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难教学:课堂教学典型案例分析_英语论文

小学英语难教学:课堂教学典型案例分析_英语论文

谈小学英语难点教学问题——课堂教学典型案例的剖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教学论文,难点论文,小学英语论文,典型论文,案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情境教学异化让形式与内容渐行渐远,目标达成似镜中观花

1.案例一 虚拟化情境创设——假作真来真亦假

在《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1 Who's taller?学习中,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国内外明星图片,进行形容词比较级的教学。

T:Who are they?

S1:They're Yao Ming,Cheng Long,and...Sorry,I don't know.(由于紧张或不熟悉,学生说不出其他几位明星的名字。)

S2:(抢答)Cheng Long's English name is Jack Chan...

(紧接着,教师利用明星的特征创设情境,学习形容词比较级taller,shorter,older,younger等词语及比较级句型,最后还拿出明星头饰让学生戴上操练比较级句型。)

T:(挥舞着头饰)Who will be Yao Ming?

Ss:Let met try.Me...Me...Me...(教室里一片欢腾,人人争做明星)

2.案例二 文化情境创设——不识庐山真面目

6A Unit 7 At Christmas中涉及了西方传统节日,很多教师喜欢选择其上展示课,葱郁的圣诞树、闪烁的霓虹灯、精美的小礼物把教室装扮得分外美丽,学生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开始了学习之旅。

T:Look!How beautiful they are!What can you see?

Ss:Christmas trees...

T:Yes,right.There are some Christmas presents.Would you like one?(学生纷纷举手索要)Well,do your best in class,you'll get a nice present.

新课程实施以来,情境创设已成为英语教学设计的亮点,但一些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却已异化,缺乏含金量,缺乏智慧,更缺少语言交流的价值。试问,远离学生生活、远离教学实际的情境创设究竟有多大意义?

案例一情景,运用明星效应创设情境固然好,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促进教学效果提升。再问,为什么不利用教室中最直观、特征鲜明、生动活泼的学生来创设真实的情境呢?

案例二创设了节日情境,但真正的圣诞文化没有得以体现。只重视表面环境的布置,却没有对创设的文化情境进行很好的利用,忽略了语言中丰富的文化内涵,致使情境成了躯壳。

针对英语情境教学的异化,我们究竟该如何应对呢?

3.链接——融入,让目标达成体现在真实的情境中

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情境教学,无疑有其积极的意义,但为情境而情境的教学却远离了内容。情境是链接生活现实与知识技能之间的重要桥梁,是将凝固的课堂知识转化为鲜活的生命形态的重要载体。注重情境创设的真实性、有效性,才不会使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愈走愈远。

面对英语课堂情境虚拟化问题,我们的观点是:可以,但要注重虚拟与真实的链接,注重形式与内容的链接。在6B Unit 1 Who's taller?的教学中,首先想到的应是运用课堂固有的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描述、比较,操练比较级句型。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语言才能体现出学生生命的价值。如:

S1:I'm Sun Jia.I'm tall.

S2:I'm tall.But I'm taller than you.(两位学生到台前比高矮)

T:Who's taller,Sun Jia or Tao Qi?

Ss:Sun Jia is as tall as Tao Qi.(两学生互不相让,同学们发出笑声。)

T:(教师笑)Maybe Yao Ming is taller than them.(教师做出打篮球的姿势)Who's shorter than them?

S3:(一位矮个学生迅速站起)I'm short.I'm shorter than them.I'm Pan Changjiang.(由于受到教师的启发,学生自比潘长江,顿时引发一阵爆笑。)

至于说文化情境创设,教师要注重在情境中引导学生了解英语文化,让他们融入其中,而不能让情境变作摆设。6A Unit 7 At Christmas的教学,要把圣诞节西方家庭祝贺节日和在圣诞树下互赠礼物,以及对please,thanks等词语的频繁运用渗透到情境中,绝不能以简单的物质刺激使情境异化为赚取学生参与热情的手段。

恰当的情境教学为英语学习拉开成功的序幕,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因此情境的创设不仅要有情趣,更要富有实用价值,把情境与教学实际和学生知识背景、生活经验相结合,这样才会“未成曲调先有情”,有效实现语言、文化意识等教学目标。

二、语法教学异化让知识与技能顾此失彼,目标落实成一枝独秀

渐成鸡肋——语法教学给课堂带来的尴尬

5A Unit 7 After school同课异构研究课教学后,教研员与两位授课教师进行了深入探讨。

1.讨论一

教研员: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重点训练学生听说读写及运用语言的能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课的开始就非常重视对现在进行时态进行细致的讲解,你觉得是否合适?

教师1:我……可是我觉得语法知识讲不透,学生的语言学习就会有困难。再说,现在的考试不还是挺重视语法的吗?

教研员:你说得没错。小学英语教学不应排斥语法教学,我们倡导在运用中让学生感悟语言规则。是否可以引导学生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学会归纳、发现语言规律呢?而且涉及语法项目的检测形式早已由单纯的语法题改变为语用题。

2.讨论二

教研员: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现在进行时态,但你没有让学生对语言规则作有效的理解,学生在运用中出现了一些错误。

教师2:可是新课标不强调讲解语法规则啊,不是要让学生在语言运用中感悟规律吗?运用多了学生自然也就会了。

教研员:在情境中让学生去感悟语言,不强调死讲语法是对的,但英语教学需要教师恰当地引领、辅助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培养学生语法意识。

语言规则的讲解和操练是传统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随着交际法的兴起,语法教学的地位有所削弱。在新课标实施之初,教师在课堂过多地讲解语言规则,总会被专家质疑,正如前文提到的那位教师,往往把语法知识讲解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不利于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听说读写的训练脱离情境与语境,把语言异化为叠加性的机械操练。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反思,人们意识到了削弱甚至取消语法教学的弊端,因而又重新思考语法在语言交际以及在英语课堂中的地位与作用。我们开始反思交际性、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不足。不重视语法的教学甚至对学生没有必要的语言规则的引导成了语法教学的另一种异化,这种异化致使学生语言表达漏洞百出,严重制约了语言技能的发展。

那么,语言规则在小学英语课堂如何恰如其分地讲解呢?

3.点击——感悟,让目标落实紧紧围绕听说读写

“不学习语言规则、不掌握相当数量的词汇,英语应用能力就是空中楼阁。”目前我们重新强调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并不是要回归到传统的适合成年人的语法教学模式中去,更多的是强调培养小学生的语法意识,但不赞成通过机械的句型操练达到目的。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寻求和设计趣味活动,有效地拓宽小学生语法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有意义的交际活动,如讲故事、做游戏、念儿歌等间接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巩固语法知识,使其在实践中感悟语言规则的作用并逐步掌握。比如学习be going to结构,就要提供让学生了解、应用这个语言点的情景,在具体情境中适时点击语法知识促其感悟。例如6B Unit 6 Planning for the weekend的教学:

T:(拿起粉笔画一笔)I am going to draw something.Can you guess?

S1:A cat?

T:You are going to draw a cat.(引导学生运用时态作完整表述)

Ss:(生领悟,并重复)You are going to draw a cat.

T:(板书I am/You are going to...并作讲解,然后再次拿起粉笔画一笔)I'm not going to draw a cat.Guess,what am I going to draw?

S2:You are going to draw a panda...

T:Right.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t the weekend?(呈现本单元重点句型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t the weekend?并讲解,然后让学生展开口头练习,同时笔头写出自己周末活动向全班同学汇报。)

再如5B Unit 3 Hobbies有关动名词的教学:

T:I like cooking.What do you like?

S:I like make clothes.(学生出现动名词运用的错误)

T:Great.You can make clothes.(教师加重语气说“make”这个词)You like making clothes.(强调like making,板书make-making并带读)

S:(生领悟)Yes,I like making clothes.

语言知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听说读写又反过来促进语言知识的巩固和提高。两者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实践中,不能把两者人为地割裂开来,我们要防止语法教学向两极异化,造成语言学习只偏重语法知识或只偏重语言技能。

三、自主学习异化让过程与结果唇亡齿寒,目标制定竟形同虚设

1.案例一 对话教学提倡自主学习——剑走偏锋

5A开始出现了较长语篇,有经验的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方法是让学生提前反复听录音进行模仿,待学习时,有一部分优生已是熟读成诵。

T:Now,let's learn Part A The first day at school.Who can read it?

S:I can.I can.(部分学生举起手,教师对这部分预习充分的学生满意地点了点头)

S:Well,please listen to the tape and translate them into Chinese.(教师单刀直入,直接进入对话教学)

T:Please practice in pairs,then act.(紧接着一批优生表演得绘声绘色,而其他学生多为听众。)

2.案例二 小组学习提倡自主合作——蜻蜓点水

一位专家在“立体评教”中写了以下一段感想:英语教学要求教师采用现代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成了当今最时髦的教学形式。可是很多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没有考虑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对过程没有进行认真设计。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只要涉及语言操练,不论难易都要在小组内进行。对有难点的语言操练反而没有提供足够的时间,小组活动总是草草收场。这样一来导致小组合作中有一些学困生和部分内向型学生无法融入,还有些学生在活动中讲不相关的话。这样的自主合作流于形式,缺乏对其内涵的深刻认识和反思。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关注学习过程其实是关注学生生命的一种具体体现。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这一切必须为我们教师所关注。

但是,新课标实施这么多年来,英语课堂带给学生的快乐反而少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原因来自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省略,对话教学课成了表演课。在这样只注重结果表现的课堂,学生被人为划分成两档。一档为少部分学生,他们兴趣盎然,主宰着课堂;另一档则成了课堂的“弱势群体”,他们兴味索然,无精打采。以小组为形式的自主合作活动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自主学习的异化让学生失去了历练的过程,使他们淡出了教师关注的视野。

如何防止自主学习的异化,让教学过程与结果相依相生、相得益彰呢?

3.探求——跳转,让目标制定根植在追求生命的急流中

英语教学中,在理论上“无懈可击”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比如小组学习法,但在真正广泛运用时却常常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忽略了过程其实就是对教与学过程中主体的扼杀,无法在完整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

过程与结果的关系是教学中一对十分重要的关系,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语言学习如果不经过学生质疑、判断、比较、选择、探索,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与体验,即使学生熟读成诵,对结果也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小学高年级的对话教学如果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与情感就无法培养起来,结果也无从谈起。所以,教师在对话教学中既要重视发展学生外部语言,又要重视学生内部语言的接受,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在过程中感受到探索与追求知识的快乐,有效地实现过程与结果的跳转。

4.关注过程的对话教学模式

第一步,复习旧知,引出新知。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巧妙地引导学生对已学过且与本单元有一定联系的知识点进行有效复习,注意激趣导入。

第二步,呈现新知,有效操练。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如图片、实物、简笔画、多媒体或身体语言创设情境呈现新的语言点。要重视新知的学习,板书、讲解、操练,要做到细致有效。操练的形式既可以通过师生、生生点与点进行,又可以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展开更广泛的练习。

第三步,设置任务,整体感悟。对新知的有效操练,基本扫清了对话教学的理解障碍,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设置任务引导学生进入对话学习。设置任务的方法有:(1)通过挂图简介引入,让学生将听的信息与视觉信息有效搭配,整体感悟语言。(2)也可以通过具体的语言任务设置,激发兴趣,引发学生探求,从而进入对话整体感悟的学习过程,如运用Listen and answer,Listen and judge,Listen and match,Listen and complete等形式。在从任务的布置、听对话录音到任务解决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细节设计,如任务的解决要引导学生仔细听录音,在小组中进行探索、研究,解决问题和汇报成果,真正体现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性和有效性。

第四步,表演练习,拓展巩固。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在掌握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拓展性表演。小组表演要让学困生与优秀生搭配,在组合、准备、表演过程中尽情展示其风采。另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书面练习,如词形选择、完成句子等,有效地落实写的目标,使听说读写齐头并进,进一步巩固对话教学。

过程应是学生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新所必须经历的,也是学生的情感、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小学高年级的英语对话教学就必须重视过程性教学,绝不能使英语课沦落为部分特长生表演的课堂。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目标才不会被空置,学生追求生命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对人的关注这一核心理念。

标签:;  ;  ;  ;  

小学英语难教学:课堂教学典型案例分析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