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论文_张兴亮

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论文_张兴亮

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384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排入河道,污染了城市河道水质,破坏了河道生态系统。城市水环境日益恶化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在治理中取得成效并保证效果,需要树立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治理理念,探索正确的治理思路,遵循科学的治理原则,加快城市的水利建设由环境水利向生态水利转化。本文探析当前城市河流水环境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思路。

关键词:城市河流;水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措施;生态和谐

一、引言

河南省长葛市清潩河综合治理项目为水利河道治理行业,提供的公共服务,本项目总投资为 12.5亿元,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施工范围为关庄闸至菜姚公路段15km,及支流西小洪河入清潩河口上游 1.7km,全长 16.7 公里。本次施工范围包括河道整治工程与河道交叉的桥梁工程、水闸工程及景观工程。通过工程措施形成河道多种形态的水面,将河流构建成一条生态文化景观廊道,保护与修复水生态系统,维持清潩河的健康生命,建设水生态文明,提高城市品位,实现清水、聚人、扬文、兴城的目标。

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利用自身拥有多年承包大中型水利工程的优势,通过在长葛市清潩河综合治理项目工程的实践,探索出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类似工程施工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广泛的推广价值。

二、突出抓好截污治污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呈急剧上升趋势,由于生活污水没有完全“截污纳管”及“肆意排放”等原因,一部分生活污水流入附近河道。生活污水中耗氧性有机物和氮磷进入水体后,无论其是否有充分的溶解氧,在适合的水温下都将受到好氧放线菌或厌氧微生物的降解,排放出不同种类发臭物质,加剧了城市水体黑臭程度。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城市水环境的整治重视程度逐年加大,人们已经由传统的防洪、排涝的水利建设观念向建设“安全、舒适、优美”的水环境观念转化。河道的功能已经不仅仅是“泄洪、排涝、蓄水”,而且还包括“景观、旅游、生态、对周边环境气候影响”等等。城市河道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河道进行综合治理,对于维护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水体环境质量、优化城市景观、改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河道污染主要来自于城市污水大量排放,导致水质恶化,因而恢复河清水澈,截污治污是根本手段。要坚持管网配套和环境执法软硬一起抓,一方面对沿河两侧污水的来源详细排查,对排污用户建立了档案,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查处力度,将所有排河污水全部截流并网,削减进入河道的污染物总量,保护水体环境。

三、抓好和谐生态建设

针对城市生态和人居和谐需求,本着因河制宜的原则建设河道景观,在保证河流防洪排涝功能的前提下,建设拦河闸和护河堤,利用河道的天然曲度,通过湿地、园林绿化等进行自然景观建设,尽量保留河道原有的自然流线状态,打造自然的河流绿化林带景观。通过在水中种植各种水生植物、投放鱼苗等来增加河道生物多样性,建立河道天然净化系统,提高河道自净能力和生态功能;及时清理河道污泥、打捞水面漂浮物,确保河道整洁、畅通;加强居民生活区周边河道的亲水性、人文性等景观建设,岸边形成一定宽度的湿地环境,构成一个人河互动、人水和谐、能见水亲水的和谐生态景观空间。

四、生态治理措施

城市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按照求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防洪安全兼顾景观、生态、水环境功能,多措并举,提高污水治理标准,确保最佳的治理成效,最终实现“水清、岸绿、安全、共生”人水和谐的治理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生态护岸

城市生态水利的构建依靠工程来实现,生态护岸是恢复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护岸:本工程设计自嵌式挡土墙、缓草坡、沙滩入水等三种形式,它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份交换和调节功能,同时具有防御洪水的基本功能。本着“既满足河道体系的防洪功能,又有利于河道系统的生态建设”的原则,河道的护砌形式尽量采用生态护砌:清潩河采用自嵌式挡土墙和雷诺护垫岸坡防护形式,结合流速、景观等因素,因地制宜,河道常水位以下尽可能采用不同类型的生态护岸。因此常水位以上的护岸应尽量考虑景观与安全相结合,流速低的部位尽量采用草皮等绿色护岸。

2.入河雨水生态控制措施

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建设,只有污水不直接入河,由污水管网收集到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城市河道水质才能基本保证。但是由于路面(特别是沥青路面)初期径流污染物浓度很高,雨水也会对河道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城市河道治理需要对入河雨水采取一定生态控制措施,以最大程度保护水质。降低雨水污染的冲击负荷。

1)初期雨水控制措施

初期雨水污染物浓度很高,尽量引入市政管网,对入河的雨水口进行改造,依本工程为例:清潩河沿线两岸增设截污管线30公里,初期的污染严重的的部分雨水就近汇入污水管道。

2)植被浅沟

植被浅沟技术是一种防止和削减径流污染物进入受纳水体的一种措施。植物浅沟是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工程措施,一般通过重力流收集处理径流雨水。当雨水流经浅沟时,在沉淀、过滤、渗透、吸收及生物降解等共同作用下,径流中的污染物被去处,达到雨水径流的收集利用和径流污染控制的目的。

3)建立堤坡过滤带

利用边坡的种植带,使得雨水中的污染物在边坡上得到充分的降解和滞留,从而保证净化后的雨水才能进入河流。在集中的雨水入河口处设置卵石区和滞水区,对入河雨水进行过滤。

五、突出抓好长效管理

在河道管理中,全面落实河道管理目标责任制,成立专业化队伍,分区、分河、分段,定岗、定点、定人,每天由河道保洁人员对所负责的区域进行全方位巡视检查和管理,并做好巡查纪录,将巡查发现的有关情况及时通报管理和执法部门处理。广泛开展河道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强公众的对生态知识与文化的宣传与理解,普及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全社会维护河道生态环境的意识,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河道管理。

1.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按照水环境治理整体原则。在治理中要综合考虑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排涝、旅游等多种功能,还要同城市园林绿化有机结合起来,完善相应的环境保护、卫生管理、河道管理、排水管理、水源保护等制度,完善防治预案,做到以防为主、以治为辅,这是水污染防治的有效的途径,也是水环境建设的最简单、最经济、最有力的手段。

2.污水治理与再生利用

污水资源化是消减污染,提高使用效率,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延伸污水治理,形成资源化产业链,推进污水资源化产业进程,促进污水治理、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再生利用。

六、结语

国内很多城市均加大了城市水环境治理的力度,长葛市清潩河综合治理工程强调生态化的建设理念,将城市河道、城市绿地、生态绿廊有机结合,打造城市生态廊道。河岸及水生植物、河底土壤的生物代谢过程和物理化学过程,可以澄清水体,提高水质,达到净化环境、美化环境的多重效果。恢复生物多样性,进行沿河水景观带建设,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建设生态宜居环境以调整人为活动为重点,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将生态环境建设与生态产业及生态人文结合,促进整个流域可持续发展,全力构建“水清、岸绿、安全、共生”人水和谐的美丽河流。

参考文献:

[1]董哲仁.河流保护的发展阶段及思考[J].中国水利,2004,17。

[2]钱德琳.生态之河理念及设计思路探讨[J].中国水利,2004,11.

论文作者:张兴亮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9

标签:;  ;  ;  ;  ;  ;  ;  ;  

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论文_张兴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