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苏联时期俄罗斯心理学的现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苏联论文,俄罗斯论文,心理学论文,现状论文,时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 B89-09
从1991年末苏联解体迄今恰好20年,其间俄罗斯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进入后苏联时期的俄罗斯心理学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
1 重新评价和审视苏联心理学的原则立场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心理学戏剧性地开始重新评价和审视苏联心理学的原则立场,而且首先触及的是其发端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原理,公开质疑心理科学发展中马克思学说的实际作用。苏联心理学的主要论题,即马克思主义是心理科学唯一理论基础的原理遭遇批评。正是由于信奉这一原理,苏联时期的心理学同其它哲学心理学流派是隔绝的,不能坦诚地接受来自别的流派多为公正合理的批评。那种在极权制环境下把马克思以及列宁所说的一切视为毫不动摇的真理的教条主义路线被新的多元方法论取向的认识所取代。显而易见,没有哪一个单一的理论,凭借它就可以构建心理科学。所以,在解决原则性的问题中必须依据各种不同的哲学观点。在克服科学思想的公式化主义时,与此相关的还要通过与各种哲学社会流派的公开自由的争论来拓宽和发展科学思想。在这种情况下继续保持马克思的一系列原理,首先是其作为人类生活独特方式的活动原理对心理学的意义。须承认不能丢弃列宁的反映论,尽管苏俄和西方心理学家(И.М.谢切诺夫、В.М.别赫捷列夫、Н.Н.兰格、Б.Г.阿纳尼耶夫、П.К.阿诺欣、С.В.柯拉夫科夫、А.Н.列昂节夫、С.Л.鲁宾斯坦、Б.Ф.洛莫夫、С.Д.斯米尔诺夫、J.S.布鲁纳、J.皮亚杰等)的著作中以其文献资料研究心理的反映特性含有心理学具体的科学内涵。上述心理学知识方法论领域中的动向在专业期刊中有所反映。
在俄罗斯新的历史形势下,对苏联时期马克思主义取向的理论概念的态度问题显得尤为尖锐,在思想自由的大潮和环境中,当科学理论创造者已不再参与同自己的批评者对话的时候,苏联心理学开始受到攻击。苏联时期所创立的一切都是绝对优先的论点所发生的急剧转变,实质上是对其意义的否定。特别是活动理论遭到强有力的责难。种种指摘都与其基本原理,如关于意识、心理同活动的不可分离性,关于意识的结构和总体上处于第二性形式的意识的统一性,关于意识是不自由的等原理有关。认为这个理论忽视了人类心理的生物学基础,而赞成活动只受社会因素制约的观念。甚至有人主张,必须拒绝相对于心理本质的反映论概念。虽然对苏联时期本国心理学的怀疑和某种程度上的虚无主义被认为是完全正当的反应,但它们终究未演变成对苏联心理学的否定,无论是在改革的俄罗斯还是在国外,苏联时期的心理学继续享有很高的声望。Л.С.维果茨基、А.Р.鲁利亚、А.Н.列昂节夫、П.Я.加里培林、С.Л.鲁宾斯坦、А.А.斯米尔诺夫、М.М.巴赫京等人的著作在美国、欧洲以及日本等国广为传播。一个个闪光的名字激励众多的后继者去研究和发展他们的思想。
2 纠正十月革命后心理科学发展出现的偏差
1997年十月革命80周年之际,俄罗斯政府宣布该节日为和睦宽容日。新的节日准许人们保持对祖国全部历史的尊重和纪念。在此背景下,俄罗斯心理学界开始纠正1917年革命后心理科学发展中出现的偏差,即中断本国科学发展的继承性和它与世界科学的隔绝。拨乱反正是当代俄罗斯心理学一个明显的特点。
另外,再版那些被人为取消学术交流、曾遭学术界封杀的学者的著作。《哲学心理学文库》、《心理学思想文献》、《祖国心理学》丛书,以及其它刊物也出版了Г.И.切尔潘诺夫、Г.Г.施佩特、Л.М.巴洛京、В.М.别赫捷列夫、А.Ф.拉祖尔斯基、В.В.涅斯梅洛夫、В.В.津科夫斯基、С.Л.弗兰克等的著作。许多研究报告和各种学术会议专门分析他们对心理学的贡献,并同世界科学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从1993年起开始出版专门刊载外国心理学研究资料的《外国心理学》杂志,出版外国作者经典的和现代的著作。S.弗洛伊德、C.G.荣格、E.弗洛姆、K.霍妮、A.阿德勒、C.列维-斯特罗斯、V.E.富兰克尔、E.克雷奇默尔和其他世界心理学经典作家的大部分作品已出版。还出版了《国外心理学文库》丛书。在《20世纪思想家》、《文化外观》等丛书中介绍了最著名的心理学家的著作。在《心理学·经典著作》丛书中出版了J.皮亚杰、L.列维-布留尔等人的著作。
3 活动概念及文化历史理论仍富有生命力
А.Н.列昂节夫是著名心理学家Л.С.维果茨基的同事和追随者,他以文化历史理论的思想为依据,提出并详细地研究了普通心理学的活动概念,从而成为苏联和世界心理学中有影响的理论学派之一。活动概念的内容是同列昂节夫分析个体发生和种系发生中的心理发展密切地联系着的,这种分析揭示了意识产生的机制和它对人的活动的调节作用。列昂节夫的活动概念的提出推动了心理学各个专门分支,包括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工程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和发展,并以新的资料丰富了活动概念。根据列昂节夫的看法,这个概念的进一步发展旨在创立关于个体活动过程中心理反映的产生、机能和结构的科学的心理学理论。
鉴于А.Н.列昂节夫及其学派的研究,由西方学者发起于1986年在西柏林举办了第一届题为活动理论的国际会议,有来自欧洲、亚洲和美洲22个国家从事于哲学、社会学、文化学、教育学、生物学等领域研究的20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通过一项决议,即建立联合各国和不同学科以及研究人类活动问题学者的专门组织。这个组织被称之为国际活动理论研究常务代表会议(ISCRAT,International Standing Con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on Activity Theory),并开始出版活动理论的专业杂志。1990年在芬兰的拉赫蒂市召开了第二届活动理论国际会议,专门讨论社会和个体的变化问题,有来自24个国家近500名学者出席了会议。1995年在莫斯科举行了题为“活动理论与社会实践”的第三届活动理论国际会议,会议代表有来自26个国家的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以及其他专家,与会学者超过100人。1998年在丹麦的奥胡斯举办了第四届ISCRAT国际协会的会议,主题为“活动理论与解决社会实践的文化历史方法”,有来自37个国家的500多位学者参加了其107个分部的工作。会议证明了现代活动理论的生命力,也说明在对活动的研究中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俄罗斯学者。目前俄罗斯心理学的活动理论仍富有成效地得到发展。同时也承认,活动不可能是科学心理学知识唯一的范式,任何别的范畴或者解释性原则都不能以此角色自居。基于分析创造、个性问题等根源和机制的活动方法在其传播中出现了修改活动解释的倾向。
俄罗斯心理学者还对有关活动概念和Л.С.维果茨基文化历史理论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著名心理学家В.В.达维多夫指出,“多学科活动理论的前景在很大程度上与本来意义上的活动理论同人的发展的文化历史理论的融合有必然的联系”,已开始的这方面研究理应继续有利于两方面的发展。
在Л.С.维果茨基和Н.А.伯恩斯坦(1996)、П.Я.加里培林(2002)、А,Р.鲁利亚(2002)、А.Н.列昂节夫(2003)、Д.Б.艾里康宁(2004)100周年诞辰之际在俄罗斯举办了各种国际学术会议。学术刊物如《心理学问题》、《莫斯科大学学报》(心理学版)第14辑、《心理学杂志》等均以专集的形式作了专门的介绍。经过全面的讨论后认为,以上心理学家所创立的理论绝非仅仅具有历史的意义,而依然是鲜活的正在发展的心理学体系,其科学和实践的潜力远未发掘尽,蕴涵在其经典著作中的积极的思想,已形成统一的文化历史心理学,继续决定今天的科学探索并具有广阔的前景。
4 理论研究未见重大进展但工作仍继续进行
近几年来,俄罗斯心理学理论领域未出现有重大影响的新思潮,但这方面的工作仍在继续进行。研究涉及心理学问题的广阔领域:心理学理论和历史,普通心理学的传统问题——认识过程、个性等,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劳动心理学,工程心理学,人类工效学,管理心理学等等。
1995年出版了由Б.С.布拉图斯主编的《基督教心理学基本原理》的集体性著作。书中对心理学取向的基督教心理学的对象、方法、基本概念进行了尝试性的论证。其目的在于探索科学和宗教的相互接近以激发人的心理学问题,构建有关人的整体知识乃是基督教心理学的特点。这些思想在同已形成的有关科学和宗教不相容的观点的相互冲突的激烈争论中得到了发展。
1996年俄罗斯心理学研究所召开了从心理学观点看人生意义问题的学术会议,与会者主要来自全俄高等院校的师生及研究机构的人员,会上的报告和发言引起社会各方人士的广泛关注。随后,乌拉尔心理学家把命运作为心理学研究的课题,对此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并将研究成果汇编成册,出版了两卷本的《命运心理学》文集。
2003年著名心理学家А.В.彼得罗夫斯基和М.Г.雅罗舍夫斯基两人联手出版了他们的新作:《理论心理学》,该书将理论心理学视为心理科学方法论的基础,指出心理学是多层次的范畴体系,强调方法论分析的历史主义,揭示了心理学的决定论、系统性和发展性等解释性原则,它的心理物理的、心理生理的、心理颓废派等的主要问题,以及心理学理论与其它心理科学方法论问题的联系。这是近年来俄罗斯理论心理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5 心理科学研究越来越贴近社会生活与实践
心理学的发展与实践相结合是后苏联时期俄罗斯心理学的又一特征。这一举动本身并非特别,因为苏俄心理学的全部历史都见证了这种相互关系。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心理学受到来自社会实践的巨大冲击,这就要求心理学工作者“走出实验室”,“走出书斋”,“到实践的大课堂中去”。为此,近年来俄罗斯几乎每年都会召开各种类型的科学实践会议,仅2008年一年就举办了两次这样的会议:一次是在喀山大学举行,另一次是在伊热夫斯克市召开。讨论的问题诸如:认识人及变化中的俄罗斯共同体,当代俄罗斯的管理心理学,心理状态的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人与世界:变化中的俄罗斯社会领域。显然,这些问题都是当代俄罗斯现实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俄罗斯经济的私有化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机构和社会实践部门,这就要求心理学对俄罗斯人民的经济活动进行研究。为此,俄罗斯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成立了以А.Л.菇拉夫列夫、Е.В.霄洛霍娃、В.П.巴孜尼亚科夫等为首的课题组。在С.Л.鲁宾斯坦及其追随者А.В.布鲁什林斯基主体心理学思想的指导下,他们对在俄罗斯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过度的所有制形式变化情况下的不同社会群体调节自己经济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进行专门的研究,特别探讨了经济活动主体的各种积极性和心理态度的问题,并发表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在私有化过程中企业改组、破产数量增多,使得俄罗斯社会已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更加恶化,尤其是在一些工业企业较多的地区和城市失业人口急剧增长。1996年俄罗斯失业人口数670万,约占社会有劳动能力人口的9.1%,对于这一新的社会问题,俄罗斯心理学界很快做出了反应,以帮助失业人员克服危机的心理状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如,А.К.奥斯尼茨基和Т.С.丘依科娃撰文:“失业状态下主体能动性的自我调节”,该文于1999年发表在《心理学问题》杂志上。作为代表俄罗斯心理学发展方向的主体心理学积极介入这一问题的研究,努力探讨失业状态下主体积极性的自我调节问题。
俄罗斯心理学工作者已大批地深入到社会改革的各个领域从事研究工作。首先,随着俄罗斯社会的民主化运动的深入使心理学的社会实践任务不断扩大。莫斯科大学心理学系的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大批地参与到各个选举站进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1996年1月由俄罗斯心理学会组织在莫斯科举办了主题为“今日心理学”的第一届全俄心理学会议。会上Ю.М.扎布罗金作了题为“俄罗斯的改革与心理学发展的前景”的学术报告,重点阐述了俄罗斯心理学如何参与本国民主化运动的研究。例如,如何参与俄市场经济的研究,以及如何参与俄罗斯社会改革的各个方面的研究。对选举工作、民族矛盾、家庭、教育改革、青少年违法犯罪、宗教信仰、由切尔诺贝利灾难而引发的临床心理学、风险职业(如宇航等)、国际国内的体育比赛以及社会安定等问题心理学都在参与其研究。大量的实践问题正在推动着俄罗斯心理学各个分支的发展。
近年来俄罗斯人的社会道德水平出现下滑趋势,针对这一现实问题俄罗斯心理学界组织了专门的讨论。《心理学杂志》于2009年分别在第3~4期上连续发表4篇文章探讨当代俄罗斯社会的道德和精神问题。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副所长А.В.尤列维奇在其“当代俄罗斯社会道德状况”一文中引用统计数据,以及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结果证明当代俄罗斯社会负性的道德状况,并深刻分析了俄罗斯社会道德水平下降的原因,最后提出了重建俄罗斯道德监督机制的具体方法。一年后心理学家А.Л.茹拉夫廖夫和А.Б.库普赖琴科合作撰文:“俄罗斯社会道德精英的作用: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可能性”,发表在2010年的《心理学杂志》第2期上,该文对道德精英的基本特征,道德精英在大众中的作用,道德精英影响的特殊性及其形成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总之,今日的俄罗斯心理学就像西方心理学一样,不是以大学讲台为导向,而是以社会形势调整其发展方向。它不仅致力于解决理论问题,更侧重于在现实生活中深入研究理论的实际应用。然而,由于俄罗斯社会历史发展具有普济主义和人本主义的色彩,因此俄罗斯心理学在其发展中也带有自身的特点,即与西方心理学以认识问题为研究中心不同,俄罗斯心理学主要以意志自由等伦理学问题为研究的课题。经过多年的发展,当前俄罗斯心理学已成为一门深受大众青睐的科学,它对当代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政治、经济、法律、医学、军事、教育等问题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6 结语
20年前,除了美国,苏联心理学是世界心理学的又一大中心,苏联是世界上从事心理学研究最积极的国家。据当时不完全统计,苏联心理学会会员(副博士以上的)2241人,主要心理学刊物5种,心理学系12个,著名心理学研究所4个(苏联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苏联教育科学院普通教育心理学研究所、乌克兰共和国心理学研究所、格鲁吉亚共和国乌兹纳捷心理学研究所),已形成4个著名的心理学流派(维果茨基学派、列宁格勒学派、鲁宾斯坦学派、乌兹纳捷学派)。苏联解体后,作为独联体主体的俄罗斯心理学在研究人数、研究机构、研究成果等方面依然保持着自己的优势与特色。俄罗斯学者在国际学术性期刊上发表心理学论文的数量居世界第6位,而经济学居第9位,政治学则居第10位。较之其他社会人文学科,心理学在当代俄罗斯社会中更为普及。由此可见,今天的俄罗斯心理学在世界主流学术研究中仍占有一定的地位。
众所周知,苏联心理学曾对我国心理学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今天,追踪苏联解体后20年俄罗斯心理学所走过的道路,了解其在心理学的原则立场方面的观点,以及如何看待心理学研究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作用,如何继承和发展本国心理学优秀的文化遗产,如何处理心理学与社会生活实践的关系等问题,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研究俄罗斯心理学,而且对进一步思考我国心理学未来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收稿日期:2011-08-06
标签:心理学论文; 机能主义心理学论文; 心理学发展论文; 活动理论论文; 俄罗斯历史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社会现状论文; 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