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人们往往对于地下防水不够重视,导致地下工程经常出现渗漏,再加上对于地质条件和天气情况没有科学认识,一旦到了丰水期,地下水位大幅度上升,渗漏严重,给施工带来极大的不便,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文就主要阐述了房建施工中地下防水施工技术的一些重难点。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下工程;防水施工;重难点
前言
建筑物的地下防水施工设计到很多方面的施工工艺,工序也很复杂,因此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只有在施工的各个阶段和各个方面都做到位且相互做好配合,才能够将防水工程做好。如果有某一环节没有做好都有可能导致防水工程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出现渗漏,一方面造成建筑物内的财产损失,更有可能造成建筑物的结构破损,影响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总结来说造成建筑物地下防水渗漏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施工的质量控制不严,此外还有建筑材料的选择和设计方案等方面的因素。下文将着重讨论在建筑防水施工当中遇到的一些难点。
一、地下防水工程概述
对于工程建设项目而言,地下工程防水施工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针对部分容易发生渗漏水的地下结构,会对建筑的功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地下防水施工中,防水混凝土的施工往往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施工过程中这些细节问题没有在设计图纸中得以明确要求,因此必须施工与监理人员必须不断学习理论知识,积累施工经验,并强化责任意识,以此提高地下防水工程质量。
二、科学评估地下水位,全面考虑地下水的影响
由于地下工程位于建筑物的最底部,深埋地下,人们往往容易忽视对其的质量控制。再加上地下水位的高低不可能准确的掌握,地下工程使用期较长,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地下水位会出现变化,造成地下工程渗漏也是比较常见的质量通病。特别是在雨水较多的季节,地面降水会通过各种孔口倒灌入地下工程中,还有一些人为的因素,比如城市给排水系统损坏,也没有及时修补,致使水管破裂,给地下防水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在对房建地下工程施工设计时,就要科学评估地下水位,全面考虑到地下水所带来的影响,积极响应国家的相关政策,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对于防水施工的具体要求,这对于保证地下工程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强对细部构造的防水设计,保护防水层的性能
地下工程中防水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对细部构造的防水。因此,加强对细部构造的防水设计,保护防水层的性能,显得意义重大。下面主要有两点,阐述了细部构造的防水设计:(1)预留、后凿的穿墙孔洞和预埋、后埋的埋设件。人们都知道,穿墙孔洞和埋设件,不论哪种形式都对建筑结构的安全并无大碍。但是人们千万别忽略一点,就是后凿的穿墙孔洞和后埋的埋设件后埋却严重影响着防水性能。这是因为,孔洞后凿和埋设件后埋时,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和震动力,使得混凝土出现裂缝,防水层也被严重破坏,成为了不连续的整体,形成渗漏水隐患。因此,在进行地下工程的防水施工时,要采用孔洞预留和埋设件预埋,保证围护结构的稳定性,确保防水层发挥其性能。(2)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发,新旧结构接头部位的防水处理问题会越来越多。对此,设计时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针对接头部位的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接头部位防水措施;二是在新结构施工中及接头部位的防水施工中,要保证接头部位处于无水状态;三是要考虑到新旧结构存有较大差异,比如施工间隔时间长、结构不同,避免出现不均匀沉降问题,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工程不致因为沉降差过大而在接头部位产生开裂而渗漏。目前,人们在新旧结构接头部位施工时,认真分析工程的实际情况,设置变形缝,以缓和过大的沉降对整个结构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避免地下水浮力的危害,避免出现工程渗漏
由于一些房屋建筑工程规模较大、施工周期较长,在地下工程主体结构完工后,地面建筑施工却还需一段时日,不能及时回填。如果此时正面临着强降雨期,地下水位急剧上升,导致地下工程主体结构上浮,而水位下降稳定后,工程会因产生不均匀沉降引起断裂,最终造成工程渗漏。因此,地下工程进行防水施工时,要预计地下工程主体结构完工后上部重量未加上之前,会遭受暴雨袭击,则应采用加锚桩或其他措施,充分考虑到地下水浮力带来的危害,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和工程建成后都要避免地下水浮力给工程质量带来的不利影响。
五、重视防水材料的选择,严格把关材料的质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防水材料也越来越多,层出不穷,鱼龙混杂。因此在地下防水施工时,要多深入市场调查,客观分析各种防水材料的优缺点,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安全的、可靠的防水材料。除此之外,要严格把关进场的防水材料的质量,确保材料有合格证和检测报告。在使用之前,还需要现场复验,复核合格后方能使用,复核不合格即使有合格证和检测报告也不准许使用。当然,任何防水材料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地下工程防水设计时,要根据工程各部位不同的细部防水要求,考虑到一些相应的指标,如粘结剂性能指标、搭接宽度等。如果两种建筑材料在细部连接部位不相容时,就要选择能与这两种材料均相容的防水材料做过渡层,最终解决地下工程的细部防水问题。
六、充分考虑施工现场条件,选择合适的防水方案
房建施工中地下防水施工时,要充分考虑施工现场条件,选择合适的防水方案。因此在防水设计前,要根据工程现场条件,及时掌握水文地质资料,来考虑防水方案,下面通过举个例子来说明。某城市地下水位很低,历史记载的地下水位资料不够详细,距工程底板标高相差较远。防水设计时,应该采用围护结构自防水,主要考虑解决地表水向工程内的渗透,增设加强防水层;在结构反梁形成的“凹坑”部位,考虑到地表植皮的生长,又设计排水层和排水孔,使渗到覆土层中的多余水分能够排走。
七、合理确定防水等级,保证防水设计的合理性
为确保地下工程防水设计的合理性,我们要在防水设计前,严格按照《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中的要求,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全面分析工程的地质条件,考虑其使用功能要求,合理确定防水设防等级。对于不同等级的地下工程防水,要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设防要求和允许渗漏水量。
八、采用软保护层,保护防水层不容易破坏
以前,地下建筑在进行外防水时,采取的保护方式是砖砌保护墙,这种方法比较传统,存在很多缺陷。如保护砖墙与防水层之间也不能完全密贴,容易形成汇水区;砖墙的突出棱角很容易将防水层顶破,出现渗漏。因此,在房建施工中地下工程外防水层应采取软保护措施,采用发泡聚苯板、高泡聚乙烯板、膨润土板等,这样可以避免回填土时保护防水层免遭破坏,即使主体结构产生不均匀沉降,防水层也不容易破坏。
结束语
地下工程的防水施工是一门综合技术、实用性很强的工程技术,涉及到很多方面,如设计、材料、施工、使用、管理等。因此,在进行房建施工中地下防水施工时,要充分考虑建筑物(或构筑物)使用功能的基本要求,在保证质量、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充分考虑防水设计的要求,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确定防水设计和施工方案,加强对设计、选材、施工、监理等环节的控制,加强对细部构造的防水设计,重视防水材料的选择,如果建筑出现结构变更,防水设计也应进行相应的变更,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同时还可以节约投资,降低工程成本减少维修。
参考文献:
[1]陆明.上海地铁二专线车站结构自防水与接缝防水设计探讨.中国建筑防水.2010.
[2]李静.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及应用.建筑经济.2011.
[3]饶富岳.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旋工技术.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论文作者:罗熠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2
标签:防水层论文; 地下工程论文; 结构论文; 地下论文; 工程论文; 细部论文; 防水材料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