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系统思考_理论体系论文

中国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系统思考_理论体系论文

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系统性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社会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纵向探索:新时期破解中国基本问题的历史与逻辑统一

从基本问题切入,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问题,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和实践突破的成功经验。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30年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这些问题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基本问题。从历史维度考察,如果我们没发现、不解决这些基本问题,就会走弯路、遭挫折;正因为中国共产党在伟大历史转折、艰难曲折时期等重要历史关头,一次次卓有成效地提出和解决这些基本问题,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循序渐进解决中国四大基本问题具有内在的严密逻辑,体现中国文明进步和动态发展的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1、举旗帜:破解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

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航程,实现了新的飞跃。在新的伟大转折初期,我党开展真理标准讨论,进行拨乱反正和正本清源,恢复马克思主义本来面目,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就是为了解决指引中国进一步发展的科学指导思想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是占据首要地位的举旗帜、指方向、树形象、打头阵的前提和基础性的问题。在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指引下,我们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2、辟道路:破解社会主义基本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了毛泽东“走自己道路”的光荣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开辟新道路,创立新理论。1980年4月,邓小平说:“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①1987年4月,邓小平说:“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是完全正确的,但什么叫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还在摸索之中。”②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我们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并且着手解决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人口大国,如何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当代中国实际紧密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这一特定时代背景中的必然产物。

3、抓关键:破解执政党建设基本问题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新阶段,面对世纪之交苏东剧变和世界社会主义处在低潮之际,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造性地提出并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基本问题。在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明确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提出和解决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基本问题;使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三个代表”,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基础、实现执政使命。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作出了新的贡献。

4、讲科学:破解中国发展基本问题

进入21世纪以后,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总结改革开放30年宝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并且回答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的基本问题。创造性地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有力的思想保证。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要求,又好又快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这些重大理论和一系列新的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日益走向成熟和完善。

党的十七大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进行系统整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

二、内核探源:以人为本破解中国新的基本问题

当代中国基本问题的历史演进,证明每一代人只能立足当下解决当代人面临的基本问题;存在决定意识,一代人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基本问题。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原有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教训中,新的理论成果应运而生,并且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入新的境界。基本问题层出不穷,解决中国基本问题要靠几代人一脉相承、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和创新。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关键在人”的逻辑继续深入探索,中国第五个基本问题应该是“人”的问题:“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怎样培育和发展人”。

1、中国基本问题的核心是人的问题

蕴含在上述四大基本问题之中的内核问题,是“人”的问题。“教育人、培育人、发展人”,是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问题。提出中国第五个基本问题的依据是:第一,人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因素,世界上只要有了人,一切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键在人。第二,以人为本,克服人的异化,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和发展中,人的文明进步、国民素质和能力提升取得明显进步,但是在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下,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一些党员干部和领导干部腐败风气蔓延,已经造成严重后果。在“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股市”、“疯狂的楼市”背后,不难发现石头等客体没有疯,而是人在疯。社会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人的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全民族文明素质亟待提高,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成为当前举国上下共同关心的紧迫任务。第四,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举旗要有后来人,事业要有接班人。特别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是事关祖国、人民和党的未来与希望的根本战略问题。

总之,解决中国一切基本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我们把“需要什么样的人、怎样培育和发展人”作为新的基本问题提出和解决,有利于在解决中国全部基本问题的理论和实践中始终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进程中,实现人的现代化。

2、依靠人民主体解决中国基本问题是根本出路

中国共产党始终依靠人民群众解决中国基本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在新时期解决中国基本问题的主要方法是:

第一,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的研究方法。高度关注当今时代的新变化和时代发展的主潮流,从实际出发提出和解决中国基本问题,是我们最重要的成功经验。没有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持续不断地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突破。对理论创新而言,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题。问题就是命题,基本问题就是理论创新和实践突破的切入点、起始点、发展导向和具体抓手。

第二,抓住中国发展一定阶段的关键所在和主要矛盾。特别是在矛盾、问题凸显时期和遭遇严重曲折的特定阶段,一定要全力找出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基本问题,这是中国发展一定阶段的关键所在和主要矛盾。在一大堆矛盾群体中,抓住主要矛盾,破解基本问题,其他问题和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第三,解决基本问题不仅靠勇气、胆略和智慧,而且要有科学路径和方法。一旦某个基本问题被提出以后,应该按照“本体论”与“方法论”辩证统一的方法,科学回答和有效解决基本问题。第一明确“什么是”、什么样;第二解决“怎样做”、如何干,这是符合认识与实践规律的科学方法,可以举一反三,推而广之,应用于每一个基本问题和具体问题的解决。

第四,从科学理论向成功实践的转化,再从实践经验转化为科学理论体系,凸显“中介”的关键作用。沟通理论与实践双向转化的“中介”,就是“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这两个“关键”互相契合,形成合力。人民主体和执政党主体通过自身素质和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创造性实践和制度保障,能够卓有成效地解决中国面临的基本问题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与实践突破。实践无止境,创新无止境,发展无止境,党和人民主体破解中国基本问题的学习与创新永无止境、能力与素质提高也永无止境。

3、破解中国基本问题的灵魂是彰显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

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破解中国基本问题的理论成果与实践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和文化传承。它植根于具有5000年优秀文化传统的中华民族文化沃土之中。蕴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的“贵和”思想与和谐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具民族特色和最富文化气息的亮点,也是该理论体系逻辑架构的重要文化支撑和深厚根基。

新时期“贵和”思想与和谐文化的时代特征和深刻内涵是:以和为贵,主张“和而不同”,弘扬“和合”精神,推崇和平、和谐、和解、和睦、和融;在国内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普遍和谐,实现每个人的身心和谐;在国际维护世界和平,推动构建和谐地区、和谐亚太与和谐世界,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和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

新时期的“贵和”思想与和谐文化,覆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社会、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和方面,深化了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它生存和贯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必将对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贵和”思想与和谐文化,承载着“和谐”的文化精粹和人文精神,渗透着尚“和”的政治智慧与文化魅力。“贵和”思想与和谐文化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现实需求。新时期的“贵和”思想与和谐文化,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优势,而且顺应了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这也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卓有成效破解当代中国基本问题的文化密钥。

三、横向探究:解决中国基本问题的总体布局和体系架构

虽然,从我党解决基本问题的历史进程来看,依次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执政党建设到科学发展等基本问题逐个突破、渐次推进,但是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整体性考察,它们是统一整体中的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是由于我们的思想认识和实践创新只能随着该事物的发展进程而相应发展而已,所以,历史发展到哪里,人们的思想进程也相应地发展到哪里,一代人解决一代人的问题。

然而,一旦我们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基本问题一一破解之后,并且在持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解决中国基本问题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积累到一定规模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些基本问题的视角,完整而系统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有机整体和发展规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涵盖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领域的基本问题,体现了发展道路、战略策略、理论体系、制度体系、发展模式等探索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横向探索,体现了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体系与主体发展的有机整合。

1、高举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旗帜问题历来至关紧要。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我们到底“举什么旗、怎样举旗”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科学概括,也在改革开放进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过程中逐步提出和不断完善起来。党的十三大明确使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指引我们事业前进的伟大旗帜”的提法;党的十四大进一步提出“高举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党的十五大开宗明义地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并首次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大以后又提“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党的十七大把新时期以来我党高举的旗帜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集中体现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全国人民都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信念,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最大限度把广大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在政治上,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体现在实践上,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在理论上,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在制度上,就是形成了一整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旗帜”体现了“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有机统一。它们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就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高高飘扬。

2、指导思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新时期,党中央和我国学术界对党的创新理论体系的系统性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上展开。第一,创建小体系:在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征途中,党中央领导集体吸纳全党集体智慧和理论界的研究成果,先后创造性地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三个各具特色、相对独立、前后相继的理论体系。第二,整合中体系: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既有各自独特的理论贡献和实践价值,又处在同一个和平发展的时代背景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肩负共同使命,是在同样的文化传统和同一块实践土壤中产生的认识结晶和理论成果,它们具有共同的理论主题、哲学基础和发展主线。党的十七大首次把这三大创新理论成果整合为大一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三,融入大体系: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个继承与发展有机统一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史,同样也是一部科学理论的继承性与发展性有机统一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

3、拓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正在不断完善。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同时借鉴国际经验,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实践勇气实行改革开放,经过艰辛探索,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具体实践形式的探索,主要体现为:经济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形式,政治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形式,文化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形式,社会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形式,生态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形式,它们之间相互依存、共同促进,全面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和发展。

4、根本保障: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体系

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形式的最新贡献,是在成功开辟道路和创立理论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党最新的突破,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与外延突破创新最为重要的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制度形态,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的最高成就。它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与法律体系融为一体。经过党和人民长期探索和努力,我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其中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与此同时,我们重视构建执政党建设的制度体系,使之互相匹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明要走向民主化、法治化、程序化。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党建制度体系融为一体,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万古长青。

当然综合起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时空维度是交叉的,纵横探索也是相对的。在现实生活中,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横向探索之中包含着纵向探索的重要因素和先期成果;而每一个特定阶段的纵向探索实质上也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横向探索之中整体推进的。我们既要总结提升成功经验,又要克服解决实践中的矛盾、困难和问题,要在面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的艰辛探索中创造新的理论成果和实践形式,推动新的发展。

注释: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12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27页。

③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标签:;  ;  ;  ;  ;  ;  ;  ;  ;  ;  ;  

中国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系统思考_理论体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