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NKI数据库的地震工程发展现状研究论文_张兆南,柴斌

基于CNKI数据库的地震工程发展现状研究论文_张兆南,柴斌

辽宁省东煤地质物探测量队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沈阳 110101

摘要:地震工程是为了防御地震的突然袭击所采取的有关工程措施的总称。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重特大地震灾害频发,如何有效地防御地震灾害、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是地震科研工作面临的重大任务。为了给地震工程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文章主要基于庞大的CNKI数据库基础上,对地震工程发展现状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CNKI数据库;地震工程;发展现状

引言:CNKI是一种综合性的数据库,包括其文献发表年份、文献的研究机构和文献的资源类型。为了全面的了解地震工程发展现状,文章利用CNKI数据库,对其进行详细简析。

一、地震工程相关内容简析

(一)地震工程定义简析

地震工程为防御地震突然袭击可能引起的各种灾害采取有效措施的一门工程科学。以地震学和地质学为基础,主要研究地震时地面运动特征以及建筑物的破坏,涉及土木建筑、机械、电子、水利等工程学的许多方面。内容包括地震成因、地震波、断层作用、强烈地面运动的研究及其测量、地震造成的结构物破坏特征、模拟地震试验、模型与原型的结构动力试验、线性与非线性结构反应、土与岩石的性能、土壤与桩基的相互作用以及地震海啸等。

(二)地震设防

抗震设防是为达到抗震效果,在工程建设时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并采取杭震措施。抗震措施是指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抗震设防烈度在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防;抗震设防通常通过三个环节来达到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即确定建筑物必须达到的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抗震设计,采取基础、结构等抗震措施,达到抗震设防要求:抗震施工,严格按照抗震设计施工,保证建筑质量。上述三个环节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结构物在强烈地震中不损坏是不可能的,抗震设防的底线是建筑物不倒塌,只要不倒塌就可以大大减少生命财产的损失,减轻灾害。般在设防烈度小于6度地区,地震作用对建筑物的损坏程度较小,可不予考虑抗震设防在9度以上地区,即使采取很多措施,仍难以保证安全,故在抗震设防烈度大于9度地区的抗震设计应按有关专门规定执行。

(三)国际发展的背景

从工程角度看,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工程界关心有关地震问题的目的在于使工程具有足够的抗震安全度,所以震害记录及其研究可以看作是地震工程的起源。地震工程的起源至少应该追溯到19世纪末或20世纪初,科学技术发达的欧洲根据其震害经验,提出按照房屋重量W的某一百分数k作为水平地震力F=kw来设计房屋,可以看作是地震工程学科的萌芽川。这一理论在20世纪初传入多地震的国家日本,补充了日本的震害经验后,作为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基本定量规定,大约十年后又传入美国。这就是地震工程抗震设计的静力理论。地震工程学的形成也许可以说是在五十年代。第一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于1956年在美国召开,虽然限于当时的科技条件,电子计算机还是电子管式的,强震动记录很少,板块构造理论尚未出现,全球地震活动性概况不明,但是,反应谱理论已经为工程设计所接受,开始考虑到大型结构动力试验、非弹性结构动力分析等基本问题,还是可以认为地震工程22已开始成为一门学科了。

二、地震工程研究综合分析

(一)文献发表年份

以“地震工程”为主题词,设置文献发表年份为2008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共检索出1234条结果。关于地震工程的研究在2008年汶川8级地震之后逐年上升,在2014年达到顶峰,但是近年来文献数量整体显著下降。10年来,各种文献量只有1234条,说明地震工程总体研究成果较少。

(二)研究机构

从研究机构来看,进行地震工程研究的机构一共有40余所,其中论文发表量居前10的机构及数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国内地震工程领域发文量最多的是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为124篇;其次为哈尔滨工业大学,70篇;大连理工大学和同济大学相差不大,都是30多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重庆大学、湖南大学、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清华大学和长安大学的发文数量相差不多说明在地震研究领域颇有建树的为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三、期刊论文分析

(一)发表年份

关于地震工程2014年是研究的高峰,但是期刊的数量变化趋势与所有文献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期刊论文在在2016年开始回升,又呈现上升趋势。

(二)发表期刊分析

较为关注地震工程研究的期刊主要有地震工程与工程震动、华北地震科学、世界地震工程、华南地震、岩土工程学报以及国际地震动态等。

(三)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是用于表达文献主题内容,因此通过关键词可以知道文献的主题,因为“主题词”是“地震工程”,因此“关键词”中“地震工程”最多,占30%。其次,“地震工程”是研究“地震”相关的工程,因此“地震”的比例位居第二,为9%。此外,CNKI给出的关键词还有数值模拟、OpenSees、地震动、液化、时程分析、抗震分析、增量动力分析、反应谱、地下结构、汶川地震、抗震性能、抗震设计、地震易损性。其中数值模拟、OpenSees、地震动的论文数都超过了10篇,所以这3个是地震工程研究的关注点。其余液化、时程分析、抗震分析、增量动力分析、反应谱、地下结构、汶川地震、抗震性能、抗震设计、地震易损性等关键词少于10个,说明相对于其他关键词,这几个数量较少。同时也说明在地震工程研究的文献中,地震工程涉及领域和研究内容较多。

四、学位论文分析

(一)发表年份及类型分析

学位论文发表年份及博士论文、硕士论文的数量在2016年最多,博士、硕士对地震工程的研究总体是呈下降趋势的。虽然在2016年有一个回升,但是在2017年数量急剧下降。而这种下降在于博士和硕士的研究数量都在下降,尤其是研究地震工程的硕士人数下降趋势较为明显。

(二)关键词分析

与期刊论文的关键词数量相比,相同的只有3个地震动、抗震性能、抗震设计。说明期刊和论文研究的重点还是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三)综述

在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的10年中,地震工程中文研究成果还是相对较少,只有1234篇。虽然经历了汶川地震之后,地震工程研究有过高速发展的阶段,尤其是在2013年芦山7.0级地震之后的2014年,地震工程研究的文献数量和期刊论文数量达到了一个顶峰,但是近两年呈下降趋势。期刊论文在2017年有所反弹,但无法改变整体下降的趋势。地震工程的研究成果发布期刊《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其次是《华北地震科学》和《世界地震科学》,3个期刊的载文比例达到48%,而这些期刊主要来源于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和哈尔滨工业大学,说明关注地震工程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的只局限于几个单位和期刊。相对于地震工程的研究机构,地震工程的研究领域涉及的范围较广,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或几个核心的研究内容。

结论

简而言之,地震工程目前研究领域的成果集中在少数几个科研机构,而研究的核心内容却没有确定,因此其他机构可以发挥在地震工程不同领域的影响力来提升文献数量,从而间接改变论文整体数量下降的趋势并在地震工程领域拥有一定的话语权[3]。

参考文献

[1]郄子君,荣莉莉,颜克胜.基于新闻报道的突发事件灾害后果及其应对的时空分析———以汶川8.0级地震为例[J].灾害学,2015,30(04):163-172.

[2]王兰民,夏坤,董林,等.第16届世界工程大会有关报告研究进展综述[J].地震工程学报,2017,39(02):381-394.

论文作者:张兆南,柴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  ;  ;  ;  ;  ;  ;  ;  

基于CNKI数据库的地震工程发展现状研究论文_张兆南,柴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