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新疆新源县第二中学 赵东波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教学应把学生作为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根据学生的情况安排教学,而不是根据教材、教参或教案去考虑教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学习到知识,而且注重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目标,这种发展不单是知识的增长,还包括学习能力的发展、思维的发展、智慧的发展、人格的发展,并且更是一种和谐的发展.课堂教学老师应该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能力,应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和学生通过预设的问题进行探索、讨论,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共同促进学习过程的进展,从而切实获得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 教师在课前必须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 预设问题要适度,要留有空间,让学生充分思考. 课堂上不只是原有教案的展开过程,而更是课程发展的过程,是学生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使教学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充分发展. 从学生发展角度来说,需要可预知的发展,从已知推出未知,从已有经验推出未来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表现为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
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还需要培养学生勇于发言的习惯,在合作学习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学生发言的机会多,大部分学生发言的机会却是很少.因此,教师要深入小组中,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人人敢说的勇气,把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让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先说,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一些基础知识差、思维能力弱、不善言谈的学生也有参与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难度要适中. 所谓适中,绝非适应中等学习能力的学生,而是整合全班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平衡学生的学习心理,既能使学习较好的学生看到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又能使学习困难的学生有思考余地,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遵循这一原则的同时,还要预设学生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学习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指导和引导的教学方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重在培养学生深入思考、勤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性,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 重在优化学习数学知识过程,而非只看答案的正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检验教学的效果,对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给予及时的修正和补充,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论文作者:赵东波
论文发表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2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9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知识论文; 教师论文; 经验论文; 过程中论文; 《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2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