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的建筑规模也在不断提高,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安全生产管理至关重要。就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建筑行业安全应急管理上仍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大多数建筑企业没有意识到应急管理的重要性,在制定应急预案时脱离实际,相关人员对安全职责认识不清,应急演练流于形式,给建筑施工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以应急管理相关理论和实践入手,对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进行研究,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应急管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
1引言
建筑工程属于民生大计工程,作为国家经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安全不容忽视。建筑工程项目属于高风险项目,而且这种风险预测难度越来越大。随着建筑市场的日益发展,施工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在大多数事故的教训中我们发现,应急救援机制的建设,人员的应急逃生知识储备,事故单位的应急救援速度及救援措施是否得当是影响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安全事故的发生给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造成不利影响,给施工单位和整个国家都带来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影响了人民群众对工程质量的信赖程度,也不利于施工企业威信的树立。笔者从问题和对策两个层面进行理论和实践分析,以期从应急科学化管理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最大化降低安全事故发生几率,提升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2应急管理基础理论
2.1应急管理的概念
应急管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到目前为止学者对其的定义还存在一定分歧。笔者认为所谓应急管理是与突发事件息息相关的一个概念,它是指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为最大化避免或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不利影响,对突发事件的形成原因、形成过程和后果进行系统分析和及时总结,并在基于优化决策目的的基础上对突发事件进行预防、控制和处置的系统过程。
2.2应急管理的意义
安全事故的发生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会影响工程进度,还会引发社会的一系列不良影响。作为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应急管理必要性表现在,通过对突发事件进行分析和总结,加强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通过应急管理,对安全管理目标能否实现产生了可能预期,包括项目实施过程中是否实现总体安全和局部安全,事故概率发生率是否控制在最低,是否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以及在安全管理上是否采用令人信赖的风险防范措施等等。通过科学有效的应急管理,可以提高施工人员“危险就在身边”的意识,促使施工单位全面落实安全主体责任,以法律和相应安全标准为准绳,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的安全管理制度,完成施工的质量与安全目标。
3施工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3.1应急管理制度不健全
现阶段,施工单位虽然都制定了相应的应急管理制度,但对具体的处理流程和管理措施规定的过于原则化,可操作性不强。如在应急预案的启动流程上,由谁来做、做什么、何时做,以及相应的处置办法和安全处置资源准备等没有相应规定,导致应急预案不到位,演习流程化。对施工人员、技术人员的准入要求和安全操作规程规定的不够详细,导致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和监督人员对风险的重视程度不够,安全防范能力参差不齐。对施工设备检修的周期、记录方式和负责人做出了规定,但对于设备检修的操作规程、合格标准和周边环境的要求以及设备更换周期没有明确规定,导致施工设备老旧,甚至不能正常使用,极易造成施工安全隐患。
3.2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不强
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制度下的重要组成部分。造成管理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不强的主要原因是预案起草者在起草过程中没有结合本施工单位的具体实际,存在制度缺陷。在起草应急预案时,没有深入到业主和现场实际中充分调研,一些应急预案具体流程的设计套用模板,不深入、不细致、操作性不强。如某施工单位《安全管理应急预案》规定,每年组织1次安全管理应急演练,但应急演练由谁来组织、哪些部门参与、上半年还是下半年做,演练后如何进行分析总结等等都没有相应规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应急演练流于形式
由于应急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和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不强,使施工人员不清楚、不明确、不理解自己的主要职责,造成在相关工作中相互推诿,造成安全管理制度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被一定程度弱化,不仅存在很大安全管理风险,也引起后续安全管理工作无以为继。应急预案流程设置的环节过少,导致施工单位在应急预案时过于的简单化和形式化,有的施工单位甚至不进行应急演练,会使人员产生麻痹情绪,且仅靠施工操作人员的日常积累,不仅影响效率,还会增加危险发生的系数。
3.4人员安全管理能力欠缺
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的主要原因是施工管理队伍的能力和责任心参差不齐。安全管理制度是实施现场管理的基础,施工企业通过这一制度把每一项安全工作任务、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让人人都有明确责任,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安全管理秩序。然而,安全管理制度毕竟是条文性、没有生命的东西,无人遵守和执行的制度就形同虚设。现阶段,一些施工安全管理人员在安全意识、法律知识、业务水平、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以及领导协调能力上,也与现代化施工企业对管理者的要求相脱节。对人员安全教育的投入不足,培训效果不明显。同时,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高素质人才的短缺也已经成为制约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瓶颈”。
4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途径
4.1建立有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要探索建立项目、公司、业主三方的应急(机制)预案。要求建立以安全生产委员会为核心,以施工单位、现场施工项目组和业主三方共同组成,以项目负责人为为首席责任人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以监理部门为主要监管部门的安全网络监督体系。明确施工单位、施工班组和施工人员三级安全控制管理责任。建立以安全为首要目标的绩效考核、风险抵押、安全奖惩考评体系。
4.2完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的核心是对事故的预防、现场处置和上报流程。快速反应、有效处置是应急处理机制的基本要求。施工单位应该在现有应急预案基础上继续加大事前预防的力度,提升事前预防的能力和效率。要完善《安全管理应急预案》,预案中要包括处理原则和方法、应急预案架构图、日常管理服务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安全突发事故应急预案、设备故障处理应急预案、应急预案记录等几个方面。此外,安全事故的产生是由危险源引起的,它是造成事故发生的源头,管理工作人员应该将控制危险源作为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核心。要对施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危险的危险源进行事前分析和检测,还要依据所建工程的特点和施工的环境条件,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来控制危险源。
4.3重视应急演练
演练工作不是演戏,应该从项目经理到项目部自上而下高度重视,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针对相关危险源定期组织演练。演练最终要的不是“演”,而是“练”,在练的过程中必须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模拟可能发生危险的实际场景,通过演练教会所有管理人员及现场施工人员掌握应急常识和事故处置与上报流程,避免在真正出现紧急情况无法应对。演练结束后,演练总结至关重要,通过总结可以了解项目在应急救援中存在的管理上、人员上、物资设备上以及流程上存在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的加以改进。
4.4提高安全管理人员自身素质
提升安全管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加强应急机制的教育。要通过培训与教育使相关人员意识到,应急机制不仅仅是出现问题后处理事件的方法。应急教育还使相关人员进一步的理解和体会到危险就在我们身边。通过加强安全教育,从而加强施工生产中的安全管理工作。
5结束语
总而言之,科学有效的应急机制对施工安全至关重要。新时期条件下,相关施工单位和施工部门要加强对应急机制的重视程度,通过完善相应制度,细化工作流程,加强员工培训,明确岗位职能,以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确保施工安全生产管理不出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思超.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控制研究[J].山西建筑,2011,(14).
[2]包海全.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3).
[3]杜淑敏.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原因的诊断技术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0,(21).
论文作者:李金德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1
标签:应急预案论文; 施工单位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突发事件论文; 人员论文; 危险源论文; 施工现场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