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医学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毛怡

略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医学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毛怡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434020

【摘 要】本文分析了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存在问题,我们提出了积极心理学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并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学校应不断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第二,科学定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第三,构建和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客体关系;第四,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机制。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医学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前言

积极心理学的概念最早出现在马斯洛的《动机与人格》一书中,最后一章题为《走向积极心理学》。然而,直到美国心理学协会(APA)前主席Saligman先生在APA年会上明确表示,建立积极心理学是他的职责,它才引起了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

二、相关概念界定

1.积极心理学的内涵界定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它是人类社会历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传统心理学的一门新兴学科。Seligman在2000年1月发表的论文《积极心理学导论》标志着积极心理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形成。它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幸福,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研究人的积极心理素质,关注人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在研究方法上,积极心理学吸收了传统主流心理学的大部分研究方法和手段。(如量表法、问卷法、访谈法和实验法等),并将这些研究方法和手段与人文主义的现象学方法和实证分析方法相结合。它甚至想通过模仿传统主流心理学的DSM来建立自己的DSSWB(幸福诊断与统计标准),这使得积极心理学从一开始就能看到熟悉和亲密的面孔。

积极心理学采取更具包容性的态度,它建立在实证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但也不排斥非实证研究方法,这也比人本主义心理学更好。它继承了传统主流心理学几乎所有的实证研究方法,如实验方法、调查方法等。积极心理学在2004年还以世界心理诊断标准DSM(第四版)为模型建立了自己的CSV标准(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tues:A handbookand Classification)。另外,它还采用了人性化的现象学的方法,如大量的演绎推理在研究人类的积极进展,甚至用文化阐释的方法来讨论个人的发展。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提倡研究个体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积极经验。在处理过去时,我们主要学习积极的经验,如满意和满足;在处理现在,我们主要学习积极的经验,如幸福和幸福;在处理未来时,我们主要学习积极的经验,如乐观和希望。

2.医学生内涵界定

医学生是指医学院校学习各类医学知识的学生,他们毕业后将会从事医学教育研究或救死扶伤工作,除需要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和医学技能外,健康心理和积极向上精神的培养也是医学生的必修课。积极心理学注重医学生积极心理素质的培养,使医学生以更积极的思维方式面对大学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心理学思想为心理学课程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即在教学目标中注重积极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心理问题的矫正,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在教学目标方面,我们还应该努力让学生感到心理课堂是一段快乐的旅程。

三、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存在问题

1.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三大支柱,即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三大内容:(1)在主观层面上,它主要研究个体的主观体验,包括满足感、幸福感和希望。它强调个人应该乐观地面对未来,快乐地感受现在,满意地对待过去。(2)在个体层面上,主要考察个体积极因素的人格特征,包括乐观、美德、开放、宽容、毅力、智慧、勇气等。(3)在群体层面上,主要考察公民美德,使个体具有责任心、礼貌和包容性。社会团体,包括良好联系的团体、身体、幸福的家庭等。从本质上讲,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并不意味着以心理学为中心的消极心理学应该被排除在心理学阵营之外。积极心理学本身只是对消极心理学的补充。这一补充的最大意义在于使心理学的功能更加完善。

2.医学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载体单一,教学模式刻板

在教学方法上,虽然有些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形式似乎很丰富,种类很多,但以教师为中心的性质并没有改变,教学方式主要以讲座、提问、演示为主。这种教学方法简单,课堂气氛沉闷,医学生思维和回答问题的主动性不高,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可以看到类似的六步教学模式,提出问题-教学知识-设置情景(呈现案例)-引发讨论-提高认识-掌握预防机制。

2)教学目标教学价值存在偏差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大多数人认为对医学类大学生进行系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仍然是课程教学。然而,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着目标价值取向的偏差、教学内容的主观认识和教学方法的单一性等问题,使得高校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从教学目标的教学价值来看,当前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基本上是以传统的病理心理学为基础的。教学目标价值受心理消极取向的影响。

3)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层次性

现在有教师认为现行的课程基本上是解决一般、整体、普遍的问题,不能深入到具体的心理问题。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开发刚刚起步,缺乏系统的、层次性的思考。

四、积极心理学在医学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1.学校要不断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医学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该有着丰富的体系。在消极心理学的规律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心理问题的诊断和治疗,重点在于心理异常的分析和心理问题的解决。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导下,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包含更加丰富的内容:重视大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培养积极的心理素质,如积极情感、积极体验、积极思考、积极意志品质等;重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等,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丰富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微课程的形式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现网络与微课程共进教学过程,满足大学生个性需求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截至2017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QQ、微信和微博作为新型的社交网络工具,已经成为大学生发布个人信息和与外界联系的最重要渠道。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和视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利用大学生信任的网络作为课程载体,将微课视频发布到相应的网站,或者发布到微消息群中,以学生喜欢的形式展示课程内容,以新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通过大学生观看微课视频信息,可以帮助微课积累意见和建议,促进微课更好的发展。因此,建立微信教学平台或QQ讨论小组,促进微信与QQ小组信息的沟通,使所有学生都能够自由发言,更有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此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还可以互动,为教师与学生进一步探索课程的内容提供便利。

2.科学定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科学、合理地定位医学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问题。目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认识还存在局限性。从认知层面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足,目标定位单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些都不利于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我们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心理潜能,培养他们乐观、积极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最终的理想是让学生过一种更有意义、更幸福的生活。科学定位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我调控能力,经得起挫折,适应环境,培养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医学素质。加强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给予医学生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指导。使学生摆脱心理障碍。例如,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建立有求助时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促进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维护学生的心理素质。减少和避免对心理健康的不利影响,培养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构建和谐的医学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客体关系

构建平等和谐的主客体关系,对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必须加强教师和学生的非理性教育观念。积极心理学倡导的积极人性观和主客体关系的积极性,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大的启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要主动适应主体与客体关系的新变化,坚持以人为本,更加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客体的主观能动性,遵循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和教育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以学生为中心,关心学生,服务学生,加强互动,因事求进,因势利导,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科学细致的心理卫生工作水平。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教师和学生是一个成长的个体,双方都应该努力营造和谐的氛围。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摸清学生的底细”,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因材施教,分类教育,进行心理咨询。例如,大学一年级新生来到一个新的环境,遇到很多问题。因此,新生应加强适应性教育,注重适应性和自立能力的培养,包括生活适应、学习适应、人际关系适应等。大二学生可以通过素质教育、锻炼意志、增强自信心、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途径挖掘潜能,大二和大四学生在升学或择业过程中注重心理咨询。

4.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

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导下,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构建一个综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这种模式需要政府、社会、学校等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形成共同努力,提供一切可能的有利资源,积极构建健全的组织体系,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取决于心理学对人性的理解,取决于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在传统主流心理学的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远未发挥应有的价值。比如,我们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与专业、学科深度融合,走特色化、亲民化之路,既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沉浸度,也可以扩大教育的感染力。通过心理漫画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上吸引医学生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结合相关心理学知识,探索“音乐治疗”,舒缓不良情绪,培育积极心理可以开设“文学与心理”经典课程,提升心理韧性。各级大学要积极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着力推行“专业+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注重趣味性、参与性,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形成遍地开花、各具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局面。

5.树立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机制

社会各界都应关注大学生的心理成长,积极营造和谐、优雅、诚实的社会氛围。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继续完善相关制度,不断规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要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取决于整个成长环境的优化。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校园文化是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优美的校园环境,合理的工作和休息时间,丰富的业余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给大学生的生活增添了色彩,而且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高校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心理功能,以育人为宗旨,以学校精神和学风为核心,积极开展健康、先进、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举办学术讲座、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大学生辩论、演讲比赛、体育竞赛、阅读报告、社会实践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积极态度,培养他们的情感,净化他们的心灵,缓解他们长期紧张的神经,使他们精力充沛有办法发泄,使学生保持心理平衡。学校应进一步深化对医学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充分发挥心理学家和教师的智慧,努力营造良好的自我意识、自我发展、健康成长的氛围,构建积极完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为尽快弥补传统消极心理模式下医学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现阶段应借鉴积极心理模式,充分发挥人文关怀精神,予以重视。目的在于提高医学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他们在开展医学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采取积极的态度,感受快乐、幸福、希望和成功,去适应和改变环境。

参考文献:

[1]姜梦.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黑龙江科学,2016,7(14):108-109.

[2]王畅.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人间,2016,200(5):152-152.

[3]封静,李晓华,廖琴等.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求知导刊,2017,(26):132-133.

[4]穆宏浪,陈春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评《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究》[J].高教探索,2017,(12):封3.

[5]史济纯,陈玉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1,(5):148-149.

[6]万锐.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8,(13):53-54.

[7] Gu Yuanyang. The Important Influence of Sandplay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Disabled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J].China Ethnic Exposition,2018,(12):63-64.

[8] Guo Yuhan.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Strategies for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J].Yangtze River Series,2018,(13):237.

[9]毛胜,吴予.医学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3):154-155.

[10]卜阳.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2):150-151.

[11] Li Zhiqiao.A study on the promotion of College Students'mental health by new music education[J].Journal of Educational Science,Hunan Normal University,2018,17(4):100-105.

[12]苏艳梅.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8,(18):262,277.

[13]贾志平.积极心理学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启示[J].考试周刊,2018,(39):13.

作者简介:毛怡(1984),男,湖北荆州人,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论文作者:毛怡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8

标签:;  ;  ;  ;  ;  ;  ;  ;  

略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医学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毛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