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第五医院 150040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从2012年4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慢性咽炎患者15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75例。观察组患者采取中西结合治疗的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华素片口服加雾化吸入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情况。结果 在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慢性咽炎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治疗效果比较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运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慢性咽炎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chronic pharyngitis. The object of the research method is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2 to April 2013,150 patients with chronic pharyngitis treated cases,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and all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wo groups,7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thods of treatment;control group patients take cydiodin oral and inhalation therapy,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effective rate of clinical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pharyngitis,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is better,and it is worth to be widely used in clinic.
[keyword]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chronic pharyngitis
慢性咽炎的临床症状比较常见,其主要的致病原因为患者的咽部长期的受到慢性刺激或者是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因为咽部比较容易受到刺激,所以对于慢性咽炎的治疗效果并不是很好,而且比较容易反复发作[1]。在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收治的慢性咽炎患者15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75例。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中西结合治疗的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华素片口服加雾化吸入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情况。现将研究结果示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从2012年4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慢性咽炎患者15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在观察组的75例患者中,男43例,女32例,患者年龄在18-65岁,平均年龄为(43.5±2.4)岁,患者病程在2-10年之间,平均病程为(4.6±2.7)年。在对照组的75例患者中,男41例,女34例,患者年龄在19-67岁,平均年龄为(42.1±2.1)岁,患者病程在2-9年之间,平均病程为(4.1±2.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都排除因为免疫系统疾病所造成的慢性咽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对于对照组中患者采取华素片进行口服治疗,1.5mg/次,3次/d,在口服治疗的同时进行抗生素和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雾化药物包括庆大霉素水针8万U、α-糜蛋白酶4000U以及地塞米松5mg,1次/d,15min/次。在进行雾化治疗的同时嘱咐患者注意对患者咽部的保护,避免接触到刺激性气体以及刺激性食物,以避免出现病情恶化。观察组患者在这基础上给予患者利咽汤进行治疗[2],汤药方如下:牡丹皮10g,赤芍12g,大黄2g,北豆根5g,僵蚕12g,大贝母10g,天花粉12g,当归10g,生地黄6g,桃仁8g,红花8g,牛膝12g,川芎12g.桔梗8g,射干8g,甘草4g,玄参10g。用500ml水文火煎至100ml,除去药渣后在微温的情况下口服,每日早晚2次服用。一个月作为一个疗程。在一个疗程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治疗效果标准
根据相关评定方法,治愈指的是咽部干涩、有异物感和咽部刺痛等等症状完全消失,咽部粘膜充血肿胀完全消退。显效指的是咽部干涩、有异物感和咽部刺痛等症状全部得到比较明显的改善,但是并没有完全消除,咽部粘膜充血肿胀开始消退。无效指的是咽部干涩、有异物感和咽部刺痛等症状都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甚至出现恶化的现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组间差异,定量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X2检验来评价。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所有变量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数据经多次重复测定,定量数据以百分率表示,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 果
在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愈率和无效率情况都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显效的比较上,两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慢性咽炎是咽部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主要是因为受到刺激性的气体、食物以及粉尘等等的刺激,导致急性咽炎反复发作,从而引发慢性炎症。人体咽部具有比较丰富的粘膜淋巴组织,慢性咽炎会导致患者的粘膜和粘膜下的淋巴组织出现萎缩和增生的现象;患者所出现的症状都是与患者的免疫力失衡、自主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紊乱相关[3]。在临床上对慢性咽炎患者采取抗生素治疗在短时间内虽然会对患者有一定的效果,能够一定程度的抵抗感染和炎症的进一步恶化,但是在患者治愈之后,比较容易出现病情的反复,另外其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也不是非常明显。
在中医的理念中,慢性咽炎是属于“喉痹”症状之一,其主要的致病原因多为气候变化,起居不慎,风邪侵袭,肺卫失固;或外邪不解,壅盛传里,肺胃郁热,日久则脏腑虚损,咽失所养。慢性咽炎大部分是由于患者体内肺肾阴虚,阴液亏损,虚火上炎而致喉痹的症状反复发作。患者的症状主要为咽部瘀闷,患者常常会有异物感并且伴有咽部轻微疼痛;痰呈黄色粘稠状。患者大部分是因为风热余毒所导致发病,在中医的治疗理念中需要从清热解毒、生津止渴以及理气散结等方法来加以治疗。在对慢性咽炎患者治疗的同时加以利咽汤能够使得治疗效果在短期内起效,并且能够起到对患者的保健作用,还能够有效避免因为抗生素使用过多而导致患者对抗生素出现抵抗的现象。药方的主要功效为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生津止渴。在药方中的牡丹皮、赤芍以及北豆根等中药都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能够有效起到消肿止痛的效果。采用大贝母、天花粉等药方具有解毒生津的功效,并且能够有效减轻和消除淋巴增生的症状。药方中的牡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的功效,能够有效消除患者咽喉内部充血肿胀的症状,其与北豆根的功效相辅相成[4-5],佐以射干,桔梗,玄参等,清热利咽。
本次研究中在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治愈率和无效率情况都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显效的比较上,两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总而言之,对于慢性咽炎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治疗效果比较好,不会引发症状的反复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胡延红,韩红威,刘天夫.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价值[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32):362.
[2]于磊,谢吟灵.自拟清咽汤治疗慢性咽炎100例疗效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3,22(1):45-46.
[3]王旭春,黄蓉,杨光荣,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咽炎136例临床疗效观察[J].西南国防医药,2013,23(2):193-194.
[4]张浩,文永兰,余琳.用清肺利咽汤治疗慢性咽炎102例的临床疗效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2,10(5):329.
[5]张婧,李志婷.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24):5020.
论文作者:高泽锋,王娜,刘培明,孙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8
标签:患者论文; 咽炎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症状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