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玉 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第八小学校 635000
【摘要】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发挥的是“指导”作用,可以说教师说一步,学生做一步,因此出现学生失去独立思考能力,将教师视为学生的拐棍,失去了拐棍学生就不知道该如何行走。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进行以下简要分析,提出了当前制约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原因,提出了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效策略,旨在促进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原因;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8)12-053-01
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教育部门针对小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教育教学现状,提出了以教师为“引导”的教育理念,以“引导”代替传统教育中的“指导”作用,发挥学生的思考能力,彻底打破传统学生被动思考的僵局,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克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思考障碍,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及创造能力,在遇到问题时可以主动思考、沟通,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与建议,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会独立思考已经成为当前广大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本经典作业。
1当前制约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原因
1.1传统观念难以更新
虽然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人们积极呼吁教育工作者教学观念的更新、教育方法的创新,但是真正贯彻与实现的却是极为有限。而教育观念是否改革,改革的程度怎样值得人们深思。据了解,当前我国大部分小学学校中的数学课堂依旧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还是处于被动状态,完全是跟着教师的思维在思考,学生对教师具有很大的依赖性。而且教师将课堂时间占的满满的,整节课都是在理论灌输中度过,学生没有自主思考的时间与空间,遇到问题就要寻求教师的帮助,久而久之退化了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导致小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意识。
1.2成绩观念的影响
“成绩决定一切”的思考在中国教育中依旧盛行,无论是学校、教师、家长还是学生都难以摆脱成绩思考的禁锢,题海作业、大量的补习班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学生在疲于应对中失去了思考问题的时间,以完成任务、提高成绩为学习目标,让学生逐渐沦为作业完成的机器、提升成绩的傀儡.
1.3“引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较低,在自我学习与控制能力方面欠缺,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但是,在传统刚性管理理念的影响下,绝大部分教师将自身的角色为定位为监督者、管理者,要求学生必须按照教师的要求与目标学习,缺乏对学生学习进度、需求、心理等多方面的了解,导致师生关系差,让学生时时刻刻都处于被管理、被监督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了独立思考意识与能力的提升。
1.4教学方式不合理
无论是哪一个时期的数学都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这是数学学科本身特有的属性特征,灵活多变的数学题目、解题方法、思维思考方式都有助于学生创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激发小学生的独立思考积极性。但是,由于数学教师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筛选不当,缺乏实践、探索、研究、合作、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导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降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有效对策
2.1构建以生为本的教学活动
独立思考强调思考过程中的创意与积极性,对于思考的问题具有高度兴趣,并通过批判性思维对数学问题进行辩证的探究与解答。教学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数学教师教学活动的展开都需要建立在以生为本的基础上,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在课堂中提供足够的思考空间,摆脱以往数学讲授式思维对于学生发展的制约,解放学生思想,改变思考方式。
2.2提高教学方式合理性
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创新方式方法,结合此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学科课堂,让传统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满足此阶段学生的好奇心,促进积极思考意识的建立,为思考能力的提升打好基础。
2.3构建生活化数学教学模式
任何学科中的知识皆来源于生活,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知识探索的乐趣,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课堂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小学生的学科意识与思维活跃性,让学生发现知识无处不在,思考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在日常中的生活中也随时随地都有体现。将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带出课堂,走进生活、步入社会,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成效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4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我们都知道,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小学生数学独立思考的能力。死板的教学模式,严肃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只能接受教育。所以,为了培养小学生数学的独立思考能力,就要全面激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建出一个“民主”的学习环境,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老师应善于创建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寻找数学信息,自己发现问题,同学们小组模式学习,老师只是引领者与参与者。进而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提升综合性素质。
2.5优化教学模式
我国的教育改革之路还处于发展阶段,数学课堂教学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相关教师需要结合现代化教育理论,创新数学科学的教学模式,摒弃传统固有的不合理教育思想,优化课堂结构,整合数学课本内容,挖掘学生思考能力的潜能,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与活力,助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结语
通过上述内容可知,当前我国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发展不足的诸多原因,相关的教育工作人员需要深刻认识到该能力培养的意义,并针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小学时期的学习具有其特有的思考方式与学习特点,此时期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小学数学教师作为学生成长中的领路人,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不断的学习与创新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以促进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J].王颖.小学生(下旬刊).2017(09).
[2]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探究[J].赵秀荣.才智.2017(24).
[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J].史尧光.中国校外教育.2017(20).
[4]探讨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途径[J].王金叶.好家长.2016(51).
[5]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J].马正荣.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02).
论文作者:陈安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2
标签:能力论文; 学生论文; 独立思考论文; 数学论文; 小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1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