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忠[1]2008年在《国有企业审计法律责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历史发展到现代民主政治时期,国有企业审计出现了三个主体,即国家审计机关、民间审计组织和内部审计机构。本文选取国家审计作为研究国有企业审计法律责任的视角,这有助于丰富国有企业审计理论体系,并指导国有企业审计的实践。自我国建立国有企业审计制度以来,它在帮助国有企业提高会计透明度、改善经营业绩、强化公共责任以及造福于民众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公共受托责任关系理论和国家审计关系理论,国有企业审计中国家审计的本质目标在于独立、客观和公正地提供国有企业的公共财务责任与公共管理责任履行情况的相关、可靠信息。国家审计机关及人员的过失、欺诈等行为,如果导致国有企业和相关利益者经济损失,进而造成公共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本文在对国有企业审计法律责任深入研究后,提出适合我国国有企业审计的国家审计管理体制;建议通过立法明确国家审计权限以及审计机关的职责范围;建议在追究国有企业审计法律责任时,应当分别从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两个角度确定法律责任的成因、种类以及归责原则;为预防国有企业审计法律责任追究机制的失效,建议从完善法律制度、提高人员素质和健全审计公告制度三个方面控制国有企业审计风险。本文通过规范研究的方法,对国有企业审计法律责任的研究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利用公共受托责任关系理论、法学理论分析国有企业审计法律责任的产生原因、主体以及种类等;并选取典型案例对国有企业审计法律责任进行深入的剖析以验证论文的结论。
周雪娟[2]2016年在《省属国有企业投融资审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从早期的承包经营到股份制改革,再到现在的以建立适应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地方国有企业往往是地方政府实现相关绩效考核目标的重要抓手,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现代企业的发展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所以国有企业经常处于政府施加的行政目标与自身发展需要的经济目标中间,无法确定明确的评价发展成果的指标。为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需要对国企改革发展情况进行审计。国有企业审计关注点集中于企业整体生产经营情况审计、企业财务状况审计、内部管理情况审计,目前,基于“保发展、促反腐”的审计工作思路和“三重一大”的切入点,从省属国有企业投融资等重大经济决策事项出发,分析省属国有企业投融资存在的问题,结合风险导向审计角度,为审计机关审计重大经济事项提供新的思路,为政府监督管理部门加强对省属国有企业管理提供一点建议,从理论角度为促进国有企业领域反腐、改革和发展作出些许贡献。本文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国有企业审计的现状,之后对省属国有企业的基础概念和理论进行介绍,并对2015云南省属国有企业审计的框架(即省属国有企业审计的整体流程)进行详细阐述:从选择审计对象,到确立审计目标,到审计具体的实施过程,再到审计反馈和整改,最后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案例的形式,针对审计机关对S企业开展专项审计的情况进行案例分析。对该审计案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该案例来说明目前省属国有企业审计在现实操作中常见的问题。在案例分析中详细阐述了审计机关对S企业专项审计的操作流程:确定审计目标、计划组织分工、确定审计技术方法、确定审计内容和重点、审计实施、审计处理和建议,并针对S企业审计典型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最后总结案例中出现的问题,给出对策建议,建议面向国家政府机构、审计机关及国家审计对象。三方共同作用,提高国有企业审计效率、提高国家资金使用效率。本文的论述希望能在省属国有企业投融资审计方面的研究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
审计署济南特派办理论研究会课题组, 刘璇, 王贵安[3]2015年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国有企业审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存在防范国有资产流失风险、维护国有股东权益、评价国有企业非经济性发展绩效等问题。当前国有企业审计内容和多维审计目标主要通过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实现,离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深化国有企业审计,应该重点评价国企改革政策措施的完善程度和实施效果、国有企业实现功能性和政策性发展目标的绩效、国资委履行出资人监管职责和企业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的绩效;应该坚持以经济责任审计为主体审计类型,围绕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和企业重大经济决策精选审计内容,同时以审计调查和审计质量核查等审计形式分担国有企业审计的宏观审计目标;应该畅通审计成果的各种利用渠道。
董楠[4]2017年在《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特有的审计制度。当前,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关键期,经济责任审计也在围绕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型升级,现有研究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难以适应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要求,存在比较广阔的研究空间。本文重点研究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原理、审计内容、存在问题和政策建议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运用规范研究、历史分析、比较分析、文献研究等研究方法,系统研究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对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并在对国外典型国家相关审计制度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其改进的政策建议。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五个方面的研究:第一,分析了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原理。一是研究分析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包括概念界定、主要特点和功能作用。二是系统评述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权力监督思想、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等。三是全面分析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环节,对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和结果运用等进行具体研究。第二,分析了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根据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要求,提出了将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分为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情况、重大经济决策情况、财务收支情况、内部管理情况、自主创新情况、境外资产管理情况、风险管控情况和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等8个主要方面。对上述8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研究提出明确具体的审计内容和主要评价指标。第三,探讨了国外典型国家相关审计制度。具体对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瑞典、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外比较成熟和典型国家的审计制度发展概况和主要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国外相关审计制度安排中,与经济责任审计最接近、最有借鉴意义的是绩效审计制度。第四,分析了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指出:审计体制方面,存在独立性和权威性不足、缺乏必要的执法权限、人员经费受制等问题;审计对象方面,存在认识模糊、覆盖面不全等问题;方法程序方面,存在缺乏统一指南、计划统筹不够、方法比较传统等问题;审计内容方面,存在界限模糊、分类不明、不够细化等问题;评价标准方面,存在缺乏指标体系、定量评价欠缺、忽视绩效评价等问题;责任界定方面,存在责任界限划分困难、界定责任难以量化等问题;结果运用方面,存在不同内容运用程度不一、整改督导力度较弱、运用情况不够透明等问题;风险防范方面,存在风险突出、防控不力等问题。对每一个问题,深入分析了成因。第五,提出了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政策建议。研究提出:审计体制方面,应推进审计体制改革、扩大审计执法权限、实行审计垂直管理;审计对象方面,应扩大审计对象范围、准确把握审计对象;方法程序方面,应出台统一程序指南、加强审计计划统筹、应用先进审计方法;审计内容方面,应厘清受托责任分类、细化明确审计内容;评价标准方面,应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定量评价方法、强化履责绩效评价;责任界定方面,应高度重视责任界定、科学划分责任界限、量化界定经济责任、注重审计证据支撑;结果运用方面,应健全结果运用制度、发挥联席会议功能、加大问责追究力度、强化结果运用整改、完善结果公告制度;风险防范方面,应加强风险意识教育、强化风险防控措施。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原理进行全面的分析,提出经济责任审计理论基础的"三来源"论,并对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环节进行系统分析。二是针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实际,创造性地将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分为8个方面、27个审计事项,并对每个审计事项进行了细化分析,在内容分类、系统性、可操作性上丰富了以往的类似研究。三是对国外典型国家的相关审计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中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政策建议,既丰富和发展了以往的类似研究,也填补了以往研究的空白。
王长友, 戚艳霞[5]2016年在《国外国有企业审计情况与借鉴》文中研究指明深入推进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本文在对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八国最高审计机关国有企业审计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提炼各国国有企业审计的特点和经验做法。进而,立足我国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提出完善国有企业审计监督制度的七点建议:完善法律法规和制度,明确审计机关对不同形式的国有资本进行审计的权限;以管资本为主线,实现国有资产审计监督全覆盖;分别确定不同功能国有企业的审计目标和重点;突出重点地构建国有企业审计类型体系;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全过程实施跟踪审计;加大审计结果公告力度;加强核查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国有企业相关审计报告。
郭骏超[6]2016年在《国有企业审计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国家审计是维护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免疫系统”,国有企业审计是国家审计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国家审计在微观企业层面发挥揭示、预防、抵御功能的重要途径。中央企业是国有企业的主体,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它们能否有效履行自身的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对国民财富的积累、公共产品的提供和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故对其开展审计监督,发现、解决阻碍其运行与发展的诸多问题,促进完善企业治理,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国有企业审计由国家审计机关主持开展,具有更高的权威性、更好的独立性与更强的专业性,能够结合国家治理的需求与经济形势的发展,对包括中央企业在内的国有企业进行审计监督,有针对性地发现并解决企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是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2006年以来,审计署开始以公告的方式披露中央企业的审计结果。公告中普遍披露了中央企业在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执行国家经济政策和企业重大经济决策、内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投资是企业存续期间的重要活动之一,是企业价值形成的重要来源,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企业投资决策属于企业重大经济决策,一般会涉及企业大量资源的调配与利用。审计公告中披露了部分中央企业在投资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其中,过度投资、重复投资、对投资项目疏于管理等造成了大量国有资产的流失,损害了股东利益,伤害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国有企业审计不仅意在通过审计监督揭示偏离企业正常运行与发展需求的投资活动,还在于通过查找企业投资决策机制、投资项目管理中存在的漏洞与薄弱环节,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帮助企业完善治理,进而起到规范企业投资行为,提高企业投资效率的作用。企业价值是企业运行状况的综合体现,与企业的经营水平、治理效能等因素密切相关。那么,国有企业审计介入是否可以通过发挥“免疫系统”功能促进企业价值的增长?企业过度投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如何?进一步,国有企业审计是否有助于降低过度投资对企业价值的不利影响?本文的研究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聚集着集团公司大量优质的资本资源,是稳定与推动企业集团整体成长的关键力量,必然成为国有企业审计关注与作用的对象。本文以2006年以来审计署发布的中央企业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中所涉及的131家中央企业控股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国有企业审计介入是否对企业价值产生影响,企业过度投资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以及国有企业审计介入是否会影响企业过度投资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发现,国有企业审计介入有助于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企业价值的提高,并且企业过度投资会导致企业价值的减损,进一步,在检验结果中可观察到国有企业审计介入有助于降低过度投资对企业价值的不利影响,但国有企业审计的作用效果具有“时滞”性。由此,国有企业审计应注重审计资源的整合与配置,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保持对被审计单位的积极作用,加速审计作用效果的发挥。审计机关应组织资源,集中力量做出专题性的调查与研究,明确审计企业投资的目标、内容,制定相关工作开展指引,使国有企业审计能够更为有效地治理企业非效率投资,降低非效率投资导致的企业价值的减损,并为提升企业价值打牢基础。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从企业投资效率的角度出发,讨论并检验国有企业审计影响企业价值的方式,检验国有企业审计介入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前者是对现有研究视角的一种拓展,后者则是对现有研究的再丰富。
金志大[7]2008年在《国有企业审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逐步增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管理也更加凸显其重要性。国家审计监督作为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有企业监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上影响力日渐提高。但与此同时,国有企业产权的多元化发展,以及对国有企业监督的多元化趋势,也使得审计监督的定位成为审计机关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笔者以规范研究为主,实证研究为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国有企业审计的实践出发,系统研究国家审计对国有企业审计问题,并提出自己对国有企业审计定位及未来发展的看法。首先,本文介绍了国有企业审计的相关概念,从国有企业审计主体和国有企业审计范围及发展方向两个方面,分别对国有企业审计的有关研究理论进行了综述,并引述了国内外国有企业审计相关理论和法律法规,形成本文的理论基础。其次,本文回顾了自我国国家审计机关成立以来,国家审计对国有企业审计的情况,及国有企业审计职责的演变,力图通过总结回顾,对国有企业审计加深了解,为提出政策建议提供实践支撑。再次,本文比较了国家审计与国资管理等其他政府部门对国有企业的监督管理及国家审计机关与社会审计机构对国有企业的审计,力图分析他们之间的差异,指导实践。最后,本文分析了目前国有企业审计现状,并论述了需要加强国有企业审计的原因,同时结合实践,规划国有企业审计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在新的形势下,国家审计应依据审计法的规定,明确所有的国有企业都是审计监督的对象,在全面审计的基础上,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社会审计进行监督,加强对企业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对国有企业改制和重大产权交易进行监督,加强效益审计和专项审计,为国有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作出贡献。通过本文的分析,揭示国家审计作为国有资产的守护者,对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贡献了力量,今后将在宏观调控体系发挥更重要作用。
刘志洋[8]2018年在《基于股权特征的注册会计师服务需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注册会计师制度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既是一种制度安排,监督社会经济健康运行,又是现代服务业,为其他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专业服务,此种论断凸显事务所提供的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在促进资本市场发展、改善投资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场经济建立以来监管部门就认识到注册会计师制度的重要性,为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稳定发展进行了一系列尝试,如推动会计师事务所脱钩改制、合并重组等制度改革,然而此种促进机制更多地改善了会计师事务所服务质量供给,而对企业自愿选聘高质量注册会计师服务,提高其需求水平缺乏应有的激励和治理机制。依据经济学理论,需求决定供给,培植企业高质量的审计服务需求和非审计服务需求才是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从另一方面来说我国目前审计服务市场和非审计服务市场均是处于买方市场,且短期内以买方主导的市场格局难以改变,虽然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服务需求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高质量审计服务的需求严重不足,并且受制于非审计服务损害审计独立性的负面消息导致我国企业对高质量非审计服务需求更是匮乏,故而本文将研究视角定位于探讨注册会计师服务需求驱动机制,关注企业选聘不同质量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的动机问题,挖掘企业高质量服务需求不足的制度成因,不仅有利于引导资本市场积极选聘高质量的注册会计师服务促进行业发展,而且可以为监管部门制定政策弥补需求不足的制度漏洞提供智力支持。目前关于非审计服务需求影响机制的文献较少,虽然有部分国外学者对此问题进行探讨,但是需求机理均是通过代理冲突理论进行解释,即代理冲突严重的企业为了传递审计独立性较高的信号而降低非审计服务需求水平,此种理论解释明显不符合我国制度背景及非审计服务需求现状;而关于审计服务需求驱动机理的文献虽然较多,但是研究视角单一,仅仅关注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制度环境中的某一方面,忽视公司治理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制度体系,内部机制之间相互影响并且受到一定程度市场和法制环境的调节,导致研究结论只是从表象上揭示某一因素对企业审计服务需求产生影响,而并未深入分析各因素之间对审计服务需求的驱动机理。针对以前文献研究不足笔者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构建一个审计服务需求和非审计服务需求的理论分析框架并进行实证检验,将影响因素按照影响程度划分为内因和外因,依据内因是动力、外因是条件的机理构建调节效应模型进行检验。本文为了强化企业审计服务需求是利益相关者综合博弈的结果,在理论方面,深入解析我国上市公司委托代理问题,明确上市公司内部存在多重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链条上的相关人员对审计服务需求均会产生影响,又通过制度经济学博弈分析阐明利益相关者行为决策机理;在影响因素分析方面,将审计服务看作一种经济商品运用古典经济学对其需求机理进行阐述,并利用制度间相互依存的机制从微观制度和宏观制度两方面对审计服务需求的影响进行介绍。虽然目前关于企业非审计服务需求影响机制没有成型的理论模型,但是考虑到企业作为一系列契约的集合,其选聘非审计服务行为会受到契约相关人的影响,故而也将企业需求非审计服务水平看作是利益相关者博弈均衡的结果。进而基于利益相关者博弈均衡的视角构建实证模型进行检验,内在驱动因素股权特征既从质和量两个维度进行衡量,又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进行检验;外因方面分别从公司层面、市场层面和法制层面选取相关指标进行调节分析,其中公司层面的管理层和独立董事基于理性经济人假设可以认定其独立于企业股东而外生化为一种制度安排,随着管理层权力变化和独立董事有效性的变动而对企业股东的行为决策产生不同的制约作用。实证研究基于股权分置改革后的资本市场环境,选取2007—2016年沪深两市同时购买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完成实证检验,并通过对实证结果的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论;同时为了保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审计服务需求和非审计服务需求分别通过更换研究样本和缩小非审计服务研究范围,以及通过变量替换两种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从总体上看,由于目前阶段相对于非审计服务需求来说,企业需求审计服务的水平较高,导致关于注册会计师服务总需求影响机理的实证结果与驱动审计服务需求的机制一致;(2)股权特征静态指标对审计服务需求和非审计服务需求影响结果类似,且不同的股权特征对两类服务需求有不同的作用,其中国有企业和两权分离度较大的公司需求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的水平均较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两类服务的需求呈正U型关系,而中小股东随着其制衡作用增加同时提高企业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需求水平;(3)股权特征动态指标中股权制衡度变动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对审计服务需求和非审计服务需求的影响相同,而机构投资者类型对两类服务需求的影响存在差异,稳定型机构投资者偏好高质量的审计服务,然而其与交易型机构投资者类似均对非审计服务质量需求较高,并无实质性差异;(4)两权分离度和股权制衡度对审计服务需求和非审计服务需求的影响受到一定外在条件的制约,且不同的外在条件具有不同的调节作用,从总体调节结果来看,大部分外因的调节机理与理论分析并不一致,此种现象的根源在于资本市场有效性水平较弱,同时受制于股东大会决策机制和服务委托机制,导致较强的董事会治理效率和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难以对实际控制人产生治理效应,也使部分中小股东产生错误认知而未充分利用良好的制度优势维护自身权益。本文实证结果表明两权分离度较高所引起的代理冲突并不能促使企业选聘高质量的审计服务,暗含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水平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存在差异,弱化的资本市场环境致使两权分离度较高的实际控制人在实施机会主义行为时承担的经济后果较少,对其实施违规行为相当于是一种变相的激励机制;同时资本市场有效性较弱也使独立董事制度、市场化条件和法制环境难以发挥应有的治理作用。此种结论可以解释企业缺乏高质量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需求的部分原因,以及部分机制难以发挥效用的机理。这将为我国需要进一步提高资本市场有效性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增强投资者对资本市场有效性的认知,对其投资决策提供理论指导;也为监管部门积极推进制度化改革,制定措施引导企业自主选择高质量的注册会计师服务提供经验证据。
曾金鸾[9]2016年在《扬州市国有企业审计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国有企业审计是国家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审计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重要内容。对国有企业进行有效地审计监督,关系到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关系到国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增长。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改革的决定,对全面深化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2015年8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全面提出了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明确指出了国企改革的方向。在当前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深化国有企业审计来顺应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发展,成为摆在各级国家审计机关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论文以政府审计机关为主体,以扬州市国有企业审计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归纳法和比较研究法,在分析扬州市国有企业审计现状的基础上,归纳出目前扬州市国有企业审计存在的问题:审计监督不全面、不及时,不能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审计方式传统化,绩效审计推进缓慢;审计整改落实不到位,导致部分问题屡查屡犯;审计手段不先进,不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影响审计质量,并从制度、方法和资源等角度分析原因。再次,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借鉴发达国家美国和加拿大国有企业审计的特点,以及我国最高审计机关审计署和邻近城市南京市审计局国有企业审计的经验做法,以此获得启示。最后,结合目前国务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以及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进而提出完善扬州市国有企业审计六点对策,一是建立国有企业经常性审计制度,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二是整合审计资源,充分发挥外部和内部审计优势;三是创新审计方式,实施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四是强化审计整改监督检查的力度,促进审计作用的真正落实;五是加快审计数据平台建设,提升审计信息化水平;六是积极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张萍, 武文晋[10]2012年在《声誉效应视角下的国有企业审计风险控制研究》文中指出文章从博弈论的角度论证了声誉效应对国有企业造假行为的抑制。文章以审计收费模型为突破口,论证了检查风险的概率可以在声誉效应的作用下得到降低。最后得出结论,声誉效应是一种有效控制国有企业审计风险的机制,它的形成是国有企业、监管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三者之间长期博弈均衡与合作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国有企业审计法律责任研究[D]. 钱忠. 南昌大学. 2008
[2]. 省属国有企业投融资审计研究[D]. 周雪娟. 云南财经大学. 2016
[3].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国有企业审计研究[J]. 审计署济南特派办理论研究会课题组, 刘璇, 王贵安. 审计研究. 2015
[4]. 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研究[D]. 董楠. 武汉大学. 2017
[5]. 国外国有企业审计情况与借鉴[J]. 王长友, 戚艳霞. 审计研究. 2016
[6]. 国有企业审计对企业价值的影响[D]. 郭骏超. 山东财经大学. 2016
[7]. 国有企业审计研究[D]. 金志大. 东北师范大学. 2008
[8]. 基于股权特征的注册会计师服务需求研究[D]. 刘志洋. 吉林大学. 2018
[9]. 扬州市国有企业审计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曾金鸾. 扬州大学. 2016
[10]. 声誉效应视角下的国有企业审计风险控制研究[J]. 张萍, 武文晋.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12
标签:审计论文; 经济责任审计论文; 企业价值论文; 国企论文; 审计计划论文; 审计风险模型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经济研究论文; 国家审计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会计与审计论文; 相关性分析论文; 治理理论论文; 审计职业论文; 制度理论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注册会计师论文; 审计流程论文; 企业责任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