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素养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是在人们交往过程中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全靠语言的积累为基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特别强调语言的积累,明确指出要“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优秀诗文,注意通过声调、节奏等品味诗文内容情感”。只有丰富的语言积累,才能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在熟读背诵中积累语言
《教育心理学》中关于背诵有这样一段阐述:“在儿童的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这个‘储备’的手段就是背诵。不背诵是不会将规范的书面语言‘植入’记忆的仓库,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的。”这一论述告诉我们熟读背诵是儿童积累规范语言最简单有效的途径,在语文教学中可采取以下措施。
1.提倡多读多背。小学生正处于记忆的最佳时光,在语文教学中应着重在熟读课文上下功夫,在记忆常用词语、名言警句上下功夫,在背诵诗文佳作上下功夫。尤其小学低年段,课文篇幅短小,语言优美流畅,便于记忆。引导孩子们熟读以至成诵,把这些优美语言积淀在记忆里,厚积薄发,会受益无穷。
2.重视课文复述。教材所选的课文都是经过专家精心编选的名篇佳作,文质优美。把这些语言积累起来,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语文教学中,挑一些有一定情节性、承接性,便于记忆的短文或片段引导学生复述,是使课文语言转化为学生个人语言的一种有效手段。复述不同于背诵,复述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引导孩子们抓住精彩词语、关键语句,复述时可以让个人语言与课文语言有机结合,做到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语言,使书面语言逐步转化为个人语言。
二、在博览中积累语言
要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随着年级的升高,紧靠课堂上对语文课本的读读背背是远远不够的,应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需要,把《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外阅读书目推荐给学生,同学间相互借阅,扩大阅读面。
1.加强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如浏览、跳读、摘记、旁注、收集名言警句、写读书笔记、心得等,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2.给学生创造展示才华的机会。进行成语比赛、名言警句搜集、美文欣赏、诗歌朗诵、习作展览、读书汇报等活动,展示读书成果,交流读书心得,调动读书兴趣,达到积累语言,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三、加大作文密度,在写中积累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小学生的习作是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就明确地阐释了从积累语言到运用语言这一渐进的过程。现行教材从三年级起每册都不下十个版块,每个版块都安排表达训练,可见教材有意加大习作训练密度。通过高密度的习作训练,使版块阅读与习作训练相结合,能够使学生积累在大脑的语言信息系统灵活自如地运转,把积累的语言材料进行加工重组,达到运用语言、创造语言的境地。
总之,诵读、博览、习作,三者都是以语言积累为中心,教学中三者融合,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学生的语言发展就会与日俱增,说话会妙语连珠,习作能文思泉涌。
论文作者:赵伟东 邓淑文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12月总第19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3
标签:语言论文; 课文论文; 习作论文; 语文论文; 学生论文; 素养论文; 记忆论文; 《素质教育》2015年12月总第19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