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体系的两个核心价值_个人核心价值观论文

价值体系的两个核心价值_个人核心价值观论文

价值体系的两个核心价值观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价值观念论文,核心论文,体系论文,两个论文,价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0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353(2000)01—0089—04

一个完善的价值体系由涉及生活各个领域的多种价值观念所构成,体系内部的价值观念在价值方向和价值精神上是一致的,可以相互说明、相互支持和相互补充。但是,各个价值观念在价值体系中的地位并不一样,有些价值观念处于价值体系的边缘,而有些价值观念处于价值体系的核心;有些价值观念的变化只给价值体系带来一些微小的震动,而有些价值观念的变化会导致整个价值体系的崩溃。在价值体系中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特别重要,它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为价值体系的其他价值观念提供合理性依据。在众多的价值观念中,只有两个价值观念有资格成为核心价值观念,这两个价值观念就是劳动观念和地位观念。

价值体系不是由价值物构成的,而是由价值观念构成的。构成价值体系的价值观念既有观念层次上的,也有心理层次上的;既可以表现在文化典籍中,也可以表现在日常行为中。人们通常认为价值观念都是观念层次上的,都是人能明确意识到的,其实不然,除了观念层次的价值观念之外,还有许多潜藏于心理深层的价值观念,它们也像观念层次的价值观念一样可以作为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的标准,而且在许多时候心理层次的价值观念发挥的作用更为强大和持久。例如,民族精神通常就是由观念层次价值观念积淀而成的心理层次价值观念,它比观念层次的价值观念流传得更为久远,渗透到社会成员的思想感情和日常行为中,在不知不觉之间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评价和追求。我们在考察价值体系的核心价值时,不能把眼光局限在观念层次的价值观念上,还应更深入一些,去考察心理层次的价值观念对人们思想和行动的影响。

在一个价值体系中各种价值观念的地位并不相同,有些价值观念处于主导的地位,有些价值观念处于从属的地位。处于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代表着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体现着价值体系的基本价值倾向,统帅着其他处于从属地位的价值观念。对一个价值体系而言,最重要的是主导价值观念,只要主导价值观念没有变化,整个价值体系仍然是稳固的,而当主导价值观念发生变化时,整个价值体系也就随之倾斜了。把握一个价值体系最关键的是把握价值体系的主导价值观念,从主导价值观念的沉浮中可以掌握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状况和发展动向。

在结构上价值体系与科学体系有一些类似的地方。根据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的说法,科学体系是由“硬核”和“保护带”两部分构成的,硬核是一个科学体系得以确立的核心理论,如经典力学中的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而保护带是建立在核心理论基础上的其他理论。价值体系也是由居于核心地位的价值观念和处于保护地带的价值观念所构成。每一时代或每一民族的价值观念都是一个整体,内在的价值精神和基本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这样的整体构成一个相对封闭、价值自足的价值体系。其中总有一个或几个价值观念发挥着主导的作用,占据着核心的地位,代表着整个价值体系的总方向和总特征。核心价值观念约束着外围价值观念,为外围的价值观念提供方向和根据,从而维护价值体系保持稳定和统一。

价值体系的核心之外是“保护带”,保护带由处于从属地位的价值观念所构成。保护带中的价值观念越靠近内核,受核心价值观念的影响越大,越靠近外围则灵活性越大。社会生活中总是不断有新情况出现,这些新情况都会冲击外围的价值观念,外围价值观念遭受冲击之后,尽量在价值体系的基本倾向上调整自己,使生活的变化不至于影响核心价值观念,起到保护核心价值观念的作用。当现实生活不断冲击价值体系时,外围保护带会一层一层地剥落,直至核心价值观念裸露在外,此时核心价值观念没有外围价值观念的保护,经不起时代变化的撞击,整个价值体系的坍塌只是时间问题了。

什么样的价值观念才有资格成为核心价值观念呢?在价值体系中获取核心地位至少要具备如下三个条件:第一,价值观念必须稳定,否则无法保持价值体系的稳定;第二,价值观念必须隐蔽,否则很容易在外来冲击中丧失自己的地位;第三,价值观念必须深刻,否则无法给外围价值观念提供标准和尺度。只有具备这三个条件的价值观念才能成为核心价值观念。在一个价值体系中这样的价值观念并不是很多,否则价值体系定然会因价值多元化而瓦解。

人们通常以为人生观是价值体系中最核心的价值观念,但是人生观不能符合核心价值观念的条件和要求。人生观并不稳定,有时一件小事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全部人生观;人生观也不隐蔽,轻而易举就可以发现一个人的人生观是什么样的;人生观也不能给其他价值观念提供合理性的根据,其本身的合理性还要依赖于其他价值观念的支持。除了人生观之外,政治观念、经济观念、道德观念、宗教观念等价值观念都不是核心的价值观念,核心价值观念要比这些价值观念更稳定、更隐蔽、更深刻,是深藏于人们内心深处并表现于外在行动的价值观念。

每一个价值体系的基础都是现实的社会生活,构成价值体系的价值观念都与现实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念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并且是为社会生活服务的。核心价值观念应该与社会生活最广泛、最深刻的方面相结合,以其特有的方式表达社会生活的根本状况和根本要求。社会生活最广泛、最深刻的方面当属生产劳动和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的第一个前提就是劳动,社会生活的最主要内容也是劳动。在劳动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也是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由价值观念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可以断定,关于生产劳动的价值观念和关于社会关系的价值观念在价值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社会价值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念。在人们的劳动热情和对地位的看法中包含着这两个核心价值观念,它们有些时候表现在观念层次上,但更多的时候存在于心理层次上,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制约整个价值体系。

沉淀在心理层次上的劳动观念和地位观念非常稳定,在通常情况下很少发生变化;这两个价值观念非常隐蔽,以致于人们经常忽略它们的存在;这两个价值观念也非常深刻,其他价值观念如人生观念、政治观念等都以这两个核心价值观念为根据。劳动观念和地位观念统帅着其他各种价值观念,这些被统帅的价值观念是劳动观念和地位观念的保护层。由于核心价值观念隐藏在各种价值观念的背后,发现核心价值观念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虽然如此,核心价值观念并非完全不可认识,经过努力还是可以发现它们的。下面援引马克斯·韦伯和托克维尔的研究成果,分析一下资本主义初期价值体系的两个核心价值观念。

马克斯·韦伯对资本主义精神的分析至今仍然很有影响,他发现了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一个核心,从而把握了资本主义精神中最深刻、最稳定的因素。在他看来推动资本主义发展最有力的力量不是赚钱牟利的欲望,而是与新教禁欲主义有某种契合之处的关于劳动价值的理解,即“以劳动为自身目的和视劳动为天职的观念”〔1〕。 新教伦理主张在工作上勤奋,在生活上节俭,并且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些都非常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其观念的来源都集中在关于劳动价值的深刻理解中。这种劳动价值观“乃是资产阶级文化的社会伦理中最具代表性的东西,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资产阶级文化的根本基础。”〔2 〕新教伦理对劳动价值的理解并不是表面的,而是在更深层次上理解了劳动的意义,把劳动与基督教徒的“得救”联系起来,使劳动有了更高远的价值。以这样劳动观念为核心的价值体系自然是积极向上的,具有不断进取的内在冲力。

托克维尔在考察美国的民主时发现了关于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的核心价值观念,即平等观念。托克维尔承认核心价值观念的重要地位,他说:“我们只要仔细考察一下,就会发现任何时代都有一个占有支配地位的制约其他事实的独特事实。那个时代的基本思潮,或由此引起并将人人的感情和思想汇集起来的主要激情,几乎都是由这个事实造成的。这就像一条大河把两岸的小溪汇纳起来一样。”他认为在以美国为代表的民主社会里,“显示民主时代的特点的占有支配地位的独特事实,是身分平等。在民主时代鼓励人们前进的主要激情,是对这种平等的热爱。”〔2〕平等观念在资本主义初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把人们的观念从封建等级思想中解放出来,并建立起资本主义的民主秩序,给其他经济观念、政治观念、人生观念等等赋予了民主的精神。

马克斯·韦伯和托克维尔分别发现了资本主义初期价值体系的两个核心——劳动观念和地位观念。为什么资本主义社会在短短三百多年的时间里创造出如此辉煌的成就?其原因当然是很多的,但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念的作用不可低估,正是资本主义的劳动观念和地位观念为资本主义的活动提供了全面的价值根据,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提供了持久而有力的推动力。不仅仅是资本主义的价值体系以劳动观念和地位观念为核心,其他各种价值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念同样是劳动观念和地位观念。劳动观念和地位观念的差别对整个价值体系的影响是深远的,区别各种价值体系的最重要标准就是劳动观念和地位观念。资本主义的价值体系为什么不同于封建社会的价值体系,民主时代的价值体系为什么不同于专制时代的价值体系,其根据即在于这两个核心价值观念的区别上。

价值问题的核心是人的问题,价值观念也与人的本质相关,从人的本质出发也可以说明劳动观念和地位观念何以能够成为价值体系的两个核心。根据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人具有类本质和现实本质。人的类本质就是劳动,人类正是通过劳动把自己从动物界提升出来,并以劳动同动物区别开。劳动本质是人的一般本质和普遍本质,这是人相对于其他动物的根本特征。人的现实本质就是人的社会关系,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在现实本质上人与人是有区别的,农民与地主、 工人与资本家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并不相同,决定了他们具有不同的现实本质。人的本质决定了人的一切方面,对人们的价值观念自然也会产生特别深刻的影响,围绕着劳动本质产生了劳动观念,围绕着社会关系产生了地位观念。人的本质浓缩了人的基本生存状况,这样两个与人的本质具有内在联系的价值观念,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价值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念。

生产劳动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对劳动的价值理解是其他价值观念的基础。劳动观念包括对劳动目的的看法、对职业的热爱、对创造的态度等等。有些时候劳动观念以更隐蔽的方式表现出来,例如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就是一种隐蔽的表现方式,理性主义表面看来肯定的是理性的地位,科学主义表面看来肯定的是科学的价值,其实肯定的都是劳动创造的价值,表现的是人们对待劳动的积极态度。各种经济观念、政治观念、文化观念、生活观念、道德观念、人生观念等等,无一例外都受劳动观念的引导,当劳动观念积极向上时,这些价值观念也积极向上,当劳动观念消沉低落时,这些价值观念也消沉低落。

人们在劳动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对社会地位的价值理解成为价值体系的另一个核心。地位观念包括对等级的看法、对平等的理解、对权利和义务的认识等等。由于与地位相关的问题经常被讨论,所以这个核心价值观念比较容易把握,它与其他价值观念的联系也是比较容易发现的。这个核心价值观念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表现为个体本位或整体本位,也可以表现为权力本位或金钱本位,还可以表现为政治本位或经济本位等等。各种经济观念、政治观念、文化观念以及道德观念和人生观念等等,都鲜明地打着地位观念的印记。在平等观念中会产生相应的经济观念、政治观念、人生观念等等,而在专制观念中也会产生相应的经济观念、政治观念、人生观念等等。

价值体系并非只有一个核心,而是有两个相互并列的核心。这种状况带来了两种不同的后果,一个后果是价值体系由于有两个支点而变得更加稳固,当一个核心价值观念削弱或蜕变时,另一个核心价值观念仍然可以维持价值体系的延续。另一个后果是由于价值体系的核心有两个而使价值体系内部容易产生冲突,从而使价值体系内部的价值观念很难保持完全的统一。劳动观念是对劳动价值的理解和追求,地位观念是对地位价值的理解和追求,二者所关注的对象和目标不尽相同,所以二者之间出现价值方向的差异在所难免。当积极的劳动不能带来相应的社会地位时,劳动观念和地位观念之间就会产生冲突,价值体系内部就会出现难以愈合的裂痕。一个价值体系的稳定程度与两个核心价值观念的一致程度相关,当劳动观念和地位观念所肯定的价值比较一致的时候,这个价值体系就比较稳定,能够经受住外来的各种冲击;当劳动观念和地位观念所追求的价值相互矛盾的时候,这个价值体系就不稳定,在社会变迁的冲击下难以避免解体的厄运。

价值体系就像一个椭圆,椭圆与圆的根本区别是有两个焦点,劳动观念和地位观念就是价值体系这个椭圆的两个焦点。当椭圆两个焦点的距离很远时,这个椭圆的形状就很扁;当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很近时,这个椭圆的形状就接近圆形;当椭圆的两个焦点完全重合时就是一个完美的圆形。理想价值体系的两个核心价值观念应该是非常一致的,对劳动价值的尊重并不妨碍对地位的追求,对地位的重视也可以促进劳动的热情。然而事实上并不存在没有冲突的价值体系,劳动观念和地位观念之间总是存在着分离的倾向。

一个完善的价值体系应该符合这样两个要求:第一,劳动观念与地位观念应该是统一的;第二,劳动观念与地位观念应该是平等的。如果劳动观念与地位观念之间包含着冲突,那么无法为人的活动提供一致的价值方向,这样的价值体系注定不是完美的价值体系。如果劳动观念与地位观念的位置不平衡,其中的一个过分张扬而另一个过分衰微时,往往容易带来片面的追求,造成社会的畸形发展,这样的价值体系也算不上是完善的价值体系。

两个核心价值观念之间应该保持必要的张力,当劳动观念过分突出时,需要用平等、自由等地位观念引导它,而当地位观念过分张扬时,需要用创造、进取等劳动观念推动它。两个核心价值观念的不平衡会给价值体系带来许多问题,中国传统的价值体系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中国传统价值体系只强调伦理道德,所以社会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倾斜,注意力都集中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而忽视了劳动创造的价值。从这一点上说,中国传统的价值体系是不完善的,缺少一个核心价值观念,这是中国传统价值体系的最大缺陷。这样的价值体系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很长时间,它在维护社会关系方面是比较成功的,但在推动创造方面基本上是失败的。

在当前价值观念建设中,最紧要的任务是树立积极向上的劳动观念,以弥补传统价值体系忽视劳动创造的弱点。那么,如何建设积极向上的劳动观念呢?

首先要把劳动与利益结合起来,让劳动者能够享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真正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只有把劳动和利益结合起来,劳动者才能对劳动本身有兴趣,才能发现劳动所蕴含的价值。社会中不劳而获现象的存在会影响劳动者的劳动热情,阻碍人们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当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带来相应利益的时候,劳动者便能发现劳动对个人的意义,认识到劳动是有价值的。中国的改革促进了劳动与利益的结合,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这种结合更加紧密,这些现实的成果为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要培养劳动者的敬业精神。热爱自己的职业,维护自己的职业形象,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抱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这也是积极的劳动观念所应有的内容。每一种职业都是神圣的,都是无可替代的,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不论是医生、教师、清洁工或其他职业,都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更重要的是一个人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和途径。热爱自己的岗位,热爱自己的工作,遵守职业道德,对培养积极向上的劳动观念是十分重要的。

最后还要引导人们在劳动中发现更高的价值。把劳动的价值仅仅局限在个人利益上,把劳动看作是谋取金钱、地位的手段,尽管这种理解也可以带来高昂的劳动热情,却不足以让人保持长久的积极向上精神。当个人利益得到满足时,劳动的热情便也消失了,还会滋生出不劳而获的观念。所以应该把劳动与更高的目标联系起来,让劳动的价值超越个人的利益,指向社会共同的长远利益,只有达到这种境界的劳动观念才是真正合理的,才能够带来持续不断的前进动力。

在价值观念建设中也不能忽视地位观念的建设,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道德观念的培养。中国传统价值体系特别重视伦理道德,其中有许多值得继承和发扬的地方。积极的劳动观念可以激发出人们的劳动热情,能给社会生活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而合理的地位观念和道德观念可以增进人与人的联系,建立起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既要有积极向上的劳动观念,又要有合理向善的地位观念,这是我们价值观念建设的一个长远目标。

〔收稿日期〕1999-01-25

标签:;  ;  ;  ;  ;  ;  

价值体系的两个核心价值_个人核心价值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