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景岳全书》中补法的规律论文_曹谦 曹慎 杨韵琴

浅析《景岳全书》中补法的规律论文_曹谦 曹慎 杨韵琴

本文为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师承专项基金资助

曹谦 曹慎 杨韵琴

湖南省湘潭市中医医院 411100

景岳推崇《难经》所言:“不能治其虚,安问其余”,认为在疾病治疗中,对于虚证的诊断以及补益法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他在《景岳全书》“虚实篇”中说:“夫疾病之实,固为可虑,而元气之虚,虑尤甚焉。故凡诊病者,必当先察元气为主,而后求疾病。

景岳认为“凡临证治病,不必论其有虚证,无虚证,但无实证可据而为病者,便当兼补,以调营卫精血之气”,并将其作为补法的要领。从中可以看出景岳对补益和扶正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视。首先,对于虚证,景岳根据“虚者补之”“损者益之”的原则,在《新方八略?补略》中说:“补方之制,补其虚也”,言明补法之方药主要用于各种虚损病证的治疗。并且对气虚、精虚、阴虚、阳虚等证候的用药原则做出了相关论述:气虚者,“宜补其上,人参当归之属是也”;精虚者,“宜补其下,熟地黄、构祀之属是也”;阴虚者,“宜补而兼清,门冬芍药之属是也”;阳虚者,“宜补而兼暖,桂、附、干姜之属是也”。而对于虚实兼见的证候,景岳认为应当扶正与祛邪兼顾,并且强调切不可忽略对元气的扶助。元气虚损兼有邪实,若单用补则恐误补益疾、闭门留寇,若单用攻则恐更伤元气,景岳认为此时“当察其能胜攻,与不能胜攻,或宜以攻为补,或宜以补为攻,而得其补泻于微甚可否之间。”就是对于虚实错杂互见之证,在治疗上当攻补兼施为法,但在攻补兼施中,还需要分清虚实的孰多孰少,而在用药上有轻重主次之分。

1.法于机先,宜早用补

及早用补,使未受邪之地先安,以防患未然,是景岳补益的又一特点。他在《景岳全书?传忠录》中说“临证治病,不必论其有虚证、无虚证,但无实证可据而为病,便当兼补。”景岳在治疗虚损证时提出,对于阴虚阳虚者宜早施治,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指征。对于阳虚者他说:“阳虚者多寒……当温补元气,使阳气渐回,则真元自复矣。”而“若待既寒,则阳已败矣。”对于阴虚者他说:“阴虚者多热……欲滋其阴,唯宜甘凉纯静之物。”而“若待火势已炽,则水欲竭矣,施治难矣。”景岳在治疗哮喘时,对于哮喘宿疾,虽然在缓解期“未病无状之际”,主张在发病前提早进补,“未发时,以扶正气为主”。

2.用补贵宜先轻后重

景岳在《景岳全书?传忠录》论治篇中,提出“用补之法,贵乎先轻后重”,即补益应当循序渐进,而不应大补骤进,一味的去蛮补。强调先轻后重的意义有二:一为探病,即临证之时时,如果遇到虚实难辨的情况,则可以先用纯补轻剂以探之,如果在服药后胸腹无积滞,食欲渐良,则药已对证,就可以放胆进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相反,补后觉滞,食欲更差,则可料知尚有实邪存在,当详辨虚实微甚之后,攻补兼施。二为启机,口服药物治病,先入于胃,而后达病所以生效,如果脾胃虚弱,则药物吸收和抵达病所发挥效力的作用就会减弱。况且补益之品多滞,若开始就使用峻补之剂,势必就会导致“虚不受补”情况的发生,出现中气阻滞,胸腹闷胀的表现。此时,宜先以平补的药物对脾胃进行调理,待脾气健旺,再根据病人情况逐渐进补。

3.强调阳气的重要性,重视温补

明代疫病多发,治疗上多用苦寒药物,病后多留有余毒未尽,而致阴虚低热长久不去,故当时刘完素提出“六气皆从火化”,朱震亨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刘完素倡导寒凉直折,善用苦寒药物治疗疾病,对外感热病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朱震亨重视养阴,倡导“滋阴降火”之法,对于温病后期,气阴两伤,而余热未清者,具有良好的疗效。但后世的很多医生,并没有正确的领会和运用二者的学说,在临证治病时态用寒凉药物。而忽略对虚实寒热的辨证,就连在对内科杂病的虚证进行治疗时,也常常用寒凉之品进行攻伐。景岳为扭转时弊,在《景岳全书。传忠录》中设“辩河间”篇、“辩丹溪”篇,对两家的观点进行深刻评析,进而提出了自己的温补学说。首先,他针对刘完素“六气皆从火化”指出,临床应从病人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都归以实火,即便是火证也有虚实之分。治疗应遵循“盛者泻之,虚者补之”的原则,而不应该妄用寒凉。其次,景岳针对丹溪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提出自己的见解,认为“阴阳二气,最不宜偏。”并引用内经“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提出二者之中应该以阳为主的观点。由此,景岳提出“阳非有余,阴亦不足”的观点。景岳学说的中心思想就是尊水重阳,他的这种以阳气为主的思想,反映在临床上,就是要重视阳气,要重视温补。景岳十几岁开始便生活在北方,将近六十岁才返南方,北方的气候寒冷,故其对“阳气虚损者多见”。朱丹溪所述“阳常有余”之阳,意指相火,其意为妄动之相火易损人体阴液;而张氏“阳非有余”之阳,是指人体真阳,其意在强调重视阳气。朱震亨重视真阴的不足,张介宾重视真阳的不足,二者实则为相互补充。

4.重视补益脾胃

脾胃对人体具有的重要作用,如《素问?玉机真脏论》中言:“五脏察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脾胃者,仓凛之官,五味出焉。”脾胃通过经脉相互络属而互为表里,是后天之本,人体气血生化之源。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二者之间的关系为“脾为胃行其津液”,共同实现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物质的输布,而使全身得到滋养。脾气升,则可以正常输布水谷精微;胃气降,则水谷及糟粕可以正常下行。因此《临证指南医案》中说:“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补土派的创始人李果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二者在人体的生理、病理、预防和治疗当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景岳对脾胃也是非常重视的,他在《杂证漠》“论脾胃”篇中言:“凡欲察病者,必须先察胃气,凡欲治病者,必须常顾胃气,胃气无损,诸无可虑。”“凡脾胃受伤之处,所不可不察也。”此外,他在“论东垣《脾胃论》”篇中,赞成李氏的观点:“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此诸病之所由生也。

论文作者:曹谦 曹慎 杨韵琴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2月第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5

标签:;  ;  ;  ;  ;  ;  ;  ;  

浅析《景岳全书》中补法的规律论文_曹谦 曹慎 杨韵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