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为了应对高考,许多教师在简单地进行了教学实验的演示后,就设计了以实验教学为内容的物理试题,以书面实验的形式代替了实验操作,这种教学方式虽然使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够获得一定的提高,但是缺少了实验操作的过程,非常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故本文从多方面对如何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051(2019)01-0187-01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而实验教学是学生感知信息的重要途径,没有很好的感知,不可能有真正的认识,物理实验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更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物理学家丁肇中说过:实验可以推翻理论,而理论永远无法推翻实验。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如何做好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呢?
一、认真备课
上实验课应当和其他课一样备课,写教案。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提前预做实验,以便取得第一手资料,懂得每一个实验的关键,这样才能取得主动权,做到心中有数。许多老教师,虽然讲课多年,每个实验在他们心中了如指掌,每次上课前仍要认真预做。因为时间条件变了,因素也随着变化,只有预做才能做到万无一失。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做好实验,上课前检查每一组仪器也是应该做的一项工作。而不少教师认为这是实验员的事,不予重视,结果实验开始了,才发现有的器材短缺,有的仪器不能使用,至使一部分学生做不成实验,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检查每组仪器一定要认真,首先从数量上规格上检查,其次看每一件仪器是否能用。考虑到实验的过程中,有出问题的可能,还应有一些备用器具,以便及时补充更换。
二、实验激发兴趣,探索物理规律
实验以操作为主,具有趣味性,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到实验中来,从而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对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是主动生成的过程,效率更高。当学生从传统的“听课”转入到“验课”的模式中来,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兴趣转化为一种内驱力去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在直观实验的演示下,学习内容变得形象化,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实验为基础来引导学生去探索物理规律,从而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形成科学的物理观。如为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以“木板一块,白纸,图钉若干,橡皮条一段,细绳套,弹簧秤两个,三角板,刻度尺,量角器等”为实验器材,通过用互成角度的两个力与一个力产生相同的效果(即:使橡皮条在某一方向伸长一定的长度),看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与这一个力是否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就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如图一)如此,学生对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不是在教师的单纯讲授下获得,而是通过自主的实验来进行验证。实验中,学生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对该规律的理解便更为深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实验验证规律,突破重难点
物理规律的获得还需要实验的验证,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来对物理实验进行操作,实质上就是对物理规律的验证过程。而物理教学的重难点整合需要教师指导学生用实验来进行验证,为此,实验对突破教学重难点,验证物理规律的作用不可忽视。
如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教学中,教学重点是研究物体的运动,难点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规律探究。如果单纯的靠理论的讲解来让学生背诵、记忆,学生不但感觉到枯燥、乏味,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变化规律也无法获得直观的理解。为此,教师以“小车,细绳,钩码,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两根,纸带,米尺等”实验器材来带领学生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通过打点定时器来了解物体运动的情况,再由纸带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最后由纸带来求物体运动加速度 不难看出,物理实验不但能让学生对物理实验进行验证,还能让教学的重难点得到突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实验要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和实践能力
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就我国目前情况来说,演示实验由教师做,学生随堂实验少而又少,实验性习题和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基本是有名无实;而在国外的许多国家,自然科学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实践活动上,他们几乎每节课都有实验,或者演示实验,由老师或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或者边讲学生边实验;还广泛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或看电影,或用微机模拟操作等;还开设参观课、观摩课、实践日;经常搞各种竞赛活动,鼓励学生自己选题、设计、找材料、制作各种模型。我们已经开始调整结构,借鉴国外的教学模式,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和能力。
五、深入对实验过程和实验误差分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物理实验本身就是一个操作过程,以学生分组实验为主,使每个人都有实验操作机会,注重学生手与脑的完美结合去探索万物的规律,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分组实验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力,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相互“切磋”,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丰富和发展,并且还能积累团队工作的经验,这能为学生日后胜任工作岗位作好铺垫。分析实验过程所产生误差是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物理实验中数据的变化,只有科学地分析,才能得到想要的结论,因此对试验误差的分析,不仅能增强学生科学的分析方法能力,而且能使学生透过现象看到物理规律的本质,通过实验数据的变化来抽象概括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深化实验过程和分析试验误差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能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动手和科学的研究方法等良好习惯,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实验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们对其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逐渐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教育过程本身也有了全新的感受。“过程即是知识”,过程是理解的基础,过程中渗透着科学研究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是走向社会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教师是学生知识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要将教育过程看作是把凝固文化激活的过程。在实践过程中,许多教师意识到经验型的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师们还应成为自己教学行为的研究者。
参考文献:
[1]殷志春.生活中的小物品在物理实验中的大作用――以巧用饮料瓶做物理实验为例[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4).
论文作者:郝明烽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月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9
标签:学生论文; 物理论文; 教师论文; 规律论文; 过程论文; 物理实验论文; 误差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月0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