巨大增长的成功之路。攀钢含钒高强度耐磨重轨系列产品的产量,占全国重轨产量的1/3。重轨等数十个含钒钢高技术产品远销国外,争雄国际市场,1994年出口创汇1.2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大大提高了市场占有份额, 拿走了竞争对手的市场。攀钢钒工业生产过程的改良促进了钒工业的大发展,每年至少生产标准钒渣8万多吨,占全国钒产量的80%, 从而使我国跃居世界三大产钒国行列。1992年8月18日攀钢集团矿业公司选钛厂宣告成立。1996年12月25日,选钛厂年产钛精矿达10万吨,在我国钛工业发展史上树立起一尊跨世纪的里程碑。特别振奋人心的是:攀钢未投入生产之前,我国是钒钛进口国;自攀钢步入正常生产并迈向现代化以来,攀钢成为“钢铁钒钛之都”,攀钢的高新技术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我国一跃而成为世界重轨、钒、钛系列品种的出口国,并提高了世界市场的占有率,获得了实际经济增长!
从以上事实中得出第二个深刻的启示:把生产高技术产品的领先权与善于改良产品生产过程生产出高质低耗新技术产品的优先权辩证地结合起来,开拓出技术创新的捷径——推动技术反转运动,获得巨大经济增长,是攀钢迈向成功的又一重要法宝。
3.整体优化管理是攀钢成功的关键
企业经营管理中有一句座右铭:“三分技术,七分管理”。为了更有利地走“科技兴企”之路,攀钢人对它赋予了创造性的内涵,建立起“整体优化管理”——“集中指挥,统一经营,专业协作,分类放权”的管理模式。在中国钢铁工业中独树一帜。
攀钢的管理改革经历了生产型计划管理(1970—1977)到集中统一管理(1978—1985),再到整体优化管理(1986年以来)三个变化发展阶段。整体优化管理具有三个特点:第一,从社会化大生产客观需要出发,按照专业协作原则,实现管理组织的整体性。第二,以全面质量管理为核心,以企业升级为目标,实现经营管理的整体性。第三,充分发挥攀钢人的主人翁精神,努力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突出以人为本的优化管理,以促进整体优化管理的实现。
实践证明,攀钢整体优化管理在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是按照社会大生产原则开展广泛的专业化协作,横向联合和组建企业集团,建立起以攀钢为龙头的经济技术协作圈;二是将原来直属冶金部管理的攀研院划归攀钢公司直接领导和管理,迅速组成了生产——科研联合体。这个新的科技管理体制使科学技术直接为生产服务,大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整体优化管理模式的重大意义在于:促进攀钢正在发生三个根本性转变,这就是:经济运行方式从传统的计划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化规模效益型转变,生产力发展水平由体力型生产力向智力型生产力转化。
从以上事实中得出第三个深刻的启示:以整体优化管理建立起经济技术协作圈和组成“生产——科研——中试”的一体化管理体制,科学地解决了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内外关系的结合点和增长点,把“科技兴企”战略真正内在地转化为以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而实现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因此,整体优化管理是攀钢走向成功的关键,是攀钢成功的第三大法宝。
4.强化营销是攀钢走向成功的有力竞争方式
攀钢是我国唯一有资源依托的大型钢铁企业。但攀钢并不单纯依靠资源优势,而是努力在改革开放战略方针指引下,转化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强化营销,以优质低耗的技术产品夺走竞争对手的市场实现经济增长。攀钢面对激烈竞争,为了让技术产品夺取和占领市场,主要采用了以下四种强化营销的手段:
第一,开发和出口高技术产品,以强化营销。攀钢主动面向市场需要,树立用户第一的思想,开展大规模的科技攻关,开发高技术产品,增加了重轨、钒制品等国际市场走俏的高技术产品的出口量,成功地打入了国际市场,夺走了竞争对手的市场,获得了经济增长。
第二,改良产品生产过程,生产和出口新技术产品,以强化营销。攀钢步入正常化生产后,“七五”和“八五”期间又投资二期工程,从1986年开始建高炉、连铸、板材三大主体系统。二期工程建成投产形成“钢铁钒钛”的规模经济效益,形成主导产品以重轨为代表的大型钢材和1450热轧板、120中冷轧板两大系列产品及钒钛产品生产基地。 攀钢生产的名优新技术产品销往全国、远销欧洲和东南亚等许多国家和地区。
第三,生产和出口高附加值产品,以强化营销。攀钢为了强化营销,争雄国际市场,一方面努力改良产品生产过程,提高内部产品技术含量,同时采用委托国内有关厂家深加工产品方式,大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从而提高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发挥自身及国内有关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优势,开展进料加工成品,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而提高产品附加值,供出口夺取市场,获得经济增长。
第四,采用灵活多样的经营战略,夺取竞争对手的市场,以强化营销。攀钢通过直接见面订货、定点供应临时求援、函订、市内采购等方式,让产品占领国际国内市场。为了强化营销,争夺和占领国际市场,在保证现有出口渠道的基础上,攀钢进一步发挥在沿海城市及香港、德国等境外开设公司的作用,拓展出口贸易渠道,建立新的贸易关系。与此同时,攀钢变“洋人”上门订货的被动局面为积极主动地作国际行商以强化营销。攀钢国际贸易公司先后派出若干营销队伍走访东南亚和欧洲等地,广泛调查市场,走访老用户,争取新用户,同新老用户建立新的贸易关系。攀钢采用这些竞争方式,出口订货日益增加,夺走了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和产品销售率,获得良好的经济增长。
从以上事实得出第四个深刻启示:在国际钢铁市场激烈竞争、全国冶金行业营销创汇不景气的情况下,地处西南边陲的攀钢,坚持以开发和出口高技术产品,改良产品生产过程、生产和出口新技术产品,生产和出口高附加值产品,采用灵活多样的经营战略等四种有力手段强化经营,有效地实现着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战略。因此,强化营销是攀钢成功的有力竞争方式,也是攀钢成功的第四大法宝。
5.攀钢精神是攀钢成功的内在精神动力
企业文明的发展是利益推动力、精神推动力和竞争推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利益和精神的推动力是企业的内在推动力,竞争推动力是企业的外在推动力。二者形成企业文明发展的合力。攀钢人在开发建设攀钢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攀钢精神,是攀钢成功的内在精神推动力。所谓攀钢精神是攀钢人在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旗帜指引下,在开发建设攀钢开拓性实践中培育和发展起来的科学求实、团结协作、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企业精神。它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讲,攀钢精神是在攀钢物质文明建设基础上升华的精神瑰宝。它坚持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真正体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有益于攀钢人正确处理物质利益和精神追求的关系,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关系。
从实践意义上讲,攀钢精神成为攀钢人把攀钢建设成为现代化钢铁钒钛基地的巨大精神动力。具体说来,第一,攀钢精神成为攀钢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素质;第二,攀钢精神是推动攀钢建设发展的整合力量。攀钢做到“以人为本”,通过教育和感情投资在实践中的把攀钢精神转化为攀钢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主人翁精神,增强了攀钢企业的吸引力、凝聚力和竞争力,并转化为推动技术进步和实现经济增长的创造力和生产力。第三,攀钢精神造就了实现攀钢发展战略目标的现代企业家和第一流水平的科技人才。正是在这样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上,我们认为,攀钢精神是攀钢人在建设发展中形成的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攀钢成功的巨大精神力量,是攀钢成功的第五个法宝。
综上所述,攀钢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实践表明:科学技术是攀钢成功的第一生产力,技术反转运动是攀钢成功的技术创新捷径,整体优化管理是攀钢成功的关键,强化营销是攀钢成功的有力竞争方式,攀钢精神是攀钢成功的企业精神和巨大精神动力,这就是攀钢走向成功的五大法宝。从攀钢走向成功的五大法宝中可以揭示出攀钢成功的真谛:攀钢成功=科学技术+技术反转运动+整体优化管理+强化营销+攀钢精神,攀钢成功的真谛,不仅揭示出攀钢成功之路的奥秘,而且揭示出攀钢成功的规律。是它使攀钢在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史上谱写出新的篇章。
三、实现第三次飞跃的发展新思路
攀钢不仅开创了昨天的业绩,而且更着眼于再创明天的辉煌。攀钢人正在努力为把攀钢建设成为国内第一流的、国际上知名的现代化钢铁钒钛基地而奋斗,实现第三次飞跃!
攀钢实现第三次飞跃的发展新思路在于:
1.在经济增长方式上,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之路, 开创第三次飞跃的战略发展重心
攀钢为了实现其发展战略目标,正在实现两个根本转变:一是从经济运行方式上,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从经济增长方式上,从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这两个转变中,前者是变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后者的变革是解决如何发展生产力。攀钢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战略的重心确定在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上。推动技术产品向着“三高一深”(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效益和深加工)的方向发展。这不仅是攀西地区资源的富集性和共生性的需要,而且是攀钢建设发展的必由之路。攀钢30多年来的建设发展经历了三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一期工程的建成投产和实现正常工业生产,变资源为初级产品;第二次飞跃是二期工程建成投产和向现代化迈进;通过产品深加工,变初级产品为新技术产品,迈出了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第一步;第三次飞跃是研制新流程,探索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新路,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此外,攀钢走资源综合利用的新路,还是党和国家的英明决策。党和国家十分关注攀枝花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先后9次亲临攀钢,出席攀枝花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会议。 要求攀钢把综合开发利用攀枝花矿的战略意义和经价值观,溶化在攀钢人的血液中,凝结在攀钢人的精神中,落实在攀钢人的实践中。目前,攀钢依靠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的力量,走内涵式扩大再生产之路,初步建立起三个不同层次的试验基地,高科技研究实验基地、半工业实验基地、工业实验基地,对攀枝花铁矿的综合开发利用也已初见成效。因此,在经济增长方式上,依靠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内涵式扩大再生产之路,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攀钢第三次飞跃的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重心。
2.在投资模式上, 把投资重点确立在改良产品的生产过程上,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找到实现第三次飞跃的最佳投资方向
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走内涵式扩大再生产之路,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投资重点和投资模式的确立问题。攀钢的投资与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从“七五”期间的调查情况可知,见下表:④
项 工程投资科 研 投 资 与 技 术 经 济 指 标
经目 科完题 通定 通鉴 完 试 科
科益
济研 万 成项 过项 过定 成 制 技 万技率
技
基建 技改 投 元 科技省项 新效 元投 %
术
(万元) (万元)资研术部
产益
资
指
课鉴级
品 效
时
标
1986 14344 7334 616 126 59 26 12
4700
763
1987 30531 8444 601 131 55 14 10
4802
799
1988 42696 12613 1215 108 50
6 16
4423
364
1989 49008 14259 905 120 55 12 13
4500
497
1990 39321 8822 531 145 61 16
9
4800
904
七五 175900 51472 3868 630 280 74 60 23225
665(平均)
从上表可知:1、技术改造投资和科研投资与基建投资之比为1:3.2;2、科研投资占总投资的1.7%;3、科研投资效益率是科研投资的7倍(平均),最高达9倍。
由上面的事实分析得到三点启示:第一、有投入才有产出,科研投入效益高。第二、投资重点的确立要进行科学决策,要符合技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获得规模经济效益。第三、投资重点要确立在改良产品的生产过程上,才能生产出高附加值产品。
攀钢的建设发展,已经建立起科技——经济一体化的模式。攀钢一期工程、二期工程等,是以增加投资走外延式扩大再生产之路为主的。今日之攀钢已经具备了从外延扩大再生产向内涵式扩大再生产之路发展的客观条件。同时,走内涵式扩大再生产之路,也是先进国家的基本经验,美国把研究开发的重心放在大学,形成国家——大学——企业之间的发展机制,忽视改良产品生产过程的投资。日本强化了被美国忽视的价值观,把研究开发投资的重心确立在改良产品的生产过程上,创造出80年代的经济奇迹。
因此,在投资方向上,把投资重点确立在改良产品的生产过程上,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是攀钢实现第三次飞跃可选择的最佳投资模式。
3.在发展方法上,走合作竞争之路, 依靠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的科技力量,掀起冶炼技术的重大革命,把第三次飞跃由可能变为现实
攀钢的科技发展是在攻克重重难关中前进的。攻克科技难关,不仅要依靠自己企业和本民族的才智,而且要走合作竞争之路,依靠人类智能。在国际化、信息化和激烈竞争条件下,如果“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采取把合作与竞争结合起来的效益更高的办法。因此,这种结合起来的办法将迅速变成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之一。”这种发展趋势在未来必然占优势,从而形成新的生产力。攀钢以合作竞争方法,在综合开发利用高钛型钒钛磁铁矿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攀钢采用的两种合作竞争方法:一种是横向的合作竞争方法。这就是坚持以“远近结合、内外结合、开发与应用并重”的合作竞争方法,综合开发利用攀枝花铁矿。另一种是纵向的合作竞争方法。这就是坚持“上下结合、集思广益、多方出题、慎重立题”的合作竞争方法,综合开发利用攀枝花铁矿。攀钢的冶炼新流程试验,应当积极与具有钒钛生产力的国家走进行联合探究试验之路,开辟综合开发利用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合作竞争”的新途径。
因此,在发展方法上,走合作竞争之路,依靠企业智能、人类智能的“大脑合作”能力攻克综合开发利用高钛型钒钛磁铁矿的难关,推动“集成资源产品”向“集成知识产品”发展,是攀钢以合作竞争方法去掀起一场冶炼技术重大革命的最佳选择。
4.在现代化目标选择上,以电子计算机为信息技术的核心,推动企业工业文明从机械化向自动化和信息化发展。攀钢正步入现代化建设的征程。攀钢现代化发展战略目标设想为三步走:第一步实现机械化,第二步实现自动化,第三步实现信息化
机械化是由经历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建立的、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高度发展的工业文明。它的基本特征最终是电与机器体系的结合,形成了工业文明由蒸汽动力机械化向电动力机械化发展的工业经济。自动化是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带来的工业文明。它的基本特征是电子计算机和机器人与机器体系的结合,形成了工业生产过程的管理科学化和自动化,使工业文明由机械化迈入了自动化,使工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信息化是由第四次技术革命带来的工业文明。它的基本特征是以微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形成以“电子化和信息化”为标志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自动化机器体系的结合,使工业文明由自动化迈向信息化,从而使工业经济迈向信息经济。日本的电子计算机、机器人、三A 革命(工厂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家庭自动化)和三C革命(计算机化、 通信化、自动控制化)的技术革命都是以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结合而形成信息化工业,并推动日本经济由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发展。日本“40岁的钢铁工人变成计算机技师”,美国15万台计算机完成着4000亿人亿完成的工作量,“在未来对计算机无知的人将会失去工作”。
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无论对技术和工业内部还是对整个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电子计算机向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等方向发展,其应用不仅迅速扩大到工业自动控制,并出现了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结合的“柔性生产系统”,大大地推动了第二产业的知识密集,而且提高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效率,形成了以处理信息和软件产品开发为主的第四产业即信息产业,给工业和整个社会带来了发展的生机和强大活力。
攀钢从零开始仅仅用30多年时间,迈入了西方工业文明发展二百来年的现代化发展历程。当然这个历程才刚刚开始。因此,要实现第三次飞跃,就应当以电子计算机为信息技术的核心,推动企业工业文明从机械化向自动化和信息化发展,这是攀钢现代化奋斗目标的科学选择。
5.在人的发展上,以教育为本,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 努力提升科技能力,真正把“科技兴企”化为第三次飞跃的强大动力
攀钢人深刻地认识到,纵观近代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历史,可知人类经历了两次工作革命:第一次工作革命是变农业经济为工业经济;第二次工作革命是变工业经济为信息经济,把“集成资源产品”变为“集成知识产品”,人类智能与金钱差别之大,以致于智能资本正在导致“世界财富的一次大转移”——从自然资源的拥有者手里转移到那些掌握智能资本者手中。
攀钢正在把富甲天下的高钛型钒钛磁铁矿资源,变成攀钢的经济优势,变为中华民族的财富。这种转变的根本手段和增长点,依靠的是科学技术的力量,依靠的是攀钢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术才能。攀钢向着新的发展目标前进,深感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下面是对攀钢(本部)1994年职工文化素质的调查表:
项 职工 工人及 工程技 管理 服务 其他 研究 大学
时目 总数
学徒 术人员 人员 人员 人员
生生
间
人 (%)(%)
(%) (%) (%)
(%) (%)
94年100326 58.23 6.38 6.91 18.47 10.09 0.15 10.1
中专 高中 初中
生生
以下
(%)
(%) (%)
10.28 18.96 60.56
从攀钢职工文化素质的调查可知:1、 具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占10.25%(其中本科生占4.07%,专科生6.18%)。 这一比例反映出高文化素质的人比例偏低。2、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占60.56%。这一比例反映出低文化素质的人比例偏高。说明:1、 攀钢在生产线上负责生产过程的人文化素质急待提高。2、 攀钢劳动者素质对攀钢实现宏伟目标潜伏着种种困难。3、 攀钢劳动者素质与攀钢现代化钢铁钒钛基地建设的适应差距突出。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因为经济增长不是靠增加劳动力和追加投资来实现,必须以教育为本,依靠劳动者素质的提高。1990年世界银行关于发展中国家一份报告书《走向国际竞争的科技战略和决策》指出:发展中国家“只有提升科技能力(指人的培养),才能促进经济持久发展。”当激烈竞争的重心置于改良产品的生产过程时,胜负的关键就在于总劳动力中后面的那50%的人,是否受过比较优秀的教育和训练。因为这些人是直接负责生产过程的人,直接关系到提高企业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和提高效益的关键。因此,在人的发展上,攀钢需要进一步通过“教育为本”,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科技能力,实现攀钢正在经历的“第二次工作革命”和“第三次飞跃”。
总之,攀钢确立起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投资重点置于改良产品的生产过程、开展合作竞争、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等发展战略,有助于促进攀钢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掀起一场冶炼技术革命,实现第三次飞跃,再创中国现代化钒钛钢铁基地建设的辉煌!
标签:企业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攀钢论文; 工业生产论文; 建设投资论文; 攀钢集团论文; 经济学论文; 飞跃集团论文; 科技论文; 钒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