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新一代的社会心理承受力及培养机制_心理健康论文

21世纪新一代的社会心理承受力及培养机制_心理健康论文

跨世纪新生代的社会心理承受能力及培养机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心理论文,新生代论文,承受能力论文,跨世纪论文,机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站在社会变革的新旧转折点上当代青年既要面对个体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完善自我所出现的各种新课题,又要面对时代发展中社会文化变迁所提出的各种挑战。而富于变化、激荡起伏的青春心理,也正处于需要调适平衡的波动期。内外的双重挤压,极易引起青年的心理负荷与心理承受能力之间的失调。在这种大背景下,研究青年的社会心理承受能力及培养机制,对于造就心身健康的跨世纪合格人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跨世纪新生代社会心理压力的形成

纵观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始终伴随着对人的解放和对人的压抑这一双重特性。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象一把双刃剑,既带来生机也带来危机,既带来活力也带来压力,既带来机遇也带来竞争。当代青年承受着社会变革的各种冲击:失业危机与就业竞争的冲击,观念更新与价值多元的冲击,利益调整中厚与薄的冲击,人际交往中诚与滑的冲击……世纪之交青年的心理负荷在增加,这种压力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即个体心理的内在驱动力和客观环境的外在挤压力。

罗素曾把人生比作一条大河,“童年似涓涓小溪,青年似奔腾激荡的瀑布,中年人似渐渐宽广平坦的大河……”热情而富于内心体验的青年,在飞速发展的改革大潮中,无不渴望具有战胜他人、驾驭自我的能力,以适应当今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测验显示,在青年群体中,血气方刚,雄心勃勃,敢想敢干,争强好胜,上进心和自尊心极强者占绝大多数。这部分青年总是不断寻求发展,人为地给自己施加压力,承受着竞争的硝烟和失败的风险,这种高度的心理紧张,使本来精力充沛,信心十足的青年也感到精疲力竭,不堪重负。许多优秀的青年企业家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严重者甚至自杀,就是最明显的证明。

另外,对于那些初涉社会或即将步入社会的青年而言,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都还处于膨胀期,对人生、对事业充满了美好的理想,对友谊、对爱情充满了纯真的渴望。但在现实中,看到的却有巨大的反差,这使他们脆弱的心理难以承受。这部分青年虽然有相当强烈的自强、自立、自尊意识,但仍有较大的依赖性,社会经验的贫乏,生活阅历的肤浅,使他们对改革开放中的各种嬗变和冲击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极易形成挫折心理。

跨入新世纪,青年仍要经历来自政治、经济、法律、道德、风俗、习惯、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变化。现代化发展促进了科技进步、信息瞬变、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加剧了大工业化和都市化的快节奏步伐,加之国际间科技、经济、人才竞争的激烈,一系列历史重任落在了这一代跨世纪青年身上。可以说,世纪之交的青年群体富有较强的时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国家对社会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背负着个体发展和国家振兴的双重使命,使他们承受着越来越多的客观环境挤压力和越来越多的社会心理应激。

二、跨世纪新生代心理重负下的危机反应

心理重负下的青年,承受能力的高低也因人而异。有的人愈挫愈坚,知难而进,达成建设性目标;有的人则消极防范,萎靡不振,造成危险性后果。而从当前看,后者恰恰占有相当比例。

心理承受能力下降会带来一系列不良的心身反应,如情绪不稳,容易烦躁焦虑;兴趣减退,对外界事物关心减少;冷漠悲观,对工作厌烦;内感不安,幻想逃避;人际过敏,又孤独寂莫等等。同时,躯体也会感到不适,如易疲劳,腰酸背痛,头昏或头疼,肠胃不好,食欲不振,难以入睡或容易惊醒,常做紧张、害怕、担忧的梦。更严重者是患心身疾病,即心理因素在发病中起主要作用的躯体疾患,如神经官能症、精神病、变态人格等等,从而导致认知失常、行为失控。

近年来,我国心理疾病患者越来越多,尤其在经济发达,生活节奏较快的地区更为严重。社会越向前发展,对人的要求就越高,需要人们不断地战胜自我、完善自我,愈来愈重的心理负荷,不可避免要加剧心理冲突。现代科学研究表明,30—75%的疾病与心理因素、生活境遇有关。心理因素对人们健康的影响比以往我们所想象的更广泛更复杂。国际专家预测:21世纪是精神疾患更为严重地威胁人类的世纪。我国医学界和残联调查结果表明:中国精神病人的患病率正在迅速增长。目前,全国已经有1000多万精神病人,而其平均患病年龄是25岁。1992年,首届全国危机干预暨自杀预防研讨会资料显示:大陆的自杀率为万分之一点二,每天死于自杀的人数为400人,自杀未遂者是它的10倍。 全国每年自杀人数在14—16万之间,是交通事故的3倍。专家认为,47 %的自杀都是因为精神或心理疾病所引起,而其中,以20—24岁的青年居多。

当代青年是21世纪的主力军,他们的心理素质状况,不仅驱动、制约着自身的发展轨迹,而且对我国未来的社会面貌、民族精神乃至在全球各个领域的竞争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中,加强青年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塑就坚强的意志品质和优良的心理素质,实为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三、跨世纪新生代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机制

当代青年要应付快速、紧张和忙碌的现代生活,要面对不期而来的各种挫折、困难和失败,必须有足够强的社会心理承受能力即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后盾。而心理承受能力的增强需要建立自我调节系统和社会支持系统两大机制。

首先,针对青年心理重负的内在驱动力,建立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系统。

1.培养“挫折耐力”,抵御心理压力

“挫折耐力”指对于挫折的抵抗力,也就是通常所讲的意志力。心理承受能力的高低往往是意志品质的反映。所谓意志,是人们根据预定目的,自觉克服一定困难,支配和调节自己行动,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品质主要是在困难环境中表现出来,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人意志力越强,其意志行为越自觉、越积极、越主动、越正确。所以,培养意志品质,也就是“挫折耐力”,对于增强社会心理承受能力至关重要。当代青年尤其要培养对改革进程中的种种发展和变化的承受能力,正确看待利益格局的调整、风险和贫富差距的加大,正确处理某些人际关系的冷漠和相对独立,正确认识价值观念的急剧转换和道德标准的重新确立等等新变化,面对来自内外的一切挫折,百折不挠,充满信心,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寻找有效的平衡、宣泄方式,缓解心理压力

当紧张、压抑、烦躁、矛盾冲突袭上心头时,应注意寻找有效的平衡场所和最佳的宣泄途径。比如在或欢快或哀怨的歌曲中疏泄情绪;在狂欢尽舞中活动心身;在大自然中度假怡情、舒心;与人倾心交谈,让真情抚平心中的皱纹;舞文弄墨,在创作中获得欣喜和领悟;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和温馨,等等。然而,生活中,却有许多人在心理压力大时,选择了无效、有害的宣泄方式,如明知不必要却蛮不讲理,大发脾气;对周围人求全责备,行为冲动;大量抽烟或喝酒,消愁解闷或排遣孤独寂寞;有的甚至将某些不良情绪压抑到心灵深处,久而久之,便产生各种心身病变。所以,选择有效的平衡、宣泄方式极为重要。

其次,针对青年心理重负的社会因素,建立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可能在压力事件与健康状况的关系链条的两个环节上发挥作用。其一,可能作用于压力事件与主观评价的中间环节上,如果个体受到一定的社会支持,那么,他将低估压力情境的伤害性,通过提高感知到的自我防御能力,减少对压力事件严重性的评价;其二,社会支持能够在压力的主观体验与疾病获得之间,起到缓冲作用,可以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降低问题重要性,从而减轻压力。就我国目前状况看,应建立健全以下社会支持系统。

1.社会人群文化系统

从目前许多青年因人际关系不适而引发心理疾患的事实中,可以证明人际关系是导致青年心理压力的重要线索。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取决于人际交往的数量和质量,而人际亲密程度又往往受社会文化意识影响,即民族文化、社会时尚、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等。它对人心理的影响已从近年来社会文化变革所带来的青年心理世界的动荡中得以证明。所以,在文化变革中,应弘扬中外优秀文化传统,营造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爱氛围,以正确的价值导向和高尚的道德宣传为青年提供化解心理压力的资源,通过正确的社会舆论来谴责和约束各种不良行为,使青年在这种和谐的环境中增加与人交往的信任感和亲合力,产生心理活动的“安全”感和“健康”感。

2.社会保障评价系统

社会转轨时期,也是利益格局的调整时期,其中,分配制度改革、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等,加大了青年群体的心理压力,平添了许多不安感和危机感。近年来,因失业、个人不幸灾难、不合理竞争、才能得不到发挥等等原由而造成心理创作的青年也为数不少。因此,要建立一整套合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使青年在个人无能为力的情况下,能够得到社会的帮助和支持;使青年能够在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中充分施展自身的才华和能力;使青年能够在良好、宽松的政策环境中享受身心愉悦的感觉。

3.社会心理保健系统

当代青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在社会上虽然有所宣传,但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许多心理疾病被当作生理疾病或思想上出了毛病或品质不好来对待。在素质上也多重视政治觉悟、知识水平和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心理素质的提高。以致于使一部分陷入心理危机的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帮助,造成严重后果。因此,首先,应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普及、宣传心理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其次,使目前现有的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治疗门诊,逐渐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培养一支具有过硬专业素质和健全人格特征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者,使工作保质保量。最后,应使我国的心理健康研究形成本国化的特色,适应本国文化,符合本国青年特点,不必盲目照抄照搬西方国家的一些做法。总之,只有在全社会重视心理健康的氛围中,当代青年才能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标签:;  ;  

21世纪新一代的社会心理承受力及培养机制_心理健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