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外高校德育的特点_道德教育论文

当代国外高校德育的特点_道德教育论文

当代外国高校道德教育的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道德教育论文,当代论文,外国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界各国日益重视学校道德教育,是当前各国教育的一大趋势。现代社会中人的思想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道德准则、道德行为的变化,在大学生身上往往表现得最为突出。因此,在新技术革命引起人的精神面貌急剧变化的情况下,如何开展大学德育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的道德素质的要求,是各国大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当代外国高校道德教育的特点,反映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的基本需要,反映了新技术革命对青年大学生的品德修养、行为作风的共同要求,这与整个人类的经济生活发展的趋势是一致的,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当代外国高校道德教育有如下特点:

一、重视青年问题研究,注重高等院校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发达国家近些年已出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欧美发达国家,几乎一半人口受过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随着教堂、家庭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缩小,大学对青年的教育作用日益扩大,各国大学都加强对青年问题的研究,并把这种研究看作是捕捉青年时代特征、价值观念,行为动向的手段,并以此作为制定大学德育措施的重要依据。

从1994年7月在德国召开的国际社会学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和1995年7月在英国召开的“英国2000国际会议”的情况来看,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本国青年问题的研究,不少学者提交了立足本国实际的青年问题研究学术报告,力图捕捉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探讨原因、制定措施。95年《青年探索》也曾报道过,在加拿大和美国,近年来,不断出现女大学生冰上曲棍球运动暴力事件,令社会学家大惑不解,这些女大学生怎么会把一项颇有趣味的运动发展成野蛮的暴力游戏呢?加拿大学者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性别、种族、性欲和等级在这项活动中起着十分微秒的作用。

国外对青年问题的研究既注意到现代青年开放性格的积极意义,如富于进取,勇于开拓的精神等,另一方面也看到部分青年精神道德水平与空前发达的生产力和高度物质文明之间的脱节现象。在英国,有的研究机构指出,自80年代中期以来,英国出现了一种极端的文化形式——疯狂舞会。不少青年借助兴奋剂和毒品,在强烈的灯光和强劲的disco节奏中,通宵达旦地狂欢,使酗酒、打架、吸毒等事件经常发生,以致引起了人们的“道德恐慌”,政府不得不采取各种措施,颁布各种法令以抑制这种畸形文化的出现。在其他一些发达国家,也有类似的情况。在美国,据调查资料表明,约有2/3的人认为,学校应在学生的道德发展方面承担起重任。人们要求在大学建立一种“健全的道德教育”,以帮助大学生选择更高的道德标准,对团体与社会具有更大的公民责任心。九十年代,美国研究生职业道德危机已成为路人皆知的事实。近15年的抽样调查表明,赚钱发财,扬名天下,统治他人是当代美国研究生的主要入学动机,为献身社会,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种族关系等进入研究生院的学生寥寥无几。研究生院只开设专业课,不开设职业道德课程。近些年来,美国认识到研究生缺乏职业道德问题的严重性,普遍加强了职业道德教育。如美国律师协会和法学会达成协议,规定法学院所有毕业生务必通过职业道德课程的考试,方能进入律师界工作。在美国各级政府和教育界的共同努力下,美国高校的道德教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特别值得借鉴的是,他们非常注重发挥高等教育在学校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他们认为,高等院校对中小学具有指导和定向作用,因而各级政府和有关教育部门都十分重视加强和改善高校的道德教育工作,以此来推动中小学的道德教育,提高整个国家的道德水准。

相比之下,我国在德育实践中,对小学、中学和大学的道德教育目标层次就不够分明,普遍存在“分不清”、“一锅煮”的现象,甚至出现了对中小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基础文明教育的倒挂现象,高等院校在道德教育中的榜样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二、注重培养大学生适应现代化社会和生产所需要的道德品质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几乎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传统价值观与新价值观的矛盾冲突。特别是处在社会转型的发展中国家,这种矛盾冲突更为尖锐。为了适应新的技术革命的要求,对大学生的道德品质要求必定要注入新的内容。如开拓精神、应变能力、注重实际、善于交际、参与社会等一系列道德品质的培养。以往,不少国家的道德教育只重视大学生个人的道德完善而忽视大学生个人道德修养和对社会需要的适应。西方许多高校过去把培养满腹经伦、彬彬有礼、绅士派头的人作为目标。现在,这种倾向逐渐有所改变,已从单纯的个人道德完善转变为注重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和生产所需要的基本道德素质上来。这种转变可从大学道德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上得到体现。

1.注重培养大学生开拓进取的精神

与以往安分守己、循规蹈矩的品德要求不同,今天的大学更注重培养大学生敢于向传统挑战的勇气和不畏艰难,好胜图强的进取精神神。

2.注重培养大学生团体协作精神。

高度的社会物质生产,需要社会成员不仅要有互助友爱的品质,而且要有与他人共处合作的能力,因为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许多技术课题和社会问题单靠个人的能力是没法解决的,它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这就要求大学生具备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在日本,非常注重对大学生进行团体协作精神的教育。如松下电气公司“产业报国、光明正大、奋斗向上,礼貌谦让、适应形势、感恩报德”的著名“松下精神”教育。这种教育对培养大学生的合作精神,团体意识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3.注重培养大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不少国家已意识到,社会成员如果没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将降低这个国家劳动者的素质,并直接影响这个国家的经济效益,为此,他们从大学生身上入手,力求使他们作出典范。一方面,国外高校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规范、公共秩序、法制观念的教育以适应现代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注重提高大学生的社会整体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重视德育的国家,日本人的敬业精神闻名遐尔。90年代后,日本的德育目标是致力培养“建设和发展民主社会和国家的人”,“对和平国际社会作出贡献的具有自主性的日本人”和“培养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尤其是努力创造个性丰富的文化的人”。从这里可以看到,日本的德育目标是培养人的尊严和服从国家意识的有健全人格的人,换而言之,是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接班人。日本注重“德育投资”,并已在社会管理、生产管理方面收到了不可估量的巨大经济效益。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是这样评价日本的“德育效益”的:“日本之所以构成优势,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日本劳动力具有良好的素质,尤其突出的是,普通工作人员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能水平。”

三、与实际相结合,努力实现德育现代化

国外一些研究认为,当代大学生面向日益发展开放的社会,大学的德育教育应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注重传授古训和宗教教义的脱离实际的作法,而应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并在这种结合中培养现代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努力实现德育现代化。

服从社会发展实际是当代高校德育发展与改革的出发点。根据实际选择德育方法和基本途径,让大学生面对活生生的社会思考人生价值观和培养思想情操,是当代高校普遍采用的一种德育方式。

如美国的公民学教育,就特别注重结合事例进行现场教学,重应用,重实际教育。其一是让学生到法庭旁听法院对案例的审判活动,并讨论,再让学生以法官的身份下判决;其二是自制法规,让学生根据校园情况写一份学校治安法规,或对社会问题提出防范措施等;其三是诊断法规,通过分析讨论,寻找法规漏洞,增补删除。

美国高等德育教育一条成功经验就是坚定地为社会实际服务,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学生需求进行,无论是所设的公民课、品德课还是生活指导,无论是所选内容还是所取形式,都绝无空洞教条之处,一切从实际出发,这种德育方向使美国德育在放任式管理下也能找到适应社会的最佳形式,使德育始终保持同经济发展的联系,健康发展。

美国总统现正在全美推行为社会服务的“城市年”计划,其目的就在于让青年和大学生更好地接触社会,培养其合作精神,种族团结和社会意识。他要求大学生要为社会做各种工作,包括为老人组织娱乐活动,修复操扬和公园,为无家可归者修补并油漆栖身所,在学校里当教师助手等。在日本,也有组织大学生“上山下乡”的劳动教育形式,让学生到生活条件差的岛屿、农村等边远的地方去劳动锻炼,接受劳动教育、集体主义和民情民俗与热爱大自然的教育。这些教育和活动方式,深受日本国民和社会的支持、赞许。

当代国外高校道德教育的特点与成功经验,对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标签:;  ;  ;  ;  

当代国外高校德育的特点_道德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