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处于高中时期的学生是树立准确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科学素养不断发展的主要阶段。生物学科在自然科学当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生物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十分广泛。生物科学素养主要指的是学生接受生物科学知识的时候形成的与自身发展要求相符的品质与能力,其包含情感态度、价值观、生物能力及生物知识等,现阶段,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非常重要。基于此,教师要使用探究教学法,将生物科学史融入课堂,与此同时,渗透 STS 教育,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推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综合能力。
一、问题式教学
问题是学生思维的起点,也是学生学习生物的基础。 倘若没有问题的引导,学生将会对所学的知识照本宣科,无法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探究,由此限制其生物学习能力的提升。而且高中阶段的学生,尽管其抽象思维不发达,但是其思维能力在不断地深化,这是他们智力有效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多动脑筋的关键时期。对此,在高中生物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立足科学探究素养培养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情况,立足教学所需为其提出一些极具探究价值的问题,借此引导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在问题解决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此需要注意一点,单纯的问题是无法有效调动学生探究兴趣的,需要教师将问题蕴藏在情境之中,以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以"细胞的呼吸"该内容教学为例,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我立足教材内容,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发现,一个新鲜的苹果在放置了较长时间时候,表皮会变皱,而且会失去原来的甜美;将一个萝卜放置很长的时间,我们会发现它的内里会变成空心的,这些现象是为什么呢? 在农村地区,如果小麦、玉米等没有晒干,其粮食堆的中间会产生很高的热量,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些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经提出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的驱使下,其会积极探求问题的答案,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其自然会对细胞的呼吸产生感性的认知,为其加深对所学的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倡导探究性学习
探究学习主要是把问题当作重点,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独立探究。在探究课堂教学当中,教师既是引导者,也是促进者,而学生既是发现者,又是探索者,此方法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融入,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渗透此方法的同时,要重视下面两方面的内容。
首先,教师是引导人员,虽然教师重视让学生自己发现及深入探究生物知识,但是学生具有被动的特点,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便无法独立学习,并且会对他们的学习成效产生严重的影响。在高中生物探究课堂中,教师应发挥自己角色的作用,做好准备工作,在上课以前,教师要做好导学案,其主要是依照生物课本中的学习提纲制定的,教师要把导学案发放给学生,并且准备好课堂教学需要的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在设计问题与实际提问的时候要吸引学生的焦点,调动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兴趣,教师要设置指引学生独立观察、思考与深入探究,而对于课堂当中的难点与重点知识要让学生分组探讨。
在此过程当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让学生在探讨过程当中获得问题的启示,之后教师让各个小组中的代表人员阐释本组解决问题的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高中生物探究课堂展开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让学生带着问题展开独立探究,并且对于较为简单的基础知识或原理,教师不应给予指导,这样的问题要让学生独立完成,而对于某些比较难的问题,教师应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逐渐让自己的角色弱化,在学生发生错误的时候,可以让其他学生纠正,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得到碰撞,与此同时,两个学生在争论后会达成共识,最后教师再进行评价与总结。
其次,学生在探究课堂当中要独立学习,学生依照教师所设置的实际情景,将新旧知识关联起来,这便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探究教学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主要位置,使用问题引导的方法,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究,便可以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与综合能力,培养生物科学素养。
三、增加生物科学史教育
在高中生物课堂中融入生物科学史的相关教育,和学生实际发展特征相符,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正处在不断发展的阶段,此阶段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知识主动性与热情的主要时期。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应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生物科学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且把其当作主要切入点,让学生爱上生物学习。
与此同时,教师经过生物科学史让学生了解相关科学家的人生经历,让学生学习科学家的高尚品质,这对教师而言也是十分宝贵的资源。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生物科学史教育渗透其中,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整体技能,不断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比如,教师在教学"光合作用"的时候,将生物科学史相关内容贯穿其中,在上课之前,教师向学生讲解光合作用的科学史,比如,怎样发现光合作用的、光合作用的含义及其产物等,教师要使用充满趣味的语言将其阐释出来,让学生爱上此课程的学习,也能让学生在和谐且轻松的课堂环境中学习更多的知识,最终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与此同时,学生也会掌握生物科学研究的基础方法,进而提高学生深入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及整体发展。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生物科学史教育非常重要。
四、在生物教学中渗透 STS 教育
STS 教育指的是把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关联起来,其表明了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此教育,让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知识,并且了解科学、社会与生物课程的重要性。现阶段的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科的时候,主要是为了应对高考,他们并不清楚生物学科所讲述的内容,更加提不起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与热情。
生物科学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教师要将我国热点事件融入生物课堂教学,比如,试管婴儿、病毒等,但是现阶段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依然重视基础知识的讲解,由于教学内容与课堂时间的制约,难以让学生充分投入课堂学习,而教师更加难以开展专业教学,进而出现过于重视学生基础教育的现象,而把 STS 教育渗透其中,可让学生形成较为全面的知识结构。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我国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科学素养,所以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不同的方式,如提出问题、科学论证等对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加以培养,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掌握的过程中,获得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教师要使用探究性方法、渗透STS教育及科学史教育,只有这样,才可以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益飞.浅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J].中学课程资源,2017(4):15-16.
[2] 李洪伟.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4):39-40.
[3] 李园.高中生物教学中提升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14):158-159.
论文作者:刘晓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8
标签:学生论文; 生物论文; 教师论文; 高中生物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科学素养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