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课题:幼儿社会教育在艺术领域中的渗透
吴淑梅 新疆和静县第一双语幼儿园 841300
随着人类的发展与进步,现代化学前教育将培养“完整儿童”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主要目标。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产物,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多种功能,它所具有的教育作用是艺术教育功能中发展最原始的功能之一,也是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方式。
幼儿社会教育作为幼儿园活动五大领域中的一个特殊领域,应将其实施过程与幼儿园的其他领域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与幼儿的日常活动联系在一起。
那么,如何将幼儿社会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有机的联系,使社会教育模式更加多元化,是我们学前教育亟待讨论的问题。
一、社会教育在音乐领域中的铺垫作用
社会教育在音乐中的渗透,能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幼儿在感受和表现音乐元素时,需要有意识地去认识自己和别人并做到有意识、有目的地调控自己身体某些部位的参与,使自己的身体随着音乐的旋律或歌词内容作出相应的反应。
大二班孩子在做课间操时,陈淼老师不是一味地让幼儿跟着自己做,而是让幼儿跟着音乐旋律做,随意性较大,老师只起到引导的作用。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幼儿兴高采烈地手舞足蹈,通过音乐的旋律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参与性、表演性。
本班孩子在跳集体舞时,动作优美,表情较好的幼儿自主地在前面示范表演,其他幼儿就跟着跳。在社会活动中幼儿合作意识较强,在音乐中随着拍子的强弱幼儿肆无忌惮地放松地躺下、趴着、转圈、踮脚……感觉幼儿乐在其中、玩在其中、美在其中。男生与女生、女生与女生在舞蹈中配合得很默契,老师充分将社会教育生动、灵活的方式渗透到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通过艺术活动,不但能帮助幼儿认识、感知、体验音乐的美,还能使幼儿在不断理解、感受旋律的基础上进行反思,从而引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逻辑思维力,并获得情感的体验。与此同时,通过活动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自尊心,创设师幼间平等、友好、相互尊重的良好氛围,对幼儿自我意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美术活动中社会教育的有效途径
美术是艺术领域的一部分,是幼儿园艺术活动中经常实施的一项内容,它与音乐、文学等方面的教育一样,都是实施美育的手段,同时也是对幼儿实施社会教育的有效途径。
巴哈尔乐在实施绘画的过程中,敖云老师除了教给幼儿粗浅的绘画涂色知识、技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添画,还有意识地激发幼儿间互相帮助,大家一起解决水彩笔不出水的难题,共同完成了《我想当小学生》这幅作品。
幼儿制作馕,在活动中马老师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超轻粘土当“馕”。在马老师很好的引导下,幼儿做出了多种花样的“馕”:正方形、圆形、长方形、多边形等等。幼儿还拧出了漂亮的花边,最后在“馕”的中间点上几颗“黑芝麻”。幼儿在做时并没有看出“馕”的样子,可是在“黑芝麻 ”的点缀之下,幼儿手中多姿多彩的“馕”就显得惟妙惟肖了,而且幼儿之间也学会合作完成作品了。
陈淼老师让幼儿画羊的美术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幼儿对艺术的喜爱。陈淼老师让幼儿先自己画,不会的给予指导,然后让幼儿了解如何搭配颜色、搭配颜色时注意事项、重色与浅色的巧妙运用,还关注到个体差异。对于画不出羊模样的幼儿再次讲解并跟踪指导,耐心地给予语言上的鼓励。幼儿之间也互相帮助画羊、涂色、添画,幼儿学得很认真。在陈淼老师的鼓励下,每位幼儿画出了形态各异、色彩鲜明、栩栩如生的可爱的羊。
通过美术教育活动,老师除了教给幼儿粗浅的绘画、涂色的知识、技能,还培养了幼儿对艺术的兴趣,也有意识地激发了幼儿关爱他人、热爱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激发了幼儿日益丰富的情感世界,不断提高幼儿自我调控能力,即在美术活动中渗透社会教育,促进幼儿丰富情感世界,培养关心他人、热爱祖国的情感。
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老师、家长在不懈的探索中渗透到幼儿的日常活动国,使幼儿的行为受到教育、受到约束,使幼儿通过在学校社会教育的熏陶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
论文作者:吴淑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4月总第9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7
标签:幼儿论文; 社会教育论文; 老师论文; 艺术论文; 音乐论文; 领域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育学》2016年4月总第9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