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铝业公司技术创新分析

贵州铝业公司技术创新分析

项阳[1]2003年在《贵州铝业公司技术创新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企业不仅面对新的发展机会,同时更重要面对更严峻的挑战,只有通过持续地技术创新来提升自身核心竞争能力,才能生存与发展。做为贵州铝业公司必须认真分析总结企业的技术创新实践,解决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不断地完善自身的技术创新体系,促使技术创新工作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论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贵州铝业公司的技术创新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剖析。论文在阐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和强调技术创新是企业应对新挑战的正确道路选择的基础上,应用技术创新的有关理论,详细论述了贵州铝业公司的技术创新实践,分析了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技术中心的动作等重要问题。结合大量第一手数据资料和问卷调查,把技术创新能力作为衡量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有效性的关键指标,并基于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管理能力、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营销能力和实现能力等几个方面的分解指标,从微观表现和技术创新能力两个方面对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进行了科学、客观的评价研究。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贵州铝业公司技术创新的对策建议。

李昊[2]2010年在《中国铝土矿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认为矿产资源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如何更好的综合利用开发矿产资源是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铝是世界上仅次于钢铁的第二重要金属,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铝的生产环节中,首先需从铝土矿制取氧化铝,然后将氧化铝电解制取铝,最后再加工成各种型材。世界铝土矿储量丰富,分布广泛,但是世界铝土矿资源相对集中,分布极不均衡,许多国家严重缺乏铝土矿资源。我国铝土矿资源保障程度有限,资源相对缺乏。铝土矿资源质量和保障能力不足;氧化铝生产规模扩大及产业进一步扩张面临严峻挑战;电解铝行业产能过剩,产业结构急需调整;铝工业产品缺乏竞争力,需要深化加工。论文以矿产资源学、资源经济学、循环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为理论依据,涉及包括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产业经济、区域发展、贸易政策等方面内容,对大量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和综合分析,使用了统计法、数学建模、回归分析、图表法、对比法等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论文系统的研究了铝土矿资源产业的发展现状,通过对其资源形势、世界铝工业、我国铝工业的研究,系统分析了世界铝土矿资源产业现状以及各主要国家的铝工业发展情况,并针对我国的铝土矿资源产业的竞争力等问题的研究,提出了我国铝土矿资源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并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分析并提出对策。为实现铝土矿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从以下八个方面加强工作: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和谐产业结构;加强地质勘查工作,提高供给保障;加强产业制度建设,规范矿业管理;重视产业科技体系,培育创新能力;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灵活区域政策;坚持走国际化路线,战略掌握资源;重视后备人才培养,做到以人为本;产业经济绿色循环,符合科学发展。

邱建华[3]2013年在《企业技术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及绩效研究》文中指出企业技术创新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重点,且技术创新实践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活动。企业要想提高其经济效益、获得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就必须有与之匹配的技术创新能力作为坚强后盾。如何提高铝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出水平及成果转化效率,最终增强企业价值成为理论与实践界普遍关注的课题。目前的相关研究尚缺少对企业创新的系统性考察,并且缺乏科学的数理研究方法的应用。鉴于此,本文在相关理论基础上对技术协同创新的动因进行剖析,构建企业技术创新的四大子机制,并对各子机制及其整体的协同状况及协同创新的绩效进而测度,最后基于企业创新协同状况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探讨实现协同创新目标的途径即协同管理,为企业特别是铝工业企业的创新管理实践提供借鉴。(1)探究了企业技术协同创新的动因(以铝企业为例),提出了适合铝企业特征的“需求导向快速反应-企业价值最大化”动因模型。已有研究多从企业外部寻找创新动因。本文将铝企业技术协同创新的动因分为内外两部分,并讨论了各自构成及相互作用关系。利润最大化和股东价值最大化理论会导致企业行为短期化及难以保证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而企业价值最大化理论克服了这些缺陷。因此,根据企业价值最大化理论并结合需求快速反应理念,构建了铝企业“需求导向快速反应—企业价值最大化”技术创新动因模型,并运用模糊聚类法对各动力影响因素进行了主从排序。动因分析为协同运行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2)系统全面地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协同运行机制,并对整体机制的协同(运行)状况进行了测度。首先,构建了以创新职能协调互动机制、创新资源整合机制、创新过程保障机制以及创新多元化激励机制为核心的技术创新协同运行机制,以深入把握其内在行为规律,使得创新实践的顺利开展有章可循,也为创新绩效的取得奠定了体制基础。其次,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测度模型,在设置合理指标体系及对所需数据收集整理基础上,对中国铝业公司技术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协同状况进行了测度,为企业准确掌握自身技术创新机制的协同状况、确立协同理念提供支持。(3)测度了铝企业技术协同创新的绩效水平,以准确认知创新行为的结果表现。DEA方法具有考察创新资源投入与成果产出之间协调性的功能,也能用于对结果绩效进行测度。传统的DEA方法存在明显的缺陷,它不能对有效决策单元进一步作出区分和排序,对传统方法的改进所形成的超效率DEA方法有效地克服了这一缺陷。利用改进后的超效率DEA方法对单个企业的绩效从纵向视角进行了考察,以利于其掌握自身创新水平的发展,同时对多个企业的绩效从横向视角进行了比较分析,以利于其找准自身行业中的位置。最后,对测评结果做了进一步的分析,从中引出了若干提升绩效的思考。(4)实证分析了铝企业创新协同状况对企业价值的影响。首先,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借助因子分析法对样本企业技术创新的协同状况及企业价值分别进行了评价。其次,运用回归技术分析了不同要素组合的协同对全要素协同的影响以及全要素协同对以财务价值和非财务价值为集中体现的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表明:技术要素与非技术要素的两两协同、技术要素本身内部协同、多要素协同对要素全面协同程度会产生正向积极影响;而各要素全面协同程度对财务价值和非财务价值也有显着影响。(5)探寻了实现企业技术协同创新目标的途径,即构建协同管理模式。首先,确立了协同创新的平台,包括组织平台和技术知识平台。其次,对协同路径进行了探索,主要涉及促进技术、战略、文化与人力资源要素的协同以及促进R&D、生产制造与市场营销界面的协同。进一步地,结合价值链思想构建了适合铝企业技术创新的协同管理理论模型。最后,从组织平台、技术支撑及界面管理角度对中国铝业公司的创新协同管理实践进行了探讨。协同管理是一种崭新的管理范式,将其运用于铝企业技术创新实践活动,可为管理者领导及协调创新活动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钟玉芳[4]2008年在《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协同度评价研究》文中指出我国企业当前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仅仅重视技术要素,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技术与各非技术要素间的全面协同,从而影响了创新绩效。本文以技术创新理论、创新系统理论、协同学理论为基础,以协同为主线,对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协同效应进行研究。本文首先阐述了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协同创新的必要性、我国企业协同创新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通过对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关于协同创新理论的总结和评述,在吸收前人成果精华的同时,结合我国企业的现实状况,形成了本文的主导研究思想,本文认为创新的成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无法用简单的单因素来解释。创新成功意味着多个职能部门都能胜任其工作,并且它们之间保持了平衡与协作,而不只是一两件事做得很卓越。因而研究各创新组成部分的协同程度,对技术创新的管理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实证研究部分,本文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然后以我国铝企业为研究对象,得到有效样本数据76份,对指标体系应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定量筛选,将筛选出来的指标体系应用于协同度评价模型中,模型中各级指标的权重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到。在分析与剔除其他因素的前提下,选取中国铝业公司9家下属企业,对其创新系统协同度进行评价,并分析协同度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吴延平[5]2005年在《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铝土矿资源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是国有特大型铝工业联合企业,是国内八大铝生产基地之一,拥有先进的装备和工艺技术条件,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在铝行业中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能力。近几年来,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都呈现上升的趋势。 本论文以MBA企业战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学科理论为指导,以本人所在企业目前的资源现状及近几年的经营业绩和管理效果为典型对象,采用理论和实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本论文详细介绍了分公司产品结构、生产能力、人力资源、企业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等基本情况,阐述了国际、国内铝市场的竞争态势及表现特征,从经济因素、社会文化与人口因素、政治法律与政府因素、技术因素、竞争因素等五个方面对分公司外部环境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构建了分公司外部因素评价表。同时,基于对分公司近几年的经营业绩与管理水平状况,本文从分公司财务状况、管理水平、技术状况、生产规模、成本、营销等方面对分公司内部环境状况进行全面分析。通过对分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进而寻找分公司所面临的机会与威胁、优势与劣势,并提出了与分公司发展相适应的资源发展战略。 本论文有九点重要观点: 1、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对其它铝工业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具有较普遍的通用性。

罗建川[6]2006年在《基于铝土矿资源全球化的我国铝工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未来10年左右,是世界矿产资源占有格局重新定位的战略机遇期,我国铝业的发展面临着全球化竞争。为了适应以及参与全球化资源竞争,我国铝业必须从全球角度实现铝矿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充分保障铝土矿资源的可持续供给。基于这种考虑,我们才能在铝矿资源全球化视角下制定出我国的铝业发展战略。本文遵循战略管理理论,以安全(国家、经济、产业、资源、矿产资源)理论、经济全球化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经济学、(矿产)资源学等理论作指导,对我国铝业发展战略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论文分为7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是导论。该章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目的,主要思路、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基本结构。第2章是理论述评。首先,论述了国家安全与资源安全的理论。内容包括:资源安全与国家非传统安全,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以及资源安全理论研究的新动态;其次,阐述了国内外关于矿产资源战略的理论研究。内容包括:战略与矿产资源战略,国外关于矿产资源安全战略的论述,国内关于矿产资源安全战略的论述;再次,分析了发达国家的矿产资源战略及其演变。内容包括:美国矿产资源战略,日本矿产资源战略,其它发达国家的矿产资源战略;最后,对我国矿产资源战略进行了述评。内容包括:我国矿产资源战略的演变,我国缺乏矿产资源全球战略的严重性,发达国家矿产资源战略的启示。第3章是铝矿资源全球化的我国铝土矿资源管理战略。首先,论述了世界铝土矿资源储量与分布特点。内容包括:世界铝土矿资源/储量及分布,世界铝土矿储量/资源特点,世界铝土矿矿床和矿石类型、分布及矿石质量;其次,分析了世界铝土矿资源的开发利用。内容包括:世界铝土矿产量,世界铝土矿产能,世界铝土矿生产开采的基本特点;再次,论述了我国铝土矿资源管理战略的演进。内容包括:电解铝工业创业和徘徊发展阶段,铝工业快速发展阶段,铝工业迅猛发展和结构初步调整阶段,铝工业结构大力调整优化和“走出去”阶段;第四,阐述了我国铝土矿资源管理战略存在的问题。内容包括:我国现行的铝土矿资源管理战略,现行铝土矿资源管理战略存在的问题;第五,对近期我国铝土矿管理战略进行了探讨。内容包括:战略指导思想、方针、原则,战略目标,战略政策与措施;最后,分析了实施铝土矿资源管理战略的主要途径。第4章是基于铝土矿资源可持续供应的我国铝资源管理战略。首先,论述了我国铝土矿资源可持续供应的主要优势。内容包括:本土市场有优势、营销网络较完善,投资成本相对较低,技术开发能力较强,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我国铝业企业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宏观调控体系不断成熟;其次,分析了我国铝土矿可持续供应的瓶颈制约。内容包括:铝土矿资源储量少、品质差,生产氧化铝的能耗与成本高,氧化铝和能源电力供应紧张,电解铝生产成本较国外高,资源产品供应渠道单一,采购能力弱,技术经济指标较国际平均水平差,铝加工科技创新能力弱,上下游产业供应链组织结构和产业横向组织结构不合理;再次,对我国铝土矿资源可持续供应的静态与动态进行了分析;最后,分析了铝土矿资源对氧化铝生产能力的最佳承载能力,论述了氧化铝价格与期铝、现铝的多重协整关系。第5章是全球铝工业的发展与我国铝业发展战略。首先,论述了世界铝工业发展状况。内容包括:产能产量持续增长,供需基本平衡,跨国铝业公司主导世界铝工业,国际化经营程度高,跨国铝业公司生产经营日趋全球化,实力不断增强,依靠规模化和科技进步及管理,生产成本不断降低,可持续发展不断深入,环境、健康与安全进一步得到重视:其次,分析了全球铝工业发展的新特点。内容包括:铝的市场前景看好,铝土矿资源保障问题引起关注,铝业全球化特征突出;再次,阐述了我国铝工业发展状况,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铝工业大国,我国铝贸易在全球举足轻重;最后,论证了铝业全球化中我国铝工业的定位。内容包括:我国由铝工业大国向强国迈进,中国铝业公司主导国内铝工业,引领世界铝业的发展。第6章是基于资源保障供应的铝金属发展战略决策问题。首先是决策问题分析。内容包括:总问题分析,子问题分析。其次是建模思路及模型的建立。内容包括:模型类别的确定,模型选择的限制,模型涉及的指标体系,模型描述,敏感性分析模型;再次是评价模型。内容包括:铝金属生产的技术水平评价模型,铝金属产业整体科技发展水平评价模型。最后是以中国铝业公司为例的战略决策的实际例证。第7章是总结与展望。内容包括:本论文的主要结论,论文创新点,未来研究的展望。

敖宏[7]2010年在《资源型企业技术创新贡献度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我国已经把科技创新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了要在2020年左右把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得到了高度重视。在国家科技创新实施战略中,企业特别是支柱企业的技术创新程度是关键中的关键。国内外实践表明,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技术创新的创造者、创新活动的推进者和创新成果的使用者,技术创新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之一。作为一类最古老、最基础的企业类型,资源型企业有其独特的行业特点和资源配置特点。技术创新带来的新成果,不仅可以提高资源型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同时也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国家大力推行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对于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资源型企业而言,目前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加快技术创新、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和效果显得更为重要。本文主要以技术创新理论、创新系统理论、协同学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资源型企业的技术创新理论与评价方法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并以具有重要代表意义的资源型企业之一—中国铝业公司的电解铝行业为例,对其技术创新的贡献度及协同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对如何提高资源型企业的技术创新效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这些研究成果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在国内外学者既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对技术创新理论、创新系统理论、协同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进行了系统阐述,就企业技术创新评价中引入协同思想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2、资源型企业的产品成本构成中,以自然资源为主体或其生产要素的构成中自然资源占核心地位,资源型企业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自然资源对企业的贡献大,企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强。资源型企业有其资源配置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技术创新力度与效果。资源型企业必须在产业链延伸、产业竞争规则创新和产业转型等方面开展技术创新,以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3、结合资源型企业的特点,设计了资源型企业技术创新贡献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建立主成分分析模型、因子分析模型识别企业技术创新主要投入、产出因素,通过建立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有效识别同类型企业技术创新贡献度大小,便于决策者在今后的决策中优化技术创新资源配置,实现整体效率最高。本文主要以中国铝业公司技术创新实践为研究对象,详细描述了该公司的技术创新体制,通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数据收集,选择相应的模型,对该公司下属的电解铝分子公司的技术创新贡献度进行了实际评价,发现不同的企业技术创新贡献度差异很大。4、以协同理论为指导,建立了资源型企业多要素协同技术创新模型,构建了包括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19个叁级指标的资源型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协同度测度模型对中国铝业公司旗下的电解铝分子公司的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协同度进行了实证分析。5、对现行叁种传统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式--以高校(科研院所)为主导的技术创新模式、传统的产学研技术创新模式、企业内部集成式技术创新模式的局限性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建立以资源型企业为主体的资源集成技术创新新模式的新思路,认为该模式是现阶段改进企业技术创新效果的可行之路。论文还从信息化创新、绿色化创新和循环化创新叁个方面探讨了资源型企业技术创新的未来发展方向,就如何切实提高我国资源型企业持续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本文研究内容是国家科技部软科学课题《资源型企业科技创新的贡献度实证研究(2008GXS5B090)》的重要成果,相信本文的研究结论对评价、指导其他资源型企业的技术创新实践有一定的作用。

程春艳[8]2013年在《经济转型背景下中国铝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未来发展的重心。对中国铝产业来说,尽快解决产能过剩、能耗偏高、污染严重、高端产品发展滞后等问题,促进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这也对铝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从近期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对中国铝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定位准确,并提出了较好对策建议,不过,这些成果多偏重于技术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等中微观层面的分析,以经济转型为宏观背景、以资源全球化配置为宏观视角的成果比较鲜见。本文基于长周期、大样本的数据,从对发达国家铝消费规律的把握入手,构建普适性需求预测模型。以定量手段为主,透彻理解中国经济转型内涵,对比分析国内外铝资源分布、产业发展现状,科学预测中国未来铝需求,提出时代背景鲜明的铝产业发展战略,以期为相关规划与政策调整提供借鉴。取得的主要结论和认识如下:第一,中国铝需求峰值将在2025年前后到来,铝需求量将达3280—3650万吨,占全球近一半,为2011年的近2倍;2011-2030年的累计需求将达5.2-6.3亿吨,为过去20年累计消费的4倍左右。未来中国铝需求将超过以往任何时期。第二,中国铝土矿资源处于中等丰度水平,2001-2011年国内静态保障年限由135年下降至23年。目前中国资源供应的主要问题在于:国内资源品质不佳,且分布过于集中,不利于资源配置;境外开发起步晚、相关机制不健全、企业缺乏积极性,未能形成对国内产业发展的有效支撑。第叁,中国铝产业发展结构性矛盾突出:国内矿山产量无法满足下游生产需要;氧化铝和电解铝产能均过剩约30%,投资过剩和产能盲目扩张难以遏制;铝材加工产品结构不合理,高附加值铝材比重偏低;缺乏成熟完善的二次铝回收体系。第四,基于对铝生产与消费的物质流分析,测算铝土矿、氧化铝、原铝、铝材、再生铝等铝产业全部环节的综合对外依存度。结果表明原铝和铝材出口推高了中国铝资源的对外依存度的主要原因,认为未来应严禁原铝出口,适度增加原铝和铝材进口。第五,基于经济转型背景及铝需求预测提出未来铝产业发展构想:严格限制采选及冶炼产能规模的无序扩张,同时淘汰落后产能,逐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延伸产业链,推动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合理配置国内资源,加大境外资源开发力度,提高二次资源回收比例,建立起可靠的资源保障体系;调整产业布局,积极引导企业利用西部优秀的能源资源;将境外开发与产业转移有机结合,向印度、东盟以及西非地区转移冶炼产能,分享后续工业化国家的发展红利。

赵剑英[9]2004年在《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矿产资源战略及实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原贵州铝厂,以下简称分公司)矿山企业包括第一铝矿、第二铝矿、石灰石矿和矿产资源部(以下简称矿山企业),在贵州分公司的统一领导下,近几年来,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都呈现上升的趋势。 本论文以企业战略理论为主,有选择性地运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技术创新等理论为指导,以本人所在企业(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矿山企业)近几年的业绩和管理效果为典型对象,采用理论和实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运用优势-弱点-机会-威胁(SWOT)矩阵分析方法和定量战略计划(QSPM)矩阵法等方法进行研究。本论文详细介绍了公司、矿山企业的产品结构、生产能力、人力资源、企业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等基本情况,阐述了国际、国内铝土矿市场的竞争态势,从经济因素、社会文化与人口因素、政治法律与政府因素、技术因素、竞争因素等五个方面对公司外部环境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构建了分公司关键外部因素评价矩阵表(EFE)。同时,根据公司近年来的经营业绩与管理水平状况,从公司财务状况、管理水平、技术状况、生产规模、成本、营销等方面对矿山企业内部环境状况进行全面分析,构建了内部因素评价(IFE)矩阵表。通过对分公司外部和内部环境分析,进而寻找矿山企业所面临的机会与威胁、优势与劣势。针对分公司氧化铝发展规划及电解铝发展规划,提出了分公司矿产资源战略指导思想及其基本方针,根据SWOT矩阵分析法,提出了贵州分公司矿产资源战略的备选方案,并通过QspM矩阵分析法对备选战略进行了评价,从中选出最可取的战略方案,从而提出了与公司发展相适应的矿产资源战略、矿产资源战略目标,并结合矿山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实施矿产资源战略的六项对策措施。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对其它铝土矿企业制定矿产资源战略具有普遍的通用性;同时,用模型构建的方法可以解决战略实施中的许多实际问题,使之更加简洁、清楚。

彭霁丹[10]2007年在《广西—东盟有色金属产业技术创新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广西有色金属资源丰富,但产业发展遇到了“瓶颈”,急需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同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也为广西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接着论述了知识产权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广西-东盟有色金属产业技术创新及知识产权现状,并给出一些对策。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选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内容。第二章分析了技术创新的作用及与知识产权的关系。第叁章主要分析广西有色金属产业技术创新面临的形式及技术创新战略、体制、投入等现状。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分析了广西和东盟各国有色金属产业的知识产权现状及问题。第六章选取南南铝业和平果铝业作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第七章剖析了广西有色金属金属产业存在的知识产权问题及其原因,给出了一些科学利用知识产权制度的对策。最后指出了本文的研究不足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相对于以往从贸易角度研究广西与东盟国家在有色金属领域合作而言,本文侧重从产业层面,以知识产权角度研究广西与东盟国家在有色金属领域的互动。本文通过专利文献检索分析发现广西有色金属工业企业专利申请量偏少,而在仅有的专利申请中又以中央直属企业为主,地方企业申请专利很少。知识产权管理机制薄弱是广西有色金属产业的通病。在与东盟国家的有色金属产业对比分析中发现广西有色金属产业在矿山开采,冶炼等领域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文章指出广西有色金属产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成功进入东盟国家市场需要从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企业专利战略的制定,专利激励机制的强化,改变科技成果的评价方式等几个方面入手,从而促进广西有色金属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本文的研究特色之一是以事实为依据,着重于实证研究,文中采用了大量的数据和图表分析,来印证观点提出的科学性、实用性。

参考文献:

[1]. 贵州铝业公司技术创新分析[D]. 项阳. 西北大学. 2003

[2]. 中国铝土矿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 李昊.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

[3]. 企业技术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及绩效研究[D]. 邱建华. 中南大学. 2013

[4]. 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协同度评价研究[D]. 钟玉芳. 中南大学. 2008

[5]. 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铝土矿资源发展战略研究[D]. 吴延平. 西北大学. 2005

[6]. 基于铝土矿资源全球化的我国铝工业发展战略研究[D]. 罗建川. 中南大学. 2006

[7]. 资源型企业技术创新贡献度评价研究[D]. 敖宏. 中南大学. 2010

[8]. 经济转型背景下中国铝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 程春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

[9]. 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矿产资源战略及实施研究[D]. 赵剑英. 西北大学. 2004

[10]. 广西—东盟有色金属产业技术创新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D]. 彭霁丹. 广西大学. 2007

标签:;  ;  ;  ;  ;  ;  ;  ;  ;  ;  ;  ;  ;  ;  ;  ;  ;  

贵州铝业公司技术创新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