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技术集成策略_图书馆论文

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技术整合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管理论文,图书馆论文,策略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虽然图书馆知识管理不是一项单纯的技术活动,但图书馆知识管理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各种功能及服务最终都得依靠技术来实现。德国Kai Mertins等学者指出:“现代技术对知识工作者的支持是知识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1] 王广宇先生也认为:“技术是知识管理的基础支持因素。”[2] 多种面向知识管理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图书馆知识管理技术是指能够协助人们实现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基于计算机的现代信息技术,包括生产、存储、提炼和传递知识的技术,覆盖了图书馆知识活动的各个环节。图书馆知识管理技术不是“新生儿”,比较常见的图书馆知识管理技术包括互联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搜索引擎技术、内容管理技术、群件技术、商业智能技术等。

图书馆知识管理技术的采用需从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目标出发,了解图书馆知识管理技术的种类、功能、用途及其成本与收益。知识管理技术应当支持图书馆知识管理及其运行,能够整合到图书馆的业务活动过程中,易于使用。因此,选择和使用图书馆知识管理技术之前必须明确界定图书馆知识管理术语的含义,清楚有效实施图书馆知识管理的过程,了解各类技术对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功能、用途及其收益,然后选择能够最佳实现图书馆知识管理目标的技术,建立将不同的知识管理技术进行整合的流程和体系。图书馆知识管理技术的整合可采用下列方式:

1 从图书馆知识管理职能的角度进行整合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基本职能有四个,即外化、内化、中介和认知。

外化是以外部储藏库的形式捕获知识,并根据分类框架或标准来组织。实现外化的技术包括捕获并在线存储知识的镜像系统和数据库、新兴的工作流技术以及更为强大的搜索工具和文件管理系统,它们对储存的知识进行分类,能识别出各信息源之间的相似之处,并可用聚类的方法找出图书馆知识库中各知识结构间隐含的关系或联系。

内化是设法发现与特定需求相关的显性知识结构。在内化过程中,需要从外部提取知识,并通过过滤来发现与知识寻求者相关的内容。内化还能帮助馆员就某一问题或感兴趣的观点进行沟通,并澄清那些与以往通过外化得来的知识相抵触的问题,以最适合的方式来进行重新布局或呈现知识。内化代表了一种超越简单的文字搜索的功能,它包括了对知识重新编排格式以便更容易地将其价值传送给馆员的功能。因此,尽管我们继续利用搜索和检索工具提供内化,但在图书馆知识管理领域内应该坚持用概念检索工具。一种流行的方法是将各种内化工具和外化后端处理器结合起来,为所建立的外化知识库提供一种个体化的见解。

中介针对的是图书馆隐性知识(如参考咨询技能、业务辅导技能、信息技术设备维修技能、管理经验等),它将知识寻求者和最佳知识源相匹配。通过追溯个体的知识(经历和兴趣),中介能把需要研究某一课题的人和在这一领域中有经验的人联系起来。中介通过邮件、内部网、工作流和文件管理系统等技术来实现自动化,为隐性知识的提供者和寻求者之间的便利沟通提供了支持。

认知是经由前三个功能交换得出的知识的运用,是一个终极目标。现有技术很少能实现认知过程的自动化,通常都是采用专家系统或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并据此做出决策。

2 从图书馆知识管理核心内容的角度进行整合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四个环节,即图书馆知识的生成、积累、交流和应用,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支撑技术(参见图1)。

知识生成作为整个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前提,要解决的问题是清晰知识的来源,它主要包括知识获取和知识创造两个环节。知识获取可以分为从图书馆内部获取和从图书馆外部获取。因此在图书馆知识生成管理中,可以把知识的来源清晰地分为三个部分,即从图书馆内部获取、从图书馆外部获取和创造知识。该环节主要运用下列技术:①创造性支持。在产生新思想的创造过程中、在头脑风暴会上或在创新的发展过程中为员工提供支持的工具,属于这个概念的范畴。这方面的实例有思维映射工具、头脑风暴支持工具和形象化的工具。②电子化学习方式/CBT(Computer Based Training)。③知识发现。发现知识库中不明显的新连接和模式,含数据挖掘、文本挖掘和数据仓库技术。④商业情报工具。使馆员能够看见并使用大量复杂数据的软件。多维分析软件(OLAP-在线分析处理)使馆员有机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数据;查询工具使馆员可以就数据的模式或细节提问;数据挖掘可以在数据中自动寻找重要的模式或相互关系。

知识积累是确定图书馆知识的最终存在形式,因此也是图书馆知识交流和应用的基础。知识积累的目标是将知识生成中所获得的知识进行保存和安全管理,同时为知识交流和知识应用创造系统、及时、高效的环境,因此知识积累的实现途径主要依靠知识的整理、保存和更新三种方式。该环节主要运用编制摘要、归类、聚类、电子文件管理和内容管理系统等技术。图书馆知识交流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通过通信、协作与交流,实现知识在分类、整理和存储的基础上满足不同主体对各类知识的需求,最终促进知识应用,为图书馆创造价值。该环节主要运用知识门户、代理、技能管理、群件和知识地图等技术。

图书馆知识应用就是在知识生成、积累的基础上,借助知识交流,实现知识价值的过程。知识应用的前期准备工作决定了应用的效率。图书馆知识应用管理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①分析图书馆各部门和人员对知识资源的需求。②规划和设计知识分类体系,提高在应用前的知识评测能力。③规划、开发知识管理系统。④建立知识管理部门和相应的运作机制。知识应用的前期准备工作是与知识的生成、积累和交流结合在一起的。为了推动知识的应用,图书馆还要从文化和环境入手创造“知识拉动力”,要在组织形式上建立跨职能的合作团队。该环节主要运用信息检索工具、工作流管理、协同工作空间、协同过滤和Help Desk等技术。

3 从图书馆知识特征矩阵的角度进行整合

知识特征矩阵从图书馆知识的位置及知识结构化程度两个维度来整合知识管理技术。知识的位置决定了知识管理的连接对象是知识物件还是个人;知识的结构化程度则决定了知识管理系统采用什么样的技术去连接知识物件或个人。这样,就得到了整合图书馆知识管理技术的知识特征矩阵(参见图2)。

图2 图书馆知识特征矩阵

知识的位置 知识物件

个人

知识结构化程度

结构化Ⅰ

非结构化

在象限Ⅰ:管理的是结构化的知识物件,它们可以是具有一致性结构的图书馆数据,或是能加以结构化的内容(如在咨询报告上配以关键词),这些知识通常表现为有组织的、编码化的文档。文档库、数据仓库系统、知识地图等技术就属于该象限,它们通常是基于数据库管理系统来获取和存储文档的,这些文档被赋予一些预定义的关键词或元数据等文档分类标准,这样就能够快速、有效地定位知识内容。

在象限Ⅱ:所管理的知识存在于个人头脑之中,但是这些知识被加以结构化了,专家黄页、专家技能库等就是这类技术的典型。通过这些技术,馆员能够快速找到相关领域的专家以寻求帮助。

在象限Ⅲ:所管理的是非结构化的知识物件,这类知识通常并不遵循预定义的结构,很难以结构化的方式获得,需要借助一些过滤及搜索技术,典型技术包括Intranet、协作过滤技术以及搜索引擎技术等。有些图书馆组建了内部网Intranet,重要的文档可以在网上被发布和浏览;协作过滤技术能够记录馆员的浏览和搜索行为,当馆员进行类似的搜索时,它能够基于馆员行为的历史记录快速推荐给馆员相关知识;搜索技术则可以通过全文搜索、上下文搜索、智能知识检索、自然语言查询等多种手段帮助馆员快速找到其所需的知识。

在象限Ⅳ:管理的是非结构化的个人知识,需要提供一定的手段帮助馆员交流和共享这些知识。该类最典型的技术就是BBS,它能够提供馆员知识交流的环境,使馆员在“你问我答”中实现知识的共享。其它如电子会议、E-mail也都是该类的典型技术。

4 从图书馆知识管理技术架构的角度来整合

图书馆知识管理技术方案的确立不仅要考虑知识管理系统本身的技术,如内容管理、协作技术等,还要考虑网络架构模式、界面风格、网络传输方式、知识库规格等诸多方面的技术因素。因此,这里将提供一种技术架构作为整合知识管理相关技术的参考,而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多种类型的技术仅属于该技术架构的特定层次,在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技术需求来做出选择。图书馆知识管理技术架构的参考模型包括七个层次,即界面层、存取层、协作智能和过滤层、应用层、传输层、中间件/集成层以及存储层(参见图3)。

界面层负责将内容以简单的方式呈现给馆员,该层组件屏蔽了背后传递信息的复杂程序,也为文件、电子邮件、行事日历等提供了一致的外观。界面层的最新发展趋势是门户技术的应用。

存取层是存取图书馆内信息和知识的网关,如防火墙、安全及认证都属于这一层次。

协作智能和过滤层是主要的智能技术应用层次,它能够过滤信息、搜索知识,并实现知识个性化。人工智能工具、神经网络、专家系统、案例推理系统以及智能代理等在这一层次都能够找到很多的用武之地。协作智能和过滤层的智能技术和界面层的门户技术相结合,能够创造更人性化的智能门户。

应用层是技术架构的核心层次,也是图书馆知识管理各种功能应用的集中体现。这一层次可以包括内容管理、商业智能、协作工具、E-learning等技术,该层也是最需要根据图书馆具体需求进行灵活定制的层次。

传输层也可称为网络层,包括了图书馆内部的Web部署、电子邮件、串流技术等。

中间件/集成层是实现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集成化应用的关键层次,它要能够有效整合资料仓库、传统应用系统、文件库、公共资料库等各种来源的信息和知识。

存储层是存储信息和知识的所在,它并不局限于特地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设置的知识仓库,还包括图书馆业务应用系统和遗留系统等。

上述的技术架构就如同建立在现有网络基础之上的技术联盟体,如果说图书馆网络构成了“infrastructure”,那么可以说7个层次的技术架构就是建立在infrastructure之上的“infostructure”,为实现图书馆知识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在整合图书馆知识管理技术方案时,应从技术架构的7个层次出发,根据图书馆的具体情况设计出富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5 从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的角度来整合

图书馆知识管理技术是一个技术体系,其内容繁多、种类复杂,往往要根据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需要和解决图书馆知识管理问题的方法将有关的技术集成,形成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或知识管理工具,提供完整的知识管理服务。因而,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可以理解成一个有助于知识的收集、组织和在图书馆内部员工之间传播的知识管理技术集合。美国俄亥俄大学图书馆名誉馆长李华伟博士指出:“为了推动实施知识管理,应该建立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操作型知识管理系统,使用最新的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工具。”[3] 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就是要从技术上提供对图书馆知识生成、积累、交流和应用过程的系统支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①具有支持内部和外部知识资源获取的通道;②具有存储知识的知识库;③具有支持获取、提炼、存储、分发以及呈现知识的工具;④具有支持知识工作者进行知识分享、应用以及创新的工具。鉴于此,可以建立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的模型(参见图4)。

知识资源层表示了图书馆知识的来源,它包括内部知识资源和外部知识资源。在资源种类上又包括Web资源、E-mail资源、文本资源、数据库资源、多媒体资源以及领域资源(统计数据和业务信息)。

知识生产层提供用以生产知识以及集成知识的中间层服务。在知识生产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类服务:知识获取服务、知识分类服务、知识编辑服务、工作流服务以及知识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等。知识获取服务提供知识调查和提炼工具,能够从数据中抽取规则、从文本中提取概念等;知识分类服务通过提供科学的知识分类方法,为知识地图的构造提供标准;知识编辑服务用以实现各种数据、信息、文档和程序的获取并提供创建知识的协作工具,如文档和网页制作工具、数据转换工具等等;工作流服务能够保证在合适的时间向合适的人发送合适的信息和知识,使知识能及时发挥作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能够对知识内容的版本进行控制,如多版本控制、版本跟踪等功能。在知识集成上则有下列关键服务:数据仓库服务、Portal数据集成服务、LAI(Library Application Integration)数据集成服务、LAI过程集成服务以及智能代理服务等。数据仓库服务能够利用集中和分布的结构,将遍及图书馆内外的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实现处理流程的相互连接和决策信息的交换;Portal数据集成服务能够将不同来源的信息和知识呈送给统一的Portal入口,提供便捷的知识访问手段;LAI数据集成能够使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有效整合来自核心业务系统中的业务信息;LAI过程集成则在更高程度上实现了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和业务应用系统的集成,使图书馆知识管理和业务过程紧密结合;智能代理服务是集成的更高阶段,使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成为集成的实时智能系统,用以监控图书馆各个层次的业务过程,从业务数据中发现关键信息,并根据业务规则进行意外管理。

知识应用层旨在协助图书馆知识工作者进行知识分享、应用以及创新等活动,包括知识门户服务、搜索引擎服务、协作系统服务、学习系统服务以及商业智能服务等。知识门户为图书馆员工提供个性化的界面,以便其获得个性化的知识;搜索引擎服务能够提供多种类型的知识搜索方法,帮助图书馆员工快速定位知识;协作系统服务则通过提供电子社区、群件、讨论组、电子会议等多种手段协助图书馆员分享知识;学习系统服务提供网络化的教育培训方式,使图书馆员可以随时随地获得定制的培训服务;商业智能服务一方面能够帮助图书馆员从信息中挖掘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协助图书馆员对已有的知识进行特定的分类、组织而创造出可增值的知识。

标签:;  ;  ;  ;  ;  ;  ;  ;  

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技术集成策略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