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上的有效提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项心理活动,也是促进学生去主动思考、探索问题的最好途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进而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形成。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必不可少而行之有效的教学环节。化学课堂上只有教师真正做到了有效提问,才能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本人结合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想和同行们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共同商榷,不妥之处或有雷同实属关心教育、心系教育之所致。
一、问题设置要言简意赅,难度适中且目标明确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对学生的思维程度要求较高,所以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每节课教学的重、难点,课堂上的提问必须围绕相应的重、难点来设计,抓住重、难点进行突破,才能带动全局。要善于以教材为中心,寻求联系点,抓住主干知识点,设计相应的问题。设计问题时注意要有梯度,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不断地去分析、解决问题。一定要分清主次,不能随便发问。同时设计问题时也要把握好难度,问题过难会使学生失去学习主动性,问题过易又会使学生缺乏探索性,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设置的每个问题都要充分考虑到所需知识、能力应与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结构相适应,做到有的放矢。
同时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老师所提问题要力求题意清晰、条理分明、语言简洁。倘若所提问题含糊不清,学生的思维就难以展开。所以要求同头课的老师们要加强集体备课,不能单打独斗、孤芳自赏。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如何去提问。如何把握好提问的难度,同头课老师们要集思广益、反复推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师生互动,课堂提问才能有真正的的效果。
二、所提问题要有情态、价值观
课堂提问包括优、良、中三个不同层次,良、中层次思考的提问,包括知识提问、理解提问、运用提问;优层次思考的提问,包括分析提问、综合提问、评价提问。不论属于哪一类提问,教师所提问题一定要让学生有思考价值,不要老师问题一呈现,所有学生都脱口而出。这样的提问就过于简单化,起不到任何提问的效果,相反浪费了时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化学1》课本讲到“硫酸的氧化性”,这节课的重点:一是通过浓硫酸与蔗糖反应的实验来证明浓硫酸的脱水性;二是通过浓硫酸和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实验及介绍浓硫酸和木炭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来说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本节课的问题设置:(1)要求学生举例说明酸的通性有哪些;(2)提问学生如何稀释浓硫酸;(3)要求学生设计实验证明浓硫酸跟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产物是什么。前两个问题复习了初中非常重要的操作实验,因为绝大部分学生很快就能回答出来;第三个问题在这里出现,难度较大,它的出现将引导一部分优秀生对课本内容的重、难点的突破。由此看来,教师在每一节课上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要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好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抓住重点内容进行分析,提高了课堂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三、所提问题要给学生留有时间和空间
课堂提问要面向全班学生,事先明确提问的对象,尽可能达到全班一半以上的学生有共同思考的目的。面向全班学生是要让全班学生的心态处于高度集中和准备回答问题的状态,一旦问题提出后,老师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引导大部分学生都来积极参与思维活动,然后选择代表性的学生回答。教师可适度启发引导,要保证学生思考的空间,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加以总结完善,从而及时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巩固知识。
例如“盐类的水解”的教学,老师一开始上课时就设问:酸的水溶液之所以显酸性是由于c(H+)>c(OH-);碱的水溶液之所以显碱性,是由于c(OH-)>c(H+)。现在我这里有醋酸钠、氯化铵、氯化钠三种溶液,它们都是正盐的溶液,是不是都显中性呢?教师的发问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了教学的主题,接着提问:我们如何检验这三种盐溶液显什么性?经过老师的启发引导,学生很容易回答出用pH试纸检验。接着提出:“常温下水电离产生的OH-和H+的浓度只有10-7mol/L,pH为7,何时溶液才会出现pH>7或pH<7的情况?”此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的相关内容,然后要求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并形成共识:醋酸钠溶液之所以显碱性,氯化铵溶液之所以显酸性,氯化钠溶液之所以显中性,是由于醋酸钠、氯化铵在水中电离出的某种离子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盐类水解的实质”。通过提出铺垫性的问题,留下思考讨论的时间和空间,老师和学生互动的教学结合,显示出完美的课堂提问效果。
四、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古语说得好: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事情比成功更能激发起追求成功的努力。课堂上学生完成问题后,老师及时做出恰当的评价、鼓励,一定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会给其他积极思考问题的学生以动力。
通过以上分析,在化学课堂上,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有相应的提问。“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课堂提问中老师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又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效果,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心理变化。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展示自我、增强自信,让课堂上的每一次提问都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尽可能在课堂上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老师们的用武之地运用得恰到好处,那么学生的成绩必定越来越好。
论文作者:李治安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11月总第2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13
标签:学生论文; 溶液论文; 老师论文; 化学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浓硫酸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11月总第2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