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准则披露下会计报表差异探析_国际会计准则论文

双重准则披露下的会计报表差异探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会计报表论文,差异论文,准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国内大多数实力雄厚的企业都选择多地上市融资,截至2010年底,我国A股、H股双重上市的公司达到132家。降低跨国公司财务报告编制成本,进而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全球资本市场和贸易发展是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关键所在。而我国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也进一步加快了与国际准则趋同的步伐。由此,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效果也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不同的学者已经对双重披露下的差异进行了各种角度的研究,大部分结论不尽相同,但基本得出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已实现较高程度趋同的结论。

准则的趋同分为两个阶段,即形式趋同(会计准则的一致性)和实质趋同(会计处理方法的同一性)(曲晓辉、高芳,2006)。在准则国际化趋同的过程中,形式趋同是基础,实现实务趋同是最终目标。国内外关于准则趋同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准则具体项目的对比和对双重计量下报表中净利润差异的研究,但是具体针对某一个双重上市公司报告的差异分析研究还很少。对于企业会计准则在实务中的应用是否如前人研究所述,有待于具体分析企业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的异同。

本文通过对中石化境内和香港双重披露的案例剖析,主要探讨三个方面的问题:(1)2006年会计准则实施前后差异的趋势变化;(2)对差异的存在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3)形式差异和实质性差异的重要性程度。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关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度量的文献综述

早期的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研究主要研究各国、各地区会计准则对不同国家会计实务趋同的影响。Evanse Taylor、Nobes通过计算不同企业对同一交易或事项应用相同准则的公司数目或百分比来衡量趋同程度,数目或百分比越大,趋同程度越高,这种描述性统计方法简单易行,但是总体行业环境、会计标准不同带来的影响没有考虑,并且无法度量不同国家之间的会计准则的差异。随后,Van der Task提出H指数和C指数,分别衡量在单一国境和多重上市的前提下,每一具体准则的可比程度。之后,Van der Tas又提出I指数,将国内趋同和国际趋同结合起来考虑,客观合理地对会计实务的国际趋同进行了度量。围绕这些指数,Emenyonu et al、Archer et al和Herrmann et al分别应用I指数、C指数和校正的I指数衡量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国际趋同度。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各国逐渐采纳国际会计准则标准,理论界将准则对会计数据的影响作为研究的重点,探讨各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采用的国际会计准则是否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等问题。Rahman等人在分析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会计准则、股票上市规则及法律所规定的计量和披露要求的前提下,采用聚类判别分析方法中的马氏距离计算组间距离,测量了两国计量和披露要求趋同程度。在这一新的研究思路下,Garrido等提出欧式距离法,对IAS公布的20个会计问题在趋同过程中的进展情况进行了度量,得出IASC通过削减可选会计处理方法在准则趋同方面有不断提高。Fontes等以欧式距离、Jaccard系数和Spearman相关系数度量了葡萄牙国内的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程度。

(二)国内关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度量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研究主要集中在近10年中,大部分研究基于会计报表中数据差异来评价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程度。李树华以1996年同时发行AB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虑双重净利润的差异及分地域进行分析,发现同一公司按境内外准则报告的净利润有巨大差异。Chen,Gul和Su以沪市B股公司1994-1997年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为研究对象,发现按中国会计准则报告的净利润高于按国际会计准则报告的净利润,并且由于系统性差异的存在,这种差异稳定在20%~30%的水平。李东平(2000)研究1995-1998年沪深B股公司境内外会计差异的特征和变化趋势,以及1998年会计制度颁布后,境内外会计差异的变化。其研究发现1995年后,B股公司境内外报告的净利润差异总体上呈现出减少的趋势,特别是1998年实施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后,主要项目上已经非常接近国际会计准则或者惯例。蒋义宏、洪剑峭和皮建屏也得出同样的结论(2001)。徐经长、姚淑渝和毛新述、盖地、卢强等发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披露下的净利润差异在缩小(2004)。其中徐经长、姚淑渝和毛新述分别对净利润、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进行研究,发现双重披露下的净利润差异在逐步缩小,而净资产差异在加大(2003)。董秀琴、彭胜、李婷(2009)也沿用此思路,对AB和AH股2005-2007年双重披露的报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2007年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显著降低了净利润和净资产的差异,并对存在的差异分类,具体分析原因。

其他研究则借鉴了国外指数和距离测量法,对会计形式趋同进行度量。王治安、万继锋、李静(2008)采用判定分析法和平均距离法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度进行测量,发现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总体上趋同度较高,但仍存在适度差异,并且计量方面趋同度高于披露方面的趋同度。王建新(2005)详细对比了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具体项目的异同,根据对比点的差异程度区分了四种情况,分别赋值,计算各个准则的国际趋同度,再加权平均得出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度。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出台后,学者对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的研究也越发深入。曲晓辉、高芳系统地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效果量化研究进行了总结述评,把前人研究结果分为四个方面:具体条款的协调程度研究、编制的会计报表数据差异研究、会计信息含量差异研究和会计盈余质量差异研究,并分别给予了总结性评价。张国华、曲晓辉(2009)又以形式趋同为研究内容,考虑了准则本身特性的前提下,扩展了对比点的选择,提出了新的会计形式趋同度量方法——模糊聚类分析法,丰富了现有度量方法。

三、研究方法

本文选择单一的案例研究方法,主要有两个理由:一是单一案例研究是大样本研究的基础,我们需要在单一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具体实务操作中的具体项目的差异数据,然后比照准则的具体规定分析原因;二是单一案例研究能更深入地进行案例调研和分析(周长辉,2005),更容易把“是什么”和“怎么样”说清楚。

(一)案例的选择

本文选择了中国石化2001-2009年度A股和H股报表作为案例研究对象。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是一家上中下游一体化、石油石化主业突出、拥有比较完备销售网络、境内外上市的股份制企业,现有全资子公司、控股和参股子公司、分公司等共80余家,包括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产品销售以及科研、外贸等企业和单位。2000年2月25日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独家发起方式设立的股份制企业。2000年10月18日、19日中国石化167.8亿股H股股票分别在香港、纽约、伦敦三地交易所成功发行上市;2001年7月1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28亿股A股。

我们选择中国石化作为非金融类异地上市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由于两地上市的时间都比较早,能够提供更充分的数据进行对比。其次,中石化是一家非常大的能源化工企业,实务操作层面运用的准则类型多,而且盈利相对平稳,更利于我们通过此案例分析,拓展到相似企业。

(二)数据来源

我们采用手工式数据收集的方法。由于中石化在香港和内地存在共同上市的时间是从2001年开始,所以我们从中石化的官网上下载2001-2009年的年度报告(其中包括A股和H股),针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A股和H股披露的年度数据进行收集整理。

四、数据分析

(一)总体分析

我国会计准则的历程显示,趋同是渐进、逐步的,但是由于地区和国家具体环境特点的差别,所以准则的差异不可能完全消除。

而中石化股份公司继2001年后在香港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即中石化从2001年开始披露双重准则下的财务报告。所以2001年是向国际准则趋同的过渡年度,2002-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前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处理基本保持一致,随着与国际准则的进一步趋同,2007年是一个过渡年度,随后2008-2009年差异又将保持一致。下表列示总结了2001-2009年财务年报中的主要差异项目,可以看出这一趋势。

从上表看出:2007年新会计准则实施后,金融工具、开办费、借款费用资产折旧和减值对双重披露的差异影响消除了,因为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影响,其他项目双重披露的差异仍然存在但在缩小。我们下面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层面对这些差异项目分析。

(二)具体分析

1.资产负债表分析

表2显示2001-2009年的净资产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和按国际会计准则披露的数额,以及两者的差异额。从差异额和差异率的变动可以看出,差异额总体上呈现出逐年缩小的趋势,特别是从差异率上来看。对于差异额变动率我们采用绝对值环比计算,排除了正差异与负差异之间相减反而增大了分子的情况。2001-2003年差异额逐步缩小,2004-2005年差异额又进一步增大,但从2006年新准则颁布起,差异额逐年缩小,而且这一趋势越来越明显。特别是2008年缩小的差异幅度最大。差异额变动率如果为负数,说明差异进一步降低,如果为正数,说明差异进一步增加。从最后一栏数字也可以看出前面所述的规律,总体上差异是在逐步缩小的。

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2001-2007年存货项目一直都有准则执行的差异,而且这期间存货也一直是流动资产差异的主要因素,不过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差异一直稳步缩小,差异率从2002年3.04%一直到2007年的0.01%,占总资产差异率和占流动资产差异率也大幅度下降。之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中国会计准则要求存货以历史成本入账,而国际会计准则要求存货以成本和可变现净值孰低入账,不区分初始计量和期末计量,由此导致存货入账时产生差异,并且这个差异在准则具体规定方面仍然存在。之后2008年财政部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则明确规定,同时发行A股和H股的上市公司,除部分长期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以及关联方披露两项差异外,对于同一交易事项,应当在A股和H股财务报告中采用相同的会计政策、运用相同的会计估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在A股和H股财务报告中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因此,2008年的报表对2007年存货项目追溯调整到国际准则下的数字,差异得以消除。

从表4中可以看出,2001-2006年固定资产差异额逐步增加,但从差异额占总资产差异额的百分率和占非流动资产的百分率上可以看出,2002-2006年差异在逐步增大。差异原因主要是:(1)按中国会计准则及制度,油气资产以直线法对矿区权益进行摊销;而国际会计准则要求以生产单位法计提折旧,这个属于准则层面的差异。(2)按中国会计准则及制度,单项油气资产的退废或处置所形成的收益或损失,应按预计清理净收入与该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异计入当期损益;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规定,除非退废或处置涉及整项探明储量的油气区块,否则该项退废或处置的资产原值应计入累计折旧,清理收入计入油气资产账面值。

从表5可以看出,2007年新准则实施后,固定资产差异额只出现在2007年,之后无差异。而2007年的差异额主要由于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不同:按中国会计准则,油气资产可以采用直线法或者生产单位法计提折旧,中石化选择直线法,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要求采用生产单位法计提折旧,由此会计方法选择的不同导致差异。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的规定,同时发行A股和H股的上市公司,除部分长期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以及关联方披露两项差异外,对于同一交易事项,应当在A股和H股财务报告中采用相同的会计政策、运用相同的会计估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所以2008年、2009年固定资产数值完全一致。

从表6可以看出,国内报表列报和国际列报有差异,其中把长期股权投资分拆成于合营公司权益和于联营公司权益以及投资,但实质内容是一致的。经过仔细分析报表附注,发现国内报表把投资都划归为长期股权投资,其中包括了对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投资,这部分金额没有差异,企业都采用的是权益法,但是剩下的投资项目就有很大差异。主要因为,国内把对合营和联营之外的投资都用成本法进行后续计量;而国际报表要求把不具有共同控制、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公开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投资都要求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所以其中投资既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使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和其他非证券投资(对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关联企业的投资,用成本法后续计量),这就造成了准则执行中的差异,此差异也是对投资具体处理方法不同的实质性差异。虽然差异金额不大,但是由于公允价值不稳定,每年的项目金额没有可比性,而且在非流动资产中的比重也是有所上升。特别注意的是,此处分类的差异也进一步导致利润表中投资收益的差异。

2.利润表分析

表7显示2001-2009年的净利润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和按国际会计准则披露下的数额,以及两者的差异额。从差异额上,2002-2004年的差异额逐渐增大,2006年差异额最大,我们考虑有可能由于2007年要实行新准则,所以不排除企业特意掩藏利润,借机把累计亏损完全释放。而2008年最小,2009年又进一步增大,这个可能是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后果显现的一年,企业业绩下滑,所以差异额剧烈缩小。为了排除不同年份间业绩的影响,可以从差异率的变动趋势上来看,差异率在2006年之前还是逐年缩小的,2006年从3.25%异常增大到7.88%,之后呈现缩小的趋势,两个准则标准下基本没有太大的差异。

3.报表间综合分析。

从表8中可以看出,资产负债比率差异率的符号多数不相同,这就不能说明企业利用会计处理方法的不同来着重粉饰某一准则下指标。但是差异率还是不稳定,可能是国际准则列示的流动负债和流动资产项目都以同样的差异额大于国内准则列示的项目,导致资产负债率指标大于国内指标,准则层面的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

从表9中可以看出,每股收益的差异逐渐消除,这个指标的可比性也大幅度提高。由于是从2007年国内才要求报表列示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所以之前的数据是根据指标定义计算的。这个项目属于一次性趋同,不存在执行中的差异问题。

从表10可以看出,首先,按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的净资产收益率普遍高于按国内准则编制的净资产收益率。主要是因为按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的净利润普遍大于按中国会计准则编制的净利润导致的,从2001-2009年总体趋势来看,差异率从0.76到0.19降低了75%,也可以说净资产收益率这个指标的对国内外投资者来说质量提高了。其次,从2001-2007年,按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的资产报酬率也是一直大于按国内准则编制的指标,但趋势在逐步缩小,而从2008年起差异进一步缩小,但是按国际准则编制的指标小于国内指标,这也可以看出是由于按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的报表负债额大于国内数值所导致的,国际报表还是比国内准则更加谨慎。

从表11可以看出,销售净利率的差异逐步、一致的缩小,而按国际报告的指标明显好于国内报表指标。这主要是因为净利润的差异方向导致的,不过随着新准则的执行,此处差异明显不具有重要性了。

五、数据的汇总分析和发现

通过上面的具体分析,我们把资产项目差异额占总资产的比率汇总在一张表上,如表12,可以看出,固定资产的差异比重是最大的,但是新准则实施以后差异为0,存货也是同样的趋势。长期股权投资由于公允价值应用方面的谨慎考虑,我国适度使用公允价值,企业中还是以成本法为主,所以差异没有消除,但是也有缩小的趋势。

总体上看,我们可以把仍然存在的差异归为两类:形式上的差异和实质上的差异。

第一类差异包括:企业合并、应计费用和职工薪酬,中国和国际准则对这些项目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区别,或者是一方详细规定、一方没有涉及。例如,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这是中国准则的特有分类,要采用权益结合法,而国际准则都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这是准则制定层面的差异,不过《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对这个问题也进行了规范,以后都按中国的准则执行。

第二类差异包括:长期资产、政府补助、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资产方面的差异体现在:中国会计准则只允许采用账面价值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进行后续计量,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除了允许按照账面价值外,还允许按照重估价进行后续计量。2007年之前中石化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采用重估价进行后续计量,由此造成了双重披露差异。我们认为这样的差异是准则执行过程中的实质性差异,因为如果选择一样的后续计量方法,那么两套报表就不会存在差异。新准则施行前存在的其他方面的差异,如对投资性房地产没有单独核算,而是作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一部分,无形资产一定要摊销等,新准则施行后已经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本相同。但是,我们特别注意的是,2007年之后,政府补助的差异仍然存在,但中石化报表中的披露解释为:中国准则要求计入资本公积,国际准则要求计入递延收益。但是具体分析准则可以发现,新准则已经要求把政府补助计入递延收益,要求用总额法,但是国际上既可以选择总额法也可以选择净额法,这是导致差异真正的原因所在。

前述分析发现,利润表中的差异主要由于资产负债表项目差异所导致的,例如,存货账面价值的不同导致存货跌价准备不同,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不同导致的计提折旧额不同、减值准备不同,长期股权投资导致的投资收益差异等。利润表由于准则对于列报要求的不同,项目分类形式和顺序有很大区别。但其中利润表营业收入和财务费用都是一致的。还需注意的是,中石化金融投资业务相对比较少,而且对金融资产以总体形式披露,比较简略,不足以分析判断公允价值对报表的具体影响,所以我们没有进行进一步分析。

第三类差异是由第一、二类项目引起的差异,例如少数股东权益、所得税项目。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所得税方面的会计处理现已完全相同,但因为所得税的计算有赖于资产、负债项目的计算,如果资产、负债存在双重披露差异,那么我们也将观察到该项目的差异,少数股权也是如此。因此,我们从表1看出:这两个差异已经不是准则层面的差异了,只是在具体核算过程中由于资产、负债差异的存在,它们仍然存在。

综上,新准则的实施使得国内和国际两套准则的差异项目无论从受影响的报表项目数还是从具体金额上均明显减小,但是差异仍然存在,说明新会计准则只是缩小而没有完全消除双重披露差异。

六、结论

本文使用中石化2001-2007年间的双重披露差异数据,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检查了新会计准则是否从实质上缩小了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新准则使得各项目的双重披露差异均缩小,有些项目差异甚至得以消除,但是长期资产、企业合并、应计费用、职工薪酬等项目差异仍继续存在,新准则并没有完全消除双重披露差异。这说明我国新会计准则既努力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又保持了中国特色。这一研究结论为新准则的实施效果提供了经验证据,以中石化为一点来看整个石化行业的双重差异变动趋势。当然,微小差异是由于地区环境具体存在的,但是趋同的目标是永恒的方向。

当然,本文的案例不足以充分说明准则具体执行中的差异总体情况,总体情况还需以本文发现的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进行大样本的研究。

注释:

①下文按中国会计准则编制简写为CAS。

②下文按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简写为IFRS。

③差异额=按国际会计准则编制披露的数据-按中国会计准则编制披露的数据。

④差异率=差异额的绝对值÷按中国会计准则编制披露的数据绝对值。

⑤差异额变动率=(本期差异额的绝对值-前期差异额的绝对值)÷前期差异额的绝对值。

⑥注:差异率之差=财务指标(按国际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指标(按中国会计准则编制),下同。

标签:;  ;  ;  ;  ;  

双重准则披露下会计报表差异探析_国际会计准则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