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伟
陕西江汉水电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16
摘要:小型水利工程中隧洞的塌方已成为施工过程中常见的事故,目前多数引水式电站隧洞工程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越来越高,其工期为控制性工期,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快处理塌方事故,减少事故损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马踪水电站引水隧洞塌方原因及处理方式的分析,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隧洞塌方、原则、处理方法。
1工程概况
马踪水电站处于汉江一级支流牧马河中游,位于西乡县沙河镇马踪滩村,属径流引水式小型水电站。电站安装两台轴伸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装机容量2×400kW,多年平均发电量493.7万kW·h,设备年利用小时6236h。该电站于1965年10月动工兴建,1969年5月竣工发电,于2012年进行增效扩容改造,为满足扩容机组引水流量要求,对引水隧洞按照原隧洞路线进行扩挖改造,主隧洞长度649.17m,城门洞型断面,开挖断面尺寸为5.5m×6.3m(宽×高),圆心角α=107.9°。2015年5月4日,隧洞自末端(扩建0+649.17)向进水口方向施工,在施工至桩号扩建0+270.00时发生塌方现象,拱顶形成不规整的塌腔,洞轴线方向塌方段长度为3.0m,垂直轴线方向约4.5m,塌腔高度为4.5m~5.0m。
2隧洞塌方原因分析
经分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①地形地质影响:塌方段岩性为花岗片麻岩,位于洞轴线的穿沟段,上覆围岩厚20~35m,覆盖层厚度较薄;②地下水影响:受3组裂隙影响,裂隙间相互切割,导致围岩较为破碎,透水性增强,洞内渗水情况较为严重,在地下水位与降水共同影响下,围岩孔隙水压力增加,减弱围岩间的摩擦;③爆破影响:开挖过程中受到爆破震动,导致隧洞塌方。
3塌方处理设计方案
3.1塌方规模的界定及处理原则
首先需确定塌方体的规模-1,小塌方——塌方体尚未将洞室全部堵塞,且塌方继续发展的间隙较长或基本停止,有可能进入塌穴观察及处理者:大塌方——塌方体规模较大,已将洞室堵严,或塌方继续不停地扩展,不断补给,无法进入塌穴观察者。通顶及冒顶塌方一般属于大塌方。
根据国内工程师的经验总结-1,小塌方的处理原则为“小塌清,先支后清”,即应先支护塌穴和塌方口,将塌方段顶部支撑牢固,以防继续坍塌,在支撑体的保护下,再清除塌方体。大塌方的处理原则为“大塌穿,先护后挖”,即在无法支撑塌穴,也不容许清渣或清渣将使塌方范围扩大的情况下,可将塌方体看成极松散破碎的地层,应当采取“大塌穿”方式开挖导坑穿越塌方体。穿越塌方体时采用“先护后挖”或“先棚后穿”的施工顺序。
两种塌方的处理思路均强调支护为先,小塌方更加强调的是对塌腔面的支护,一般更适合整体稳定性较好,尤其是局部岩层掉块的洞段,且处理措施以喷锚为主、简单的拱架支护及其他措施为辅的情况,而大塌方更加强调的是对塌腔体的支护,一般均需采用拱架与顶部支护形成棚状结构,辅以灌浆与其他措施。目前多数小型引水式电站建设过程中,引水隧洞等地下工程投资所占总投资比重均较高,即便如本工程中仅扩挖的隧洞,其工期仍为工程建设的控制性工期,缩短隧洞施工工期对控制工程投资有着重要作用,而隧洞塌方处理可延误工期几天、十几天、甚至数十天,故在保证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以最短时间处理塌方显得格外重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马踪水电站引水隧洞塌方体体积约为50m3,塌方体基本封堵掌子面且受地下水影响,但塌方已无明显的变化趋势,趋于稳定,且可以进入塌腔体观察,故最终确定按照小塌方的原则进行处理,总体的处理方案为:洞内外排水→初喷与清渣→拱架支护→塌腔面喷护封闭并棚护→拱架喷护封闭。
3.2塌方处理设计
①洞内外排水
洞外排水:由于塌方时段已接近汛期,雨水较多,应先对洞顶地面进行排水处理,减少地表水的渗入,在一定高度的坡面修建截水沟且将低洼区的积水及时排出沟道。
洞内排水:根据渗水点位置在渣体面开挖临时沟槽,铺设塑料布将渗水引至安全洞段排水沟,统一排至洞外,为处理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②初喷与清渣
初喷工作首先是减少岩面与空气的接触,延迟开挖岩面的氧化过程,有利于开挖面的整体性的保持,其次是对岩面的浮渣可以进行简单的清理,为后续施工提供安全条件,在塌方稳定后,对塌腔面、掌子面、侧墙及其他临空面采用C30素混凝土的喷护封闭,防止塌方恶化,喷护厚度为5cm。待喷护工作结束后进行边墙侧的清渣处理,无需将渣体整体清除,仅满足拱架支护施工要求即可。
③拱架支护
由于塌方高度较高,故拱架支护分为主、副拱架,主拱架在下,副拱架在上。首先在隧洞稳定段(扩建0+271.00~扩建0+270.00)铺设钢拱架(I18),拱架形式为城门洞型,紧贴岩壁,局部空隙可采用木楔处理,保证拱架牢固,每榀间距0.5m,直墙段单侧拱架布设两道锁角锚杆4根,规格为φ22螺纹钢,单根长为2.0m,拱架直墙段之间采用φ22连接筋,间距1.0m,布设钢筋网片规格为φ8@150mm,保证拱架形成整体,其次自扩建0+270.00至掌子面布设主拱架,其布设方式如前所述,但暂不铺设钢筋网片,最终在主拱架上架设副拱架,仍采用I18型钢,其形状根据塌腔体进行布置,原则为尽量紧贴塌腔面,可辅以角钢对工字钢进行固定,塌腔表面布设钢筋网片,规格如前,采用工字钢径向支撑进行固定。
④塌腔面喷护封闭并棚护
对塌腔面采用C30混凝土再次喷护封闭,厚度为10cm,待喷护工作结束后,采用直径不小于20cm的圆木对塌腔体进行棚护,尽量填充密实,以防岩块脱落砸向拱架。
⑤拱架喷护封闭
主拱架背部布设钢筋网片应与棚护工作相协调,保证钢筋网片满布,并将连接筋安装完毕,并再次喷护C30混凝土,将主拱架整体封闭,厚度为15cm。
4结语
本次塌方处理历时6天,后期对该塌方段进行了衬砌,至二次衬砌时,经观察拱架稳定,喷护的混凝土面无裂缝,塌腔无再发展的情况,工程处理效果明显,说明处理方式切实可行。
参考文献:
(1)陈晓东,隧洞工程施工塌方预防及处理[J],人民珠江.2004,25(2);
(2)林继镛,水工建筑物[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3)《水利水电工程喷锚支护技术规范》[S]。
论文作者:艾伟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6
标签:隧洞论文; 护封论文; 工期论文; 围岩论文; 水电站论文; 钢筋论文; 电站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