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有鼎学术思想研讨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研讨会论文,学术论文,思想论文,沈有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是中国现代著名逻辑学家、哲学家沈有鼎先生诞辰九十周年。10月9日至12日来自祖国大陆和香港的学者50 余人在北京召开了沈有鼎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这次研讨会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主办的。与会学者围绕沈先生的逻辑学、哲学思想及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沈先生是20世纪蜚声中外的大学者,他学贯中西古今,在诸多领域均有创获。刘培育首先全面总结了沈先生的贡献,指出沈先生是我国少数几位有成就的老一辈数理逻辑学家之一,建立了两个新的命题演算,构造了集合论悖论和语义悖论;在中国古代名辩思想研究中以现代逻辑工具揭示《墨经》的逻辑体系,提出《墨经》编制四篇变化的“四阶段”说,提出并论证中国历史上有三个有名的公孙龙;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数学等领域也提出了若干富有启发性的见解。周云之指出沈先生在治学上的科学精神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站在现代逻辑的高度研究中国古代逻辑,二是用科学的逻辑论证法研究中国古代逻辑,三是正确对待前人、别人和自己。倪鼎夫根据沈先生给王浩的三十余封信件,指出我们必须对沈先生的思想进行再认识,重现沈先生应该拥有的光环。
对于沈先生的逻辑观,李小五指出沈先生关于纯逻辑的思想是他整个逻辑哲学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沈先生对纯逻辑的论述分为两个时期:在第一个时期(1931年—1940年),沈先生的纯逻辑主要指一种用不反映任何实在内容的方法研究概念和命题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理论;在第二个时期(1972年—1981年),沈先生的纯逻辑指的是带等词的一阶逻辑。沈先生在50年代建立了作为极小演算和模态逻辑S4共同基础的初基演算。香港学者周柏乔指出沈先生提出初基演算是为了反映模态逻辑和二值演算的关系,两者有同一来源,我们完全有理由把模态逻辑和二值演算视为同类,如果后者为标准的逻辑系统,我们没有理由依据一些哲学偏见而拒绝模态逻辑,这正是潜藏于《初基演算》里的主张。刘壮虎给出了初基演算的邻域语义学,给出了一个一般框架,构造了初基演算的典范模型,并使用典范模型证明了初基演算有模型完全性和一般框架完全性。杜国平构造了初基演算的纯蕴含系统,并证明了在初基演算中只需增加一条公理即可形成二值命题演算。
受沈先生《“纯逻辑演算”中不依赖量词的部分》一文启发,宋文淦研究了单个的具有完全性的三元和四元的联结词并构造出了相应的具有完全性的形式演算系统:树图系统、根岑序列系统和自然推理系统。张家龙指出沈先生是我国研究认知逻辑的先驱,沈先生的广义模态逻辑思想可以归纳为:消疑的确然性,客观的确然性,主观的确然性,消疑确然性蕴含主观确然性,扩大的主观确然性,相信为假和知道为假;以此为基础加以补充,构造了兼容认知模态逻辑形式系统。周北海指出沈先生在《语言、思想与意义》及其续篇《意义的分类》中提出的一些重要观点可以用于我们今天关于推理的研究。
沈跃春认为沈先生的悖论研究主要是沿着两个方向进行的:一是数理逻辑方向;二是先秦名辩学方向;并探讨了沈先生进行悖论研究的思路和方法。香港学者叶锦明根据沈先生《中国古代辩者的悖论》一文的手稿A、B、C对中国古代辩者的辩题重新进行了分析, 指出其主要犯了偷换概念和范畴错置的谬误。
沈先生是中国现代研究《墨经》的大家。孙中原指出沈先生的成就是对《墨经》进行了慎重而准确的解释,对《墨经》的成就和科学价值作出了较为全面的评价;沈先生研究《墨经》的方法是比较研究与具体分析。董志铁指出沈先生《墨经》研究的特色是:一、校勘领先,诂解精当;二、不轻易改动原文;三、让《墨经》自己来注释自己;四、不断进取,勇于否定自己。张斌峰指出沈先生《墨经》研究的学术成就体现在文本的考据学研究和义理研究两个方面,强调坚持“大逻辑观”。杨武金指出沈先生在墨家研究中的方法是: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二、科学的比较研究法;三、思想义理研究与文本考辨相结合;四、数学和现代逻辑工具。
张清宇指出沈先生的矛盾局部化思想跟弗协调逻辑思想有共通之处,由此分析说明了邓析“两可之说”的弗协调逻辑态度;建议大家用现代逻辑工具挖掘中国逻辑史的各种成果。围绕沈先生的《公孙龙子》研究,王丽娟认为沈先生对《公孙龙子》研究的许多见解都有独到之处,提出了发人深思、尚须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对后学研究不无启迪。诸葛殷同指出《白马论》中“白马非马”有歧义;对“白马(类)不同于马(类)”的论证有大漏洞;《白马论》在哲学上认为存在着独立于各种颜色的抽象的马有大毛病。香港学者冯耀明对西方的《公孙龙子》研究进行了综述。
香港学者冼景炬指出沈先生1937年的《中国哲学今后的开展》一文可以说是一个年青人对中国文化的憧憬,解放后沈先生的哲学思想特别是他对中国哲学的看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哲学近年来在国内和国外的发展,大体上与沈先生年青时所憧憬的相契合。香港学者李全德还研讨了沈先生的真理观。金顺福受沈先生思想启发,提出了两个问题:辩证思维的形式结构是什么?和辩证思维的形式结构是指“符号公式的外表结构”,还是指该思维自身的形式结构?由此认为我们应把重点放在对辩证逻辑的核心内容即辩证思维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过程的内部要素、结构、机制和途径等等的研究上。
与会学者还研讨了与逻辑学、哲学有关的问题。杨安洲给出了一些Sheffer型的运算,它们不同于R.L.Graham在1967年得到的结果。 邹崇理深入研究了话语表现理论的自然推理系统。袁正校讨论了量词及其辖域对分析命题形式的意义。郭世铭研究了逻辑背后的本体论和认识论问题。香港学者曾立存、王启义、郭维文分别讨论了维特根斯坦论宗教信仰、模态语义学与存在、卡茨的语义学与自然语言的逻辑式。
梁存秀、苏天辅、陈中立、陈为蓬等还深情缅怀了沈先生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