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审计人力资源的现状及整合方案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状及论文,人力资源论文,我国论文,方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我国审计人力资源现状
(一)条块分割下流动性约束
1、由于既定体制的分级设置和区域的行政划分,我国的政府审计人员由审计署、各地审计机关、审计署驻地方特派办人员组成,它们承担着对财政、金融、国有大中型企业以及有关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和部门的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性的审计。但是这种分级配置和行政划分限制了人力资源的流动,人力资源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这些执行功能要素难以在整个法定审计覆盖区域内得以充分、有效运用。
2、社会审计主要由会计师事务所构成,注册会计师是社会审计的主体,它的特征是独立和受托审计。在制度层面,社会审计除在业务上遵循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外,与政府审计组织在业务范围上保持着相对独立的关系,而且不受政府审计组织行政区域划分的限制,具有人力资源的流动性。
3、内部审计代表了企业的利益,是为本单位服务的。修订后的《审计法》第二十九条规定:“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其内部审计工作应当接受政府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可见,建立内部审计的机构多在行政、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而这些单位因为“所有者缺位”而被“内部人控制”,内部审计往往只对单位负责人(经营者)负责,这样,审计对经营者监督的功能被弱化。进一步分析,造成监督功能弱化的根源在于内部审计人员的工资、福利都来自于单位内部,并且升职也是由管理者决定。
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体系中的三个分支由于审计侧重不同,所以各自为战,沟通很少,重复审计时有发生,造成审计资源严重浪费。审计准则(规范)各成体系,三个系列准则在制定时相互有所借鉴,但没有尽可能求同,导致同一事项审计操作以及审计结果上可能存在差异。而审计功能的实现,需借助于这三股力量的高效协调运转,仅依靠其中任何一部分的力量都是行不通的。
(二)人力资源分布不均衡
我国的审计人力资源存在两大问题:数量不足和分布不均。
1、数量不足体现为责任与能力的不匹配,如政府审计承担着对财政、金融、国有大中型企业以及有关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和部门的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性的审计,由于我国公有经济占主导,国有企事业单位众多,都构成了政府审计监督的对象,政府审计机关依靠其有限的人力资源,难以完成监督功能的应有覆盖。目前国家仅中央企业就有169家,资产规模达9万多亿。这些大型企业大多内部结构十分复杂,下属机构遍布国内甚至海外,而全国审计组织仅有8万多人。除此之外,执业注册会计师和内部审计的人力资源由于道德风险和组织治理机制不完善,使审计人力资源的有效数量打了一定的折扣。
2、分布不均主要表现为现有的审计人力资源非效率配置。政府审计的人力资源严重不足,而我国目前有5200多家会计师事务所,执业注册会计师队伍约有6.7万人。他们大都通过了职业资格的认定,具有较为完整的理论知识基础和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支重要的审计力量在业务范围的限定、人力资源交流的约束条件下,导致了注册会计师这一人力资源的相对闲置;而内部审计的人力资源由于功能被“内部人控制”所锁定,难以构成外部审计可以信赖的工作基础。这是人力资源整合中面临的最直接问题。
(三)因为独立性的缺失,审计结果的权威性难以保证
由于目前三种审计组织的人力资源在思维、动机、意识、行为选择方面分别受制于体制约束、文化影响、市场因素和内部人控制,审计人力资源个体的独立性受到普遍的置疑,那么,由审计人提供的审计结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也就难以保证。
二、人力资源整合方案
考虑到我国审计人力资源的现状即上面所提及的条块分割、体制因素、流动性约束和独立性缺失这些审计系统难以短期内解决的问题,人力资源整合只能进行次优选择。具体地说,先易后难,逐步完善。政府审计由于具有法律授权,在我国审计体系中居主导地位;社会审计是受托审计,在工作中独立性远不如政府审计,难以承担监督之职;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一个部门,在某种程度上,与企业的利益存在一致性。所以,整合的主导由政府审计承担比较现实。
(一)内部整合
内部整合是对政府审计人力资源进行内部的整合。审计人力资源的整合要按照重要性、高效性和系统性的原则来进行。
第一,要科学制定审计计划,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各级审计机关在每年年初制定审计计划时,都要确定年度审计重点,避免审计计划的盲目性,根据审计计划科学合理地安排人力。这样,既防止和克服了平均使用审计力量,又较好地处理了审计覆盖面与审计质量的关系。在审计项目和计划安排整合的基础上,对审计人力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审计项目和审计人力资源要打破传统的以业务职能部门划分的审计范围,做到科学分工、发挥专长、优势互补。在工作调配上实行“一盘棋”思想,这样不仅能在全局范围内平衡工作量,减轻任务较重部门的负担,而且能使审计干部在参与其工作领域以外的任务中得到锻炼,使其综合业务能力迅速提高。
第二,根据审计力量和审计实际情况进行部门调整。合并相近审计业务的科室,除金融、投资等特殊性审计部门外,其他部门没有必要按照上级机关的设置实行对口设置。内部部门调整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要考虑审计法所赋予的职责和权利,对所有的监督对象和审计重点,都要归集到内设机构的监督职责中,突出内设机构的主要职能和兼顾范围,确保审计计划项目和交办项目的全面落实,不留监督盲区。二是要根据专业特点,保持专业审计机构的稳定性和审计工作的连续性,使重点监督工作坚强有力。三是要搞好分工协作,实现统一调配。重庆特派办在新办业务处室设置时,就没有按照审计署对口设置,而是仅设了财政、金融、经贸三个处。审计任务在这三个处公开招标,农林、水利、社保、外资、行政事业等没有另设处室,而是将其业务都归入这三类。从整合审计资源的角度来看,这既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又实现了高效管理。
(二)外部整合
外部整合是指以政府审计为领导,整合社会审计人力资源和内部审计人力资源。同时建立完善的专家智力支持系统,为政府审计所用。
第一,充分利用社会审计人力资源为政府审计服务。政府审计的目标在于对财经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监督。在当前政府审计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应将主要精力放在财政、金融、国家建设项目和重点的大中型企业的审计上,政府审计应充分发挥宏观监督、惩治腐败、保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的职能。社会审计职责或者目标定位,则是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或公允性发表意见,这与政府审计目标中的真实性、合法性是高度契合的。而且社会审计人员一般具有较高的审计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在理论上,社会审计具备了为政府审计服务的条件。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政府审计机关聘用社会审计人员要考虑聘用成本、审计质量问题,还要考虑审计独立性和保守国家机密问题。这里面有道德问题,也有法律问题。政府审计机关可以委托社会审计对大量的规模较小的企业进行审计或者将审计范围内的部分审计事项委托社会组织审计。在实施大型审计项目时,可聘用素质高的内审、社审人员参与审计。可尝试通过招标等方式,将一般常规性审计项目,委托社会审计组织实施,由政府支付一定的审计费用,这部分经费可以在年初预算时单独计划。在委托社会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时,应做到四个坚持:一是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质量优先的原则,确定具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承担审计任务;二是坚持审计机关主体地位不变,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严格把关,全程监督,保证质量,依法下达审计决定,承担责任,督促整改;三是坚持切断社会中介机构与被审计单位的利益联系,由审计机关视审计成果向中介机构支付相应的审计费用。四是坚持统一组织、规范运作,项目计划的确定、中介机构报名审查、招标文件的制定、审计费用的支付、综合考核的标准、中标人的确定等都要按照规定程序严格执行。
第二,充分利用内部审计人力资源为政府审计服务。内部审计以服务于内部管理为目的,与政府审计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时也有其独到之处: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广泛的审查范围。与外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的审计风险较低,同时比外部审计更熟悉内部审计环境。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融入政府审计工作中,使审计工作更加富有成效。内部审计机构情况熟悉,掌握了解情况较多,审计方法灵活多样,极大地弥补了外部审计情况不熟的缺陷。利用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审计费用。同时内部审计机构借助外力,通过揭露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服务于本部门领导决策和宏观管理,提升了自身的地位。内部审计工作也由被动配合变为主动审计,可以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
第三,建立完善的外部专家智力支持系统。这里的审计专家支持系统是指在实践中应建立起正式、畅通的专家咨询渠道,使审计人员在任何一项审计中,遇到需要向专家咨询的问题,都能得到高质量的咨询建议或专家意见,既有利于防范审计风险,又会增强政府审计在技术上的权威性。在财政审计活动中,财政资金运用领域主要是国防建设、高科技研究、大型公共工程、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环境保护、政府采购、城市发展和规划建设、生态环境工程建设等方面。由于审计人员对这些领域的业务性质、流程和范围缺乏了解,很难进行恰当的审计风险评估和审计重点分析,这使得审计项目在计划阶段就埋下质量隐患。审计人员在遇到非财经问题的职业判断和评估时,当面临着超出了自身的专业胜任能力的问题时,但往往不知道向谁咨询。使许多审计线索不得不中断。建立外部专家支持系统,需要考虑成本和建立相关的制度,一方面要保证资金的支持,另一方面要保证专家服务的及时性。可以考虑根据审计部门、行业建立相关专家信息系统数据库。在审计遇到专业问题时可以及时地获得帮助。审计署成都特派办在 2004年对江苏省“三河一湖”水污染防治资金审计中,采取“借脑”的办法即在一些关键环节借助外部专家的技术支持和帮助,实现了审计人员与外部专家的优势互补和取长补短,弥补了审计人员在获取信息方面的不足,而且使审计结果更具有权威性。这为审计建立外部支持系统提供了借鉴。
标签:内部审计论文; 政府审计论文; 审计计划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审计准则论文; 人力资源配置论文; 人力资源成本论文; 人力资源计划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审计流程论文; 审计职业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