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处理论文_杨明

道路桥梁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处理论文_杨明

中交一公局桥隧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便利的交通条件,不断增加的汽车数量对道路桥梁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在道路桥梁施工质量的通病防治处理上需要我们多下功夫,才能保证中国道路交通的安全。

关键词:道路桥梁;质量;防治处理

引言

中国的道路桥梁一直存在着许多诟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诟病正在一步步减少。为了避免道路桥梁造成的经济损失或者人员损失,需要我们对质量进行严格把控,下面我们一同探讨中国道路桥梁的通病以及防治。

一、常见病害

1、路基病害

路基是道路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道路的主体之一,路基的病害就显得多种多样,造成路基病害多样化的主要因素就是排水不良。积水夹杂在路基和路床中间无法及时排出,长时间的浸泡使得路基的硬度和强度产生了变化,于是当路面承受较重压力的时候,路基就开始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形。由于挤压造成的路基变形,使得排水更加困难,如此循环往复使得路基终于被破坏,一些严重的地方开始出现路面坍塌,对行驶在路上的车辆安全构成了相当严重的威胁。在路基病害中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就是道路的滑塌。导致路基滑塌的原因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受岩体的力学性质影响,当岩石比较坚硬的时候,边坡稳定性被破坏,出现滑塌的后果就会影响路基的结构控制;当岩石比较软弱的时候,出现的情况是影响路基的应力控制。路基病害中的滑坡现象则是由土体造成,当选用软土作为地基修建材料时,由于软土的含水量通常比较大,强度和承载力都比较偏弱,所以修建出来的路基容易出现沉陷情况。

2、沥青路面病害

在我们常见的沥青路面病害上,主要以是裂缝、坑槽和乏油等形式出现。在修建沥青路面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除去沥青本身的质量问题,还需要在设计的时候考虑当地段的气候状况。如果沥青质量差,设计时又没考虑气候影响,那么修建出的沥青路面就会出现路面破损、路面开裂和路面局部下降等病害问题。在上述问题中,造成路面开裂病害问题的原因更是多种多样,比如:在铺料施工过程中混料的搭接不规范、在接缝结合处出现了沥青和缝隙,这些原因都能降低沥青路面的应力松弛性能,从而导致沥青路面开裂。沥青路面有个通病就是冷热温差大,在夏天太阳暴晒过后沥青路面温度急剧上升,到了夜晚温度就开始下降,随着温度的下降导致了沥青混合料变脆变硬,这样的变化能够产生巨大的收缩拉应力,当沥青路面的抗拉强度无法承受这股收缩拉应力的时候,沥青路面的表面就会被拉裂并且向下继续发展,最终导致整段路面被破坏。

3、桥梁病害

钢筋混泥土桥梁出现裂缝病害的原因有应力裂缝、混泥土材料导致的腹板裂缝和钢筋锈蚀的承载裂缝。造成应力裂缝的原因是桥梁结构的强度和承载力无法承受静荷载、动荷载及次应力,于是出现了直接应力裂缝和次应力裂缝;混泥土材料的腹板裂缝是因为混泥土本身就有鲜明的热胀冷缩性质,在浇筑阶段混泥土水化热在内部聚集无法散发,使得内部温度迅速增加,在拆模过后降温又非常快,巨大的冷热温差形成了强大的膨胀力,这股膨胀力直接对抗剪能力造成了影响,从而出现了腹板裂缝;钢筋锈蚀带来的承载裂缝是个相对缓慢的桥梁病害,因为锈蚀的过程是由表及里慢慢开始锈蚀,因此锈蚀到钢筋内部需要大量的时间。一旦钢筋内部遭受锈蚀,它的承载能力会迅速下降,在钢筋周围的外边保护层开始膨胀和开裂,直至最后的完全脱落,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让整个桥梁的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

二、道路桥梁质量的防治措施

1、钢筋的保护

钢筋的保护主要是通过其外部的砼保护层,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提高砼和钢筋的握裹力。因为砼和钢筋的握裹力强度能够充分发挥钢筋的承受能力,并且不会使砼和钢筋位置出现移动,这样才能减少裂缝产生的因素。要提高砼和钢筋的握裹力就需要提高砼保护层的厚度,保护钢筋的氧化膜,使其不会锈蚀和膨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钢筋保护环节中,需要在如下环节重点着手:1)在钢筋构件制作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制作,要根据实际成型状态调整相应的数值,对相对复杂的构件,从实样下手选择具体合适的操作参数;在钢筋安装之前需要用定型台架测量出精准的安装位置;2)在安装模板的时候,施工人员必须根据图纸重点对各个数值和安装位置进行验证,这样才能让钢筋承受力和砼保护层厚度得到保证;3)在制作砼保护层时要考虑它的净保护层,同时在材料选择上用同样标号的水泥、沙子和垫块,并且保证每个垫块上都有绑丝;4)每平方米垫块放置的数量要遵循“水七竖五”原则,即水平面上不能低于七个,竖直面上不能低于五个,在摆放位置上要根据断面情况均匀摆放;5)在砼的临空界面要有垫块,必须按照要求进行验收,直到达到要求为止。

2、混泥土的使用

混泥土的使用过程主要有四个方面:(1)混泥土的拌和;(2)混泥土的浇筑;(3)混泥土的振捣;(4)混泥土的养护。1)在混泥土拌和过程中需要设计出最佳配合比,避免浇筑出来的混泥土在强度和颜色上不达标;混泥土的用量要保证精确,在搅拌时间上不能低于三分钟,搅拌出来的混泥土要做坍落度测定,测定合格后才能浇筑;2)在浇筑过程期间应当事先做好统筹规划,保证浇筑的持续性;混泥土浇筑时间要尽量缩短,浇筑时应该在温度较低的时间段进行,这样才能避免冷缝的产生;浇筑时要水平分层和横向切段来避免色差和不均匀现象产生;3)在混泥土振捣时要注意技巧和方法,在振捣过程中要避免振捣棒碰到构件,直到将混泥土振捣到不下沉、不冒泡、表面平坦为止;4)在混泥土养护的过程要从拆除模板时就开始进行,并且做好告示牌告知养护时间。养护时间根据混泥土性质决定(一般混泥土七天,外加剂混泥土十四天),在此期间需要保证混泥土处于湿润状态,这样混泥土的强度更高,出现裂纹的机率大大降低。

3、路基病害的防治

在道路桥梁完工之后出现的路基不均匀沉降时,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人在回填时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作业;要根据工程结构和布局做好沉降线设置,避免由于路堤过重导致桥梁大面积的沉降;在处理过后的路基上安装排水管道,并且要严格控制填土质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浅层处理方法、换填法和碎石桩。通过这几种方法处理后能够使道桥质量得到提升。

4、路面病害防治

在路面病害防治上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对各个环节严格把控,要制定相关的制度保证工程的质量,通过合理的工序、严格的监管、优良的设计来防止出现路面病害。在桥梁施工中要适当提高软基的施工预算,通过深挖来避免冲刷问题和均匀性问题;通过摊铺机合理的铺摊压实整平基层,并且在之后对路基进行的养护提高其稳定性和强度,避免温缩裂缝和干缩裂缝问题,使道路桥梁纵坡匀顺。

5、桥梁病害防治

当桥梁出现裂缝病害时,先要确定产生问题的原因,如果是因为受力结构原因造成的话,需要对底模和地基进行全面检查并确认是否有下沉和变形现象发生,可以通过换填或者试压等方法做强化处理,并且加强病害桥梁的日常保养力度和螺栓紧度,对桥梁杂物及时进行清理。

结束语

道路桥梁施工质量通病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需要从材料、设计、施工过程和后期防治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并且不断思考;来积累经验,从而提升道路桥梁施工质量和减少后期出现病害的频率,为中国的道路桥梁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雄.市政道路桥梁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处理[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4).

[2]王鹏,张帅帅.刍议当下市政道路桥梁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处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

[3]田宏伟.市政道路桥梁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处理[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6).

[4]田之梁.市政道路桥梁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处理[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5).

论文作者:杨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5

标签:;  ;  ;  ;  ;  ;  ;  ;  

道路桥梁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处理论文_杨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