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造影论文_韩姣静, 陈芸

(浙江医院超声科 浙江 杭州 310013)

【摘 要】目的:分析和对比采用超声造影检查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情况和价值。方法:随机择取我院自2013年05月~2015年05月期间,在神经内科进行就诊的7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抽取同期的70例非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进行超声检查,并就他们的临床诊断情况和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结果:统计学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检出率(82.8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45.71%),且颈动脉分叉部的斑块检出率(41.43%)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硬斑和扁平斑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溃疡斑和软斑,溃疡斑和软斑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及组内比较的差异性显著,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硬斑或扁平斑检出率比较差异性不大,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造影检查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其检出率高,能够较为直观、具体、清晰的反映出斑块类型情况,因此,它是一种有效、科学、理想的临床诊断方法。

【关键词】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造影;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185-02

脑梗死,即缺血性卒中,俗称中风,是神经内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1]。近些年来,随着脑梗死患者人数的不断增加,临床上普遍认为脑梗死的发病原因同动脉粥样硬化存在较大的关系,因而,动脉粥样硬化也成为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和预判指标之一[2-3]。本文选择2013年05月~2015年05月以来,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0例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并抽选同期同科的非脑梗死患者70例(对照组)。对两组患者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比、分析和统计两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情况和结果。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3年05月~2015年05月之间,在我院神经内科进行就诊的脑梗死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大约在45岁~75岁之间,平均年龄是(62.8±5.3)岁;女性患者32例,男性患者38例。同时,抽选同期同科室的非脑梗死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大约在45岁~75岁之间,平均年龄是(62.5±5.6)岁;女性患者34例,男性患者36例。经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临床诊断。具体方法为:患者进入检查室后,医生指导和帮助患者将头部偏向一侧,以便使整个颈部暴露出来。对患者的颈内动脉(ICA)、颈总动脉(CCA)以及颈总动脉分歧部(BIF)进行常规造影留图。即取患者颈总动脉分叉约1cm以及2cm的内径位置,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Philips IU22 SonoCT)对患者进行扫描造影,其探头频率一般保持在7MHz~12MHz之间,.对比剂采用意大利Bracco公司生产的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商品名:声诺维SonVue,使用前需以0.9%氯化钠注射液5ml进行稀释,震荡摇匀后使用,每次用量2.4ml,于右上臂静脉快速注入,对患者颈动脉血管的内膜厚度、斑块有无以及斑块的位置、形态、大小等进行详细观察和分析,并根据造影图片结果进行临床诊断。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软件SPSS14.0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以及斑块检出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并采用X²检验表示计数资料。若差异值P<0.05时,则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部位分析

统计学对比显示,对照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检出率为45.71%(32/70),其中:颈内动脉8例,经总动脉8例,颈总动脉分歧部16例;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检出率为82.86%(58/70),其中:颈内动脉19例,经总动脉16例,颈总动脉分歧部29例。两组患者均为颈总动脉分歧部斑块检出率最多,且观察组各部位的斑块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内及组间比较的差异性显著,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多普勒超声检查,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造影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直观性和精确性[4]。根据国内外多家医疗机构研究证实,脑梗死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存在较大的正相关关系,脑梗死患者多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5]。本次临床研究也印证了这一观点,在随机择选的脑梗死患者中,经过超声检查后,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总检出率(82.86%)明显高于非脑梗死患者的检出率(45.71%),且斑块主要发生在颈动脉分叉部(41.43%)。组间及组内比较均具有明显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斑块类型中,主要以硬斑(43.1%)和扁平斑(39.66%)为主,且同非脑梗死患者的检出情况差别不大。但软斑(12.07%)和溃疡斑(5.17%)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脑梗死患者(6.25%,0),组间及组内比较存在较大差异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说明,脑梗死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存在较大的关联性,且斑块多发生于颈总动脉分叉部位,并且以硬斑和扁平斑为主,但软斑和溃疡斑也是临床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采用超声检查对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诊断,能够较为准确、具体、直观的反映出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位置和类型,从而有效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更好的为医生提供更为科学、详细的治疗参考数据,进而帮助患者及早进行准确、有效的治疗。

参考文献:

[1]李玲,杨未晓,李华斌等.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09,19(07):690-692.

[2]姜莉,苗凤玲,卜凡文等.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造影研究[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3,30(05):588-589.

[3]曾理,杨鑫荣,余新堂.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06):78-79.

[4]王玉莲.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5(05):646-647.

[5]高燕燕,燕小朋,汪亚男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07):951-953.

论文作者:韩姣静, 陈芸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8月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1

标签:;  ;  ;  ;  ;  ;  ;  ;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造影论文_韩姣静, 陈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